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童
常常能聽到“美食”帶給這座城市的榮譽(yù),憑借著開放包容、中西合璧的濱海飲食文化,鮮美海洋食材具有良好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條件,青島的餐飲市場起點(diǎn)高且穩(wěn)步發(fā)展,同時,青島會時常開展“十大名菜”“十大特色小吃”“十大名點(diǎn)”等主題評選,推動青島飲食文化擁有名氣的同時更具備內(nèi)涵。
青島,這個坐擁山海的城市,美食結(jié)構(gòu)龐大、形式多樣,在這其中,有哪些美食成為人們心中的“最佳”;有哪些美食擁有故事、給予人們力量;又有哪些在青島美食江湖中留有自己的位置。讓我們細(xì)細(xì)道來……
就像去北京不吃烤鴨、去武漢不來一碗熱干面、去上海不吃一籠生煎一樣,如果到青島,不品嘗一頓海鮮大餐,那這一趟旅程真是遺憾滿滿。想起小時候,無論是遠(yuǎn)親還是熟客來到家里,把幾樣青島特產(chǎn)的海鮮簡單蒸煮,十幾分鐘的工夫就擺滿了桌,一杯杯冰霜的啤酒下肚,再搭配上最原汁原味的海鮮,便是對青島“海味”最真切的感受,也是青島人最深切的情懷。
在青島,素有“鲅魚跳、丈人笑”的民諺,說的就是谷雨過后,鲅魚肥美,青島女婿采買鲅魚孝敬丈人的佳話。一開春,青島的各個碼頭便人頭攢動,歸港的漁船滿載而歸,新鮮肥美的鲅魚擺滿了甲板,海鮮攤主們笑臉盈盈,那是豐收的喜悅,亦是對生活的滿足。人們特地驅(qū)車前往爭相購買,為的就是吃上最新鮮的鲅魚。當(dāng)然,新鮮的不只有鲅魚,還有貝殼類、魚類等各種海鮮。只要來對了季節(jié),在青島輕輕松松就實現(xiàn)了海鮮自由。
逛過了鲅魚節(jié),吃過了鲅魚宴,實際青島的海鮮多種多樣,讓人眼花繚亂。飽滿的紅島蛤蜊、肥碩的蟶子、鮮美的牡蠣、肥美的扇貝、軟嫩的海虹……說起來個個讓人垂涎欲滴。實際上,在很多老青島人的眼中,海鮮不單純是一種美食,更有著情結(jié)在其中。就仿佛人們常常說,青島的海鮮是怎樣的軟嫩口感,怎樣的新鮮滋味,是其他地方所產(chǎn)海鮮所無法媲美的。
說起情懷,不能不提紅島蛤蜊。長久以來,“吃蛤蜊哈啤酒”成為青島街邊美食的標(biāo)配,而這個“吃蛤蜊”說的就是紅島蛤蜊了。每年的6至8月,是紅島蛤蜊的盛產(chǎn)時節(jié),也是青島最火爆的夏天,每家餐桌都少不了紅島蛤蜊這一道極富地方特色的菜品,比起辣炒,紅島蛤蜊清蒸為最佳,說到底,青島人吃海鮮,講究的就是原汁原味那股子鮮勁兒!
說到青島美食的活字招牌,除了海鮮啤酒,戳子肉絕對算得上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對于青島人而言,不僅是味蕾的滿足,更是最適合宣泄情緒的美食。
戳子肉的精髓就在一個“戳”字上?!按磷印?,是青島方言里簸箕的叫法,而簸箕是一種帶著把手的小鐵盒。戳子肉顧名思義,是在戳子里加工,并當(dāng)作容器盛肉的一種奇特的燒烤。戳子肉可謂將炭烤和鐵板燒雙重口感融于一體,再與啤酒搭配,深受青島食客的追捧。
相比于濃油赤醬的各種菜式,戳子肉的做法并不復(fù)雜,重點(diǎn)在于食材的挑選與處理。只需要將新鮮的肉類、海鮮、蔬菜等食材放進(jìn)戳子里,加入油和蔥、姜、蒜,撒上鹽、辣椒粉、孜然等調(diào)料,放在炭火上進(jìn)行烤制。稍等片刻,沾滿了調(diào)料的肉塊在戳子里滋滋翻滾、瘋狂爆香,看起來就無比誘人,吃起來更是美味暢快。而這種烹制方法可以將鮮美牢牢鎖進(jìn)肥瘦相間的紋理中,吃起來更具有層次感,而秘制香辛料的加入則讓食物更添一份風(fēng)情。
除了各種肉食,對于青島人來說,那一方戳子里,海鮮也是必不可少的,戳大蝦、戳魷魚、戳蛤蜊、戳海腸、戳扇貝、戳海蠣子,似乎只有你想不到,而沒有不能戳的。而各類蔬菜也可以戳著吃,金針菇、茄子、大頭菜、土豆等配上不同口味的調(diào)味料,或鮮美、或甜辣、或醬香……每一種都有不同的風(fēng)味。對于不摻雜感情的食客來說,戳子肉是美味、是新奇。但對于老青島來說,鐵盒子里,藏著放不下的城市溫度和故事,炭火加持給予的煙火氣息是最難忘的味道。
人們愛吃排骨,這或許是家家戶戶中等難度的菜肴,做起來并不困難,但吃起來老少偕宜。排骨米飯的歷史悠久,可追溯到百年之前,排骨米飯的做法最早起源于山東半島地區(qū),歷經(jīng)百年之久,經(jīng)過人們對吃法的不斷更新,一直到今天排骨米飯的店鋪臨街而立,足以看出人們對這一美食的肯定。而在青島,人們對于排骨米飯也特別鐘情,味美肉嫩、不柴不膩的排骨,而湯汁也咸淡適中,與米搭配很可口,與面搭配更美味,排骨能夠徹底地吸收配料的精華,爛而不酥,香而不膩。光憑想象,就足以讓人大流口水。
在青島,百年排骨米飯,傳承的不僅僅是記憶,更是一種精神。對于大多數(shù)青島人來說,它就是北京的鹵煮、天津的煎餅果子、蘭州的拉面,但是仔細(xì)想想又不完全是。因為和那些快餐相比,排骨米飯其實還算得上是大餐,特別是對老一輩的青島人而言,吃一頓排骨米飯可以算得上是一種享受。一說起排骨米飯,青島人自然會想到萬和春,它可以說是很多青島人對排骨米飯認(rèn)知的領(lǐng)路者,也是青島最老字號的排骨米飯之一,曾入選十大地方特色小吃。1985年,萬和春第一家排骨米飯的店面在臺東的威海路上開門納客。一時之間,去臺東逛街再吃上一碗排骨米飯成了青島人的“標(biāo)配”。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曾說:如果一個城市沒有愿意開小酒館的人,那這個城市無論多繁華,都只是一座內(nèi)心空虛的城市。酒館,看似繁華都市中不起眼的存在,但它的包容、輕松和隨意,都足以讓你在此找到內(nèi)心深處的自己。或許,我們偶爾也需要有一杯酒一首歌的時間,在安靜的小酌里慰藉孤獨(dú)的靈魂。酒館,是一座城市有溫度的靈魂,有酒館的城市,很可愛。
每每說起酒館的經(jīng)歷,總是逃脫不了那一首《那些花兒》,樸樹的這首歌喚起了無數(shù)人的青春記憶。青島一家名為“花兒胡同”的音樂酒館,不僅有花、有酒、有美食、有音樂,更有美好生活。酒館內(nèi)的裝飾也可謂“繁花似錦”,與酒館的名稱也十分契合。餐市時間的民謠彈唱,依舊伴著慢時光悠揚(yáng)流淌,但伴隨著花兒芬芳的歌聲更加優(yōu)美動聽。酒市時間,徹夜的狂歡依然,但面貌一新的花兒胡同樂隊,帶給大家的動感旋律,明顯的多了一絲浪漫,更添幾分激情。
“兩耳不聞窗外事”或許是很多城市年輕人的心聲,城市越來越大,我們卻越來越遠(yuǎn)。一入夜,似乎這座城市換了一種氣氛,夜晚有著白天所不及的性感,“君柳社”是一處休閑娛樂的好地方。店內(nèi)設(shè)計風(fēng)格偏日式風(fēng),在空間上生動、豐富,給人以輕松雅致、愜意溫暖的感覺。在這里看著賞心悅目的動漫壁畫,伴著酒色中的輕音樂和朋友閑言碎語一番,在吧臺點(diǎn)一份微烈的酒慢慢品。一杯美酒入胃,泛著微醺小情調(diào),無論是工作的壓力,還是生活的繁瑣,此刻都煙消云散。
酒館雖小,故事卻很滿。帶上想消的愁,想說的話,想聊的人來“小酒館”坐一坐,小酌一杯吧,酒已備好,帶著你的故事。
In human society, the power of food has long been dominant, which is used by people to vent frustration and celebrate positive emotions. In front of food, people always show their true feelings and never conceal their compliments on delicacies, while occasionally complaining about the not-so-good appearance and the not-so-tasty “inside”of the food. And it is the comments that often reflect the importance of food to people.
Qingdao, a city with mountains and sea, features a rich and diverse food structure. Among those delicacies, which ones have become the “best”in peoples minds; which ones have stories and give people strength; and which ones enjoy a place in the world of Qingdao cuisine? Lets have a closer lo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