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對“三段六環(huán)導學”教學模式進行了簡單的介紹與闡述,并提出“三段六環(huán)導學”模式下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性提升存在的問題,最后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就“三段六環(huán)導學”模式下研課磨課活動對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性的路徑進行了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三段六環(huán)導學;有效性;高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3)06-0106-03
1 概述“三段六環(huán)導學”
所謂的“三段六環(huán)導學”教學模式,主要分為“三段”與“六環(huán)”.
1.1 “三段”包含了課前預習、課中合作以及復習拓展
1.1.1 課前復習
在課前預習階段,教師需要對教學重難點進行梳理與分析,并提前為學生布置任務,指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利用課前時間進行預習,提前對課堂內容有所了解并提出問題,將問題帶入到課堂當中.
第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讓學生大體了解課程目標與內容.因此,站在化學教師的角度,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應該引導學生對基礎知識進行預習,從而在課堂學習中有一個提前量,實現課堂有效性的提升.1.1.2 課中合作
第二階段則是課中合作.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
結合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實際成果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情景創(chuàng)設、小組探究等等,以此開展課堂活動,并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作出評價.站在學生的角度他們在“三段六環(huán)導學”中需要建立合作關系,在課堂環(huán)節(jié)提出問題并圍繞問題展開探索與研究,基于不同視角對所學知識進行觀察、思考與分析,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提高課堂有效性提供支持.
1.1.3 復習拓展
復習拓展則是三段中的最后一個階段.該階段主要是課堂學習的延伸,要求學生基于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完成自主學習.一般情況下,課后復習這一環(huán)節(jié)沒有教師的指導與檢查,因此很多學生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學生之間往往會因為個體差異而拉開差距.事實上,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僅僅屬于案例,他們需要在生活中對此進行延伸,根據教材方法的指引進行知識的潛移,從而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1.2 “六環(huán)”主要包含六個環(huán)節(jié)1.2.1 目標導向,檢測前置
根據課時安排,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在第一環(huán)節(jié)首先應該對課題進行解讀,對學習目標進行簡單設計,并組織檢測課前預習效果.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意義就在于幫助學生對學習目標與任務有所明確,基于對預習效果的檢測對課堂形式作出調整優(yōu)化.
1.2.2 問題導思,合作學習
教師首先根據學生學習基礎對課題難度進行設計,并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通過建立小組來進行探究活動.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重點就在于自主學習,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發(fā)揮出引導作用,讓學生對教材進行深度解讀.在問題設計方面則要考慮難度適中,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幫助他們對學習方法進行掌握,并通過探討研究的方式逐步理解所學內容.
1.2.3 釋疑導撥,研學展示
該環(huán)節(jié)主要由學生展示匯報學習成果,教師對學生成果做出評價并予以糾正,整個環(huán)節(jié)要求所有學生參與,重在整體提升.對于學生為考慮到的知識要點,教師應該及時提醒,做出補充.
1.2.4 歸納總結,梳理幫學
該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基于課前準備成果,對整個課堂的學習內容進行總結,教師需要為學生傳授學習的規(guī)律,將新舊知識聯系到一起形成一個框架,幫助學生對記憶的方法有所掌握.
1.2.5 檢測導練,鞏固拓展
教師根據課堂成果,對檢測題目與形式進行設計,采用自檢、互檢等方式在課堂完成測試.
1.2.6 作業(yè)布置,預習安排
根據“六步導學”要求為后續(xù)教學布置任務.
2 “三段六環(huán)導學”模式下高中化學研課磨課活動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性的路徑探討
針對“三段六環(huán)導學”模式的特點,作為高中化學教師應該對現階段化學課堂中有效性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遵循多元化原則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趣味性、多元化元素引入到課堂當中,從而真正提高高中化學課堂的有效性.
2.1 注重課堂導入,調動學生興趣
在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應該設計課堂主題并引出內容,以此作為整個教學的開端.只有做好教學導入,才能夠從開始增強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幫助學生將關注點集中在所學知識上,并為啟發(fā)他們的思維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為了培養(yǎng)學生“離子檢驗”的實驗技能,在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學習焰色反應法、離子檢驗法等,需要學生能夠設計基本的實驗來探究物質的組成.根據上述思路,要精心設計問題來實現教學導入.在導入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完成一些基本的實驗,如焰色反應實驗,讓學生觀察到不同的現象,又如提供一個情境:某農資包裝袋上寫有含有碳酸銨、硫酸銅,那如何要借助于自己所學的化學知識來判斷,應該設計怎樣的實驗呢?
事實證明,運用一些實際問題作為情境素材,能夠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讓課堂導入變得順利、高效.
2.2 合理運用教學工具,提高課堂現代化水平
化學知識的抽象性較強,比如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可逆反應的平衡狀態(tài)等等.為了更加生動、形象地呈現出這些化學過程,教師可以將計算機、多媒體等引入到課堂當中,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來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在“三段六環(huán)導學”教學模式下,教師在使用現代化教學工具前,應該對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分析,并結合教學實際通過圖像、視頻或者實物的方式來呈現動態(tài)的化學反應過程,從而給學生一個真實、直觀的學習體驗,增強學生的理性認識,為加強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氧化還原反應”是化學反應中最重要的反應,這一知識的教學關鍵在于讓學生掌握該反應的定義與本質.為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借助現代技術手段,選擇原子結構為切入點,制作并播放NaCl的形成過程,以讓學生能夠從物質結構的角度認識到物質是怎樣形成的.當學生有了充分的表象基礎之后,教師再向學生拋出問題:在化學反應的過程中,鈉離子與氯離子的變化過程是怎樣的?
事實證明,靈活合理地使用教學工具能夠引發(fā)學生積極主動思考.
2.3 重視實驗教學,加強實踐能力培養(yǎng)
實驗在高中化學課堂中屬于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在“三段六環(huán)導學”教學模式下,教師首先應該根據“三段”的劃分要求,從課前、課中以及課后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從中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然后在課堂環(huán)節(jié)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到實驗當中,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從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的實踐動手能力得到培養(yǎng).與此同時,在實踐實驗活動中教師也要根據“六環(huán)”中的具體要求,明確實踐活動目標并為學生提供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實踐過程中面對的問題與疑惑,從而真正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以此實現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性的提升.
例如,高中化學實驗中最基本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檢查氣密性.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實踐能力,筆者基于“三段六環(huán)導學”的思路,在圍繞優(yōu)化檢查儀器氣密性的主題中,主要做了兩個工作:一是反思傳統的實驗不足,二是提出優(yōu)化的措施.
課本中檢查儀器的氣密性,最常見的方法是利用熱脹冷縮,但是手貼在容器壁上往往需要較長時間,這段時間里學生基本都是無所事事,尤其是當手的溫度與容器中氣體溫度差不大的時候,即使時間很長也難有明顯的現象.當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思考實驗的細節(jié)時,就會有新的發(fā)現.比如學生在研究啟普發(fā)生器氣密性的時候,就會想到對于沒裝試劑的啟普發(fā)生器,在檢查氣密性的時候,可以先關閉啟普發(fā)生器上的活塞導管,然后向啟普發(fā)生器的球形漏斗中加入水,如果容器里的液面不再上升,則說明氣密性好,如果容器里的液面繼續(xù)上升,則說明其漏氣.讓學生親自進行實驗并引導學生思考,學生對實驗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實驗素養(yǎng)也會穩(wěn)步提升.
3 “三段六環(huán)導學”模式下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性研究注意的問題
3.1 激活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的意識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現階段在高中化學課堂環(huán)節(jié),很多學生的學習基礎并不足以達到自主學習與團隊合作的要求,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小組討論效果并不理想,小組內部成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有待強化.根據相關研究,盡管教師將“三段六環(huán)導學”模式引入到化學教學中,并對學生進行分組展開探究學習活動,小組的作用局限于對學生學習任務完成情況的監(jiān)督.
面對這種情況,在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就需要保證學生較強的參與度,要讓小組成員愿意發(fā)表意見,要在表達的過程中有一定的自信心,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并在討論的過程中不盲從他人的思維,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三段六段導學”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課堂有效性的提升.
3.2 熟練掌握教學模式的應用
在高中化學教學實踐中,有教師對“三段六環(huán)導學”教學模式的理解并不到位,教師在教學中只是單邊的灌輸理論知識,沒有去更新自身知識體系,對前沿教育理論的了解并不多,因此對新的教學方法也難以有效利用.還有的教師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分析完全憑借主觀意識,在教學中采取的方法缺乏實際意義,也沒有深入研究教育教學活動的優(yōu)化,從而導致高中化學課堂在“三段六環(huán)導學”模式下難以實現有效性的提升.
筆者以為,“三段六環(huán)導學”教學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已經得到了實施,在對“三段”的布置與設計上,要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要將“三段六環(huán)導學”教學模式作為教學方式主導,要將其真正滲透到課堂教學當中去,要按照服務于學生學習的要求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并引導學生圍繞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探索與研究,這樣才能讓“三段六環(huán)導學”在提高高中化學有效性方面起到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吳水萍. 化學課堂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運用誤區(qū)及對策[J].理科考試研究(高中版),2019,26(3):59-60.
[責任編輯:季春陽]
收稿日期:2022-11-25
作者簡介:曹萬寶(1981.2-),男,甘肅省正寧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化學教學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一般課題,課題名稱 《“三段六環(huán)導學”模式下研課磨課活動對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性的實踐及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S【2019】GHB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