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銘辰
江南的桂花像個懶散的孩子,十月底才從夢中醒來。一大早,我跟著《蘇州日報》的記者來到太湖邊的窯上村,將在這里觀察桂花,見證從桂花到桂花醬的古法制作過程。
窯上村有一座桂花山。金黃色的桂花連成一片,在陽光的照耀下,遠遠望去,好似閃耀的繁星。我走在桂花樹下的小路上,米粒般的桂花藏在生機勃勃的綠葉間,挨挨擠擠地掛滿枝頭,時不時有幾只蜜蜂在花叢中忙碌著。一陣風吹來,桂花隨風飄落,散發(fā)著沁人心脾的香氣。
乍一看,桂花的葉子都是綠色的,但是,綠中各有千秋:從月桂的淺綠、金桂的深綠到丹桂的墨綠,似乎能看到春夏秋冬四季的更迭。桂花的葉子呈橢圓形,葉脈清晰,由一根大莖脈和無數(shù)根小莖脈連接而成;葉子的邊緣呈鋸齒狀,還有一點扎手呢。
我摘了一朵桂花,仔細觀察。我發(fā)現(xiàn)桂花由四片小小的花瓣組成,中間是花蕊;花柄是一根特別細的綠絲,連接著淡黃色的花朵和淺褐色的莖,莖上還有特別小的圓斑,樣子十分可愛。
記者叔叔告訴我,桂花的品種很多,除了以葉片的顏色和大小進行區(qū)分,還可以根據(jù)花的顏色進行區(qū)分——淡黃偏白色的是銀桂,金黃色的是金桂,橙黃色的是丹桂。
家鄉(xiāng)流傳著“種桂必種梅”這樣一句話,這是因為梅子是桂花醬的重要原料,有調(diào)味、保鮮的作用。今天,我還學習了用古法手工釀制桂花醬的方法。
首先,我們用一根樹枝輕柔、仔細地去除桂花中的小蟲、花梗等。為什么要用樹枝,用手揀豈不是更方便?因為如果用手揀,手上的汗液會使桂花氧化、變黑,做出來的桂花醬的口感就不好了。挑揀好桂花,然后將桂花、梅子、白砂糖、糖漿按照1:1:2:2的比例攪拌均勻。這可不是一件省力的活,我和記者叔叔合作,才讓這些原料“動”起來。接下來就是裝瓶——“一層桂花一層醬”,最后用鹽封瓶,就大功告成了。我捧著一瓶桂花醬,心里別提多開心了。
在桂花盛開的季節(jié),我有幸走進桂花山,觀桂花、采桂花、制桂花、嘗桂花,真讓我流連忘返!
指導老師 朱宇婧
名師點評
本文感情豐富,觀察細致。小作者善于思考,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詳細地描寫了桂花醬的制作過程,字里行間流露出對生活的熱愛,最難能可貴的是本文邏輯清晰,值得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