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場 王智慧
當下,家長育兒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焦慮和“內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要改變孩子,必先改變家長;要為孩子減負,必先為家長賦能。為此,江蘇省新沂市新安小學推進家校共育四項工程,真正將“雙減”落到實處。
漫灌工程,改變家長教育認知
引領家長閱讀家庭教育類的書籍是為家長賦能的捷徑之一。學校通過提供書單、扎實領讀、定期測試、十佳父母評選等方式,讓家長掌握基本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教育方法,緩解家長焦慮。
以氛圍喚醒家長學習意識。讓氛圍喚醒意識,讓意識催生行動。學校教學樓外墻懸掛了“改變從閱讀開始,教育從家庭出發(fā)”的巨幅標語;校園內隨處可見“榜樣家長”的評比展示;校園外因地制宜建設了200余米長的家庭教育文化墻。通過展示“家庭教育研究所”的一系列科研成果,指導家長怎樣做優(yōu)秀父母。
以閱讀引領家長自主成長。閱讀,是成長的重要途徑。學?!凹彝ソ逃芯克苯涍^10余年的經驗積累,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依據(jù)父母的成長需要,分年級、有梯度地擬定了24本家庭教育必讀書單;重視一年級學生父母讀書學習的啟動工作,編印幼小銜接的校本教材《新生入學家長手冊》,幫助家長引導孩子盡快適應小學生活;設計《家長讀書筆記》,組建年級家長領讀群,家長自薦領讀者,每晚拍照并配以一段引讀文字,分享讀書筆記、學習心得。
以培訓促進家校攜手并進。學校以班級為單位組建“家長學?!?,并提出“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的口號。通過實施班主任培訓,推動班級家長培訓制度化,努力讓每一名班主任成長為家長的導師和家長學校的主力。學校德育處為每個年級的父母量身定制了12場講座,每學期常規(guī)舉辦一場;同時圍繞年級的必讀書目,“家長學?!苯M織家長開展讀書交流活動,讓父母感染父母,讓家長帶動家長。
以表彰樹立家長學習榜樣?!昂笥魑幕钡挠幸鎲⑹荆瑸橥七M年輕一代影響前一代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為此,學校專門為家長設計了《新父母成績單》,通過父母的自我評價、父母間的互評以及孩子對父母的評價,為每一名家長指明努力的方向,督促他們自我成長。其實質是善意的提醒,也是深度的交流。依據(jù)《新父母成績單》、閱讀家教書目、參與讀書交流、撰寫讀書筆記等維度對父母展開綜合評價,每學年評選出班級“十佳新父母”,舉行隆重的頒獎典禮,讓孩子親手把獲獎證書頒發(fā)給父母并致頒獎詞。最后由獲獎父母發(fā)表感言,從而引發(fā)一部分父母的行為反思,收到先進帶動后進的明顯實效。
噴灌工程,指明家長育人方向
葉圣陶說,教育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睘槌浞职l(fā)揮家庭教育在習慣養(yǎng)成方面的重要作用,學校建立了習慣養(yǎng)成追因機制和協(xié)同機制,實施家、校、生聯(lián)手的“每月一事”推進計劃,規(guī)范三方行動準則,讓家長和學校在孩子習慣養(yǎng)成上方向一致、步調一致,最終達成家校共同育人的目的。
“每月一事”即每個月制定一個主題,分四周完成。例如,有一期的主題是“走好路”,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行走之禮。第一周晨會課,班主任介紹本月主題,播放儀仗隊執(zhí)行任務等相關視頻,直擊學生內心,由個人向班級、學校、國家層層遞進,滲透行走之禮的重要性。同時,班主任把本月主題發(fā)布到家長群,引領家長主動發(fā)力。例如引導孩子正確認識形象的重要性、告訴孩子如何走好每一步、為孩子樹立行走的榜樣等。第二周是路隊訓練和比賽。通過學校集中訓練,培養(yǎng)學生在集體中的行走之禮,養(yǎng)成安靜、整齊、有序的集隊習慣,并由德育處提供具體的比賽考評方案。同時家長在家陪伴孩子訓練,鼓勵學生遵守紀律、不怕吃苦,積極成長為有擔當?shù)暮蒙倌?。第三周,認識社會各行各業(yè)的形象力量。家長帶領孩子走近各個工作崗位,培養(yǎng)學生的敬畏之心和勞動意識。第四周,給消防員、交警等具有代表性的崗位從業(yè)者寫一封信,表達自己對對方形象的贊美,以及自己對行走之禮的理解。同時,家長給孩子寫一封信,對孩子這一個月的表現(xiàn)進行總結及鼓勵。
畦灌工程,開啟家長陪伴模式
為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校開發(fā)了“好朋友+”定制課程,讓學生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fā),尋找同伴和導師,開展系列課程研究、組織課程發(fā)布會,真正讓孩子站在舞臺中央,開啟家長陪伴的幸福模式。
二(7)班的學生姬懋佺對植物生長比較感興趣,于是召集身邊有同樣興趣的小伙伴,對“水稻的種植過程”進行探索。同時積極向家長、教師爭取支援和指導,共同確立了“認識水稻的灌溉方式、了解稻谷的種植方法和生長過程、熟悉稻米的營養(yǎng)價值”的目標。過程中,學生和家長分工明確,姬懋佺負責制定課程方案、姬懋佺媽媽協(xié)同并聯(lián)系實踐基地,其他學生則負責搜集關于水稻的知識。通過參觀田園科普館,孩子們了解了更多稻谷種植的相關知識,體會到了糧食的珍貴,養(yǎng)成了不浪費糧食的好習慣,同時也促進了同伴之間的友誼,拉近了親子關系,讓家長和孩子之間進行了良好的溝通交流。
“好朋友+”定制課程開展一年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學會了和同學、家長相處?!皩煾⒆幼?,孩子跟著興趣走”,有多少個學生就可以有多少門課程,讓“量身定制”的教育不再是神話。
滴灌工程,賦予家長教育動能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需要家長和教師用愛去培植。孩子進入學校,家長也就進入了課堂。為此,學校根據(jù)每名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方式和興趣愛好,組織家長、學生和教師開展“三方論壇”,為學生制定成長計劃、給家長制定陪伴方案,為每一名學生的成長提供“精準定制”服務。
一般來說,孩子的問題都可以從家庭找出根源,都能從父母那里拿到“解藥”。學校根據(jù)每個孩子的突出問題,與家長進行一對一的課程研發(fā)。有一名單親家庭的學生,性格敏感,成績落后,與其父親溝通之后,學校給他們列出了家庭定制課程清單,包括閱讀家庭教育書籍、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等等。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學生父親明確了家長的職責,明白了陪伴的重要性;學生變得開朗自信,成績也有了提升,親子關系得到改善。
滴灌工程,是學校主動發(fā)力為每一個個體尤其是有需要的學生提供的精準關愛。通過引領家長,讓其獲得教育的動能,從源頭上帶領孩子走出困境,給予孩子正能量,成就生命的綻放。
為孩子減負,為家長賦能。新安小學家校共育四項工程以生命的名義追根求源,讓“雙減”落地,讓教育歸真,努力為區(qū)域教育生態(tài)注入一股清流。
責任編輯:朱怡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