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幼兒園中組織趣味性的建構游戲,可以寓教于樂,使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是幼兒園教師需重點培養(yǎng)的,為此,本文以觀察分析為立足點,分析了建構游戲的優(yōu)化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建構游戲;觀察分析
作者簡介:周圓圓(1989—),女,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第三實驗幼兒園。
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年齡、性格等方面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大都對各種各樣的建構游戲很感興趣。在幼兒園各類活動的組織過程中,為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需要多給幼兒設計一些建構游戲,調動幼兒游戲的興趣,讓幼兒積極參與這些游戲活動。
一、創(chuàng)設情境,合理導入
幼兒園教師在課程安排中,往往會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幼兒的年齡偏小,他們對于一件事物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幼兒如果在建構游戲開始之前,對游戲沒有足夠的熱情,那么在后續(xù)開展建構游戲的過程中將很難調動自己的感官、思維,配合教師的游戲安排。因此,在每一次建構游戲的組織過程中,教師都應該立足于幼兒的特點,為他們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通過合理的導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讓他們積極參與建構游戲[1]。
如在“美麗的公園”主題建構游戲中,為保障游戲教學的實施效果,教師在組織游戲活動時,考慮到多數幼兒都愛聽故事,所以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故事情境:小兔子在一次比賽中取得了好成績,兔媽媽為了獎勵小兔子,答應它在周末的某一天帶它去公園玩。當這一天來臨時,小兔子穿上了自己提前選好的運動裝,拉著兔媽媽,高高興興地進入了公園……在教師以這樣的故事進行了導入以后,幼兒參與建構游戲的興趣被充分調動了起來。這時,教師向幼兒提問:“小朋友們,請你們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想一想小兔子和兔媽媽進入了公園以后,會看到什么?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情?”聽了這些問題,幼兒根據各自的生活經驗和對生活的觀察,說出了“小兔子和兔媽媽會看到公園里有小橋,有流水,有各種動物與綠植”等答案,從而積極地參與到建構游戲中。
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建構游戲是他們經常會進行的一類游戲。為發(fā)揮此類游戲在幼兒知識學習、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作用,教師在組織建構游戲時,應注重幼兒前期經驗的積累,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與導入,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
二、巧設主題,強化合作
當前,不少幼兒的自我意識較強,而幼兒園里開展的很多活動一般都需要幼兒之間進行合作。如果幼兒總是想要表現自己,將很難保障活動效果。因此,教師在開展建構游戲的過程中,應結合游戲目標,巧妙設計主題,并向幼兒強調合作在建構游戲中的作用,使每個幼兒都可以在主題引導下,加強與其他幼兒的合作,在合作中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
如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合作意識,教師設計了以“搭建帳篷”為主題的建構游戲。在組織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融入合作理念,將班上的幼兒劃分為多個小組,并對每個小組成員的職責進行細分。帳篷的搭建應該由兩個幼兒合作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兩個幼兒需利用三根竹竿來搭建帳篷的基本框架,然后,其中一個幼兒需鉆進帳篷里測試其穩(wěn)定性。班上的幼兒A和B被分到了一組,當幼兒A測試帳篷的穩(wěn)定性時,他發(fā)現只是推了一下,其中一根竹竿就松了,但幼兒A和B分析了很久也不知道是什么問題。于是,幼兒B就去尋求教師的幫助:“老師,我們的帳篷不穩(wěn),一下子就塌了,但是我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可以幫幫我們嗎?”教師過去以后看到幼兒A正用兩只手扶著支撐帳篷的竹竿,便說道:“帳篷看起來很穩(wěn)呀?!庇變築說:“這是因為A正用手扶著呢,如果手一松,帳篷就塌了?!贝藭r,教師基于幼兒A和B這一組遇到的問題,向所有幼兒提問:“有沒有什么物體可以替代手來發(fā)揮支撐作用?”班上的幼兒經過分析,陸續(xù)給出了用夾子、繩子、皮筋等來替代的方法。隨后,教師讓幼兒分組進行嘗試,檢驗用哪種方法搭建的帳篷最穩(wěn)定。
幼兒階段是孩子意識形成、能力發(fā)展的關鍵階段。根據孩子在這一階段的成長特點,教師所設計的活動目標應該側重于對幼兒意識、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通過這種需要幼兒合作探究的建構游戲,可以使每個幼兒的合作意識得到增強。
三、合理選材,發(fā)揮價值
在幼兒園建構游戲的實施中,為保障此類游戲的高效開展,在幼兒參與此類游戲時培養(yǎng)他們多方面的能力,教師需重視材料的選擇。當前可用于建構游戲的材料是多樣化的,材料的選擇是否合理,將關乎建構游戲能否順利實施。教師在帶領幼兒進行建構游戲時,需以游戲主題為前提,選出符合游戲要求的材料,使每個幼兒都能積極參與到建構游戲中,在游戲中有所收獲,以達到游戲目標,實現幼兒的發(fā)展、成長。
對于建構游戲,每個幼兒都有各自的想法,在教師的統(tǒng)一帶領下開展建構游戲時,他們對材料的選擇、使用也可能存在較大的區(qū)別。要想讓幼兒善于觀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將各種生活材料應用于游戲中,就需要教師根據幼兒的實際需求,為幼兒使用材料提供良好的條件。教師在建構游戲的組織過程中,應該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學習需求、能力差異,科學投放材料。教師不僅需要重視游戲策劃與組織,還需要結合游戲的要求和目標,為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游戲材料,使每個幼兒在參與游戲時發(fā)揮想象力,思考某一種材料有多少種使用方法或者某一種使用方法適用于哪些材料,自己想要呈現什么樣的效果,從而合理使用材料,最大化地發(fā)揮材料在建構游戲中的作用。針對大班幼兒,由于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行為能力、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游戲中可以為他們提供多種多樣的半成品材料,讓他們圍繞游戲主題,創(chuàng)新性地使用這些材料。如對于廢舊輪胎,部分幼兒可能會將其切成兩半;對于廢舊紙板,部分幼兒可能會利用其搭出橋面。針對小班幼兒,由于他們的動手能力相對較差,因此教師在游戲中可以為他們提供小型積木、橡皮泥等易于處理的材料。他們可相互合作,交換意見。
如為保障“小小服裝廠”這一主題建構游戲的高效開展,在正式開始游戲活動之前,教師提前告訴幼兒這一游戲的主題、目標,讓每個幼兒用心觀察自己日常的生活,從中挖掘可用于游戲的材料,并在活動當天將材料帶到教室。在游戲時,教師發(fā)現幼兒帶來了各種形狀和顏色的樹葉、五顏六色的食品包裝袋,以及稻草、紙筒、編織袋、塑料袋等,于是讓每個幼兒向大家分享自己選擇某種材料的原因。在游戲的實施中,幼兒需要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這些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材料,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根據本組的建構思路,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服裝。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的小組利用樹葉制作出了印第安人的服裝;有的小組則將方便面的包裝袋用線串起來,制作出了短裙。幼兒在建構游戲的參與中鍛煉了自己的想象力,這有利于他們的成長。
為提升針對幼兒開展的建構游戲的實施效果,教師在組織游戲的過程中,應注意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選擇、使用材料,充分發(fā)揮材料的價值。
四、科學提問,積極探究
幼兒的思維能力和行動能力還處于發(fā)展的階段,他們在參與建構游戲時,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為保障游戲的高效實施,在游戲的組織過程中,教師需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使幼兒在自身的幫助下更好地參與游戲,在游戲中收獲知識和提升能力。對于幼兒在建構游戲中遇到的“自己始終找不出在搭建時出現問題的原因”的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讓他們向同伴尋求幫助,與同伴一起尋找看待問題的其他角度,走出困境;教師也可以針對具體情況,向他們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思考、分析,找出問題的答案。
如在一次建構游戲中,教師發(fā)現某一組幼兒搭建的一座樓房中沒有電梯或者樓梯,便向他們提問:“這座樓房很漂亮,但這么高,住在里面的人要怎么上去呢?”在教師提出了這一問題以后,他們通過觀察找到了搭建的樓房中的不合理之處,開始進行電梯或者樓梯的設計。在建構游戲中進行科學的提問,可以引導幼兒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而當幼兒回答不上來時,教師應該與幼兒共同討論和探究,尋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使幼兒在思考中進行創(chuàng)造。如有的幼兒在搭建樓房的過程中想要給鳥兒建一個家,但是他們直接利用常規(guī)的積木材料可能不好搭建鳥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向幼兒提出問題:“鳥屋的房頂應該怎么設計?鳥屋應該怎么建?”在提出這些問題以后,教師與幼兒合作,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針對如何建鳥屋展開討論。在相互討論以后,一些幼兒說可以用樹枝、紙棍、木棍來建,另一些幼兒則說可以用鐵絲盤、麻繩來建。在建構游戲中提出問題,可以一步步地引導幼兒發(fā)散思維,積極探究,讓幼兒享受游戲的過程。
在幼兒園內開展建構游戲時,為發(fā)揮此類游戲對幼兒學習、成長的重要作用,教師需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帶領幼兒在游戲的實施過程中展開一系列的探究與討論。
五、積累經驗,注重觀察
對于幼兒來說,在參與建構游戲的過程中,他們的想法主要源自積累的生活經驗。當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了足夠豐富的生活經驗,參與了足夠多的實踐活動時,他們往往就可以在教師組織的建構游戲中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將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思和所想融入建構游戲中,意識到平常的細心觀察有多么重要,并利用課余時間走進自然和社會,了解更多事物的特征。
如在一次區(qū)角活動開始前,幼兒C發(fā)現在活動室外面的走廊上貼著東方明珠電視塔的圖片,便邀請其他幼兒來看,然后興奮地說道:“這是東方明珠電視塔,之前我爸爸帶我去過?!庇械挠變赫f:“我之前也去過一次,那里可美了?!庇谑窃诨顒又校處煄ьI幼兒分析東方明珠電視塔的形態(tài)、結構等。觀察了幾分鐘以后,一些幼兒說:“東方明珠電視塔有三個球體,球體與球體之間是用圓柱體連接的?!痹谟變簩τ跂|方明珠電視塔形成了較為直觀的印象以后,教師開展了相關的主題建構游戲。為了展現東方明珠電視塔的特點,教師帶領幼兒進行了更細致的觀察與分析,讓幼兒在參與建構游戲時,用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素材或者材料還原其細節(jié)。
幼兒是幼兒園活動的主體。為提高活動質量,達到預期的建構游戲效果,更好地促進建構游戲的實施,教師需要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在觀察中積累豐富的經驗,從而為后續(xù)參與建構游戲提供更多素材。
六、立足興趣,引導幼兒
一般來說,建構游戲能否順利開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幼兒是否有參與的興趣[2]。因此,教師應該立足于幼兒的興趣,在幼兒參與游戲時適當加以引導。教師應該在組織游戲之前,將全體幼兒作為研究對象,了解他們的興趣;在組織游戲的過程中,利用環(huán)境、材料等,充分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圍繞主題,引導幼兒體驗和觀察,讓幼兒對相關事物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并在后續(xù)參與建構游戲的過程中將自己觀察到的內容呈現出來。
如在奧運會期間,很多幼兒對相關的比賽項目比較感興趣,因此教師以“奧運”為主題開展了一次建構游戲。因為在奧運會中,不同項目的運動員的體態(tài)有一定的區(qū)別,所以在課堂上,教師為幼兒播放了一些比賽的視頻,并準備了雪花片、圓積木、扭扭球、廢舊紙盒等,讓幼兒利用這些材料來反映運動員的體態(tài)。
如果教師所采用、設計的建構游戲形式、內容對幼兒來說沒有吸引力,那么將很難保障活動的整體效果。而開展以幼兒興趣為基礎的建構游戲,可以取得良好的游戲效果。
結語
總之,建構游戲是幼兒園教師經常會組織的活動,對幼兒有較強的吸引力。開展這類活動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思維習慣等。為提升建構游戲的實施效果,教師需結合實際的游戲要求,注重對游戲的創(chuàng)新,從而實現幼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敏.在建構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合作行為的探究[J].甘肅高師學報,2021,26(06):92-96.
[2]趙筱培.整合家長資源,促進幼兒建構游戲能力的發(fā)展[J].好家長,2020(53):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