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琦 周偉良 張串聯(lián) 席芳貴 夏曉翠※※ 伊作林※※ 師豐豐
(1.江西省養(yǎng)蜂研究所 江西 南昌 330201;2.伊犁州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 新疆 伊犁 835000)
我國是世界養(yǎng)蜂大國,養(yǎng)蜂歷史悠久。在我國的養(yǎng)蜂大省中,江西省比較有代表性。它是中國現(xiàn)代養(yǎng)蜂的發(fā)源地之一[1]。目前,江西省養(yǎng)蜂規(guī)模達119.93 萬群,蜜源豐富,覆蓋面積廣,一年四季都有蜜源植物開花,蜂蜜產(chǎn)量也逐年上升,2011 年蜂蜜產(chǎn)量為11 786 t,2017 年蜂蜜產(chǎn)量上升至17 366 t,增產(chǎn)率可達47.34%[1]。雖然蜂蜜的產(chǎn)量可觀,但對于研究江西省蜂蜜成分及活性報道相對較少。有研究指出蜂蜜中的部分化學成分與蜜蜂采集的蜜源植物種類及蜜源產(chǎn)地密切相關,不同的化學成分賦予了蜂蜜多種功效[2-3]。因此研究江西省的蜜源植物及蜂蜜生物學特性,對于提高蜂業(yè)特色、促進江西蜂業(yè)高質(zhì)量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為蜂蜜產(chǎn)地溯源、蜂蜜品質(zhì)鑒定提供依據(jù)。
蜜源植物是為蜜蜂提供花蜜的植物,是養(yǎng)蜂的物質(zhì)基礎。除了為蜜蜂提供花蜜,蜜源植物資源的豐富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地區(qū)養(yǎng)蜂業(yè)的發(fā)展水平[1]。江西省的蜜源植物覆蓋全省,品種多達130 多種,一年四季都有蜜源植物開花流蜜,主要蜜粉源植物有油菜、柑橘、山烏桕等13種,詳見表1[4]。隨著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蜜源也有所改變。早春蜜蜂繁殖時期,蜜源較少,夏秋冬季生產(chǎn)季節(jié),蜜源緩慢增加。無論是從生態(tài)環(huán)境還是物種多樣性考慮,江西省蜜源植物都為養(yǎng)蜂帶來了巨大的優(yōu)勢,同時也可以保證養(yǎng)蜂收入的可持續(xù)性。
表1 江西省主要蜜源植物及花期
山烏桕(Sapium discolor)又名野烏桕、山柳、山杠、紅心烏桕,屬于大戟科(Euphorbiaceae)烏桕屬(Sapium sebiferum)植物,廣泛分布于我國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多數(shù)山烏桕分布于山區(qū)中,是南方夏季的主要蜜源樹種,無明顯大小年現(xiàn)象,被稱為贛南中蜂的“救命”蜜源[5]。
山烏桕的花富含糖分,莖葉中主要含有黃酮、香豆素、二萜、三萜、及其它酚酸類成分[6],而根中β-谷甾醇的含量較高[7]。賈靚和閔知大[8]采用柱層析和波譜學方法對山烏桕的莖枝進行了提取、分離和結構鑒定,證明山烏桕莖枝主要成分為三萜類、香豆素類及酚酸類;張永麗等[9]從山烏桕莖和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得到17 個化合物,且首次分離得到Sapiumin F、Kadsulignan C、刺五加酮、7-羥基-6-甲氧基香豆素、秦皮素、秦皮定、異秦皮定、6,7,8-三甲氧基香豆素、5,6,7,8-四甲氧基香豆素、3,3’-二甲氧基鞣花酸、3’-甲氧基鞣花酸-4’-鼠李糖苷、4,5-去氫訶子裂酸三乙酯、Ent-kaurane-3-oxo-16α,17-diol 和脫落酸。
民間常將山烏桕作為一種藥用植物,取其葉、根入藥,主治毒蛇咬傷,癰腫,皮膚濕癢等病癥[10]。近幾年,也有研究報道山烏桕對抗嗜血放線伴生桿菌有抑制作用,與含有香草酸和短葉蘇木酚酸乙酯有關[11];從山烏桕莖葉中分離出的秦皮定和4,5-去氫訶子裂酸三乙酯成分具有抗神經(jīng)炎癥的作用,對脂多糖(LPS)激活的BV-2小膠質(zhì)細胞釋放一氧化氮具有顯著抑制作用[8]。
樹 參[Dendropanax dentiger(Harms)Merr.]又名楓荷梨、鴨掌菜等,屬于五加科(Araliaceae)樹參屬(Dendropanax)植物,植物為灌木或常綠喬木,因其花似人參花,樹葉一半像荷樹葉一半像楓樹葉,形似鴨腳板而得名[12]。全國約有16種,主要分布于我國西南部至東南部。江西省將樹參屬植物統(tǒng)稱為樹參,是夏季山區(qū)的主要蜜源植物。
早在1975 年,日本學者對樹參屬植物進行分離,得到2 個多炔類化合物[13]。目前,從該屬植物中已分離鑒定出多炔類[14-17]、苯丙素類[18]、黃酮類[19]、萜類[16,20-21]、揮發(fā)油類[22]、蔗糖[23]、硬脂酸[23]和多種皂莢類[20]等多種成分。其中研究分離得到最多的是倍半萜類物質(zhì)[16,20-21],Setzer[17]對樹參的葉進行蒸餾分離,經(jīng)GC-MS確定其成分為萜類化合物。此外,從樹參屬的根和莖中也成功分離出鵝掌楸、丁香甙、蔗糖、β-谷甾醇和硬脂酸[23]。Yang 等[24]從樹參屬的根中分離鑒定出78 種化合物,包括15種苯丙烷類、15 種生物堿、14 種黃酮類、14種脂肪酸、7 種酚類、4 種甾體、4 種環(huán)肽、3種萜類和2 種其他化合物;在植物的莖、葉、花、樹皮及果實中還可以得到倍半萜、揮發(fā)油類物質(zhì)和花青苷[25-26],且多數(shù)倍半萜具有手性[26],含量受季節(jié)影響顯著[21];樹參嫩芽中皂莢的含量高達8.79%,是人參根中皂苷含量的3 倍[27]。樹參作為人參、三七等名貴藥材的近緣植物,其廣泛的藥用價值引起人們的關注。樹參在民間是常用草藥,在《貴州民間藥物》《浙江民間藥物》《廣西本草選編》《福建藥物志》《江西草藥》《全國中草藥匯編》中均有記載[12]。樹參屬植物提取物有多種功效:一是抑制環(huán)磷酸腺苷C-AMP 的合成,加強體質(zhì),從而抵抗疲勞[23];二是對巨噬細胞釋放炎的癥介質(zhì)一氧化氮(NO)產(chǎn)生抑制作用[14];三是抑制大鼠中性粒細胞(PMN)呼吸爆發(fā)[28-29];四是增強心肌的耐缺氧能力,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30];五是顯著降低小鼠血清中的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對降血脂[31]和血糖[32]有顯著功效。
除上述作用外,樹參葉中提取的多炔類物質(zhì) 可 以 抗 補 體 活 性,其IC50值 為56.98 μM[16];Kawazun[13]從樹參葉中提取出的Cis-9 等7 種多炔類物質(zhì)抗真菌效果也十分顯著;從樹參葉和花中提取出來的揮發(fā)油類成分可以有效殺死氯喹敏感型惡性瘧原蟲、埃及伊蚊幼蟲[25,33];三萜烯類成分羽扇豆醇從樹參葉中提取出來,能夠有效抑制DNA 拓撲異構酶Ⅱ的活性,達到抗腫瘤細胞、抗癌的作用[34-35];從樹參根的提取物中分離鑒定出的酚衍生物對類風濕炎中的炎癥介子COX-2 表現(xiàn)出顯著的抑制作用,并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綠原酸衍生物尤為突出(COX-2抑制:IC50=5.1~93.4 μM;抗氧化:IC50= 13.2~31.9 μM)[24,36-37]。但目前國內(nèi)外僅對六種植物有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報道,且多以總提取物為研究對象。
柃木(Eurya japonicaThnnb)又名野桂花,屬于山茶科、柃木屬,分布于江西省絕大部分地區(qū),常見于銅鼓、分宜、修水、吉安等山區(qū),是江西省重要的特色蜜源植物[38]。
研究表明從柃木枝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得到甾體、三萜、咖啡??崴岫□ズ桶胼祁惢衔颷39]。
柃木是一種稀有中草藥?!拌谀竟鸹?,巧風除濕,治關節(jié)疼痛,除此還可以治水腫,腹水,外傷出血,發(fā)熱口干等癥狀”[38]。目前,關于柃木屬植物化學成分的藥理作用報道不多,已報道研究內(nèi)容多集中在其抗氧化方面。
周堯[40]在《中國早期昆蟲學研究史》中考證,早在四千年以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己有“蜜”的記載。在我國,食用蜂蜜的歷史不遲于商代,《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已將蜂蜜列為藥中佳品。江西省蜂業(yè)發(fā)展具有良好基礎,蜂產(chǎn)品消費市場潛力巨大。
山烏桕蜜為江西省主要的蜂蜜品種之一。泌蜜量大,在穩(wěn)定的自然條件下,每群蜂可以收取40~50 kg 蜂蜜,豐收年可以收取60~80 kg 蜂蜜。山烏桕蜜顏色呈淺琥珀色,甜中略帶酸味,潤喉較差,結晶粒粗[5]。為了改善山烏桕蜂蜜的口感,以山烏桕蜜為原料,釀造了蜂蜜酒[41-42]和蜂蜜醋[43],加以推廣。
高源遠等[44]利用電噴霧萃取電離質(zhì)譜的方法測定了山烏桕蜂蜜中的成分,檢測出4 種氨基酸,分別是蘇氨酸、鳥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6 種有機酸,分別是甘油酸、富馬酸、琥珀酸、蘋果酸、葡萄糖醛酸和葡萄糖酸;5 種酚類化合物,分別是苯甲酸、苯乙酸、原兒茶酸、沒食子酸和槲皮素。在山烏桕蜂蜜中,蘇氨酸是較為特殊的存在,在所有定性氨基酸中含量最高。蘇氨酸是一種重要的氨基酸,同時也是一種營養(yǎng)強化劑,可以維持蛋白質(zhì)的平衡,促進蛋白質(zhì)的正常生長,還有利于心血管、肝臟、中樞神經(jīng)和免疫系統(tǒng)的正常工作[45]。研究表明山烏桕蜜具有祛風祛濕、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等功效,可用于治療風濕、痹痛、腰肌勞損、跌打損傷、瘀積腫痛和產(chǎn)后風癱[46]。近年來,Luo 等[47]發(fā)現(xiàn)山烏桕蜂蜜中的多酚可以通過調(diào)節(jié)小鼠腸道微生物群來改善酒精所引起的肝病。
樹參蜜又名半荷蜂蜜、扁荷楓蜜、鴨腳板蜜、紅蜜。樹參蜜呈黑紅琥珀色,顏色比其他百花蜜稍深,不易結晶,有特別的蜜香,甜中帶一丁點不易察覺的淡淡苦味和淡淡的中藥香味。
樹參蜜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中錳元素含量最為豐富,錳元素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一旦缺乏就會引發(fā)很多疾病[48]。同時還含有促進兒童大腦發(fā)育、延緩腦細胞衰老的胡蘿卜素、維生素B2、C、E 等。樹參蜜纖維素的含量也較為豐富。樹參蜜可以祛風濕、通經(jīng)絡、壯筋骨、活血,對癱瘓、偏頭痛、臂叢神經(jīng)炎、風濕性及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拉傷扭傷、老年人手腳痛腰腿痛、癰癤、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都有不錯的輔助治療效果。作為可供孕婦、青少年、老年人和病人選用、食用的蜜種,樹參蜜能促進骨骼的正常生長和發(fā)育,維持正常的糖代謝、脂肪代謝和腦功能,對抗衰老、抗氧化、預防肝癌和貧血、改善肌體造血功能、防止頭發(fā)早白[49]有較好成效。
柃木蜜為稀有蜜種,被稱為“蜜中之王”。氣味清香、清純優(yōu)雅,口味清爽鮮潔、甜而不膩,顏色呈水白透明,結晶白而細膩[50],受到消費者的關注與青睞。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表明柃木蜂蜜富含多種游離氨基酸、豐富的蛋白質(zhì)和酚類化合物[50-54]。柃木蜜有清熱、解毒、潤燥、消腫抗炎等功效[60],經(jīng)常食用可以起到增強造血功能、加快血細胞再生、改善新陳代謝、延年益壽的功效[50],同時柃木蜜加醋食用可以減肥,與牛奶攪拌使用可以潤膚[54],有研究表明柃木蜜可以提高動物免疫力以及降低血脂[38],這與其富含多種蛋白質(zhì)和酚類化合物有密切關系。
為調(diào)查江西省蜂蜜質(zhì)量,江西省養(yǎng)蜂研究所科研人員在2016~2018 年測得江西省山烏桕蜜和樹參蜜的平均波美度為39.8 和38.9[55]。2019 年和2020 年舉辦的蜂蜜大賽,從每年收集的90 個蜂蜜樣品中,對水分含量、淀粉酶值、酸度、還原糖、羥甲基糠醛等理化指標;嗜滲酵母菌、四環(huán)素族、氯霉素、鏈霉素等安全性指標;摻入物C4 等真實性指標進行了檢測,并請專家對蜂蜜的感官進行評價。結果顯示,2019 年,全省蜂蜜樣品整體品質(zhì)良好,66.67%的蜂蜜樣品濃度在波美40~42 度范圍內(nèi);因蜂蜜品種因素,其中90%以上的山烏桕蜜樣品的淀粉酶值偏低[56];2020 年,47 個蜂蜜樣品表現(xiàn)為合格,合格率為52.22%,詳見表2。江西省蜂蜜的濃度整體偏低,可能與氣候有關。
表2 江西省3 種蜂蜜的理化指標
植物體上能泌蜜的腺體叫蜜腺,能夠通過分泌花蜜來吸引蜜蜂。蜜蜂蜜囊細胞負責吸收花蜜中部分水分,然后通過血淋巴從馬氏管進入直腸排泄到體外。被采回巢箱內(nèi)的花蜜則分散地貯于許多巢房中,這樣可以擴大蒸發(fā)面,此外,蜜蜂還通過在巢門口振動翅膀扇風,引起空氣對流,以加速濃縮并將水分降到20%左右,最終便形成高濃度蜜,以抑制各種微生物的生長;同時蜜蜂在采集花蜜時分泌α-葡萄糖苷酶和淀粉酶等并將其混入花蜜內(nèi),而采回的花蜜被蜜蜂成功吮入蜜囊,并在口器中反復多次后,再將蜜汁移入另一巢房[57],形成蜂蜜。
蜂蜜是一種成分極其復雜的天然物質(zhì),其化學成分和屬性受季節(jié)、蜂種、貯藏方式、采集技術條件、植物源和地理源等因素影響,導致其化學組成各不相同[58]。不同的蜜源植物生產(chǎn)出來的蜂蜜,除了在顏色的深淺、香味的差別、入口的口感等方面存在差異外,因蜂蜜中所含成分的組合變化不同,甚至有些蜂蜜含有其蜜源植物所具有的特殊成分,功效也大不相同[59]。
研究表明,不同的蜜源植物具有結構多樣的次生代謝產(chǎn)物,通過蜜蜂釀造轉化成蜂蜜中的特征代謝產(chǎn)物。蜂蜜中的特征代謝產(chǎn)物受植物源的生物合成途徑、地理氣候、儲存方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59-60];也有研究指出蜂蜜的香氣來自于花蜜或蜜露中的揮發(fā)性化合物,香氣成分受蜂蜜植物源和成熟狀態(tài)的影響[57]。Gheldof 等[61]指出蜂蜜中的酚類化合物主要來源于蜜源植物,并可從蜜源植物轉移到花蜜中。Jerkovid 等[62]采用GC-MS 和頂空固相微萃取技術檢測薄荷花蜜、蜜囊蜜和蜂蜜的揮發(fā)性成分,發(fā)現(xiàn)花蜜中含有丁香酸甲酯、萜二醇等,這些成分主要與植物源有關。也有報道稱蜂蜜的植物源與黃酮類物質(zhì)有一定的相關性[63]。由此可見蜂蜜的成分受到花蜜、蜜囊蜜和蜜源植物等的成分影響,而蜂蜜的生物學活性主要取決與蜜源植物的成分。
目前,國內(nèi)外關于蜂蜜活性的研究相對成熟,但是蜂蜜的成分較復雜,且活性物質(zhì)不單一,建立活性與特征成分之間的聯(lián)系較困難,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單花蜂蜜,開發(fā)和研究較少。
選取我國比較有代表性的養(yǎng)蜂大?。ń鳎?,從蜜源植物的活性和特征成分著手,分析蜜的活性及特征成分,為開發(fā)江西特色蜜提供新的方向,也可為建立蜂蜜活性與特征成分之間的聯(lián)系提供新的思路,同時為蜂蜜在醫(yī)學中作為潛在的抗氧化劑和消炎劑等理論提供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