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輝
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在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基礎的心理素質的基本目標下,遵從學生的身心成長的各自特點,應用科學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行相應的心理教育活動。班級是學生了解適應社會,實現個體與社會進行交流的重要環(huán)境之一。班級管理包括班主任對學生的學習、德育、情緒、個體發(fā)展及人際關系等方面進行的綜合管理。
一、營造積極健康的班級內在心理環(huán)境
良好的內在心理環(huán)境是影響每個中學生心理導向的直接要素。班級內在心理環(huán)境是班級中大多數學生的普遍認同,是班級所有成員所共同擁有的價值觀,能夠推動學生形成班集體正確的心理導向,從而對學生的心理素質產生正面影響。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從內在心理上逐步縮小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努力建立平等、協作以及活潑的教學氛圍。在向上和融洽的教學交流中,學生會對教師具有期待和信任,從而形成一種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個體心理素質也會得到很好的發(fā)展。
班主任可以抓住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之一的活動體驗具有身臨其境的特點,在課堂教育教學以外有規(guī)劃地對學生進行的各種各樣的系統的心理活動訓練,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同學彼此的友好,從而創(chuàng)造良好的內在心理環(huán)境。班主任還能夠不斷優(yōu)化課外教育教學的內容和方式,利用課外教育教學作為載體,逐步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并在此過程中讓學生由于內在的推動力形成內在價值體系,從而助推形成良好的班級內在心理環(huán)境。良好的班級內在心理環(huán)境能夠指導學生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步發(fā)展,促使學生互幫互助,滿足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為每個學生的進一步成長奠定基礎。
二、借助主題班會,形成積極的外在心理環(huán)境
心理健康主題班會是初中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基礎的、常見的并有效的一種心理輔導活動方式。主題班會的設計要有針對性,結合當前時代發(fā)展和學生發(fā)展中的熱點而不斷拓寬選題。如挫折心理、考試心理以及網絡心理等選題,能夠有效幫助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在主題班會中,適當穿插心理相聲、心理詩朗誦等文學藝術形式,加強學生相互交流學習,并使學生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絕對主角。
隨后班主任需要借助主題班會的契機,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結合,打造強有力的心理健康班級制度。強制的規(guī)章制度是班級心理健康建設朝正面融洽前進的保障。同時建設良好的教室環(huán)境,如班級黑板報、圖書角等教室內外環(huán)境。教室是中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之一,教室內的物質環(huán)境要起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成長的作用。
三、注重溝通實現三方合作,全方位保駕護航
大多數學生家長在家庭管理理念和心理健康教育技巧上的匱乏導致了他們在教育管理上的過失。有些家長家庭教育形式激進,進而造成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有些家長則對學生要求不嚴,學生心理沒有得到應有的磨煉,不利于學生對于突發(fā)事件的正確應對。作為教育工作者的班主任,需要利用家長會和班級聯系群等方式,針對性地給出一些提醒,幫助學生家長形成家庭中也需要營造積極健康的心理環(huán)境的基本思想,指導性地給家長安慰學生心理的基本方式,以期糾正家長不正確的教育管理行為,建立融洽的家庭心理環(huán)境,促進學生在校、在家庭中的心理健康的全面發(fā)展。
社區(qū)是社會的反映,積極的社會風氣,才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如學校應該大力支持和配合社區(qū)對學校周圍“黑網吧”和不良商店的打擊關停;社區(qū)對社會公民需要做到愛國、敬業(yè)、誠信和友善的要求;以及社區(qū)對中華傳統美德的宣揚等行動。同時,班主任可以推薦學生參加到社區(qū)街道以及敬老機構中的實踐活動中,這對于學生提升心理素質以及道德品質等個人素質有積極的作用。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