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娜
【摘? 要】當前教育部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對各學科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地理作為選科學習的重要科目之一,也在高中學科學習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是由于高中地理知識點繁多,學生記憶過程中總出現(xiàn)較多偏差。對此,本文建議高中生學習地理科目時對知識點進行分類整合記憶,也就是進行發(fā)散式思維的重要工具——思維導圖的應用。思維導圖是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整合的有利工具,在學生學習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本文通過對高中地理思維導圖與區(qū)域整合教學的分析探討,希望為高中生地理學習提供相關指導意見,解決地理學習“記憶難”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地理;思維導圖;區(qū)域整合教學
高中地理學科內容繁多復雜,并且與生活有著較為密切的聯(lián)系。高中生要學好地理學科,就需要對地理事實進行分析和了解。除了對基礎地理基本內容以及相關規(guī)律的掌握,還需要掌握一定的解決問題與分析的能力。這對高中生學習地理而言是一個重大挑戰(zhàn),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如何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成了教學的主要目標。除了基本教學,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使用思維導圖以及地理區(qū)域整合的方法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方法。思維導圖與地理區(qū)域整合要求學生基于較強的邏輯性對所學知識進行整合總結,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以達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其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邏輯性,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利用發(fā)散思維解決問題的習慣。對學生學習地理知識而言,是極為方便有效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此方法鍛煉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學習效率,為學生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奠定基礎。
一、思維導圖對地理教學的重要意義
地理課程以地域性和學科整體性為主要特點,不同地域的差異也是地理課程內容的主要內涵,盡管具有不同的地域所對應的地方學科知識也有所不同,但是,由于教師在講授知識以及高中學生在掌握地理知識的過程中,也往往運用了同樣或類似的思維方式,地域的相關知識也存在著貫通性。這就要求高中教師在地理教學活動中必須具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所以,高中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所掌握的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區(qū)域地理知識教學過程中,高中生必須對不同區(qū)域的地理問題各要素做出比較全面的綜合剖析,對不同要素間的關聯(lián)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并經過自身的反思,形成一種比較全面的地理知識系統(tǒng)和高效合理的地域思考方法,從而對地理學課程的重點難點有比較深刻的了解與認知。思維導圖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工具,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形象、生動地介紹區(qū)域地理知識結構,也可以采用重點標注、色彩元素、口頭強調等的形式突出學習重點,而學習者也能借助思維導圖,縱觀整個地理知識發(fā)展脈絡和地理知識中的難點、要點,從而借助思維導圖提高了對地理有關知識點的掌握和記憶,并且大大提高了學習效果。
除此而外,思維導圖極具生動形象與圖文并茂的表現(xiàn)形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這對學生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是極為有利的。并且思維導圖的關鍵詞檢索形式,也激發(fā)了學生右腦工作的積極性,對學生的思維記憶也是極為有利的。其打破了學生“死記硬背”的傳統(tǒng)局面,為學生的深入學習提供了正確方法指導,是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有效手段。
二、思維導圖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一)課前預習
對地理學習而言,充分的課前預習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學生在學習新課前對相關知識進行提前預習了解,確保自己能夠很好地跟上教師講課的思路,從而對相關知識進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在此階段,教師可讓學生采取思維導圖的方式,對課前預習進行一定程度的梳理。例如要學習洋流的相關內容,教師可讓學生對課堂涉及洋流進行分類整理,從而加深學生對洋流的了解程度以及印象,這樣能夠確保學生上課時的思路緊跟教師思路,從而對課堂內容進行良好的吸收。
(二)課堂學習
除課前預習較為重要外,課堂學習也是極重要的,尤其是對地理學科而言,課堂教學中教師所講授的知識繁多,想要在課堂上對相關知識進行記憶是有難度的。對此,教師可引導學生對課堂內容進行思維導圖的整理,基礎梳理教師所提及的重點定義概念以及圖表,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習印象。除此之外,課堂上的思維導圖的整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大腦能動性,從而讓學生在隨后的課堂教學中能保持高注意力與專注度,這對學生掌握課堂內容而言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三)課后復習
高中生要想深刻掌握地理知識,除課堂知識的吸收外,還需要學習更多的課外知識。這點在當前各科教學中都較為常見,為參加應試教育并在應試教育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學生除學習教材內容外,還需掌握更多的課外知識以確保在應試時取得較優(yōu)秀的成績。因此,學生對課外知識的掌握和復習,也可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即利用思維導圖對課堂知識進行鞏固和深化,同時加入課外知識的相關內容,做到“復習、拓展”兩不誤,從而在地理學科中取得較優(yōu)的成績。
三、高中地理思維導圖與地理區(qū)域整合教學
(一)鼓勵激發(fā)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學習區(qū)域地理的差異性
在區(qū)域學習中,各個區(qū)域間的差異比較是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內容。因為對地理區(qū)域學習而言,各地區(qū)的差異性一直是極重要的學習內容。在此部分中,區(qū)域與區(qū)域之間具有相似性也具有不同性,對此,教師可鼓勵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對其進行整合和對比,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地區(qū)差異在地區(qū)學習中屬于較為重要的學習內容,現(xiàn)在在地理區(qū)域差異的學習上,學生選擇更多的方式是對相關內容進行比較的方式。因為對地理學習而言,在同一地理區(qū)域往往會有一定的差異。學生的學習任務是對其中存在的差異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且加以記憶,以及明確其特殊性。因此,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教學過程中的比較法認識、了解和學習,通過對不同地域的地理位置特點、地理風貌等方面的比較,做到心中有數(shù),以確保學生取得更好的對于地理學科的學習效果,除此之外,這些地域形成的因素是不一樣的。應用思維導圖,可以將其區(qū)別開來,這樣就會明顯提高學習效率。
如對中國山脈、美國山脈相關知識內容的學習,可對二者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特征的成因進行分析,從而對兩國山脈有著準確的掌握學習。教師采用運用對比的學習方法,對學生學習山脈能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使學生對不同地域特點的了解更迅速,并結合地域特點,明確相關的地區(qū)區(qū)別以及形成原因。用思維導圖整合學習法,可以使學生得到更好的訓練,并且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學習地理打好基礎,增強學科邏輯思維能力。
(二)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識別地圖教學中的地域特點
在地理教學中,地圖屬于地理學科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教學用具,教學價值和作用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地理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地圖的使用。教師應鼓勵學生從圖形出發(fā)獲取相關地理信息,同時引導學生使用心理地圖,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比如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yè),可以結合地理區(qū)域的關聯(lián)性,引導學生進行作業(yè)。識記和明確我國緯度分布和海陸分布的心理地圖,形成空間建構理念,從而進一步加深對這部分知識內容的學習了解。在這個過程中,對學生的鼓勵也是極為重要的,教師鼓勵學生建構“心理地圖”,不僅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充分復習,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訓練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根據所學內容繪出思維導圖,做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習。
(三)發(fā)揮出思維導圖的最大價值,以確保學生的學習效率
對地理區(qū)域整合學習的重要性進一步體現(xiàn)在思維導圖的使用上,即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適當使用更深層次的思維導圖,并在教學過程中全面發(fā)掘其作用,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完善,使之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方面起到關鍵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思維導圖對地理區(qū)域進行總結學習,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區(qū)域章節(jié)的興趣和學習熱情,為后期更有力地進行思維導圖式的區(qū)域整合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四)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對地理知識的重難點,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更加細致的展開,形成思維導圖的對應分圖。教師將問題考察點設置在具體知識點上,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并產生愿意用學過的知識解題的心理。同時,教師也能進一步了解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依據學生對問題的反饋,有一定的了解地去教學。對比較容易混淆的地域地理地貌,教師對各種地形地貌地理高度特征講解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使高中學生對有關地貌方面的知識有一個比較直觀的觀感,同時對學生進行思維啟蒙,幫助學生進行思維學習建立相關知識點,使學生易于理解,便于分析,達到更好的記憶效果。
以西亞地區(qū)的地理知識學習為例,教師可以把迪拜塔、沙漠綠洲、石油資源等高中生比較感興趣的題目用于做思路,將其貫穿于思維導圖中的西亞地理課程的線索鋪展。并且以思維導圖線索為基礎,循序漸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覆蓋全地理學習知識點,使高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所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shù);與教材相對應的知識要點與之相聯(lián)系。在高中學生學地理課會知識的同時,對感興趣的問題也能有針對性的回答。
(五)針對學生實際特點,有的放矢地開展
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文化素養(yǎng),是高中區(qū)域地理教學的需要。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問題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學生問題為主題進行學習,思維導圖則能夠幫助教師發(fā)揮得更好,起到更好的引導作用,便于滿足不同學生對知識的渴望,也便于學生對問題的探究。教師在做思維導圖設置時是有要求的。教師課前對學生的特點、學習情況、興趣愛好等作了一定的了解,并針對具體的學習需要進行思維導圖的合理運用,同時對學生的獨立思考進行指導,以培養(yǎng)優(yōu)秀高中生為目標,激發(fā)高中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張治平.高中地理思維導圖與地理區(qū)域整合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23):141-142.
[2]楊稼祥.高中地理思維導圖與地理區(qū)域整合教學探究[J].高考,2021(1):151-152.
[3]李海璐.高中地理思維導圖與地理區(qū)域整合教學探究[J].考試周刊,2019(21):152.
[4]賀偉民.高中地理思維導圖與地理區(qū)域整合教學探究[J].新課程(下),2017(1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