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春桃,陳 赟
(1.遵義師范學院體育學院,貴州 遵義 563006;2.貴州大學體育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下午三點半,孩子放學了,而家長還在上班,孩子放學時間與父母下班時間的銜接不暢,使學生在放學后的這段時間處于教育“脫管”狀態(tài),學生何去何從成為家長、學校、社會需要面臨的新問題。出于對學生的安全考慮,多地政府和學校在“課后三點半”推行了“課后服務”,利用學校現(xiàn)有師資和場地資源安排學生做作業(yè)、自主閱讀,以及開展體育、藝術、科普等活動。2017 年3 月,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開展中小學生課后服務,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家長解決按時接送學生困難的重要舉措,是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使人民群眾具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體育課后服務作為課后服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載著與課后服務同樣的使命。2022 年,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發(fā)展改革委辦公廳聯(lián)合下發(fā)《關于提升學校體育課后服務水平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通知》提出:“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整合體育系統(tǒng)和教育系統(tǒng)優(yōu)勢資源,支持學校全覆蓋、高質量開展體育課后服務”。目前,我國體育課后服務尚處于探索階段,服務模式還比較單一。因此,創(chuàng)新體育課后服務多種模式以滿足各類學生需求,是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課題。
隨著“雙減”政策落地,在家長的托管需求得到滿足后,課后服務被賦予更多的教育期待,即開發(fā)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因此,應該建立多元化課后服務體系,更大化地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意愿。當前的課后服務合作形式,一是校校合作,開展體育課后服務的學校與高校合作,從高校選取優(yōu)秀的師范生來擔任課后服務教師;二是校企合作,學校引進當?shù)靥厣髽I(yè)進校講學;三是學社結合,學生放學后由社區(qū)托管組織人員接送孩子到社區(qū)等待家長下班。目前,課后服務實施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以學校為“主渠道”實施;二是學校借助第三方平臺與社會機構合作實施。
雙減政策出臺后,體育運動成為課后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2021 年7 月,《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明確指出,要提高課后服務質量,開展包括體育運動在內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各級部門強化了學校作為體育課后服務主陣地的作用,但由于受師資、場地等的限制,很多學校無法滿足課后體育活動的需求,服務質量受到影響。在校內資源不能完全滿足體育課后服務正常開展的情況下,一些學校便向校外拓展,獲取校外資源參與體育課后服務,于是便出現(xiàn)了不同的體育托管模式。目前,小學生體育托管模式主要包括市場化體育托管模式、社區(qū)體育托管模式、“校-?!焙献黧w育托管模式、“政-?!焙献黧w育托管模式,以及“校企合作模式”“校社合作模式”等。有的學校充分與體校、校外體育機構、社區(qū)進行合作,滿足學生多元化的體育需求。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學校體育課后服務和體育托管市場在共同發(fā)展,但市場化的體育托管模式受外界影響較多,不利于解決小學生“課后三點半”難題,也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因此,學校應該是體育課后服務的主要實施者,以便促進學生更好地健康成長。
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較,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現(xiàn)在體育學科項目眾多,且各體育項目之間需要平衡發(fā)展,一項體育項目不能被另一項體育項目隨意替代。2022年6 月,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辦公廳聯(lián)合頒發(fā)《關于提升學校體育課后服務水平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通知》明確提出,體育課后服務應設置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徑、冰雪運動、武術、啦啦操等傳統(tǒng)項目;鼓勵設置中國式摔跤、棋類、射藝、龍舟、毽球、五禽操、舞龍舞獅等中華傳統(tǒng)體育項目;有條件的應設置手球、橄欖球、游泳、體操、輪滑、定向越野等項目。不同的體育項目,對學生所起的作用不同。例如:籃球屬于同場對抗項目、乒乓球屬于隔網對抗項目,在參與這兩項運動時學生在體能、思維以及視野等方面得到的鍛煉都不相同。因此,學校應該盡量開設完整的體育項目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但由于學校體育場地有限,以及缺少器材和相應的師資力量,導致多數(shù)學校的體育課后服務存在服務內容單一的問題,僅開設了籃球、足球和田徑等常規(guī)項目,有的學校甚至未開設體育課后服務。
過去,由于在中考時體育學分所占比例比其他學科低,且體育成績不計入高考總成績等原因,致使體育學科長期處于“邊緣化”狀態(tài)。隨著體育課后服務的推進,中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大大增加,但由于學校的體育師資力量有限,體育老師超負荷工作的情況在不少學校出現(xiàn)。2021 年,教育部印發(fā)《<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指出,中小學體育教師每周基本教學工作量保障12 課時,并將組織大課間、帶隊訓練、指導比賽、體質監(jiān)測等活動計入教師工作量。筆者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義務教育階段的體育教師每天超過三節(jié)體育課的占四成以上,且大部分體育教師除承擔正常的教學任務之外,還要承擔組織大課間、課余訓練、班主任、行政管理、體質健康測試、學校運動會等工作,但這些工作并未納入工作量,導致體育教師的工作復雜且多。隨著體育課后服務的推進,無疑會給體育教師增加更多的工作量。
目前,我國體育課后服務以學校為主陣地,體育教師是開展體育課后服務的主體。中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本來就已經超負荷,如果還要完全依靠他們去完成每天課后一小時的體育服務活動,并滿足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需求,有很大的難度。體育課后服務是在學生課后組織的以學生自愿參與為原則的體育活動,一些體育教師因各種原因不愿參與體育課后服務,這使得本就缺乏師資力量的體育課后服務更加難以正常進行。中小學課后服務屬于社會服務行為,不屬于免費義務教育范疇,目前我國課后服務經費主要通過財政補貼、服務性收費或代收費等方式籌措,對參與課后服務的教師給予相應的課酬補助。可是,有的學校在分配課后服務課酬時將體育教師應得部分打折發(fā)放,有的甚至認為體育課后服務是體育教師的分內之事,不應該領取課酬補助。體育教師付出了勞動卻未獲得相應的課酬,必然會打擊他們參與體育課后服務的積極性。
體育課后服務主要是學生放學后利用學校資源開展的課外體育活動,體育教師理所當然是開展體育課后服務的第一人選。但由于學校開展體育課后服務的場地和器材有限,加之體育教師的工作量大、專項技能較為固定等原因,導致學校開展的體育課后服務出現(xiàn)“供不應求”的局面。盡管可以聘請退休教師、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yè)人員以及志愿者提供體育課后服務,但卻無法完全解決場地、器材短缺的問題,這給體育課后服務的正常開展帶來了很大影響。
課后服務既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舉措,也是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的民生工程。而體育活動是課后服務的主要內容之一,因此,應在《<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指導下,切實解決體育課后服務存在的問題,推進“雙減”政策落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體育課后服務包含著眾多的運動項目,且每一種項目都有其獨特的吸引力。在確定體育課后服務項目時,應全面考慮學校、教師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首先,要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調查,保留學生選擇多的項目。其次,要注意學生的性別差異。一些體育課后服務項目如籃球、足球等同場競技項目,選擇的男生會比女生多。因此,為了避免體育課后服務只有男生參與的情況發(fā)生,就要全面考慮,增開一些符合女生具體條件的項目如羽毛球、健美操等。再次,要結合學校現(xiàn)有場地和器材開設運動項目,對于一些場地要求不高的項目,學校應盡可能創(chuàng)造條件開展。最后,以體育教師的專項技能或特長為依據(jù)開設項目,同時鼓勵體育教師“一專多能”,讓體育教師在精通專項的同時掌握其他常見的體育項目,以便更好地推動體育課后服務的開展。
中小學體育教師因師資力量本身就存在著工作量大且雜的問題,在開展體育課后服務以后,該問題愈發(fā)突出。學校應該按照相關規(guī)定計算體育教師工作量,并制定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對于超工作量的教師在績效考核和年終考核時應適當予以傾斜。另外,還可以對體育教師實行彈性工作制,在不耽誤正常教學工作的情況下,靈活安排上下班時間,從而減輕體育教師的工作負荷。
由于體育學科長期處于“邊緣化”狀態(tài),很多學校都不重視,導致體育教師在參與體育課后服務之后,不能獲得與其他學科教師同等比例的課酬,這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體育教師參與課后服務的積極性。因此,應該摒棄“學科偏見”,以參與體育課后服務的時間來衡量體育教師的工作量,根據(jù)工作量支付課酬,以此來提高體育教師參與課后服務的積極性。
目前,場地成為我國開展體育課后服務的制約因素,尤其是城區(qū)小學,在無法擴建的情況下只能將學生從校內轉移到校外進行體育課后服務。因此,學??梢詮囊韵聨追矫嬷郑嘣J焦餐_展體育課后服務:一是與俱樂部合作,由學校把關挑選有資質的俱樂部進行合作。委派體育教師帶隊,將學生帶到指定俱樂部進行體育課后服務。在此過程中,帶隊教師既可以督促俱樂部認真教授學生,同時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培訓技能。二是與學校周邊的社區(qū)聯(lián)動,社區(qū)一般都建有運動場地,學校與社區(qū)達成協(xié)議,租借社會體育場地開展體育課后服務。三是充分發(fā)揮體育實習生的作用,由他們負責學校內體育課后服務的開展,這樣既能解決他們的實習問題,又能緩解學校缺少體育教師的壓力。四是與就近體校搭成體育人才輸送鏈,將學校的校隊成員送往體校進行體育課后服務,這樣既可以促進學生專業(yè)技能的提高,又可以為體校選拔后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