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玉
(蘭州大學 敦煌學研究所, 甘肅 蘭州 730020)
唐五代時期, 敦煌有許多宴飲活動, 宴飲不僅是簡單的飲食聚會, 也承載著其他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 是調節(jié)社會秩序的重要方式。 前賢對敦煌宴飲活動多有討論, 施萍婷對“迎” “設” “看” 做了考察。①施萍婷《本所藏〈酒帳〉 研究》, 《敦煌研究》 1983 年創(chuàng)刊號, 第142-155 頁。高啟安解析了有關宴飲活動的名稱: “局席” “頓”“看” “齋” “小食” “中食” “筵” “餪腳” “解火” “解勞” 等, 指出一般在招待各周邊政權使節(jié)、 某項工程完工后招待工匠、 迎送歸義軍首長、 節(jié)日慶祝、 社人聚會等活動中舉行宴飲。②高啟安《唐五代敦煌人的宴飲活動述論》, 《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00 年第3 期,第68-73 頁。又考察了宴飲坐向和座次③高啟安《唐五代敦煌的宴飲坐向和座次研究》, 《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3 年第2 期, 第43-50 頁。、 論述了歸義軍時期宴設司的主要職責④高啟安《唐五代敦煌飲食文化研究》,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4 年, 第182-190 頁。。 馮培紅考證了唐五代時期敦煌的宴設機構, 認為歸義軍時期的宴設司是從唐代前期沙州官府中的宴設廚演變而來, 對其機構職能、 官員設置及其宴設活動進行了探討。⑤馮培紅《唐五代敦煌官府宴設機構考略》, 鄭炳林主編《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續(xù)編》, 蘭州: 蘭州大學出版社, 2003 年, 第339-359 頁。羅彤華研究了寺院在迎送時設宴招待使者、 統(tǒng)治階層、 僧官的現(xiàn)象及其背后蘊含的意義。⑥羅彤華《歸義軍期敦煌寺院的迎送支出》, 《漢學研究》 2003 年第1 期, 第193-224 頁。唐五代時期敦煌的宴飲活動在各個場合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以致官方設置了專門的宴設機構。前輩學者的研究重在探討唐五代時期敦煌宴飲的機構、 宴飲名稱及內容、 寺院宴飲、 政權對使節(jié)的宴飲等, 其中對宴飲活動的社會功能研究主要是探討了寺院宴飲的功能及歸義軍政權對外來使節(jié)宴飲的功能, 對于宴飲所具有的人際交往、 娛樂、 社會教化、 維護政治秩序的社會功能及蘊含的禮未見專文討論, 筆者不揣淺陋, 對其進行探討, 以就正于方家。
宴飲的主體是人, 在宴飲活動中,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核心, 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宴飲活動, 皆離不開人際交往, 宴飲在擴展人際關系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以下主要從敦煌社邑舉辦的宴飲活動、 敦煌女性參加的宴飲活動探討宴飲的人際交往功能。
敦煌私社是民眾自發(fā)的基層組織, 敦煌私社的一項重要活動為春秋坐局席活動, 春秋坐局席活動即為世俗宴樂活動。①郝春文《再論敦煌私社的“春秋坐局席” 活動》, 《敦煌學輯刊》 2006 年第1 期, 第1-5 頁。P.3502V 《新集諸家九族尊卑書儀一卷》 記載:“春秋八節(jié), 唯社最尊, 置幸延, 解其情況, 謹令邀屈, 請便降臨, 是所望也, 厶乙狀上。” 社人在社邑宴飲活動中交往互動, 參加社邑宴飲活動的既有世俗人, 也有僧人,如P.3764 (1) 《乙亥年九月十六日秋座局席轉帖》 記載社人有社官張阇梨、 社長張再晟、 席人張錄子、 孫阇梨、 楊益、 王丑奴、 令狐員清等。 有些社邑成員皆為官員, 如P.4063 《丙寅年(966) 四月十六日官健社春座局席轉帖》, 官健社為有官職的成員結成的社邑。 一些社邑局席活動包括平民、 官員, 如P.3145 《戊子年(988) 閏五月春座局席轉帖》 記載成員有平民景慶進、 梁繼紹、 胡丑撻等, 亦有官員橋兵馬使。 就姓氏而言, 參加局席活動的不僅有漢姓, 也有少數(shù)民族姓氏, 如西域胡姓安、 米、 石、何、 史、 白等。 敦煌社邑舉辦的宴飲, 既體現(xiàn)了等級差異, 一些社邑由官員組成, 也體現(xiàn)了平等性和普遍性, 一些社邑或僧俗共同參加, 或官民共同參與, 或各民族共同組織, 同食共坐的形式下構建了友好和睦的社內關系。 古代小農(nóng)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 民眾一般被固定在土地上, 社交半徑有限, 社邑是其進行社交的重要平臺。 社邑舉辦的局席活動為社員提供了歸屬感和認同感, 加強了社員間的聯(lián)系, 有利于改善社員人際關系。
一些由女人結成的社邑亦會組織宴飲活動, S.527 《顯德六年(959) 正月三日女人社社條》 記載: “夫邑儀(義) 者, 父母生其身, 朋友長其值(志), 遇危則相扶,難則相救。 與朋友交, 言如信。 結交朋友, 世語相續(xù)。 大者若姊, 小者若妹, 讓語先登?!雹趯幙?、 郝春文《敦煌社邑文書輯校》,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7 年, 第23-24 頁。此為女人結社社條, 社條強調女人間的友誼, “大者若姊, 小者若妹” 的承諾,顯示了結社活動是女性家庭關系之外的重要社交活動。 古代社會通常男主外女主內, 女性的人際交往主要在家庭內, 婦女結社舉辦宴席, 擴展了人際關系。 由S.4700、S.4121、 S.4643 綴合的《甲午年(994) 五月十五日陰家婢子小娘子榮親客目》 記載參加陰家榮親宴席的有六百多人, 婚宴規(guī)模盛大。 陰氏家族是敦煌大族, 邀請的賓客主要為敦煌權貴, 有太子太師、 都衙、 都頭、 押衙、 鄉(xiāng)官等官吏。 大族間在重大喜事宴飲活動中互相邀請賀喜, 表明大族間交往密切, 宴飲增進鞏固了大族間的關系。 此次宴請活動是家庭形式的, 如“慕容都衙及娘子并郎君三人” “鄧都衙及娘子并男女三人”等, 顯示了女性可與家人一同參與宴席活動, 在宴席中, 女性的日常社會交往網(wǎng)擴大。
宴飲活動將眾人聚在一起, 拉進了人與人間的關系, “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 以婚冠之禮親成男女, 以賓射之禮親故舊朋友, 以饗燕之禮親四方之賓客?!雹賉漢] 鄭玄注, [唐] 賈公彥疏《周禮注疏》, [清] 阮元校刻《十三經(jīng)注疏》, 北京: 中華書局, 2009 年,第1640 頁。在輕松祥和的氛圍下, 更有助于增進人際關系, 以達到凝聚眾人的作用。
宴飲也具有歡娛休閑的功能, 宴飲活動中有助樂習俗。 S.6537V (3-5) 《十五人結社社條》 記載: “一, 春秋二社舊規(guī), 逐根原赤(亦) 須飲燕, 所要食味多少, 計飯料各自稅之, 五音八樂進行。”②寧可、 郝春文《敦煌社邑文書輯?!? 第51 頁。在春秋局席活動中, 通常會有音樂表演。 郝春文指出敦煌私社的春秋二社從事祭社的古老傳統(tǒng)已大大淡化, 而歡聚飲宴等宣泄、 釋放激情的娛樂功能則非常突出。③郝春文《再論敦煌私社的“春秋坐局席” 活動》, 第1-5 頁。P.2641 《丁未年(947) 六月都頭知宴設使宋國清等諸色破用歷狀并判憑四件》 記載: “廿三日, 大廳設于闐使用, 細供貳拾捌分, 內三分貳胡并(餅)。 音聲作語, 上次料兩分, 又胡并(餅) 貳拾捌枚?!雹芴聘睢?陸宏基《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 第3 輯, 北京: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 1990 年,第613 頁。宴設司宴請于闐使者時,有音聲人助樂。
在宴席中, 樂舞是重要的活動。 S.2832 《諸雜齋文范本》 記載: “(正月) 十五日,初入三春, 新逢十五。 燈籠火樹, 爭然九陌之時; 舞席歌延, 大啟千燈金之夜?!雹葜袊鐣茖W院歷史研究所等編《英藏敦煌文獻(漢文佛經(jīng)以外部份) 》 第4 卷,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1 年, 第242 頁。敦煌莫高窟第98 窟、 第108 窟、 第146 窟、 第360 窟等洞窟中有宴飲圖, 宴飲圖中有歌舞者一人。 婚禮宴飲中, 會有樂舞助興, 莫高窟第186 窟、 莫高窟第445 窟、 榆林窟第38 窟婚禮宴飲圖中有樂舞助興的場景。 莫高窟第445 窟為盛唐時期洞窟, 宴飲圖中央有一著紅衣者起舞, 其左手揮袖上舉, 左腿抬起。 在舞者前方有樂隊伴奏, 共五人, 分前后兩排, 第一排三人, 右起第一身樂伎手持銅鈸, 第二身手持豎笛, 第三身手持樂器難以辨認; 第二排右起第一身樂伎右臂夾持毛員鼓, 第二身手持拍板, 周圍是觀察樂舞的宴飲主客, 呈現(xiàn)出一片歡娛景象。
圖1 莫高窟第445 窟北壁盛唐婚嫁圖 (采自譚蟬雪主編《敦煌石窟全集:民俗畫卷》,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年, 第107 頁)
除了樂舞, 游藝活動也是宴飲的重要娛樂項目。 高啟安根據(jù)P.3272 (11) 《丙寅年(966) 羊司付羊及羊皮歷狀》 記載的“射羖羊”, 認為這件文書為司空舉辦盛大宴會的歷狀, 指出“射羖羊” 是舉辦射箭比賽, 賞物為一只羖羊, 說明敦煌宴會中有賭射行為。①高啟安《唐五代時期敦煌的宴飲“賭射” ——敦煌文獻P.3272 卷“射羊” 一詞小解》, 《甘肅社會科學》2011 年第6 期, 第207-211 頁。S.6537V (7-8) 《上祖社條(文樣) 》 記載: “社內不諫(揀) 大少, 無格席上喧拳, 不聽上下, 眾社各決丈(杖) 卅棒?!雹趯幙?、 郝春文《敦煌社邑文書輯?!? 第56 頁。社條中禁止社人在局席活動上劃拳,表明在宴會活動上劃拳是存在的。
宴飲活動中還有打馬球活動, P.3451 《張淮深變文》 記載: “天使兩兩相看, 一時垂淚, 左右驂從, 無不慘愴。 安下既畢, 日置歌筵, 球樂宴賞, 無日不有?!?歸義軍招待天使時, 舉辦打馬球活動以供天使宴飲時觀賞。 敦研001 號《歸義軍衙內酒破歷》記載: “ (四月) 十九日, 寒食座設酒叁甕, 支十鄉(xiāng)里正納球場酒半甕?!雹厶聘?、 陸宏基《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 第3 輯, 第271 頁。寒食節(jié)宴飲期間, 鄉(xiāng)里官員以打馬球娛樂。
藏鉤游戲亦是敦煌宴飲活動的娛樂項目。 岑參的《敦煌太守后庭歌》 記載: “敦煌太守才且賢, 郡中無事高枕眠。 太守到來山出泉, 黃砂磧里人種田。 敦煌耆舊鬢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 城頭月出星滿天, 曲房置酒張錦筵。 美人紅妝色正鮮, 側垂高髻插金鈾。 醉坐藏鉤紅燭前, 不知鉤在若個邊。 為君手把珊瑚鞭, 射得半段黃金錢, 此中樂事亦已偏?!雹躘清] 彭定求等編《全唐詩》 卷199, 北京: 中華書局, 1960 年, 第2056 頁。敦煌太守在閑暇時間里舉辦宴飲, 藏鉤是其宴飲活動的歡娛項目。
古代百姓一年四季從事耗費體力的農(nóng)作活動, 在閑暇時刻舉辦宴飲活動, 能夠品嘗精美的食物、 欣賞悅人耳目的樂舞以及玩耍增添樂趣的游戲, 宴飲無疑是休閑娛樂、 放松身心、 緩解農(nóng)事壓力的重要調節(jié)方式。
《禮記·禮運》 記載: “夫禮之初, 始諸飲食?!雹賉漢] 鄭玄注, [唐] 孔穎達正議《禮記正義》, [清] 阮元??獭妒?jīng)注疏》, 第3065 頁。禮貫穿于宴飲活動的始終。 高啟安根據(jù)敦煌壁畫中的宴飲圖像, 認為唐五代敦煌的宴飲坐向和座次反映了宴飲中尊卑觀念的禮制。②高啟安《唐五代敦煌的宴飲坐向和座次研究》, 第43-50 頁。除了宴飲坐向和座次反映禮, 宴飲的其他方面也體現(xiàn)著禮。
敦煌地區(qū)對宴飲的稱謂就不是單一的, 對于各種宴飲活動有著不同的稱謂, 稱謂蘊含著重要的文化內涵。 高啟安對宴飲活動的稱謂: “局席” “頓” “看” “齋” “小食”“中食” “筵” “餪腳” “解火” “解勞” 等做了解釋。③高啟安《唐五代敦煌人的宴飲活動述論》, 第68-73 頁。這些稱謂往往體現(xiàn)了宴飲活動的規(guī)模、 內容、 性質。 如“小食” “中食” 的區(qū)別非時間、 食物數(shù)量、 規(guī)模等, 而是飲食的等級, “解火” “解勞” 指對勞動者在勞動后的酬謝飲食活動。④高啟安《唐五代敦煌人的宴飲活動述論》, 第70 頁。宴飲活動的稱謂亦體現(xiàn)著禮, 施萍婷指出使節(jié)來到敦煌, 設酒接風, 謂之“迎”; 接著設宴洗塵, 謂之“設”; 對長住使節(jié)的問候, 謂之“看”, 反映了當時歸義軍在迎來送往上的“禮”制。⑤施萍婷《本所藏〈酒帳〉 研究》, 第142-155 頁。又如表示邀請他人參加宴飲活動的 “屈”, 體現(xiàn)了宴會主人對客人的尊敬,P.2641 《丁未年(947) 六月都頭知宴設使宋國清等諸色破用歷狀并判憑四件》 “太子屈于闐使。” “屈” 表現(xiàn)了主卑客尊的禮儀文化。⑥楊立凡《敦煌歸義軍接待外來使者之儀探析》, 《敦煌學輯刊》 2021 年第3 期, 第206 頁。唐五代時期敦煌社會官方民間對各種宴飲名稱的使用已達成共識, 在寺院文書、 官方文書中記載了分不同場合使用宴飲稱謂的情況, 宴飲禮儀成為一種風俗, 深入人心, 禮俗的重要作用是教化社會, 對宴飲名稱的區(qū)分和使用在無形中發(fā)揮了教化作用。
在正式的宴飲場合, 宴請賓客時會發(fā)出宴請?zhí)? P.3502V 《新集諸家九族尊卑書儀一卷》 中記載了《相迎宴樂書》 《正歲相迎書》 《社人相迎書》 《寒食相迎書》 《端午相迎書》 《冬至相迎書》。 這些皆是節(jié)日宴飲活動前的宴請?zhí)麡游? 如《相迎宴樂書》 中記載: “春迎時多, 無由披露, 今具單酌, 輒敢諮邀, 幸愿同歡, 請垂降愿。 諸賢盡集, 唯待明公, 專佇望。 謹奉狀, 不宣。 厶乙狀上。” 宴請?zhí)麡游牡拇嬖谑钱敃r敦煌社會流行宴請以帖的表征。 赴宴者赴宴前會寫赴宴答書, 宴會后寫答謝書。 P.3438V 《沙州官告國信判官將仕郎試大理評事王鼎狀》, 其中(1) (2) 記載了王鼎宴后的答謝書,(3) 為赴宴的答書。
P.3438V (3) 《沙州官告國信判官將仕郎試大理評事王鼎狀》 記載:
1.鼎啟, 自違
2.鈞念, 早換月華。 空積
3.攀緣, 莫諧卑抱。 今則疊勞
4.翰誨, 令再赴
5.筵, 兼從打颙, 倍增欣愜。 來日守門,
6.趨赴
7.臺階。 謹修狀啟
8.聞陳
9.謝。 伏惟
10.照察, 謹狀。
11.十二月四日沙州官告國信判官將仕郎試大理評事王鼎狀。①上海古籍出版社、 法國國家圖書館編《法藏敦煌西域文獻》 第24 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第207 頁。
此為王鼎作為賓客收到宴飲邀請后對宴會主人的答謝書, 王鼎為中原使官, 奉命到沙州為歸義軍政權頒發(fā)國信、 官告, 此事發(fā)生在宋太平興國五年(980)②王使臻《敦煌遺書中的唐宋尺牘研究》, 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 2017 年, 第130-131 頁。, 啟文一般是下對上、 卑對尊, P.3438V (3) 文書中, 王鼎因收到宴飲兼打颙邀請而寫答謝書, 啟文中先是“某啟” 問候, 繼而寫明答謝事由, 最后“謹修狀啟聞陳謝, 伏惟照察, 謹狀”,回復邀請的狀文語言謙卑, 感謝之情溢于言表。
不僅上層官吏在宴會活動前會發(fā)宴請貼, 普通平民在舉行宴會時亦會發(fā)函帖,P.3197V (1) 記載: “某啟: 伏自間違仁重, 早已經(jīng)換數(shù)旬, 便將蝶夢為憑, 倍生頂謁。 今則道屬就寺宮備小飯□。 重? (望) 不[嫌] 卑及(微?), 來日辰似之間, 庶望光臨。 謹狀?!雹凵虾9偶霭嫔?、 法國國家圖書館編《法藏敦煌西域文獻》 第22 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第134 頁。此為某寺和尚發(fā)出的私人宴會宴請貼, 在私人宴會中使用啟狀的形式, 能更好地表達宴會主人謙卑的態(tài)度。 社邑的局席轉帖發(fā)揮了宴會請柬的作用,S.5939 《社司請社人赴局席帖》 記載: “社司轉帖。 右緣張都頭先罰局席造出, 幸請諸公等, 帖至, 限今月十日午時于主人家齊同, 捉二人后到, 罰麥酒壹角; 全不來罰席同前, 其帖立遞(相) 分付, 不得停滯?!雹軐幙伞?郝春文《敦煌社邑文書輯?!? 第314-315 頁。不但通知了社人參加宴會的時間地點等, 又起到了宴會請柬的作用。 宴飲活動中的宴請?zhí)按鹬x書皆體現(xiàn)了主客之間禮讓致敬的交往之禮, 主客交往之禮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重要禮儀, 官方及私人宴飲活動皆強調宴飲活動中要賓主互相禮讓, 以建立符合禮儀文化和社會風俗所追求的人際關系。
在宴飲活動中須注意禮節(jié)。 S.527 《顯德六年(959) 正月三日女人社社條》 記載:“或有社內不諫(揀) 大小無格在席上月宣(喧) 拳, 不聽上人言教者, 便仰眾社就門罰醴膩一筵, 眾社破用。”①寧可、 郝春文《敦煌社邑文書輯校》, 第24 頁。社條中明確規(guī)定了宴飲活動中不可有失禮義, 如在局席活動中有不敬尊長、 不分尊卑或喧拳等無禮活動, 則會受到懲罰。 作為宴飲活動中重要的食品酒, 不僅是提高歡娛氣氛的重要佐料, 也可能導致酒后失禮的情況。 S.5818 《請?zhí)幏謱懶⒔?jīng)判官安和子狀》 就記載寫孝經(jīng)判官安和子在局席上喝酒后胡言亂語, 有失禮度。 宴飲活動中強調對長幼尊卑和禮法的遵守, 若不遵守就會受杖罰, 或罰一次醲膩局席, 醲膩指含葷腥的酒宴②王建軍《敦煌社邑文書詞語補釋》,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2007 年第3 期, 第60-63 頁。, 更有甚者會被逐出社內。 長幼尊卑是鄉(xiāng)里秩序的主要方面, 長幼有序、 尊卑有別等禮法對于約束百姓有重要作用, 宴飲中對禮法的規(guī)定有利于維護人際交往的倫理秩序。
S.6537V (3-5) 《十五人結社社條》 記載: “一, 春秋二社舊規(guī), 逐根原赤(亦)須飲燕, 所要食味多少, 計飯料各自稅之, 五音八樂進行, 切須不失禮度。 一取錄事觀察, 不得昏亂事(是) 非, 稍有倚醉兇麗, 來晨直須重罰。 ……一, 凡為邑義, 雖有尊卑, 局席齋延(筵), 切憑禮法, 飲酒醉亂, 胸(兇) 悖粗豪, 不守嚴條, 非理作鬧。 大者罰醲膩一席, 少者決丈(杖) 十三, 忽有拗戾無端, 便任逐出社內。”③寧可、 郝春文《敦煌社邑文書輯?!? 第51-52 頁。在春秋社日的宴飲活動中要根據(jù)禮法行事, 錄事負責監(jiān)督醉酒失禮行為, 如有不遵守禮法者, 就算有尊卑禮儀, 不論長幼皆要受到懲罰, 宴飲活動中所強調的長幼尊卑之禮并非是年幼者對年長者無條件的服從, 而是長幼雙方皆要遵守禮儀, 這應是當時社會規(guī)范。BD14682 《博望坊巷女人社社條稿》 記載: “自從立格已后, 便須齊齊鏘鏘, 接耗歌歡, 上和下睦, 識大敬小?!?即社眾需上下和睦, 長幼互相尊敬。 可見當時社會所強調的長幼尊卑之禮不僅是年輕者對年長者的尊敬, 年長者也要注意言行, 行事不可失禮,尊卑之禮的規(guī)范是雙向的, 而非僅要求年輕者聽從年長者安排。
宴飲活動中主要推行主客互讓致敬之禮、 長幼尊卑之禮, 宴飲活動既營造了祥和共樂的平等氛圍, 又處處體現(xiàn)著人際交往的等級觀念, 宴飲活動提供了一個傳播和演練社會禮俗的場合, 規(guī)范了社會民眾的行事及倫理道德, 起到了禮儀教化的作用。
前賢對歸義軍時期敦煌的宴飲招待使節(jié)的政治功能多有論述,④鄭炳林、 馮培紅《唐五代歸義軍政權對外關系中的使頭一職》, 《敦煌學輯刊》 1995 年第1 期, 第17-28頁; 盛朝暉《 “細供” 考》, 《敦煌學輯刊》 1996 年第2 期, 第101-104 頁; 馮培紅《客司與歸義軍的外交活動》, 《敦煌學輯刊》 1999 年第1 期, 第72-84 頁; 羅彤華《歸義軍期敦煌寺院的迎送支出》, 第193-224 頁; 楊立凡《敦煌歸義軍接待天使儀禮初探》, 《敦煌研究》 2020 年第4 期, 第98-105 頁; 楊立凡《敦煌歸義軍接待外來使者之儀探析》, 第205-208 頁。但除了對外的招待使節(jié), 對內歸義軍節(jié)度使利用宴飲活動傳達政治理念、 進行社會教化、 收攏人心, 統(tǒng)治者通過舉辦或參與規(guī)范宴飲活動以達到社會治理的目的。
歸義軍時期, 敦煌的官吏系統(tǒng)由僧俗兩界共同構成, 節(jié)度使常常會宴會僧俗官吏。P.3126 《還冤記》 記載: “中和二年(882) 四月八日下手鐫碑, 五月十二日畢手。 索中丞已下三女夫作設于西牙(衙), 碑畢之會。 尚書其日大悅, 兼賞設僧統(tǒng)已下四人,皆沾鞍馬縑緗, 故記于紙?!雹偕虾9偶霭嫔纭?法國國家圖書館編《法藏敦煌西域文獻》 第21 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第343 頁。索中丞已下三女夫指索勛、 李明振、 陰文通等張議潮的三位女婿, 尚書指張淮深, 僧統(tǒng)指時任都僧統(tǒng)的唐悟真, 為鐫碑完工, 張淮深及張議潮的三位女婿設宴招待都僧統(tǒng)唐悟真等人。②鄭炳林、 鄭怡楠《敦煌碑銘贊輯釋(增訂本)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 年, 第165 頁。西衙為歸義軍節(jié)度使的衙府。 王惠民認為此次所立碑為《敕河西節(jié)度使張公德政之碑》③王惠民《敦煌佛教與石窟營建》, 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 2017 年, 第510 頁。。 S.1655V 《白鷹詩》 記載: “時當無射之月, 感得素潔白鷹。 設僧俗中筵, 齊聲賀之寶樣。” 白鷹祥瑞現(xiàn)于敦煌, 尚書曹議金大設宴席, 宴請僧俗兩界。 非正式的宴飲活動將上下有別的統(tǒng)治者與官員聚集一處, 暫時消減了上下層的等級差異, 拉進了彼此間的疏離, 營造了節(jié)度使與僧俗官吏同樂的氛圍, 是統(tǒng)治者收攏人心的重要方式, 對于偏安一隅的歸義軍政權來說, 節(jié)度使與僚屬同心, 是維護統(tǒng)治的重要基礎。
歸義軍時期僧團頻繁舉行宴飲活動招待官員、 使者, 敦煌文書中記載了寺院參與僧團對歸義軍官員的迎、 看、 送、 納等活動中所涉及的宴飲活動④陳大為《論敦煌凈土寺對歸義軍政權承擔的世俗義務(一) 》, 《敦煌研究》 2006 年第3 期, 第108-114頁。。 如P.2049V 《后唐同光三年(925) 正月沙州凈土寺直歲保護手下諸色入破歷算會牒》 “麥叁碩捌斗, 西庫內付酒本冬至歲僧門造設兼納官冬坐局席并西窟覆庫用” “粟壹碩貳斗, 臥酒僧門造設納官用”。 此處納官指僧團設宴迎接歸義軍衙內官員。⑤陳大為《論敦煌凈土寺對歸義軍政權承擔的世俗義務(一) 》, 第111 頁。P.2032V 《后晉時期凈土寺諸色入破歷算會稿》 “粟叁斗沽酒, 天公主上窟迎頓用”, P.2049V 《后唐長興二年(931) 正月沙州凈土寺直歲愿達手下諸色入破歷算會牒》 “粟肆斗, 臥酒就倉看指揮、尚書、 鄉(xiāng)官、 眾僧等用”, 僧官宴請的對象上至節(jié)度使及其夫人, 下至指揮、 鄉(xiāng)官等,這些宴迎活動是歸義軍日常的政治活動, 承載著重要的政治意涵, 僧團以宴飲活動向歸義軍官方示好, 來換取政權對佛教發(fā)展的支持。 羅彤華指出寺院迎送使者是發(fā)揮宗教外交功能, 設宴招待統(tǒng)治階層, 不僅是因寺院聽命于節(jié)度使, 應也包括僧官欲從其中求得升遷等意圖。⑥羅彤華《歸義軍期敦煌寺院的迎送支出》, 第223 頁。
許多節(jié)慶活動會舉行宴飲, 宴飲往往能推動節(jié)慶歡娛氛圍, 歸義軍官方為節(jié)慶期間的宴飲活動提供支持。 敦研001 號《歸義軍衙內酒破歷》 記載: “十九日, 寒食座設酒叁甕, 支十鄉(xiāng)里正納球場酒半甕?!雹偬聘睢?陸宏基《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 第3 輯, 第271 頁。即歸義軍官方為寒食節(jié)宴飲提供酒。 S.1366 《年代不明(980-982) 歸義軍衙內面油破用歷》 記載: “廿七日寒食坐(座) 設用: 細供一阡(千) 伍百八分, 胡餅二阡(千) 九百一十四枚, 胡食孚食俞八百八十六枚, 餼并(餅) 二百五十枚, 小食子面七斗, 油五升, 貼蒸併(餅) 面四石, 餪併(餅) 面四斗, 僧家餑饦面五斗, 油一升, 灌腸面八斗。 賞散酒戶胡并(餅) 一百四十枚, 細供一分。 賞設司女人漢七人各中次一分, 十鄉(xiāng)老面二斗、 油一升, 計用面五十三石三斗九升七合, 油一石七斗三升四合四勺?!雹谔聘?、 陸宏基《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 第3 輯, 第285 頁。細供是歸義軍常用來招待貴賓的精美食物, 細供有一千五百多分, 胡餅二千九百多枚, 所用食物數(shù)量巨大, 說明此次寒食節(jié)宴飲活動參與人員眾多、 規(guī)模隆重, 這是官方主持的宴飲活動, 官民共同參與。 官方宴飲規(guī)模盛大是統(tǒng)治者權威的象征, 隆重的宴飲活動為官方提供了向社會民眾宣揚政治合法性的絕佳場合, 民眾在具有政治意義的節(jié)日宴飲啟發(fā)下, 潛意識里加深了對節(jié)度使的認同。
官方為祈賽活動中的宴飲支出食物, P.2641 《丁未年(947) 六月都頭知宴設使宋國清等諸色破用歷狀并判憑四件》 記載: “ (六月) 七日, 使出賽馬神設用, 細供叁伯伍拾分, 壹胡并 (餅), 食孚食俞壹伯柒拾貳枚, 又胡併 (餅) 壹阡 (千) 叁枚?!雹厶聘?、 陸宏基《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 第3 輯, 第610 頁。S.3728 《乙卯年(955) 二、 三月押衙知柴場司安祐成狀并判憑五件》 記載“刺史賽神付設司柴壹束” “十六日祭拜熟肉柴兩束, 南城上賽神付設司柴壹束, 熟肉并燒石檉叁束”, 這是宴設司、 柴場司分別為祭神宴飲活動支出的食物、 柴火。 官方力量介入神圣性的祭祀活動, 為歸義軍統(tǒng)治者的政治合法性添加了神圣色彩。 節(jié)度使對于節(jié)日、 祈賽風俗中宴飲活動的支持, 不僅是宣揚施恩于民、 優(yōu)待民眾的統(tǒng)治理念, 也是施加政治影響的一種手段, 統(tǒng)治者潛移默化對基層百姓宴飲進行規(guī)范, 宴飲活動是統(tǒng)治者將自己權威深入基層社會的重要媒介。 節(jié)日宴飲活動是聯(lián)結平民與歸義軍統(tǒng)治者的重要平臺, 官民共同參與, 營造了官民同樂的社會氛圍。
綜上所述, 唐五代時期敦煌的宴飲在人際交往和休閑娛樂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宴飲活動擴展了百姓的社會交往網(wǎng)及改善了人際關系, 宴飲活動的音樂舞蹈和各類游戲是百姓放松身心的重要方式。 宴飲活動中宴飲的各類名稱、 宴請?zhí)?宴飲內容、 宴飲過程及結束后答謝處處體現(xiàn)著對禮的推行, 主客互讓致敬之禮、 長幼尊卑之禮是宴飲活動最推行的禮儀, 宴飲禮儀發(fā)揮了教化作用, 有助于構建和睦社會、 維護社會秩序。 宴飲活動也是歸義軍節(jié)度使進行社會治理、 維持政治秩序的重要方式, 節(jié)度使通過非正式的宴飲活動, 拉進與僚屬及百姓的距離, 營造了統(tǒng)治內部太平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