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姍姍
話題亮相
對比是寫作中常用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即將兩種相對應(yīng)的事物進行比較。通過對比,可以讓客觀事物的特點更加鮮明,觀點更能令人信服。因而在議論文寫作中,對比論證的方法倍受青睞。
對比論證,是正反對比論證的簡稱,也稱比較法,是把兩種事物加以對照、比較后,推導(dǎo)出它們之間的差異點,使結(jié)論映襯而出的論證方法。這是一種常用的論證方法,分為縱向?qū)Ρ龋窗褮v史和現(xiàn)狀、過去和現(xiàn)在對比)和橫向?qū)Ρ龋磳⒉煌瑢ο筮M行對比)兩類。例如《過秦論》中將秦國本身先強后弱、先盛后衰、先興旺后滅亡的情況進行對比,將秦與六國對比、秦與陳涉對比、陳涉與六國對比,通過幾種縱橫交錯的對比,最終得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結(jié)論。
正確運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有助于我們深入議論,突出論點,從而增強文章的說服力。那么在具體的議論文寫作中,我們應(yīng)該如何運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呢?
下面以這道作文題目及學生范文為例,請同學們展開討論。
楊振寧先生曾對他的學生說,做科研要“寧拙勿巧”。翟薈教授也說,“寧拙勿巧”是一種科研態(tài)度。一方面是說做科研不要投機取巧,必須誠實;另一方面是說做學問沒有捷徑可走,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做。
俄羅斯諺語:“巧干能捕雄獅,蠻干難捉蟋蟀?!边@句話道出了一個普遍的真理,即做事要講究方法,巧干勝于蠻干。
讀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請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學生范本
腳踏實地,以巧勝蠻
◎梁 瀟
“青衿之志,履踐致遠。行遠自邇,篤行不怠?!边@句話是說,年少時的志向,要靠自己的努力實踐才能實現(xiàn),而且要腳踏實地地打好根基,這樣才能走得更遠。但我們在腳踏實地的同時,也應(yīng)適當運用技巧,以巧勝蠻,這樣就會加快做事的效率,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方法得當,事半功倍??v覽古今,因方法得當而使事情取得良好成效的事例不勝枚舉。魯班在砍伐樹木時發(fā)現(xiàn),不管多鋒利的斧頭,經(jīng)過多次使用后都會變鈍,使砍伐效率降低。一次偶然的機會,魯班發(fā)現(xiàn)一片樹葉竟可以輕易劃傷皮膚,經(jīng)過反復(fù)研究,他將鐵片打造成類似樹葉的形狀,將其捆在樹上來回拉動,原本難以被砍斷的樹干很快就被鋸斷了。魯班靠這個技巧,最終提前完成了任務(wù),令人嘆為觀止。日本南極探險隊第一次準備在南極過冬,需要設(shè)法用運輸船把汽油運到越冬基地。由于準備不充分,他們在實際操作中發(fā)現(xiàn)輸油管的長度根本不夠,又一下子難以找到可以替代使用的管子,重新運來需要將近兩個月的時間。這時候,隊長突然提出一個很奇特的設(shè)想,他說:“我們用冰來做管子吧。冰在南極是最豐富的資源,我們可以用醫(yī)療繃帶把它纏在已有鐵管上,上面淋上水讓它結(jié)成冰,然后拔出鐵管,這不就成了冰管了嗎?然后再把它們一節(jié)一節(jié)連起來,要多長就有多長?!标犻L的這個奇思妙想,為他們解決了一個大難題。由這些事例我們可以看出,方法得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一味蠻干,而要開動腦筋,想出最佳策略,爭取用最短的時間收到最好的效果。
方法不當,事倍功半。有句諺語這樣說:“寧可花一天時間好好思考,也不要用一周時間蠻干徒勞?!毙U干意味著不顧方法,不顧實際地辦事,好比用鐵棒開鎖,不但開不了鎖,反而會把鎖弄壞。歷史上有名的“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項羽,驍勇善戰(zhàn),以一敵十??删褪沁@樣一位勇猛無比的人物,最終竟落得孤身一人自刎于烏江邊的下場。項羽空有一身頂天立地之氣,卻不肯好好研究兵法,又不聽謀臣勸阻,只知道一味地蠻干,所以才會敗于垓下,輸給了知人善任的劉邦。因此,我們做事不應(yīng)該只顧蠻干,而應(yīng)學會巧干。
巧干能捕雄獅,蠻干難捉蟋蟀。我們新時代青年要敢闖敢拼、善作善成。但我們不能一味蠻干,而應(yīng)在腳踏實地的基礎(chǔ)上掌握正確的方法技巧,巧干而不蠻干。
【內(nèi)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級中學】
眾說紛紜
老師:這篇作文運用了正反對比的論證手法,使觀點鮮明突出,令人印象深刻。
閆琦:本文用魯班發(fā)明鋸片、南極探險隊用冰管輸油的事件論證了巧干的重要性,得出了“方法得當,事半功倍”的觀點;用項羽空有蠻力、不究兵法、不聽勸告的例子論證了蠻干的危害性,得出了“方法不當,事倍功半”的觀點。運用正反對比論證,更好地突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點,使論證具有說服力。
趙佳祺:本文使用對比論證,從正反兩方面論證了“以巧勝蠻”這一中心論點:做事時,方法得當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列舉古今兩例,充分地論述了巧干的重要性及其好處;反之,方法不當,則會事倍功半,舉項羽失敗的例子,論述了蠻干的弊端及后果。正反對比,使得論證更有力,令人印象深刻。
宋文豪:本文通過正反對比,明確地論證了“蠻力”和“巧力”的關(guān)系——空有蠻力一事無成,青年人應(yīng)腳踏實地,運用所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表明了巧力勝于蠻力的觀點。
技法點睛
這篇作文恰當運用了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既有段內(nèi)的對比,又有段與段之間的對比,事例間相互映襯,最終得出結(jié)論,增強了論證的力度。
我們都知道議論文由引論、本論和結(jié)論構(gòu)成,因此我們可以在本論部分,從正反兩方面提出分論點,或擺出正反兩方面的論據(jù),加以論證,最后得出結(jié)論。
具體而言,有先正后反式和先反后正式兩種不同結(jié)構(gòu)。先正后反式結(jié)構(gòu),即在本論部分,先從正面提出論點或列出正面論據(jù),進行正面說理。隨后,再從反面提出論點或列出反面論據(jù),進行反面說理。先反后正式的結(jié)構(gòu)亦然。
總之,運用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能突出其中一個對立面的正確性,從而深化主題觀點。
在使用正反對比論證法時,我們還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緊扣論題。即圍繞中心論點選擇要進行對比的論據(jù)。
2.明確對比點。即對比雙方的性質(zhì)須截然相反或有明顯差異,且應(yīng)屬于同一范疇。譬如由“成”要想到“敗”,由“利”想到“弊”等。
3.分清主次。若文章從正面立論,則論證過程中應(yīng)以正面論述為主,反面論述為輔,反之亦然。
4.選擇恰當?shù)膶Ρ确椒?。譬如,可以根?jù)論證的需要選擇事例對比(即選擇一正一反的事例進行對比。既可以是古今對比、兩個人的對比,也可以是同一個人或同一事物在不同階段的對比)、取譬設(shè)喻對比(即化不同的抽象事物為具體形象進行對比)、假設(shè)對比(即客觀事實與假設(shè)結(jié)論之間的對比)等方法。
5.注重分析。如分析相對立的事物產(chǎn)生對比的根源等。以“正反組合法”列出論據(jù)后,將它們之間的是非、真?zhèn)蔚确直媲宄?,使文章論證嚴謹。
6.在對比中得出結(jié)論。即闡釋通過對比后所得出的正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