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勇
最近有一部很火的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由中國內地導演丁梓光執(zhí)導,劉亦菲、李現(xiàn)主演,取景地主要在云南大理,該劇中講述了女主角許紅豆(劉亦菲飾)因為最要好的閨蜜陳南星去世,讓她開始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為了閨蜜之約,為了讓自己放松一下,在她無限悲傷、彷徨的心境下,毅然決然辭去北京高薪工作,獨自前往大理云苗村的“有風小院”租住三個月進行休養(yǎng),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由此展開故事。
在云苗村里,許紅豆認識了從北京辭去高薪工作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青年(當?shù)厝耍┲x之遙(李現(xiàn)飾),還有一群從大城市到此的各有經(jīng)歷的年齡相近的人。在日常相處中,謝之遙感受到了許紅豆的善良和認真,萌生好感,千方百計地邀請許紅豆用她多年的酒店從業(yè)經(jīng)驗,幫助其創(chuàng)辦的飲品店等提升員工服務意識,為發(fā)展云苗村的文化旅游事業(yè)助力,最終二人走到了一起,愛情事業(yè)生活都修成正果。劇中展現(xiàn)了云南大理的秀美風光、淳樸的民情、濃厚的民族文化氛圍,是一部難得的好劇,其中展現(xiàn)出來的慢生活也令人神往。特別在經(jīng)歷了三年來的新冠疫情考驗下,人們好似壓抑過久,一部劇甚至還帶火了整個云南的旅游。
我忙里偷閑地將《去有風的地方》這部劇四十集全部看完,而且難得的是沒有按遙控器的快進鍵。劇中一開始就將兩個閨蜜十分親密的友情呈現(xiàn)出來,地點是在北京。在一個五星級的高端酒店里,許紅豆是一名前臺經(jīng)理,老家是山東的,在北京上學、工作。許紅豆和陳南星是好朋友更甚是一個親人。她和許多北漂青年一樣,一路奮斗十年,辛辛苦苦坐到了一個不錯的位置,但是一直都是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狀態(tài),休息時候都要手機二十四小時待命,就連與兩個城區(qū)之隔的男朋友都難得一見,最后還因此分手了。
在忙碌中,許紅豆一個人孤獨著。得知好閨蜜患絕癥的那一刻,她的心充斥著無限的悲傷,充滿了無助。她白天工作,晚上經(jīng)常失眠,甚至忙碌到?jīng)]有見到閨蜜最后一面,最后見到的便是一個骨灰盒子,一個四方盒子,仿佛那便是一個人的最后歸宿。她開始彷徨、迷茫,特別是當她看到酒店大堂的鐘表換下來的一個零件。她開始思索自己的人生價值、生命意義,終是一無所獲,于是開始沉浸在與閨蜜的點滴回憶里。她與閨蜜曾有一個約定,卻因各種事務已經(jīng)推遲了三年,就是相約一起要到云南去看看,吃好吃的,玩好玩的,看好看的??上б荒暧忠荒?,直到走到生命的盡頭,最終生死兩端,陰陽相隔,也沒有能夠一起去成云南。于是她就帶著這份約定,辭職后直接奔向了云南,飛向了大理,一個風花雪月的地方,開啟了一段治愈之旅、追尋之旅與救贖之旅!
整部劇的劇情其實比較簡單,平鋪直敘的推進,感覺進度很慢。我一度覺得沒有文藝情懷的人可能看不下去吧!要看也最好是一個人或者兩個人靜靜地待著看,不急不緩,優(yōu)哉游哉地耐心看。品茶亦或以其它飲品相佐,細嚼慢咽,領略其中的慢節(jié)奏、慢音符,讓他們在慢時光中跟隨變化。許紅豆離開北京、到達云苗村、遇到男主角謝之遙,直到兩人情愫暗生,許紅豆租期已到將要離開,在洱海邊謝之遙告別前表白的情節(jié),就幾乎到了四分之三的劇集時間。期間二人相處很融洽、和諧,內斂而克制,似乎也沒有很濃烈的情感波折,一路都是,充滿生活中的平淡,卻又寫實一般娓娓道來,耐人回味,給人很接地氣的感覺。在這部劇中,情感線條有很多。有謝之遙與許紅豆、謝曉夏與娜娜隱隱中壓抑的情感、謝曉春與前夫親情牽絆下的若即若離、胡有魚與白蔓君一晌貪歡后的糾結,在這些年輕人背后,還隱藏著謝家阿奶與阿公之間的老一輩愛情之線。年輕時候謝家阿公很英俊、唱歌很好聽、很勤勞,惹得謝家阿奶主動出擊,成就一段獨特情緣佳話,也體現(xiàn)了在追求愛情道路上一個敢愛、大膽的“金花”形象,這與其他含蓄、委婉、扭捏的傳統(tǒng)女性有很大差別。還有四個孩童的友情,分別時候,小孩們聚在一起開小會,提到傷心處還放聲大哭,充滿了天真童趣。老一輩的情感、年輕人的情感、小朋友的情感、父母子女間的情感、游客之間的情感、村民之間的情感、對待動物的情感、對待風景的情感、對待美食的情感,這些情感共同交織相應,因此營造了這部劇無處不在的情,無處不在的甜蜜。
劇中體現(xiàn)的畫面感很有原生態(tài)質感。掉落石灰的黃土墻、自由散漫的“佳慧”(院中的一只貓)、一匹白馬、一對棕黃馬母子、后來的“撮把子”(一只白色的大犬)、樹上的風鈴、房檐下的鳥窩、悠悠的石板、土木閣樓、躺椅、古樹、石板路等景物,獨有的視覺效果,顯得特別的唯美,更有時間感、有真情感。
從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看,每個形象或是角色都很勵志,很有正能量感。男主角謝之遙作為一個從農(nóng)村走出去,在北京奮斗,而且還是高薪工作的大學生,高學歷、高知識、高顏值、高工資,是許多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是農(nóng)村父母的驕傲,可就是這樣一個榜樣人物居然又回到了農(nóng)村自主創(chuàng)業(yè),他父親十分不理解,先后和他各種鬧了兩年,還弄得村鄰人盡皆知??伤且闳粵Q然,絲毫不動搖,心若磐石,穩(wěn)如泰山,一點一滴把扎染坊、民宿、農(nóng)產(chǎn)品銷售店、馬場等經(jīng)營起來,還帶動了村里鄉(xiāng)親一起發(fā)展,成了一個“帶頭創(chuàng)業(yè)”典型,一個“回饋社會”典型,一個“家群族長”典型,一個“知識改變命運”的典型。在他的影響支持下謝曉春讀完大學依然回到村里幫助他、支持他,其背后是親情,也是一種感恩。而且謝之遙回村創(chuàng)業(yè),還守著高齡的謝家阿奶,祖孫親密,一片祥和,天倫之樂莫不如此。這也讓許紅豆在情感上體會到了消失已久的隔輩親情,所以她覺得謝家阿奶身上有“烤面包”的味道,想起了自己的姥姥。
謝之遙還安排了村里親戚、鄰居紛紛到其名下的產(chǎn)業(yè)中工作,一方面凝聚了親情團結了鄰里,另一方面也解決了許多離別,使大家聚在了一起,鄉(xiāng)里鄉(xiāng)親之間溫馨氛圍依然保持濃郁。特別是去省城甚至更遠地方打工的家庭,他們無奈中不得不留下許多的老人、孩子。劇中有一個鏡頭是父母上省城打工,隱瞞著孩子,孩子知道了就立馬奔跑去追,孩子母親要下車再抱一抱孩子,可是老人出面攔住了,并且說“你再下來就走不了了”。充分演繹了外出務工父母分別時的無奈、辛酸、不得已,以及他們的無可奈何。謝之遙曾經(jīng)也是留守兒童,從小與爺爺奶奶長大。他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建設自己的家鄉(xiāng),其初衷就是為了減少留守兒童,讓年輕人在家鄉(xiāng)也能找到工作掙到錢。
劇中的人物名字代表意義也有獨特之處。幾個比較典型的代表有女主“許紅豆”,紅豆作為愛情的物象,在中國文化里可謂流傳甚遠,王維的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家喻戶曉。姓“許”,亦有許下三生之誓的寓意;“謝之遙”讓我想到的是李叔同的“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加上他同父異母弟弟“謝之遠”的名字在一起看,再配以云苗古村的畫面,感覺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還有幾個就是林娜、胡有魚、謝曉春、黃欣欣、周晴天、謝之遠、謝和順、馬丘山、李寶瓶、許紅米、謝琴、陳南星、謝曉夏、白蔓君、謝四平、許建國等名字,也都很別致。可以說山水林田湖,有豆有米有魚有福、家國和平、欣欣向榮、有春有夏、有生活有植物,從而共同組建了一幅山水田園生活休憩圖,充滿了生機盎然和鄉(xiāng)土氣息寧靜安詳。這樣的氛圍我覺得與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之中意境相通,情致相類。許紅豆奔向田園,她說自己上學時“學習學習再學習”,上班后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她就是酒店大堂里鐘表上的零件。她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義與價值,一句話就是機械地工作與活著,奮斗十年還是沒車、沒房、沒對象。她到云苗村的第一個目標是“找一個沒有人認識我的地方,認認真真的,當個沒用的廢人”。
最后閨蜜生病去世事件,對許紅豆打擊非常大,幾近于崩潰邊緣,她自己生病后把自己也嚇了一跳,還問醫(yī)生“我是不是要死了”!醫(yī)生說她只是勞累過度虛弱而已,于是她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生活、對人生的態(tài)度,最終她決定跳出自己的現(xiàn)有圈子,辭職飛往云南,開啟說走就走之旅。就像謝之遙說的“現(xiàn)在大城市的年輕人啊都這樣,感覺自己壓力特別大,干得多、掙得少,老板還特別傻,雖然嘴巴上天天抱怨,但真正辭職的人少”。快節(jié)奏的城市生活,捆綁了太多人的人生自由,讓人分不清理想與目標、價值與意義,在重復工作中有更多的迷失、迷茫,所以常有人說“我想靜靜”,劇中的馬爺就是這么一個人。他經(jīng)歷過創(chuàng)業(yè)的輝煌,也體會到了失敗,事業(yè)歸零,人生大起大落,突然變得消沉,又求不得新的出路,他就選擇了逃避,住在有風小院將近一年,每天的活動就是打坐不理世事,一直在放空自己。直到看見身邊的人一個個開始新的“折騰”,在“阿桂嬸”樸實直白的教育下,心底重拾斗志,開始了二次創(chuàng)業(yè)。有風小院成了一個心里清凈的代表和意象,讓人回歸寧靜,古鎮(zhèn)、田園、洱海、果園、草地,村里生活的家長里短、鄰里糾葛,這些充滿了人間煙火味的地方,讓在大城市工作生活的人感覺到了另外一種生活的味道,生活的辛苦、甜蜜、怡然、樸實,還有現(xiàn)代鄉(xiāng)村的轉型,留守兒童與老人的問題。謝之遙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跟他自己的童年經(jīng)歷有很大關系,同時他也看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目標,有著很明確的方向,他雖然外表看著不著調、玩世不恭,可卻頭腦思路清晰,八面玲瓏,擅長處理各類生活瑣事和鄰里事件,還經(jīng)常為村委會出謀劃策,像是一個高參,也經(jīng)常為村民解決各種難題。他先從云苗村走出去,又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也算是一種“反哺”,更何況他還守著一個八十歲的阿奶,也是一種孝道。許紅豆一個人在北京工作,父母在山東,姐姐在上海,父親生日她都忙忘記了,劇中結尾一家人在云苗村相聚,喜悅之中還是有著一種分離的傷感。
人生于塵土亦終歸塵土,自古而今許多人對田園都有種天然的向往,有的人很難理解,但是生活的辛苦與幸福雙生相伴,最難的就是“自由”二字。陶淵明“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精神上的自由與心里的逍遙,我想還是更多的會回歸到鄉(xiāng)野間,回歸到自然,回歸樸實的生活里?,F(xiàn)在我們的國家發(fā)展日新月異,鄉(xiāng)村的建設實現(xiàn)了山鄉(xiāng)巨變,未來的鄉(xiāng)村將是我們重拾鄉(xiāng)愁的地方,也是寧靜與安詳?shù)母脷w宿。年年春來,山野處處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風里的溫暖、花間的熏香,莫不令人忘憂。居家在一院中,時常還可以“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有空暇,邀約三五朋友家人,大可“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去有風的地方》劇中的意境與音樂輝映成趣,親情與美景交錯,配曲恰到好處,其樂融融。在這部劇中有好幾首音樂,《去有風的地方》《風》《日日》《搖籃謠》《A Beautiful Smile》《好好的》等,其中令我最為喜歡的是汪拾米作詞作曲的《搖籃謠》。
星星當空
打把雞樅
雞樅滿滿
架筆管管
筆管漏漏
咋個說喲
架呀嘛綠豆豆
綠豆香香
架新姜姜
新姜辣辣
架寶塔塔
寶塔高高
扭著腰腰
我的寶寶
快睡覺
寶塔高高
扭著腰腰
我的寶寶
快睡覺
這首插曲,我認為在劇中恰到好處,歌詞寫得十分風趣,旋律優(yōu)美,有民歌的曲調,又很有地方特色,讓我感受到了《詩經(jīng)》的遺風,那種在勞動中尋樂與放松,十分的自然、舒適。劇中的主題曲《去有風的地方》也是很優(yōu)美、畫面感、質感都很強烈。在幾首歌曲的無間配合下,為這部劇增色不少,清新而溫暖,雅致而別有一番風韻,我覺得這種治愈系電視劇在當下還是反響很強烈的,從今年云南的游客數(shù)量增長也恰好佐證了這個事實,這部劇的能量如此巨大,可以說它在三年來的疫情中也是一道文藝的良藥,治療了我們心中的壓抑與陰霾。全劇最后也成了一步愛情劇、文藝劇、風景記錄劇,同時也是一部鄉(xiāng)村振興劇。
責任編輯:李惠文? 和麗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