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飛
摘? 要: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進行偉大實踐產出的寶貴財富。南陽大地上存在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文章在梳理南陽紅色文化歷史沿革、豐富內涵的基礎上,分析南陽紅色文化的當代價值,并指出弘揚南陽紅色文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實現路徑,即健全相關法規(guī),形成管理合力;加強宣傳教育,營造良好氛圍;利用高技術,增強受眾體驗樂趣;注重人才培養(yǎng)利用,提供智力支持,進而更好地弘揚南陽紅色文化。
關鍵詞:南陽紅色文化;內涵;多維價值
中圖分類號:D23?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06-0054-04
紅色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1]。在華夏兒女的傳統中,紅色常常與吉慶、熱情聯系起來。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首次將紅色賦予了革命的意義[2]。20世紀初,以列寧為代表的蘇聯革命者組建蘇聯工農紅軍,漸漸讓紅色成為“共產黨”“無產階級政權”的指代詞。“‘烏蘭牧騎,它是在毛澤東文藝思想哺育下成長起來的一支紅色文化工作隊”[3],是“紅色文化”一詞最早一次出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4]。
紅色文化指的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在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涵育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在革命、建設、改革發(fā)展時期和新時代形成的文化,包括遺物、遺址、紀念館等物質載體和事跡、文獻等精神載體。通過對紅色文化相關文獻的分析,可將現有對紅色文化的研究分為以下四類:一是紅色文化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研究;二是紅色文化的當代意義與價值研究;三是弘揚紅色文化的現實困境研究;四是弘揚紅色文化的實踐途徑研究。通過綜合分析可以發(fā)現,目前學界對紅色文化已有一定的研究,但結合南陽地域的紅色文化研究仍有巨大探索空間。文章從南陽紅色文化的歷史沿革著手,探究南陽紅色文化的當代價值與實現路徑。
一、南陽紅色文化的歷史沿革
南陽紅色文化的形成經歷了以下時期:一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和大革命時期(1921—1927)。1925年社會主義青年團唐河縣小組的成立,標志著革命的星星之火開始在南陽燃燒。1926年南陽第一個黨支部——南陽黨支部成立標志著南陽的革命有了黨的領導。二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1927—1937)。黨組織在南陽組織了劉宋營農民起義等8次運動,誕生了紅九軍第二十五師第一大隊、紅九軍第一、二、三梯隊、鄂豫邊區(qū)游擊隊。土地革命期間先后有6支紅軍在南陽征戰(zhàn),其中,1934年,紅二十五軍鏖戰(zhàn)獨樹鎮(zhèn)與四渡赤水河等戰(zhàn)役并列為紅軍長征途中的重要戰(zhàn)役。三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1937—1945)。南陽人民先后進行了5次會戰(zhàn),同日寇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四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1945—1949)。作為解放中原的重要根據地,劉伯承、鄧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輩革命家先后轉戰(zhàn)南陽,桐柏戰(zhàn)役、中原突圍戰(zhàn)等7次戰(zhàn)役極大地增進了解放全國的決心。1948年11月,南陽解放。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1949年至今)。為緩解我國水資源南北不均衡的狀況,經過科學勘查,1958年丹江口水庫——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綜合開發(fā)與治理工程開始實施,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順利投入使用,有效緩解了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的缺水狀況。
二、南陽紅色文化的內涵審視
南陽紅色文化豐富。南陽共有革命遺址、舊居、紀念碑(館)、烈士陵園等紅色基地近120處。精神層面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長征精神。長征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決定生死存亡的偉大壯舉,在長征過程中淬煉出珍貴的革命品格,包括將中華民族和人民群眾的利益置于首位的愛國精神;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嚴守紀律的堅定信念;獨立自主、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團結人民的大局觀念;頑強拼搏、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作風。二是大別山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大別山區(qū)人民群眾在革命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奮進、勇當前鋒[5]。三是老區(qū)精神。是老區(qū)軍民同敵人頑強斗爭,保衛(wèi)和發(fā)展根據地過程中產生的文化,包括堅定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魚水深情,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頑強斗志,實事求是、開拓創(chuàng)新的進取精神。四是南水北調精神。包括人民至上、協作共享、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科學嚴謹、攻堅克難等。
三、南陽紅色文化的特征
(一)鮮明的階級性
特殊的歷史條件及社會背景下形成的南陽紅色文化具有鮮明的階級特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南陽兒女為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這種斗爭代表著無產階級的利益,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訴求。
(二)強烈的人民性
中國共產黨經過百年發(fā)展,從幾十人到現在9000多萬人,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關鍵是始終心系大眾,調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能動性,動員一切積極進步力量投身偉大的革命、改革和建設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在南陽大地的發(fā)展史,就是一部與人民魚水情深、命運與共的歷史。
(三)內容的多樣性
南陽紅色文化數量繁多、門類齊全,幾乎遍布南陽各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南陽鎮(zhèn)平縣、淅川縣、內鄉(xiāng)縣、桐柏縣、方城縣等地的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發(fā)動大眾,在反抗日軍的侵略和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酷統治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紅色資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南陽人民為確?!耙唤逅捅本?,36.8萬南陽人民先后歷時20年,分6批移民至河南、湖北、青海三省七縣市,譜寫了一曲曲英雄贊歌。
(四)客觀的真理性
回顧南陽紅色文化的形成過程不難發(fā)現,真理性是其顯著特征。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南陽人民,實事求是作出科學判斷,奏響了反法西斯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凱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實地調研,合理規(guī)劃,理論聯系實際,開創(chuàng)性地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創(chuàng)造了新時代水利史上的奇跡。
四、南陽紅色文化的價值維度
(一)政治價值:發(fā)掘百年奮斗密碼,助力南陽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
當前全球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時代的中國正處于實現中國夢的關鍵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南陽離不開紅色文化提供的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6],同樣的,南陽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的過程也必然不會一帆風順。南陽紅色文化誕生于這片土地,具有本土性和親和力,其中蘊含的黨百年奮斗的初心使命、斗爭方法、建設改革的經驗必然會成為成功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密碼。弘揚南陽紅色文化可以凝聚起南陽發(fā)展的奮斗力量,助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
(二)經濟價值:激發(fā)各方活力,促進產業(yè)發(fā)展
“已經得到滿足的第一個需要本身、滿足需要的活動和已經獲得的為滿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保?]紅色文化的價值是多方面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tài)資源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搞活了農村經濟,是振興鄉(xiāng)村的好做法?!保?]南陽紅色文化資源比較豐富,為發(fā)展紅色旅游業(yè)等紅色產業(yè)提供了現實可能。同時,在歷史發(fā)展中形成的南陽紅色文化,是連接在外宛商的重要情感紐帶,會成為他們回家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投資的重要情感因素。
(三)文化價值:抵御不良思潮,增強文化自信
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與其道路命運休戚相關。一個國家如果硬實力不行,可能一打就?。欢绻泴嵙Σ恍?,可能不打就敗[9]。當前,中國正在以更加開放的姿態(tài)融入全球化浪潮,人民群眾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不良思潮的影響。歷史虛無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不同程度顯現出來,人民群眾迫切需要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抵擋不良思潮的侵襲。南陽紅色文化是一代代革命者、建設者奮斗的精華凝練,南陽紅色文化的發(fā)展也在不斷豐富和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南陽紅色文化包括的歷史遺跡和精神內涵有力證明中華民族的民族氣節(jié)、民族精神和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有力增強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四)社會價值: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營造愛國愛黨優(yōu)良氛圍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文藝作品只有貼近人民群眾才有強大生命力,才能更好地提供精神食糧。中國共產黨帶領南陽人民進行偉大實踐產生的紅色文化,為文藝創(chuàng)作提供豐富資料,同時形成了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主流價值觀,有利于堅定“四個自信”,提高國家認同,增進人民群眾對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的理解。此外,弘揚紅色文化可增加南陽知名度,遵義、古田、延安、井岡山等地方因紅色文化而聞名全國,南陽可以此為載體,打響紅色名片,提高南陽知名度。
五、弘揚南陽紅色文化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導致難以形成管理合力
南陽紅色遺址遍布廣、種類多,為更好地弘揚南陽紅色文化提供了有利物質基礎。但南陽缺乏紅色文化管理的專門法規(guī)。目前,關于南陽紅色文化保護最權威的地方法規(guī)是南陽市人大常委會在2019年通過的《南陽市文物保護條例》,其中關于“革命文物”規(guī)定為:“革命文物應納入保護名錄,設立保護標志,制定保護措施”“鼓勵革命文物、不可移動文物的所有人、使用人利用文物資源向公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鼓勵支持利用革命文物等歷史文化遺存建設文化遺址公園”。由此可見,對紅色文化的保護規(guī)定較為模糊,不夠全面,直接導致革命文物的管理部門不統一。以大別山南陽境內革命遺址為例,南陽的大別山革命遺址管理部門包括文物保護、民政、旅游、宗教、學校、企業(yè)等?!熬琵堉嗡笨赡軐е隆盁o龍治水”,條狀管理,部門交叉導致紅色文化的價值挖掘受阻,影響紅色資源的開發(fā)利用。
(二)思想觀念制約導致利用片面
合理開發(fā)利用是弘揚紅色文化的重要抓手之一,目前,人們對紅色文化空前重視,對紅色資源的保護意識不斷加強,但在思想觀念上仍存在偏差。一是無法正確認識南陽紅色文化的時間維度,很多人認為紅色文化就是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留下的戰(zhàn)爭遺址、遺跡、紀念碑等,忽略了紅色文化涵蓋的時間維度包括革命、建設、改革時期和社會主義新時代。二是忽略南陽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人們對于南陽解放廣場、彭雪峰紀念館等耳熟能詳,但對解放南陽的事跡、彭雪峰波瀾壯闊的一生等了解有限,長此以往,不利于南陽紅色文化的保護和發(fā)揚。
(三)宣傳力度不強導致知名度不高
“南陽,一個值得三顧的地方”“南都帝鄉(xiāng) 五圣故里”……一直以來,南陽注重打造“五圣”故里、弘揚三國文化,而對于紅色文化的宣傳力度不夠。南陽紅色文化的品牌價值尚未充分體現,影響力與井岡山、延安、遵義、西柏坡等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千里躍進大別山”知道的人很多,但能與南陽聯系起來的人很少。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源頭的南陽,對于弘揚南水北調精神有著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但現實中人們對于南水北調的印象大多限于“南水北調源起南陽”,至于背后的移民精神等尚需深入挖掘。
(四)開發(fā)利用形式單一導致內涵挖掘不夠
對于南陽紅色文化的開發(fā)利用目前主要是以保護修繕遺跡遺址、建設紀念場館為主,遺跡遺址和場館內部更多以實物和照片為主,缺乏多元化開發(fā),展現方式單一,側重于物質文化層面,對于精神文化層面重視不夠。同時,物質文化的展現形式較為固定且數量有限,更新周期較長,甚至由于對某個事件的物質遺留搜集比較充分,從該紅色基地建立至今文物數量再無增加。加之對精神文化的挖掘不夠,長此以往,這些紅色基地的價值發(fā)揮將大打折扣,對游客的吸引力逐步下降,很多紅色基地逐步變?yōu)楦黝悎F體、單位完成黨日活動的“套路化”地方,紅色基地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南陽紅色文化的價值將大打折扣。
六、弘揚南陽紅色文化的實現路徑
(一)健全相關法規(guī),形成管理合力
南陽紅色文化要想更好地弘揚,實現其綜合價值,健全的法規(guī)是必要保障。要結合上級紅色文化保護管理規(guī)定,組織經濟、法律、歷史等專家深入實地,科學嚴謹地制定南陽紅色文化的相關法規(guī)、條例、實施細則等,為南陽紅色文化發(fā)展提供法律保障。此外,紅色文化圣地具有越來越多的社會職能,應設立統一的紅色文化專門管理機構,對南陽地區(qū)的紅色文化進行統一建設管理、運營維護,以更好地應對紅色文化弘揚中遇到的問題。
(二)加強宣傳教育,營造良好氛圍
文化對人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要充分利用城市街道景觀、公園景觀、公交站牌廣告等具有科普作用的開放性場地,讓南陽人民在上下班、休閑過程中,隨時隨地受到紅色文化熏陶和感染。可根據不同街道的建筑風格,不同道路的淵源,把南陽紅色文化與城市建設完美結合。此外,可舉辦各類“講好紅色故事”“紅色家風我來傳”等市民大賽,在充分挖掘南陽本地紅色文化的同時,對市民進行南陽紅色文化的教育和宣傳,讓南陽人民充分了解本地紅色歷史,在潤物細無聲中感受南陽紅色文化。
(三)利用新技術,增強受眾體驗樂趣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借助新媒體牢牢占據網絡輿論的制高點,使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10]??衫霉?、影、音視頻等形式,將老照片、書籍等內容與VR、AR、3D等相結合,將內容生動有趣地呈現在受眾面前,將受眾帶入立體場景中。同時,各紅色基地可利用短視頻,增設網站、微博、微信等更利于傳播、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促進南陽紅色文化的傳播,讓一件件實物、一張張圖片、一本本文獻“活”起來、“走”出來。
(四)注重人才培養(yǎng)利用,提供智力支持
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是弘揚紅色文化的重要驅動力。南陽紅色文化的弘揚,離不開向內挖掘和向外傳播兩大途徑,無論哪種途徑,人才都是關鍵因素。因此,要建立健全紅色文化人才培養(yǎng)基地,不斷增強人才的專業(yè)性、科學性。培養(yǎng)一批批熱愛南陽紅色文化、研究南陽紅色文化、懂得南陽紅色文化產業(yè)規(guī)劃與管理、產品創(chuàng)意設計等方面的人才。通過制定紅色人才引進政策,采取固定崗位任職與掛職兼職、項目合作和客座邀請相結合的方式,調動紅色文化人才為南陽服務。
參考文獻:
[1] 用好紅色資源賡續(xù)紅色血脈 努力創(chuàng)造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業(yè)績[N]. 人民日報,2021-06-27(01).
[2] 付慶. 習近平關于紅色文化重要論述研究[D]. 湛江:廣東海洋大學,2021.
[3] 楊寧. 百年紅色文化的生成邏輯[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44):54-56.
[4] 曹智. 貫徹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扎實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N]. 人民日報,2014-12-16(01).
[5] 共產黨員網. 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EB/OL]. https://www.12371.cn/special/zgjs/dbsjs/.
[6] 習近平.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 人民日報,2017-10-28.
[7] 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9.
[8] 習近平. 堅定信心埋頭苦干 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N]. 人民日報,2019-09-19(01).
[9] Terrill R. Xi Jinpings China Renaissance[M]. CN Times Books,2016.
[10] 辛晨,田志民,聶佳梅,等. 新媒體技術在滄州運河紅色文化傳播中的應用[J]. 今傳媒,2022,30(04):15-17.
(薦稿人:王敬艷,西安石油大學副教授)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