●單小丹(平江縣林業(yè)局 湖南 岳陽 410400)
平江縣作為“汨水之源”“將軍之鄉(xiāng)”“紅色故里”,具有厚重的歷史傳承。前有屈原、杜甫魂歸汩羅江,后有戰(zhàn)功赫赫湘軍勁旅“平江勇”,近代有“平江起義”“平江慘案”“三月?lián)涑恰敝卮髿v史事件。千百年來,平江人文薈萃,將軍輩出。三市鎮(zhèn)是晩清貴州布政使李元度、湘軍猛將余虎恩的祖居地。 民國以來,又有鐘期光上將等十余位軍政要人從這里走出。那些生長于此的成百上千年的古樹,見證了一段段歷史傳奇,古樹是“綠色文物”。除歷史文化價值以外,古樹名木也有重要的科研價值,主要體現(xiàn)兩個方面:一是生物多樣性。古樹名木是比較稀有的名貴樹種,對于研究樹種分布、環(huán)境適應性、以及推廣種植方面有重要意義;二是種質(zhì)資源,對于物種保存、人工繁育、品種優(yōu)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古樹經(jīng)過千百年生長,在當?shù)匦纬闪霜毺氐奈h(huán)境和小氣侯,對于自然景觀保護的整體性、地理特征延續(xù)的完整性、文化歷史傳承的連續(xù)性、生物物種的多樣性都具有重要作用。加強古樹的保護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
2020 年普查中,三市鎮(zhèn)僅存古樹名木63 株,多為銀杏(圖1)、圓柏(圖2)、黃山松(圖3)、槐樹(圖4)等,為2010 年登記數(shù)的87%,共計滅失古樹5 株,平均每兩年滅失1 株以上。滅失古樹中,屬自然死亡的2 株,受冰凍災害影響死亡的2 株,人為原因死亡1 株。另有7 株保存狀況較差,其中4 株系人為因素造成。因此,近年來,該鎮(zhèn)古樹損失比較嚴重,損毀速度驚人。此外,在此次普查中,全鎮(zhèn)新增古樹4 株。
圖1 銀杏
圖2 圓柏
圖3 黃山松
圖4 槐樹
造成古樹損毀的有內(nèi)因和外因。內(nèi)因是指古樹因自身樹齡較大,各種生理機能老化,生命力減弱。外因則是多種多樣的,可概括為天災和人禍兩種,尤其在人類活動密集的地方,人為因素更為明顯。
古樹經(jīng)過成百上千年的生長,自身逐漸衰老,其樹干生理機能、生命活力已逐漸老化,根系吸收營養(yǎng)成分和水分的能力越來越弱,導致地上部分的需求得不到充分補充,最終造成死亡。三市鎮(zhèn)死亡的古樹中,有2 株屬衰老死亡。
三市鎮(zhèn)白爾村“余氏宗祠”原有2 株樹齡150 年的木犀,但因栽植于祠堂天井內(nèi),歷經(jīng)百余年生長,土壤板結,通氣不良,養(yǎng)分耗盡,加之光照不足,于2018 年先后死亡。
由于古樹的樹齡高,機能減退,抗病能力大大減弱,染病率增加。西南村月形屋場有2株樹齡300年的黃檀,其中1株遭受白蟻蛀蝕,處于瀕死狀態(tài)。
極端氣溫會危及古樹的生命安全。近些年來各地雨雪冰凍等極端氣候時有發(fā)生,平江縣也不例外。冰雪、雷暴等氣候災害對古樹也造成了比較大的損害,如宦田村神鼎山海拔385 m,為三市鎮(zhèn)境內(nèi)海拔最高的山峰,山頂神廟附近有樹齡100~300 年的古樟3 株,其主枝和大部橫枝均遭冰凍折斷。
隨著當前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加快,人為因素對古樹的影響越來越大,不僅人樹爭地,擠占古樹的生存空間,甚至為追求眼前型益,非法移植乃至濫伐大樹的現(xiàn)象都時有發(fā)生。如堯塘村的1 株樹齡300 年的細葉稠,在引水工程中因移植管護不當死亡;聯(lián)華村的1 株百余年的楊梅樹,因村民建房占地,導致生長環(huán)境遭人為破壞瀕臨死亡;橫槎村有2 株古樟也因保護不當,處于瀕死狀態(tài)。在保存狀況較差的11 株古樹中,有7 株系人為因素造成損害,其中2 株松樹遭非法采脂,野蠻切枝(被切枝徑達60 cm 左右)。由此可見,在古樹損毀上,人禍甚于天災。
平江縣現(xiàn)存古樹不是生長在街道、院落,而是絕大多數(shù)生長于鄉(xiāng)村野外等偏辟之處。因此,其保護管理措施不同于城市,除少量生長于景區(qū)景點的古樹外,一般不需釆取打孔、換土、灌水、清洗葉面等管護措施,除特殊情況外,也不需要設立圍欄保護。但仍需因地制宜釆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進行管護。
古樹普查建檔的工作已先后進行了二次,大多數(shù)百年以上的古樹已登記在冊。但還存在一些遺漏之處。如位于甕江鎮(zhèn)的另一“平江勇”統(tǒng)領、官至福建按察使的張岳齡故居,有一株羅漢松未被登記,樹齡應在130 年以上。平江縣從民國至今,走出了很多軍政要人,專家學者,更以“將軍縣”稱譽全國,這些名人手植的樹木,都具有一定的紀念意義,可以納入古樹名木范疇,實行建檔管理。這就需要我們深入村寨,通過走訪當?shù)刂槔先耍M行充分了解和挖據(jù),盡量不漏登一株古樹。與此同時,對一些珍稀和不知名的樹種,要現(xiàn)場采樣,報送專門機構進行鑒定,力爭資料全面、完整、正確、徹底。
古樹名木的保護和養(yǎng)護是一項社會性很強的工作,只有做到宣傳到位,家喻戶曉,人人參與,古樹才能得到有效保護。在這次普查中,也涌現(xiàn)了很多保護古樹的先進事例。如天湖村對該村720 年古樟進行追肥、培土、加砌圍欄,又自主設立了永久性保護標志牌;低坪村王家巷幾位老人自發(fā)捐款,對位于該地的1 株360 年古樟培土、施肥,使前幾年瀕臨死亡的古樹又重現(xiàn)生機。我們要把開展好古樹的保護、管理工作來作為兩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將之列為社會文化、生態(tài)保護的發(fā)展規(guī)劃,采取各種各樣的形式加強宣傳教育,務使人人皆知保護古樹的重要性,加入到保護古樹的行列中來。
曾經(jīng)刮起的“大樹進城”之風,導致很多古樹在一夜之間被連根拔起。其中相當一部分在移植初期就因管護不當死亡。某鄉(xiāng)數(shù)百株野生楠木,不到一年就大部分被移植,對平江縣的文化沿革和自然景觀造成了永久性的破壞。因此必須加大執(zhí)法力度,嚴厲打擊盜挖濫伐、非法移栽等違法行為。
保護古樹既是一項長期工作,也是一項公益性的事業(yè),必須依靠各級部門重視、強有力的資金投入、財政支持和社會力量的參與,來促進對古樹的保護。如前述遭白蟻蛀蝕的黃檀,就因無專項保護資金,無人管護,只能任其自生自滅。相關部門可以開展古樹認養(yǎng)活動。由具備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出資對一、二級以上古樹掛牌認養(yǎng)?;蛘邚呢斦?、旅游收入中提取資金設立保護基金。同時要按照土地權屬,與管護單位和責任人簽訂管護合同,落實保護的責任和義務,及時掌握古樹發(fā)展變化的動態(tài)。對出現(xiàn)情況和問題的古樹適時采取技術措施進行除蟲、施肥、復壯。
對于立地條件較差、生長弱勢的古樹,有必要釆取一些物理措施進行管護,如清除競爭植物、松土培土、灌溉施肥。樹身破損嚴重的還要進行堵洞、支撐、加固。對于遭受病蟲害侵擾的古樹,則要求釆用高效低毒無污染的生物農(nóng)藥進行防治。
對一些經(jīng)物理管護后仍不足以正常生長的古樹,需要采取現(xiàn)代科學技術進行復壯。如對確實衰敗的珍稀古樹實施嫁接;對衰老的古樹用吊針輸入生長激素,刺激生長,或施用生根粉促進根系萌發(fā);對有環(huán)剝損傷的古樹,利用調(diào)節(jié)的形式恢復樹皮等。
當前平江縣百年以上的古樹在不斷減少,而百年以下的仍在不斷被移植。特別是羅漢松、銀杏、桂花等樹種,除樹齡樹徑較?。ㄒ话銟潺g20年以下,胸徑15 cm 以下)還有遺存外,樹齡在數(shù)十上百年齡級的大樹,全縣所存已廖廖無幾,珍稀品種古樹貯備嚴重不足,已經(jīng)造成古樹青黃不接、即將斷代的嚴重后果。必須立即禁止大樹移植,借鑒一些年輕城市將30 年以上的大樹列為普查內(nèi)容的做法,可以劃定一部分50 年以上的珍貴樹種作為后備資源。平長公路兩旁的行道樹,已有七八十年的歷史,建議建檔保護。
古樹名木是留給子孫后代的寶貴財富,是活的文物、歷史的見證,是一方生態(tài)良好的標志和綠色名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的科普價值。我們需要不斷健全古樹名木管護制度,加大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力度,凝聚共識,齊抓共管,形成合力,讓古樹名木煥發(fā)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