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漫溪
琵琶曲《春蠶》是音樂家劉德海所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該作品的特點是將多種不同的演奏技巧融為一體,運用現代化的音樂演奏技巧創(chuàng)設出生動的藝術形象,能夠從不同角度對我國的民族精神進行展現。為了進一步加快琵琶曲演奏領域的發(fā)展,需要進一步對《春蠶》進行深入剖析,了解其中的演奏技巧,為琵琶曲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創(chuàng)作提供全新的路徑,積累更多的創(chuàng)作經驗。本文對琵琶曲《春蠶》的意境及演奏技巧進行了深入分析,以期為琵琶曲的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提供相應參考。音樂文化與社會及歷史發(fā)展同向同行,其中蘊含深刻的民族精神與思想內涵,與人類文明有著極其相似的特點與屬性[1]。我國藝術文化領域的發(fā)展速度一直都在不斷加快,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在不斷提高,為了能夠進一步滿足人們的需求,文藝創(chuàng)作者一直都在研究并創(chuàng)作新作品,致力于將全新的理念融入作品中,積極應用新型的藝術表現手法,在此基礎之上所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具備新穎的藝術風格,能夠加快作品的傳播速度。創(chuàng)作者劉德海在對《春蠶》進行創(chuàng)作時,主動學習并吸收了現代化的審美理念,并將其與傳統(tǒng)音樂文化進行結合,更加注重融入自身的真實感受,將音樂作品的側重點放在矛盾的精神面貌上。獨具藝術特點的音樂作品能夠給人們帶來別樣的藝術享受。
(一)返璞歸真
返璞歸真這一特點能夠在作品的標題中顯現出來,春蠶在人們的印象中是大自然的產物,代表著執(zhí)著與堅貞。當人們還沒有正式了解音樂作品時,看到標題就會產生一定的心理觸動。將傳統(tǒng)民族音樂元素融入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與我國所提倡的推進民族文化的傳播與發(fā)展理念相一致,能夠加快文化間的融合,推動音樂創(chuàng)作領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2]。由此可見,《春蠶》的立意十分成功,以大自然的傳統(tǒng)原始行為為切入點,對生命行為進行細致的描述,采用以點帶面的方式,能夠映射出人們在人生道路上的艱難,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同時也是對不畏艱險、勇于拼搏的中華民族精神進行歌頌?!洞盒Q》之所以能夠取得如今的成功,與其作品的素材選取有著直接性的關系,將絲綢之路作為重要素材可以充分體現出異域風情,能夠將新疆維吾爾族的民族音樂特色展現出來。整個作品極具藝術魅力,同時也十分貼近自然,與生活緊密連接,能夠讓聽眾產生情感共鳴。
(二)中和思想
《春蠶》中的大部分思想都體現在“中和”上,所謂“中和”并不是盲目的對多樣性的思想及文化進行融合,而是以實際發(fā)展需求及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為基礎,科學合理地進行結合與滲透?!洞盒Q》中的中和思想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現代音樂技巧與民族音樂元素的融合,創(chuàng)作采用的主題與題材均屬于民族音樂,但是演奏作品所使用的技巧則屬于現代技法;其次是中西方音樂文化的融合,《春蠶》的整體旋律以民族音樂為主,但是創(chuàng)作者將西方音樂的相關原則進行了融入,使得整個音樂作品既有民族音樂的內涵,同時也有西方音樂的優(yōu)雅;最后是新疆維吾爾族音樂特色與多樣性節(jié)奏的融合。維吾爾族音樂本身就極具特色,在原有基礎上加入多樣性節(jié)奏能夠凸顯音樂作品的藝術魅力,有利于抓住聽眾的耳朵,讓聽眾能夠全身心投入音樂作品所創(chuàng)設出的藝術情境中。
(三)哲學思想
音樂家所創(chuàng)作出的音樂作品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武器”,是他們面對生活與世界的在外表現。劉德海先生所創(chuàng)作出的《春蠶》不僅能夠滿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同時達到了一定的思想境界,找到了哲學思想的歸屬,應用現代化的演奏技巧能夠與琵琶相輔相成,形成別具特色的藝術魅力。新疆維吾爾族的民歌本身就具有形式多變的特點,劉德海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將獨特的調式與變化的音色融入琵琶演奏過程中,采用半音與活音可以更加惟妙惟肖地對音樂作品進行展現。作者將自己比作春蠶,利用相似的情況來展現無私奉獻的經歷,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創(chuàng)作者的決心,希望在不斷的發(fā)展過程中奉獻自我。
(一)第一部分:引子
《春蠶》的第一部分以《牧羊曲》作為情感的基調,采用長輪的形式進行演奏,第一部分呈現出的藝術風格是“強弱”“明暗”“遠近”,聽眾在聆聽時仿佛置身于空曠的場地中,能夠給人們帶來一種流暢的感覺。當聽眾聽到第三句的時候,弦音所發(fā)出的聲音仿佛是春蠶吐絲的聲音,能夠給人們帶來一種靜謐的感覺,并且會感受到聲音離自己越來越遠?!洞盒Q》的引子部分具有十分鮮明的民族音樂特征,前期的鋪墊能夠為后續(xù)的演奏奠定良好基礎。
(二)第二部分:慢板
四抹泛音是《春蠶》第二部分的開始,當泛音出現后,聽眾閉上眼睛仿佛置身于廣闊的沙漠中,在不遠處有一支駱駝隊伍,每只駱駝都在緩慢前行,脖子上掛有駝鈴,駝鈴發(fā)出的聲音沉重且悠揚。隨后的演奏會融入拉弦、滑音,整個樂曲的風格會顯得更加沉重?;籼幍那楦刑幚硪淮伪纫淮呜S富,演奏時要始終保證快下慢上,右手的剔弦首先要輕快,然后要黏弦,演奏者要配合呼吸,保持手部的放松[3]。在后期的演奏過程中會加入輪指的技法,左右手的互相配合,能夠展現出更為豐富的音樂情感,從側面展現出人生道路的艱辛。
(三)第三部分:快板
《春蠶》進入第三部分后,整個樂曲的風格會發(fā)生一定變化,由前期的沉重逐漸轉變?yōu)檩p快、歡樂,第三部分的音樂風格偏向于熱瓦普。熱瓦普是一種新疆的樂器,其展現的就是一種輕松愉悅的感覺。以熱瓦普作為基調,再融入壓弦的演奏方式,結合小附點的節(jié)奏模式,能夠讓聽眾感受到新疆維吾爾族姑娘的熱情與活潑。進入到輪指部分后,演奏者需要保證輪指的顆粒感,同時還要體現出旋律的線條感,這對演奏者的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左右手必須要做好配合工作。將壓弦與快速遮分進行結合能夠給人們帶來一種強有力的感覺,如果說之前是維吾爾族的姑娘,那么此時就是新疆的青年男子,整體藝術風格變得十分豐富。
(四)第四部分:尾聲
《春蠶》的尾聲部分所呈現出的藝術情境是空曠、寂靜的,長輪的特點在于能夠給人們帶來豐富的遐想,要求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要做好手指的配合工作,尾聲部分會呈現出春蠶吐絲的聲音,此時的音樂風格極具特點,耐人尋味。肉掃的運用又會給人帶來一種朦朧的意境美感。在結尾處,雙琶音的出現仿佛在說,經歷了漫長的等待,春蠶最終化繭成蝶,成為了美麗的蝴蝶,樂曲的藝術風格得到了升華,同時也能從側面展現出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情況,對于事業(yè)的追求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且暗示了自己愿意無私奉獻的思想。
(一)使用輪指技法演繹倚音
琵琶曲《春蠶》中所使用的演奏技巧眾多,輪指技法在演奏過程中較為常用。是對琵琶的主弦進行有節(jié)奏的觸摸,演奏者需要做好指法的配合工作,快速地進行伸展,展現出強而有力的音調,該種演奏技法常被用于倚音的演奏過程中。《春蠶》樂曲的不同部分會使用不同的演奏技巧,第一部分會使用輪指技法,能夠對悠揚的短笛樂調進行模仿,通過對音量的提高可以具有針對性地將重音放在倚音的后方,能夠十分生動地展現出牧羊人的短笛聲,使得整個音樂氛圍變得莊重且肅穆[4]?!洞盒Q》的開頭部分會使用輪指技法從而演奏出簡潔有力的音色,并且在演奏過程中會避免使用揉弦,因為揉弦的使用會造成音調的降低,演奏者必須時刻保持手指與虎口呈交錯的狀態(tài),這樣能夠對樂聲的摩擦感進行有效保證,并且與回聲形成鮮明對比。演奏者在提高輪指力度的同時會加快演奏速度,此時能夠給聽眾帶來十分明顯的樂句線條感。隨著演奏的不斷深入,演奏者需要對音調進行拉高,并且要提升觸弦的位置,以此來形成一種朦朧的藝術效果。
(二)主動使用彈挑演奏技巧
在對《春蠶》進行演奏時,彈挑的演奏技法也較為常用,但是該種技法具有一定的難度,對于演奏者的個人指法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在演奏過程中,右手的食指需要始終朝下并且快速地進行撥弦,中指則要朝上進行彎曲挑弦,該種方式能夠演繹出極具張力同時飽含跳躍感的音調。為了能夠更加正確利用上述演奏技巧,演奏者需要注重對自己的手指進行調整,使用正確的觸弦形式,將右手的拇指與食指交叉,手掌部位要始終向外彎曲,與虎口形成一個圓形,手腕處演奏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可以適當向外彎曲。在演奏過程中,需要對主弦進行撥彈。由于在使用彈挑演奏技巧的時候,演奏者的手指入弦程度較深,因此呈現出的音色較為厚重。在不同的演奏時機采用彈挑技巧所呈現出的演奏效果是不同的,演奏者需要根據實際演奏情況,科學合理地挑選時機來使用彈挑技巧。該技巧的應用可以對西部地區(qū)民間樂器的音色進行模仿,進而形成較為理想的弱音演奏效果?!洞盒Q》的演奏可以使用右手小拇指輕觸琵琶弦底部,通過阻礙振動的方式來對起伏頻率進行控制,對雙手的位置進行固定來不斷強化彈挑的演奏力度。
(三)肉掃技法
肉掃技法是音樂家劉德海先生的獨創(chuàng)技法,在《春蠶》的演奏過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肉掃技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對音樂演奏技法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應用該技法能夠營造出開放性的音響效果,可以突破傳統(tǒng)掃弦模式存在的局限性,形成更為理想的演奏效果。肉掃技法是利用拇指的根部對琴弦進行觸摸,此時發(fā)出的聲調更為舒緩,音色也會較為柔和。演奏過程中,演奏者需要合理利用拇指與小指,通過擊打琴弦的方式來發(fā)出聲調,聽眾可以對帶音進行有效識別,所發(fā)出的音色十分優(yōu)美和深沉,演奏力度也會隨著演奏的深入而不斷轉變,將音樂逐漸推向高潮。肉掃演奏技法被應用于《春蠶》中抒情樂句的演奏過程中,優(yōu)美舒緩的節(jié)奏能夠生動形象地展現出春蠶經過了辛苦的勞作后,化繭成蝶的整個狀態(tài)[5]。肉掃技法作為劉德海先生獨創(chuàng)的技法,具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音樂創(chuàng)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可以對該技法進行深入剖析,掌握相應的使用技巧,最終將其融入自己的音樂創(chuàng)作作品中,通過該種方式能夠加快演奏技法的融合,推進琵琶演奏領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對琵琶曲《春蠶》進行深入剖析能夠深刻體會其中蘊含的藝術魅力,感受其中的演奏技巧。劉德海先生將自身對于生活和事業(yè)的追求融入了樂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為琵琶曲的創(chuàng)作賦予了全新的內涵,開辟了音樂創(chuàng)作的新篇章。這對優(yōu)秀青年創(chuàng)作者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實現優(yōu)秀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fā)展,引領更多音樂創(chuàng)作者不斷前行,推進我國民族音樂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責任編輯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