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幼兒的藝術能力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在幼兒美術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能力與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是排在首位的。在幼兒教學中,美術區(qū)域能夠供幼兒自由地進行創(chuàng)作,在這個過程中,活動材料的投放需要得到教師的充分關注,合理的活動材料投放能夠更好地滿足幼兒美術學習的需求,提升幼兒學習美術的興趣與積極性;還能夠幫助幼兒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幼兒實際體驗各類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這對于幼兒今后的學習與發(fā)展來說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幼兒教學;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投放
作者簡介:單紅霞(1994—),女,江蘇省濱??h幼兒園。
隨著幼兒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在幼兒教學中開展美術活動是一種能夠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思想與情感的途徑。而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作為開展美術活動的重要基礎,應該確保其投放與運用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美術學習。在幼兒教學中,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的合理投放與運用能夠促進幼兒對美術材料的認知與理解,教師要明確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投放的根據是什么,同時明確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的投放對象與時間,充分掌握投放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的具體方法。
一、豐富幼兒教學中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的類型
教師應該結合幼兒的實際特點來設定相應的投放方法。在幼兒教學中,由于幼兒的年齡較小,他們對未知事物會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這會使得他們的思維變得越來越靈活。此外,一些專家學者認為,幼兒出現厭學情況,是因為單一化的課堂環(huán)境使幼兒的學習興趣得不到滿足。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開展幼兒美術教學活動,教師需要切實豐富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的類型,營造自由度較高的美術教學環(huán)境,通過這種方式來打破幼兒美術學習過程中的局限性,讓幼兒能夠始終將自身的注意力集中在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上,積極地參與到美術學習中來,提升自身的美術能力[1]。
例如,在開展美術教學“畫植物”時,教師可以給幼兒投放一些較為基礎的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如紙張、鉛筆、彩筆等,先引導幼兒根據畫冊上的植物進行臨摹繪畫;教師也可以給幼兒投放一些制作手工的材料,如橡皮泥、可撕剪紙等,讓幼兒可以根據實際植物的樣貌與形態(tài)來制作出形態(tài)各異的手工制品;教師還可以選擇天氣晴朗的一天帶領幼兒來到課堂之外,讓幼兒充分觀察大自然中的植物樣貌,讓幼兒了解大自然中植物的真實模樣,對花草樹木有明確的認知,這樣一來,幼兒繪畫植物的能力就會得到充分的提升。
二、保障幼兒教學中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的投放質量
幼兒正處于發(fā)展階段,自我控制力是相對較低的,在這個階段進行美術教學,所投放的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往往無法可持續(xù)使用,但是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的質量又是開展美術教學的重要基礎,對于幼兒美術能力與創(chuàng)作能力的發(fā)展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因此,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充分保障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的質量,保障美術教學的效率,讓幼兒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能夠全神貫注地投入,而不用過分擔心自己的做法會不會損壞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這種心無旁騖的創(chuàng)作才能夠充分提升幼兒的美術能力[2]。
例如,教師可以設計完善的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檢查模式,在材料投放前對材料的數量和質量進行全面檢查,通過這種方式來保障那些易受到損壞的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在使用過程中的質量。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在平時繪畫時倘若發(fā)現材料受損或缺失的情況,要及時地報告,讓教師能夠在第一時間解決相應的材料問題。教師通過這種方式來充分保障幼兒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的質量,在投放材料的過程中也能貼近幼兒的實際創(chuàng)作需求,讓幼兒能夠在一個優(yōu)質的環(huán)境下進行美術學習。
三、結合幼兒教學中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的投放需求
在幼兒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幼兒是整個美術活動的中心與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所使用到的各類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都是與幼兒的實際材料運用能力以及美術水平息息相關的?;诖耍谕斗琶佬g區(qū)域活動材料時,教師應該充分掌握幼兒的實際能力,避免出現隨意投放的情況,要從幼兒的實際能力出發(fā),根據幼兒的創(chuàng)作需求來投放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這種投放方法將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作為提升幼兒繪畫能力的強力輔助工具,真正意義上做到物盡其用[3]。
由于幼兒自身對美術的理解與認知是相對匱乏的,因此教師可以投放一些使用簡單且較為基礎的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如顏料、水粉、海綿等。幼兒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進行涂鴉,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對美術的理解與認知。而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美術能力也會有相應的提升,在這個階段,教師就可以為幼兒投放一些專門用于繪畫的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如繪圖鉛筆、紙張、參考圖片等,讓幼兒能夠根據圖片來臨摹,利用這種方法加深幼兒對美術知識的理解。而幼兒到了即將上小學的年紀時,經過之前的充分練習,基本上已經掌握了基礎的繪畫技巧與繪畫方法,對事物的觀察能力也有了充分的提升,在此基礎上,教師就可以在實際教學中為幼兒投放一些復合型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讓幼兒能夠利用這些復合型材料來進行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
四、把握幼兒教學中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的投放時機
幼兒的美術能力培養(yǎng)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務,而是一項持續(xù)性的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作用,引導幼兒對美術知識進行理解與思考。教師應該準確把握投放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的時機,通過這種方式來保障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投放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同時,教師還要充分掌握幼兒的學習狀況,在適當的時機進行材料投放,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幼兒的美術創(chuàng)作能力,幫助幼兒不斷提高自身的美術鑒賞能力,這對于幼兒來說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4]。
例如,在教學“印章制作”時,教師就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利用多媒體設備來為幼兒展示印章的制作方法以及豐富多彩的印章圖片,還可以適當地向幼兒提出問題:“你們也想得到一枚精致的印章嗎?”通過這種方式來激發(fā)幼兒對制作印章的興趣與積極性。在準備制作印章的材料時,教師可以選擇食堂加工后剩余的食物材料進行再次利用,如蘿卜、冬瓜等蔬菜的根部,再加上各種顏色的顏料。這種美術材料不僅契合當前綠色環(huán)保的主題,還避免了對食物的浪費,在此基礎上進行印章的制作能夠充分提升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五、加強對幼兒教學中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的運用方式的理解
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提升自身對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的認知與了解,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選用適合幼兒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的材料,并根據幼兒美術能力的不同來選擇與之契合的美術材料進行投放。但是,一些教師對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缺乏相應的認知,抑或是僅知道材料單一的功能與用法,有的教師甚至認為美術材料都是人工合成的,沒有意識到自然界中也有天然的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在這種情況下開展幼兒美術教學,幼兒的自由發(fā)揮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需要在開展美術教學之前先提升自身對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的認知與運用方法的掌握,這樣在實際美術教學中才能夠進行多元化的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投放。
例如,在開展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除了投放正常的白色繪畫用紙,還可以投放一些彩色紙,讓幼兒充分利用這些紙的顏色特性來進行剪紙等一些手工制作。此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美術材料,如樹葉、羽毛、花朵等,通過這些自然美術材料的投放,充分提升幼兒的美術修養(yǎng),讓幼兒的創(chuàng)作靈感得到充分激發(fā)。
六、確定幼兒教學中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的投放依據
在開展幼兒美術教學的過程中,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的投放需要有據可依、有章可循,教師要根據當前的美術教學主題內容與教學目標來確定投放哪些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并要契合幼兒當前的美術能力、美術興趣與動手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會根據教學方案中的計劃來直接投放美術材料,一些教師甚至不知道要以什么作為基礎來進行材料投放。在這種情況下,幼兒美術教學過程中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的投放是較為混亂的,沒有將幼兒的興趣愛好、使用技巧、教學目標等作為依據來投放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
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掌握每一個幼兒的特點,明確當前美術教學的目標,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的投放。同時,還可以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愛好與習慣自行選擇安全的美術材料,這樣能夠充分激發(fā)幼兒的美術活動參與感,讓幼兒在美術學習中充分提升自身的藝術能力。由此可見,在投放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基于幼兒本身的發(fā)展情況與美術水平來進行投放,滿足幼兒的美術材料使用需求,為其今后的美術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七、回顧幼兒教學中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的投放過程
在完成幼兒美術教學任務之后,教師還應該對本次美術活動進行總結回顧。總結回顧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它能夠不斷完善教師的活動設計水平,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師在開展美術活動的同時,不僅要分析怎樣使活動更加具有吸引力,還應該通過深入的思考來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從而讓自身的教育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倘若教師在教學完畢后不進行總結回顧,本次教學對教師來說就喪失了應有的意義,甚至會影響到今后的教學,教師的教育能力也往往只能停留在原地,這對于教師未來的發(fā)展來說是具有一定的影響的。
在實際的幼兒教學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因為各類原因,在教學完畢后缺乏深層次的思考與分析,導致這種現象發(fā)生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學習氛圍不佳、教學水平不足、缺乏興趣等。但總的來說,教師每完成一次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的投放,都是一次提升自身教育能力的機會,因此教師在投放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之后,都需要及時地總結回顧這一次的投放策略,對下一次的美術材料投放進行適當的優(yōu)化升級,由此切實提升幼兒美術教學活動的質量。
八、根據幼兒實際接受程度循序漸進地提供材料
在投放活動材料的過程中,幼兒對于材料的興趣是會隨著時間慢慢轉變的。針對幼兒的這種特點,教師就需要根據實際教學內容與幼兒的興趣程度循序漸進地更新活動材料,讓幼兒對新穎的活動材料產生與眾不同的創(chuàng)作靈感。教師可以深入了解幼兒對美術活動材料的需求,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來提供材料,加強幼兒對美術創(chuàng)作的探索性。在投放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根據材料應用的復雜性進行由易到難的投放,以此順應幼兒的實際學習發(fā)展規(guī)律,讓幼兒在今后的美術學習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能力。
九、結合實際情況提升幼兒自身的審美能力
在幼兒美術教學中,幼兒不僅需要豐富的美術材料,也需要一個健康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在這個基礎上,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作用與價值,在美術區(qū)域活動之中根據幼兒的實際需求來投放相應的材料,如有名畫作的翻版、瓦片、工藝盤等,通過這些帶有美術元素的材料切實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能力。幼兒對于作品的欣賞往往有著自己的喜好,但是對于美術作品的內涵卻不夠了解,因此教師就需要充分發(fā)現其中的問題,引導幼兒了解審美的相關概念,提升自己的藝術審美能力。
結語
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的合理投放是一種需要幼兒教師掌握的能力。美術教學不同于其他教學,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的投放能直接影響教師的美術教學質量與幼兒的美術掌握能力。基于此,教師應該具備較強的教學責任感,在幼兒美術教學過程中積極結合實際情況合理投放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以此來促進幼兒更好地學習發(fā)展,讓幼兒具備一定的美術能力,這對于幼兒的發(fā)展來說是極其有利的。
[參考文獻]
顧舒敏.淺談幼兒園美術區(qū)域活動材料有效投放與應用[J].教育界,2020(43):88-89.
褚文艷.幼兒美術區(qū)域活動中自然材料的投放與運用[J].家長,2020(19):149-150.
曾冬梅.淺談如何在美術區(qū)域活動中投放材料[J].亞太教育,2019(07):176.
秦曉紅.大班美工區(qū)域活動中教師的有效指導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