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 劉燕
摘要:一年級新生處于成長的重要時期,其不僅需要面對嶄新的教育內(nèi)容和教學形式,還需要學會與人為善,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進行多角度的考量,從家長和學生兩個角度加以深度思考,并對其做好相應的心理輔導,讓學生能更好地適應小學環(huán)境,體驗更加充實的小學生活,為其后續(xù)美好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幼小銜接心理準備一年級新生
小學階段的教育工作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教師所要承擔的教育任務較為繁重。為此,教師需要加以多角度的思考,與學生和家長建立良好的關系,根據(jù)實際情況分別做好心理輔導工作,充分站在學生和家長的角度進行思考,制定更為完善的心理輔導計劃。
一、小學生做好入學心理準備的意義
(一)培育學生對學習的向往心理
有效地幫助學生做好入學心理準備,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與教師的心靈互動;另一方面則能夠促使學生形成對未來學習生活的期待與向往,使學生即便沒有教師的硬性要求,也會積極自主地融入學習生活中。良好的入學心理準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認識未來校園生活的豐富性、多樣性和色彩性,其對學生的心理幫助是無法忽略的,能夠促使學生建立良好的入學期待,獲得更為全面的成長體驗,迎接嶄新的起點。
(二)強化學生良好的時間觀念
小學生相較于幼兒的一大優(yōu)勢就是小學生具備更好的自我控制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做好入學的心理準備,讓其可以學會合理規(guī)劃自己的時間,分清各種事情的主次關系,結(jié)合自身的實際能力進行時間的合理分配。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逐步強化時間觀念,也能夠在不斷思考的過程中學會珍惜時間。
(三)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學生在步入一年級以后,除了改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還需要形成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積極地保持樂觀態(tài)度、良好興趣和健康意識。良好的入學心理準備工作可以使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促進學生的深度成長和發(fā)展。
二、教師幫助小學生做好入學心理準備面臨的挑戰(zhàn)
(一)家長方面
1.對入學心理準備的認識不足
大部分家長認為入學心理準備等同于知識準備,沒有意識到心理準備是入學準備的重要內(nèi)容和表現(xiàn)。有些家長自身存在嚴重的焦慮心理,認為只要具有了充分的知識儲備,孩子就能在一年級的學習中占據(jù)優(yōu)勢,因此,熱衷于給孩子報各類超前班和學前班,提前讓孩子學習一年級知識。然而這一系列行為,嚴重違背了孩子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引發(fā)各種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例如厭學心理、專注度差等,甚至還會出現(xiàn)各種不良的行為習慣,使得學生很難融入一年級正常的學習中。另外,由于家長錯誤的入學心理準備,孩子對小學生活、班級生活與同伴生活會出現(xiàn)害怕等負面情緒,擔心小學教師會嚴厲批評自己、大量作業(yè)無法完成以及考試不及格等,此類消極的感知最終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2.教育理念存在誤區(qū)
多數(shù)家長認為學校是教育的主要場所,孩子的教育應該是學校包辦的,自己將孩子送進學校后就可以完全“放手”。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家長就會歸因于學校。這種錯誤的教育心理從本質(zhì)上割裂了家校的關系。家校協(xié)同才能發(fā)揮教育的作用,家長尤其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全程參與才能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必要的支撐。做好新生入學準備要求教師尋求家長的協(xié)助,從細節(jié)、行為等方面充分了解新生情況,和家長建立順暢的溝通機制。然而,家長錯誤的教育理念給入學心理準備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極易造成學生成長教育的脫節(jié)。
(二)學生方面
1.學生對入學心理準備沒有清晰的認識
經(jīng)過大班的學習,幼兒對今后的小學生活充滿了期待,知道物質(zhì)準備、心理準備和能力準備的必要性。相對于能力準備和物質(zhì)準備而言,其對心理準備的認識較為模糊,如主動參加集體活動和同學老師交流、主動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較強的時間觀念、上課專心聽講等,對于這些一年級新生并沒有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在剛?cè)雽W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不適應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自身融入班集體。
2.對小學教師存在畏懼心理
部分學生對小學教師非常畏懼,在其看來,小學教師會經(jīng)常處罰不聽話的學生,平時不會和學生玩,和溫柔的幼兒園教師有明顯區(qū)別。這種心理誤區(qū)如果不及時干預,會引發(fā)緊張的師生關系。另外,還有學生認為,很多科任教師只是負責上課,并不關心自己。新生存在這樣的心理誤區(qū)主要是由于缺乏正確的引導,給教師對學生進行入學心理準備提出了嚴格要求。
三、教師幫助小學生做好入學心理準備的途徑與方法
(一)家長指導方面
1.親子互動,轉(zhuǎn)變家校協(xié)同理念
轉(zhuǎn)變家校協(xié)同理念是建立科學的家校協(xié)同育人體系的必要前提,也是開展關系嵌入性實踐的應有之義。因此,教師在入學心理準備工作中要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設親子互動項目,引導家長結(jié)合孩子興趣、年齡特征與心理特點開展親子活動,增進親子感情。
以親子閱讀為例,在這項交互式活動中,父母的參與陪伴會使孩子的閱讀專注度更高,對于培養(yǎng)其分析、觀察與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以《好斗的公雞》的繪本閱讀為例,家長應引導孩子觀察插圖的細節(jié),并利用情景演繹的方式帶領孩子閱讀文字,鼓勵引導孩子思考什么才叫美,讓孩子明白熱心幫助他人是一種優(yōu)秀品質(zhì)。
2.家校聯(lián)系,有效拉近師生距離
剛剛?cè)雽W的學生在許多方面都存在陌生感,此種陌生感不僅體現(xiàn)在環(huán)境上和周邊同學身上,也體現(xiàn)在教師身上。因此教師不妨從家長心理工作著手,以家長心理工作的成功帶動家庭教育的成功,以家庭教育的成功拉近師生心靈間的距離。
比如,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和家長空余時間的交界
針對性地展開家訪工作,了解學生此前在幼兒園期間的學習狀況以及在家的生活情況,同時與家長交流學生在學校中的表現(xiàn)。這種彼此間的信息交換,既能加深家長與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又能拉近教師與家長的距離,讓家長形成對學校教育工作的信任。
3.科學輔助,幫助家長合理指導
家長是執(zhí)行入學心理準備工作的重要力量,因為家長與學生的日常接觸更多,對學生的了解也更加深刻。所以,充分發(fā)動家長的力量是教師需要重點完成的工作。
比如,認真傾聽是學習知識的前提,同時也是核心支撐,傾聽的對象既有老師也有自己的同學。但是許多學生在幼兒園階段并未形成良好的傾聽能力,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會給小學階段的學習帶來負面沖擊。為此,教師需要指導家長積極地利用睡前故事培養(yǎng)孩子認真傾聽的習慣。具體的操作方法是:家長在為孩子講述故事之前,先向孩子提出問題,而后讓孩子帶著問題傾聽,在聽完故事后要求孩子回答此前的問題。通過此種方式,孩子可以更好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同時也能夠明白認真傾聽他人說話的必要性。
(二)學生教育方面
1.前期測評,清晰定位心理特征
前期測評需要教師結(jié)合自己的日常觀察完成具體事項。一年級學生無論是在自主判斷還是在信息辨別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障礙,所以教師依托自己的認識展開測評非常關鍵。
教師在進行實際評測的時候,可以從如下視角切入:
①學生在平常是否愛發(fā)脾氣?
②學生是否存在亂動、亂坐、坐立不安的情況?
③學生是否經(jīng)常頂撞老師?
④學生是否存在與其他同學完全不同的特殊表現(xiàn)?
⑤學生是否經(jīng)常受到負面心理和情緒的影響,出現(xiàn)痛苦或流淚等表現(xiàn)?
⑥學生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是否良好?
⑦學生在做事的時候是否存在猶豫不決或選擇困難的情況?
⑧學生是否對上學充滿負面情緒,包括悲傷、憤怒等?
每個問題都設置三個選項,即“沒有”“有時候”和“經(jīng)?!?,通過測評結(jié)果的判定,迅速找到問題的來源:確定為心理問題則需要給予學生必要的心理指引,確定為能力問題則需要更好地給予學生學科指導,確定為態(tài)度問題則需要積極地和家長進行合作……
2.巧妙指引,科學促進習慣過渡
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促進學生心智的成熟和學習能力的提升都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能夠讓其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迅速適應學習環(huán)境。這就需要教師時刻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尋找適合的契機對其實施巧妙的教學指導,同時舒緩其負面的情緒,讓其能夠更好地適應小學學習環(huán)境。
比如,教師可以在講述一些基礎知識的過程中詢問其與幼兒園所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并激勵學生介紹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建立自信心,意識到小學領域知識是以往學習內(nèi)容的延伸,消除學生對各種新知識的陌生感,引導其與以往的學習內(nèi)容做好銜接。
3.方法銜接,精準舒緩學生壓力
許多學生在步入小學以后,面臨的壓力幾乎成倍增長。這一方面是因為身邊的環(huán)境陌生,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是自己所不認識的;另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對未來學習生活的認識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此,教師有必要做好方法銜接的工作,借助幼兒園經(jīng)常開展的游戲活動或者開放性交流深化學生對當前學習生活的認識,減少不確定性給自己帶來的影響。
比如,教師可以針對性地展開“采訪高年級”的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尋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的答案,如:“哥哥姐姐,你們在小學后有沒有接觸過種植、繪畫等活動?”“能不能在教室里或者在操場上玩自己想玩的游戲?”“大哥哥,我們以后可以帶自己喜歡的游戲材料來學校嗎?”這些問題都由高年級學生提供解答,讓一年級新生明白即便是進入小學,仍然有很多機會接觸各種各樣的室內(nèi)游戲和戶外游戲,仍然可以帶自己喜歡的游戲材料來學校,甚至還能體驗到更多幼兒園中從未接觸的游戲。通過此種方式,學生可以積極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其存在的負面情緒將會逐漸得到緩解。
4.強化德育評價,陪伴學生成長
小學入學心理準備工作的實施需要全面多維評價作為支撐,“雙減”政策下,應圍繞課程內(nèi)容所體現(xiàn)的德育元素并結(jié)合學科素養(yǎng)展開評價。以《奧運精神》為例,教師可以從為國爭光、國家榮譽等維度塑造學生價值觀,具體需要將多種評價方式進行整合,例如能力評價和知識評價,以及課后評價與課堂評價,從而挖掘?qū)W生學習潛力與創(chuàng)造力,因勢利導,讓學生能夠通過各項評價查漏補缺、各個擊破,提升自身綜合能力。
知識評價通常是借助隨堂監(jiān)測來完成,和常規(guī)的測驗有所區(qū)別。隨堂監(jiān)測的知識聚焦性更加顯著,以便掌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相比之下,能力評價更多監(jiān)測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可設置課外微任務,每次課前由當值的學生分享對作品的感受和想法,并予以獎勵。這樣可以讓更多學生參與進來,形成濃郁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快樂學習中獲得成長。
結(jié)語
綜上所述,小學教師在面對一年級新生的時候除了需要不斷精進自身的教學能力之外,還應該切實做好學生和家長的心理輔導工作。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習狀態(tài)中,強化時間觀念,合理利用時間提升學習能力,切實做好自我管理工作。教師需要進行多角度的思考,讓學生在入學后能夠真正放下心理負擔,強化學生心理,完善其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牛潤婷.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適應教育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固原:寧夏師范學院,2022.
[2]楊柳.小學新生入學適應與習慣養(yǎng)成教育策略初探[J].全國優(yōu)秀作文選(教師教育),2021(04):14-16.
[3]陸秀祝.幼小銜接視角下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適應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1.
[4]郭德鴦.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適應問題及對策探究[J].新課程,2021(05):210.
[5]常琦.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適應性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20.
責任編輯:丁 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