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
摘要: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情感認知、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的品質和能力。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語文前置性學習應強化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助推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鼓勵和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本文主要對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小學語文前置性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策略進行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前置性學習策略
一、立足核心素養(yǎng),推進學生自主發(fā)展
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成長與發(fā)展必備的基本素養(yǎng),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情感認知、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的品質和能力。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人才的重要舉措,也是當前我國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我國教育發(fā)展質量的需要。
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沒有任何捷徑可走,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經歷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小學是打基礎的關鍵階段。小學階段的基本功扎實了,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根基就穩(wěn),從而助推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協(xié)助下,有效學習新知,不斷進步。
基于核心素養(yǎng),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保護學生的直覺意識與自覺意識,鼓勵學生多參與、多接觸、多實踐,引導學生始終以一種積極心態(tài),滿懷興趣和憧憬地去學習與接受新事物、新知識,形成渴求知識的強烈愿望和永不服輸的韌勁。
“自主發(fā)展”是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學生學會了學習,自主發(fā)展才具備了基本條件。有的學生學習時常產生滿頭霧水的感覺,就是不懂怎樣學習、不會學習導致的。幫助學生學會歸納、掌握梳理總結的方法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一步。在當前新課程標準背景下,針對知識跨度大、知識點增多的實際情況,可精心設計與布置語文前置性作業(yè),從而引導、鼓勵、幫助學生自主整理、自主復習、自主歸納和總結,形成一套有利于知識建構和知識遷移,有助于知識記憶與理解的有效方法,從而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逐漸提高核心素養(yǎng)。
為了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教師要積極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細致了解學生,準確把握進程,精心設計課程,在掌握學生個體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做好知識的銜接。
教師要提供給學生拓展思維的平臺和渠道,讓每一位學生最大限度地釋放自己的思維潛能,努力探尋“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路徑和方法,真正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提高的教學愿景。設計“研究性學習”課程,重點放在以內容為中心的課程設計方面,先確定講什么,后確定怎么講,做到心中有數,游刃有余。
二、強化小學語文前置性學習,促進學生學習效率提升
小學語文前置性教學中應充分凸顯學生主體地位,不斷強化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動員和組織學生主動認真地思考,實現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前置性學習,是指在正式課堂教學之前,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的自主性預演和練習,對學生來講它是一種課前的嘗試性學習與體驗。當代教育強調生本理念,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前置性學習”是以學生為教育之根本這一理念的充分體現,是貫徹語文課程標準理念,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自信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而采取的新舉措。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廣大教師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開展小學語文前置性學習已成為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一環(huán)。如何制定科學有效的小學語文前置性教學計劃,如何有序、有效實施前置性學習成為當前研究的重要命題。深化小學語文教學中前置性學習的研究,構建小學語文前置性教學基本模式,能夠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筑牢小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礎。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我校語文教研組結合“勤于動手、自主探索、合作分享,不斷實踐”等教學經驗和教育理念,注重“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使語文教學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發(fā)展勢頭。同行教師銳意進取,將自己的一些好的做法撰寫成文,在理論方面大膽創(chuàng)新?!缎W生自主性閱讀能力培養(yǎng)》《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現狀及改進策略》《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努力構建高效課堂》等教育教學論文、市級中小學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中的獲獎課例等,為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也為小學語文前置性學習能力提升提供了借鑒與幫助。
三、小學語文前置性學習能力提升的教學策略
第一,優(yōu)化教學方法,科學計劃是前置性學習的基本前提。
注重制定科學合理的前置性學習計劃,做到課堂教學有的放矢。精心設計、布置適當的前置性作業(yè),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確保接下來的課堂優(yōu)質高效。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指導學生積極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讓學生充分“動”起來,在情境中學到知識和技能,鍛煉心智,發(fā)散思維,提升基本素養(yǎng)。
第二,強調學習習慣培養(yǎng),明確學習目標是前置性學習的重要基礎。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成就學業(yè)的重要條件。通過預設前置性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自主預習、自主學習,對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尤其重要。要重視個別輔導,不輕易放過每一個學生,分門別類地建立學生個人學習習慣量化檔案并持續(xù)跟進,達到人人會學習的目的。
增強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引導學生養(yǎng)成會問、善問、樂問的習慣。課堂提問要突出價值導向與積極思維的培養(yǎng),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第三,增強自主意識,發(fā)揮合作優(yōu)勢是前置性學習的關鍵。
缺乏積極的自主合作意識,前置性學習任務將難以完成。依據大語文觀念要求,落實多元化教學內容,鼓勵引導學生在合作中提升,在交流中發(fā)展,是探索前置性學習有效途徑的重要內容。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與互助學習,促成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成就感、獲得感,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才會慢慢提高。
第四,創(chuàng)新課堂模式,凸顯教學效果是語文前置性學習的重要保障。
前置性學習是一堂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組織得好壞,對活躍課堂教學,促進學習目標有效達成、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十分重要。教學活動緊緊圍繞課堂組織實施,前置性學習才會更有效。在前置性教學的實踐中,要遵循“提出任務→自主學習→方法指導→反饋交流→實踐運用”基本路徑,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通過學習指導課、學習交流課、學習匯報課等課堂模式,檢查前置性學習的效果,達到融會貫通、教學相長之目的。
同時,要突出對學生參與表現的評價和反饋,肯定、表揚那些表現優(yōu)秀、參與積極、發(fā)揮不錯的學生,激勵他們繼續(xù)發(fā)揚特長;鞭策那些發(fā)言不夠積極的學生,鼓勵他們樹起自信的風帆,向優(yōu)秀者看齊,迎頭趕上。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在生活實踐中,老師客觀公正有效的評價,才能讓教育教學體現出真正的價值!
第五,強化前置性教學訓練,讓前置性學習成為學生自主新常態(tài)。
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可以互相交流、互相鼓勵、互相提升,進一步增強協(xié)作意識,進一步加深情感體驗,拓展學生的視野,從而使其獲得持久的學習動力。教師通過教研課等形式組織實踐,課后反思研究,形成前置性學習策略;結合課題研究分析典型個案,認真做好課題實驗成果的整理與提煉,勤于撰寫教后反思札記等,助推學生前置性學習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要不斷強化有效課堂練習,以求融會貫通、學以致用。設計的課堂練習要具有指導性和典型性,必須緊扣目標,講求當堂訓練,限時達標,獨立完成。在這里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巡視點撥,提供參考信息。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講評反饋的共性問題,展示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學生板演、小組發(fā)言人陳述成果等,還能起到激發(fā)學生再學習的動機與發(fā)揚學生特長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和代表性。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應注重通過教學方式的調整、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強化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及前置性學習能力培養(yǎng)。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年齡、不同特點的學生開展層次性、針對性的訓練,讓學生借助前置性內容獲取豐富的信息,積累有效的語文素材,形成良好的前置性學習思維和方法,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見聞,助力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吳宏.小學語文前置性作業(yè)初探[J].內蒙古教育,2014(4):34.
[2]崔佳星.前置性學習——打造高效課堂的第一步[J].新課程(中),2019(1):164.
[3]張國東.農村小學生本理念下實施“前置性學習”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6(8):5-7.
責任編輯:趙瀟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