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麗
8 月23 日,《檢察日報》第4 版刊發(fā)了《換臉,不是想換就換——透視“AI 換臉”侵犯個人信息公益訴訟案》(以下簡稱“AI 換臉”稿件)一文,經最高檢新媒體包裝轉發(fā),微信閱讀量破10 萬+,最高檢微博對文章進行拆條發(fā)布,共發(fā)布4 條微博,全部獲微博平臺投放粉絲頭條,原創(chuàng)話題#AI 換臉侵犯的是私益還是公益#登上要聞榜第8位,閱讀量超280萬。
在互聯(lián)網時代,新媒體傳播效果有實時數(shù)據(jù)支撐,相比傳統(tǒng)媒介更顯而易見。紙媒的優(yōu)質內容如何拆解、包裝,使其更符合新媒體傳播規(guī)律,在新媒體平臺上實現(xiàn)有效傳播。那么,從報紙稿件到微博熱搜要走幾步?本文以“AI換臉”稿件的操作實踐為例分析一下。
傳播效果好的前提是要有優(yōu)質內容。優(yōu)質的內容又分為幾個方面,一是報道對象自帶流量,如萌寵、明星等;二是話題在現(xiàn)階段廣受社會公眾關注,即當下的社會熱點,如瑞幸新品“醬香拿鐵”咖啡、李佳琦帶貨懟網友“找找自己原因”事件;三是傳統(tǒng)熱門話題詞,如正當防衛(wèi)、性侵、家暴等?!癆I 換臉”稿件正是“命中”了第二個方面——社會熱點。
今年以來,ChatGPT 和GPT-4 等技術的應用,成了信息科技領域的熱點,引起公眾對AI 技術的廣泛關注和熱情,然而,這也成了不法分子牟利的工具。5 月24 日,中國互聯(lián)網協(xié)會發(fā)文提醒,警惕利用AI 換臉技術的新型騙局。不法分子利用AI 技術,通過聲音合成,偽造成特定人物的聲音,通過AI 換臉,偽裝成特定人物,實時與他人進行視頻通話。一時間,AI換臉技術在網上引發(fā)熱議?!癆I換臉”稿件緊抓AI換臉技術這一社會熱點,從檢察工作的角度入手,以個人信息公益訴訟為切入口,結合案例報道,深入報道了合理使用深度合成技術的同時,如何避免該技術對個人、社會、國家造成諸多方面的風險,引起網友廣泛關注。
內容和媒介其實是“雙向奔赴”的關系。為什么選擇在微博上重點傳播“AI 換臉”稿件,實際是選中微博平臺的開放性、便捷性、互動性、多樣性,報紙稿件要想在微博平臺被引爆,要有比較強的話題性,“AI 換臉”稿件正是直戳新技術應用的規(guī)范性、合法性問題。
有的時候會聽到新媒體同行自嘲“我們小編只是搬運工”,其實不然。對標新時代檢察新聞宣傳工作,筆者認為,新媒體編輯在處理一篇稿件時要有主觀能動性,“橫看成嶺側成峰”,一篇稿件什么時候發(fā)、如何包裝、用什么標題,這些都反映出編輯的邏輯體系和風格。把上千字稿件濃縮成200 字以內的微博文案,重點突出什么內容,如何取舍,更是需要編輯的個性化選擇。
“這篇稿件在新媒體平臺重點包裝、大力推廣?!苯拥桨选癆I換臉”稿件轉化為新媒體作品的任務時,一時不知道如何下手,比較茫然。主要有兩個難點,一是雖然AI技術關注度較高,但是稿件內容比較專業(yè),網友本來對檢察工作就了解不多,對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更是知之甚少。如何把稿件亮點、精華部分提煉出來,是編輯微博的重點;二是只有一篇稿件,如果熱度不夠,很難形成廣泛傳播。對此,我們主要做了三個“加法”。
一是選取新聞點,對內容做“加法”。原稿將近5000 字,雖然內容翔實、話題性強,但是對于微博“快餐”式閱讀來說,在傳播上并不占優(yōu)勢。所以,我們重點在“網友喜歡看的”和“我們想讓網友看到的”兩方面下功夫。對原稿全文編輯微博時,重點落在案情上,選取“只要是能看到臉的都能換!”“想把我暗戀的女生換上,如何收費?”新聞點,引發(fā)網友閱讀興趣,再設置“制作換臉視頻,侵犯的到底是被害人的私益,還是公共利益?”疑問,引導網友閱讀全文,讓網友對AI 換臉涉及的法律問題有整體認知。其次,對人大代表、檢察官、學者等各方聲音單獨編發(fā)微博,摘取主要觀點,讓網友更直觀、便捷地了解檢察機關在AI 換臉的法律問題上如何保護公眾的合法權益。
二是設置話題,對閱讀量做“加法”。如何迅速引爆新聞點?選取核心新聞點設置話題是微博運營人員常用的方法。微博話題是用戶在微博平臺上進行討論、交流和分享的重要工具,凡是帶話題的博文都可以收錄到話題頁中,形成相關內容的聚合效應,話題主持人賬號有管理權。熱門話題有助于提升賬號影響力、提高曝光度,幫助網友了解社會熱點,并與感興趣的人群建立聯(lián)系。為充分調動網友討論積極性,我們立足檢察職能,設置了#AI 換臉侵犯的是私益還是公益#微博話題,收錄更多相關博文,豐富話題內容,增加話題閱讀量、賬號曝光度,提升賬號影響力。
三是制作頭條文章、長微博圖片,對形式做“加法”。原稿件圖文并茂,若采取微博文案加報紙鏈接的常規(guī)做法,內容展示效果則大打折扣。為此,制作了頭條文章、長微博圖片,對稿件進行新媒體包裝,使文章邏輯更加清晰、條理分明,重點內容一目了然。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酒香也要做“廣告”。好內容如何獲得更加廣泛傳播,我們向微博平臺、新媒體矩陣借力。
一是向微博平臺借力,申請資源位。根據(jù)微博2023 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微博月活躍用戶達到5.99億,日活躍用戶達到2.58億。微博熱搜已經成為各類熱點話題的聚集地,具有無可替代的社會影響力。充分利用平臺資源,也是微博運營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與微博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對于重點宣傳需求,會提前與微博平臺溝通對接,尋求平臺熱點切入口,增加話題、內容曝光度,使閱讀量得到有效提升。
二是向檢察新媒體矩陣借力,聯(lián)動轉發(fā)。據(jù)悉,目前全國檢察系統(tǒng)官微已開通認證了3800 多個,實現(xiàn)省級市級覆蓋,粉絲總量合計超5700 萬。由此可見,全國檢察系統(tǒng)在微博上已經形成了一個體系完善、具有極強傳播能力的矩陣。為了加強日常溝通聯(lián)系,最高檢新媒體編輯團隊建立了小編微信群,各地檢察新媒體小編可以在群里投稿、交流,同時最高檢新媒體有征稿需求也會在群里通知,是互推的重要橋梁?!癆I 換臉”稿件相關微博發(fā)布后,我們第一時間在小編群里號召大家?guī)г掝}發(fā)布原創(chuàng)微博、轉發(fā)最高檢微博,提升話題互動量和熱度,取得了不錯的傳播效果。
9月20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應勇在接見來京參加檢察日報社新聞宣傳暨駐站記者、通訊員工作會議的檢察新聞宣傳骨干時表示:“讓人民群眾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義,不僅要靠高質效監(jiān)督辦案,也要靠高質量檢察新聞宣傳。”檢察新聞采編人員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新媒體編輯將繼續(xù)充分運用好各大商業(yè)資訊平臺的引流作用,通過更多、更優(yōu)質的檢察新聞宣傳產品,講好檢察故事,弘揚法治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