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懷權
2017年8月,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發(fā)行《陳小西日記》,這是何順學老師的第一部長篇兒童小說,我仔細閱讀后,總結出該書具有以下特點。
一、緊扣讀者年齡特征的文學表現(xiàn)形式
《陳小西日記》是一部日記體兒童小說。創(chuàng)作《陳小西日記》這得從作者的從業(yè)經(jīng)歷說起。何順學出生于麗江市華坪縣,中師畢業(yè)后,先是在家鄉(xiāng)一所七八個學生的村小任教,之后在村完小任教,并任校長十余年,之后調(diào)初中,最后調(diào)進麗江市文聯(lián)。
進麗江市文聯(lián)后,何順學老師雖離開了三尺講臺,但心仍牽掛著家鄉(xiāng)教育,關心家鄉(xiāng)孩子成長。他先是以家鄉(xiāng)兒童成長經(jīng)歷為題材,創(chuàng)作了《苦澀的蜂蜜》《考試》《灰姑娘的路》等中篇小說,又以一名既不漂亮,也不聰明的農(nóng)村女孩的小學求學經(jīng)歷為線索,創(chuàng)作了長篇兒童小說《陳小西日記》。
文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何順學老師在麗江市華坪縣鄉(xiāng)下中小學,十六年任教的經(jīng)歷,使他對家鄉(xiāng)的教育環(huán)境,師資力量,學生的生活學習,鄉(xiāng)親們的生產(chǎn)生活,家鄉(xiāng)民族文化等都有深刻了解,加之他從小生活在華坪縣鄉(xiāng)下,為他成功創(chuàng)作《陳小西日記》提供了條件。
《陳小西日記》的讀者定位在一至六年級小學生。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量是不能支撐他們自主閱讀的,這本書的讀者應該是三至六年級的小學生。在小學任教十多年的何順學老師,自然非常清楚這一學段小學生的閱讀特征,這也是他任文學雜志編輯十多年,編讀過無數(shù)小說,見識過不少小說形式,最終選擇以日記體創(chuàng)作《陳小西日記》的重要原因。文學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沒有優(yōu)劣之分,只有合適不適合。適合讀者閱讀特征的,陳舊的形式也是優(yōu)越的;反之,即使新穎的別出心裁的也是低劣的?!蛾愋∥魅沼洝纷プ「鶕?jù)閱讀對象的年齡特征,采用日記體,無疑是合適的。
二、透過兒童視覺體驗,探索科學的育人之道
一部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既要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又要引導孩子正確地做人做事。那么,這本《陳小西日記》又能給小讀者們提供些什么呢?
小說以陳小西的小學求學經(jīng)歷為線索,以兒童的視覺展示了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農(nóng)村真實的辦學狀況:下雨天,“教室里嘀嗒嘀嗒漏雨,桌子是兩塊很長很大的木板鑲在一起做桌面,下面做了四根粗大的桌子腳,一張桌子上坐八個學生。板凳是用磚砌了兩個磚墩,用一塊長長的木板搭在上面做板凳面子?!毙≌f也反映了農(nóng)村的師資水平,陳家箐小學的陳老師,只上過小學五年級。小學五年級學生去教書,現(xiàn)在來看是不可思議的事,但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不僅在麗江,全國很多邊遠農(nóng)村都曾廣泛存在過。惡劣的辦學條件,不僅嚴重影響了學生們的學習,也給學生們的安全,埋下極大隱患,陳小西的好朋友張春菊搬桌子時,被一塊磚砸傷右腳大拇趾,便是佐證。低下的師資水平,不僅制約了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也封閉了學生的視野,阻礙了學生的人生發(fā)展水平。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幾乎各村寨都有小學,這些小學大多只辦到一二年級,看起來轟轟烈烈的全民教育,實際上很多人并沒把讀書當回事,重男輕女的思想盛行,很多家庭只有兒子上學,女兒通常上完一二年級,就回家?guī)椭改父苫?,有的甚至一天學都沒上過。陳小西出生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是她的不幸,但她又是幸運的。說她不幸,是她跟那時出生的千千萬萬農(nóng)村孩子一樣,只能在漏雨的危房里讀書,只能讓只上過小學的老師教自己,背不了書,完成不了作業(yè),放學后被老師留在教室里,繼續(xù)讀書,繼續(xù)做作業(yè);說她幸運,是她出生在一個愛讀書,思想開明的生產(chǎn)隊長家,她是兄妹中最小的女孩小六,有兩個姐姐三個哥哥,仍能夠去讀書,特別是長得并不漂亮的她,讀了一年書,認識不到十個字,仍能得以繼續(xù)上學,所以她是那個時代農(nóng)村女孩中的幸運兒!
愛讀書,愛用農(nóng)業(yè)科技的爸爸,讓陳小西見識了科技的力量。在媽媽與爸爸的日常交流中,她朦朦朧朧地見識了封建迷信與科學的區(qū)別,在她心里埋下了讀書求學的種子,而爸爸的合理疏導,讓她有了翻越書山的信心和勇氣。最讓讀者難忘的是,陳小西說老師要她和張春菊再讀一年一年級,還問爸爸她是不是真的太笨了?爸爸說:“小西啊,讀書這件事情可急不得,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得一步一步慢慢來,你得先打好基礎,就像修房子,你得先修好最下面的一層,然后才能一點一點往上升的,你沒有修好第一層,第二層的房子放在哪里呢,俗話說呀,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時之功。你呀,一點也不笨,只是還沒有找到一個好的方法,就像你牽牛去山上放,一定要牽牛的鼻子,讀書這事呢,就是沒有找到一個關鍵的東西,只要找到了,你讀書就容易了?!睒銓嵉脑?,道出了人成長的客觀規(guī)律,點明了抓住關鍵,對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性。陳小西最幸運的是,一二年級遇到知識儲備不足又特別嚴厲的陳老師;三年級遇到了雖然是正規(guī)師范學校畢業(yè),但卻是更加嚴厲急躁的周老師,一直到四年級才遇到了學識淵博,善于學習,又懂教學的張老師和李老師。原來逃學,在文具盒里藏蟬,見到老師就躲的陳小西,到了四年級,張老師教了《狼牙山五壯士》后,叫學生們寫讀后感,陳小西終于得到了她一直盼望得到的老師寫的那個紅紅的“優(yōu)”字。這個鼓勵和老師講讀后感時的表揚,讓陳小西有了把書讀好的信心。
夏天,防溺水一直是各校頭疼的事,許多學校采取圍堵方式:不讓學生到河邊,池塘邊,小溪邊玩耍。青竹完小在張老師建議下,在全校學生中上游泳課,讓不會游泳的學生學會游泳,不僅解決了學生溺水,防不勝防的難題,還教學生怎樣自救和救別人。后來陳小西與吳紅艷用張老師教的方法,從容冷靜地在深潭中救起了趙德權,避免了青竹完小一次學生溺水的悲劇。張老師因勢利導的做法,對今天廣大中小學生防溺水,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陳小西和同學一起救人成功后,也變得更加自信。
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這是學習的實質(zhì);老師要教會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這是老師的職責,也是教學的實質(zhì)。譬如,語文課要解決聽說讀寫的問題,數(shù)學課要解決計算分析總結和歸納的問題。陳小西雖然上四年級了,卻連一年級的減法,三年級學的乘除法都不會。面對這種學習上嚴重“欠賬”的情況,三年級的周老師選擇了放棄。但張老師剛從師范學校畢業(yè),既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大無畏氣魄,又有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的責任心。
于是張老師的解決辦法就是像醫(yī)生一樣的對癥治療:放學后,貼上休息時間,貼上飯菜,為陳小西、吳紅艷和李濤三人補課。一個多月后,陳小西不僅學會了減法、乘法和除法,學年末考試,終于取得了語文九十分,數(shù)學八十七分的優(yōu)異成績。在張老師的正確引導下,陳小西成功通過了初中選拔考試,為她后來順利考上高中與大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見,父母的正確引導,老師的科學教學,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多么重要!如今隨著國家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農(nóng)村小學辦學條件逐步得到了改善,師資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高。政府通過改造學校危房,加強軟硬件設施建設,與文中的七八十年代相比,現(xiàn)在的農(nóng)村辦學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教育主管部門鼓勵學歷不合格的教師,通過函授或自學考試,提高學歷,以增強教師綜合素質(zhì);通過師范院校培養(yǎng)高學歷高素質(zhì)的新型教師,不斷為農(nóng)村教育補充新鮮血液;每年通過網(wǎng)絡研修,集中培訓及校本培訓等形式,確保在職教師的思想觀念更新,教學方法、手段與先進發(fā)達地區(qū)相一致;通過制定、完善教師考核制度,調(diào)動教師學習積極性和工作積極性,促進農(nóng)村教育事業(yè)良性發(fā)展。陳小西小學一二三年級遇到的那些情況,也成為一種歷史了,現(xiàn)在基本上已實現(xiàn)了城鄉(xiāng)教育的相對公平。
三、切實貫徹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育人思想
《陳小西日記》除陳小西求學過程中的酸甜苦辣,還寫了很多農(nóng)村的生產(chǎn)勞動場景。有些勞動是陳小西旁觀的,如《掏野蜂蜜》她與四哥一起在懸崖上方,目睹老牟大爹在陡峭的懸崖上,如何接繩子,如何放繩子下懸崖,如何順著繩子爬上懸崖。在回家的路上,老牟大爹又是如何把路邊一截枯樹樁改造為一只蜂箱,如何把收到蜂簍里的蜜蜂裝進蜂箱的過程?!娥B(yǎng)蜜蜂》通過老牟大爹之口,讓陳小西也讓讀者了解到蜜蜂有中華蜜蜂和意大利蜜蜂之分,學到了不少養(yǎng)蜂知識。有些勞動則是陳小西親自參與的,如《放魚苗》寫爸爸的稻田養(yǎng)魚,陳小西觀看了爸爸的放魚程序后,按爸爸的吩咐,拿起大塑料盆到另外一塊大田邊,學著爸爸的樣子,按程序,裝水,放鹽,放入魚苗,再把魚苗放進稻田。目睹三哥管理進水口和出水口,掌握了稻田養(yǎng)魚的全部環(huán)節(jié)。《種包谷》不僅讓陳小西學到了種植包谷,要在二十四節(jié)氣的小滿前兩天按節(jié)令種植的知識,也讓她親自實踐了分工合作,切身體會到了烈日當空照,汗滴播種土的滋味。這讓她面對盤中餐時,更能體會到“粒粒皆辛苦”的含義,比那些從沒參加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勞動的孩子,更能珍惜餐桌上的一湯一菜一飯。
小說中描寫的勞動內(nèi)容還有很多,在此我不一一列舉??傊愋∥鲝男∫娮R參與的眾多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勞動,樹立了她的勞動意識,勞動觀念,培養(yǎng)了她很強的動手能力,這對她成年后走上工作崗位融入社會,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七十多年來,盡管黨的教育方針有過多次修改,但堅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條一直沒有改變?!蛾愋∥魅沼洝分械闹魅斯愋∥?,不僅周末寒暑假,與家人一起參加生產(chǎn)勞動,每天放學回家,還要去地里找豬草。作家把人物活動時間,安排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是因為這段時間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大變革時期,也是作家自己的成長時期。作家熟悉的生活雖不至于完全植入小說,但對把握人物行為習慣心理活動等等,都有不小幫助。那一時期的中國農(nóng)民,剛剛經(jīng)歷了“赤貧”的十年,餓肚子的經(jīng)歷讓他們都急于擺脫貧窮和饑餓,但除了努力勞動,希望在自家的責任田里多打糧食外,還沒找到其他出路,所以這一時期的農(nóng)民對農(nóng)業(yè)科技特別重視。這時的中國農(nóng)村,大部分人還沒意識到,教育不僅是國家的事情,也是關乎千家萬戶切身利益的大事,對教育,即子女讀書還不太重視。正因為如此,才有家庭不讓女孩上學,才有陳小西放學回家,媽媽還叫她去割紅薯藤,割回紅薯藤。天已黑了,她要背書,媽媽仍堅持要她剁完豬草,再去背書。陳小西放學經(jīng)常去勞動的經(jīng)歷,是中國二十世紀所有農(nóng)村小學生的經(jīng)歷,只是所處地方不同而已。其實,好的文學作品,就是通過一個或幾個人,去寫一個時代的一群人或一個階層的人生。
隨著國家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農(nóng)村辦學條件不斷改善,中小學師資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子女的教育也重視起來。城里人為子女讀書,去心儀的學校周邊,買房監(jiān)護子女讀書,弄出個學區(qū)房的新名詞,為推高房價,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農(nóng)村人雖不至于為子女讀書買房,但也不乏到城鎮(zhèn)租房,為子女讀書服務者。有丈夫出去打工,媳婦在出租房給子女做飯,督促子女功課的;有媳婦出去打工,丈夫在出租房給子女做飯,督促子女功課的;有夫妻出去打工,父親或母親在出租房里,給孫子孫女做飯,督促子女功課的;還有夫妻在子女就讀城鎮(zhèn)租房,邊做生意,邊守護子女讀書的。但能把子女送城鎮(zhèn)讀書的,畢竟是極少數(shù),大部分農(nóng)家子女還是在村完小甚至一師一校的村小就讀。隨著務工經(jīng)濟盛行,大部分村完小村小就讀的孩子,成了留守兒童,他們不僅放晚飯學無需像父輩去割豬草、馬草,即使寒暑假,也不用去放牛牧馬砍柴割草,他們在家,要么看電視,要么玩電腦,智能手機流行后,玩智能手機。這些電子產(chǎn)品娛樂游戲,不僅嚴重影響了學生們的學習成績,嚴重影響了老師的教學管理,也嚴重影響了學生們的人生發(fā)展。學生沉迷于電子產(chǎn)品游戲,成了當今社會教育的一大難題,作家對解決這一難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個時期,受中高考科目選擇影響,人們普遍重視智育忽視了德育美育與體育,完全放棄勞動教育。有關部門發(fā)現(xiàn)問題后,逐步規(guī)范了中小學學科學習安排,加強思想品德教育,音體美納入考核,現(xiàn)在勞動課也成了中小學必修課。糾正了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在人才培養(yǎng)上的片面做法。《陳小西日記》中,家長老師讓小學生參加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勞動或家務勞動,切實貫徹了“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育人方針。小學生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對培養(yǎng)他們的勞動意識,勞動思想以及勞動能力都大有好處,做事也是一種學習途徑。
四、傳統(tǒng)民族文化傳播的巧妙融入
優(yōu)秀文學作品,除讓讀者獲得知識,得到人生啟迪,享受閱讀快樂,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為人品格外,也應傳播地方民族文化。
《陳小西日記》就向讀者傳播了麗江的傳統(tǒng)民族文化。如《壇神運米》講一戶人家長年虔誠敬供壇神,他最后一次敬供壇神,訴說自家困苦之后,夜里,壇神竟借助小人和香灰,給他運來了滿滿一大壇子白花花的大米。故事表達了麗江人民善良,崇敬天地神靈及自然的民族特點,表達了為人真誠之重要性?!秹裆鷼狻分v一戶以一副廢石磨為壇神的人家,男人某天疏忽沒有敬奉,惹壇神生了氣,給他家田里堆滿大大小小的石頭。媳婦見種不成麥子,放聲咒罵。男人知道是自己昨晚怠慢了壇神,壇神生氣堆的石頭,沒去搬石頭,對妻子一番耳語后,拉起妻子回家。到家后,他故意大聲吩咐妻子多備麥種,妻子則故意說,“豬屎狗屎寡瘦地,石頭屙屎千年肥?!眽駞s信以為真,收起田里的石頭,鋪上厚厚的豬屎狗屎。男人再次耕作一遍,種上麥子,獲得比往年多一倍的麥子。故事表現(xiàn)壇神的肚量狹小的同時,也寫出了男人的睿智??梢娂词跪\的古人,為追求美好生活,有時也會借力使力。啟發(fā)我們,在實現(xiàn)理想時,除靠本身硬,也可借朋友親戚以及我們敬重的某方面專家權威等外力,只要不損害他人、社會和國家利益,就無可厚非。《碓窩廟的故事》講一個少婦背著一歲多的孩子回娘家,路遇大雨,在一處廢棄無頂?shù)姆课輰γ娲舐愤?,撐著雨傘蹲在一個大碓窩里,躲過一場大雨。雨住了,女人回了娘家。她走后,一群趕集回家的人,見這里到處是渾濁的雨水和軟沓沓的稀泥,而碓窩里面和離地面兩寸高的碓窩邊緣都是干的,便得出這個碓窩是神物的結論。為求碓窩保佑,人們便在這個碓窩旁邊建起一座寺廟。爸爸聽了媽媽關于“壇神”的兩個故事后,借碓窩廟的故事,告訴陳小西不能什么都不懂,做糊涂人,把自己弄不明白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歸給神靈,要多讀書,很多很復雜的事情,也能從書上找到清楚的答案。這種讀書明事理的思想,有利于引導少兒讀者愛上閱讀。上過小學二年級的爸爸在《過年的由來》中,講述了人類發(fā)展過程中直立行走,使用工具,打獵,采集,無意之中吃到燒熟的食物,從而學會使用火。叫聲“年,年……”的恐怖動物出現(xiàn)后,人們?yōu)轵?qū)趕這種恐怖動物,開始了過年的故事,對陳小西對少兒讀者都是一次人類社會發(fā)展簡史教育?!端忝壬墓适隆芬院谏哪问礁嬖V讀者,不讀書明理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独洗涕钡膫髡f》是張老師在帶四年級全班同學,游覽學校四公里外的觀音廟,在廢棄的觀音廟里,見到一棵黃桷樹和一棵刺楸樹時,講的一個凄婉的愛情故事,給觀音廟增添了文化美感、文化品位,讓破敗的觀音廟,在讀者心中有了歷史厚重感。張老師講《芭蕉仙》,讓普通平常的華坪縣榮將鎮(zhèn)瑪瑙坡,增添了一絲神秘與活潑生機,讓這里一個平常的芭蕉林有了文化味道,讓讀者不管麗江讀者還是曲靖讀者或其他任何地方讀者,都喜歡上這個小地方,因為這里有故事,有故事的地方誰不喜歡?故事也表現(xiàn)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喜愛?!峨u樅的傳說》給讀者講述了母雞報恩的感人故事,傳授了采集更多雞樅知識的同時,爸爸也給陳小西雞樅好吃,但不能多吃警示。側(cè)面告訴讀者,好東西貪多會壞事的道理?!短恰分?,陳小西給不產(chǎn)甘蔗的地方的讀者,科普了甘蔗知識:“羅漢甘蔗啃起來一點也不硬,榨出來的糖紫紅紫紅的,老遠就能聞到它的香味;臺灣甘蔗又黑又粗,不僅咬起來硬,也沒有羅漢甘蔗甜,出糖率比羅漢甘蔗高一點點,還可以預防那些被老師留校晚歸的孩童偷吃?!敝铺沁^程的描述,展現(xiàn)了麗江悠久的制糖文化歷史。制糖過程中,大人是高興的,辛苦了一年終于收獲了,可以在家砌一堵厚厚的紫紅色糖墻,讓全家甜一年;但最高興的還是像陳小西這些孩子,他們不僅可以熱熱鬧鬧地玩耍,還可以光明正大地吃大人冷給他們的紅糖,這些生動的勞動生活細節(jié),在孩子心目中,無聲地播下了熱愛家鄉(xiāng)的種子。要培養(yǎng)愛國精神,首先就得培養(yǎng)起熱愛家鄉(xiāng)的精神,沒有誰家鄉(xiāng)都不愛,還會愛祖國。麗江讀者讀到這些內(nèi)容,不由得為家鄉(xiāng)自豪,心里噴發(fā)出一股熱愛家鄉(xiāng)的激情。外地讀者讀到這些內(nèi)容,也不由對麗江心生向往。隨著《陳小西日記》的閱讀推介,麗江獨特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文化及其他民族文化也都會得到進一步傳播。
五、塑造孩子健全人格,引導孩子積極向上
兒童的世界,不僅有學習的苦惱,游戲娛樂的歡樂,同樣也有親人死別的悲傷,這是兒童成長路上必不可少的磨刀石。因此,《陳小西日記》才會有陳小西的三個哥哥變成了兩個哥哥。陳小西八歲的五哥和五歲的她,趕著生產(chǎn)隊的牛群去山上放,牛邊走邊啃路邊的草,五哥在后邊邊走邊用松針給她編一只“蜈蚣”,五哥發(fā)覺丟了一頭吊角母牛,叫妹妹繼續(xù)趕牛群上山,自己回去找,路遇耷下的電線,觸電而死?!段甯缰馈穼懗隽四菚r農(nóng)村孩子的生存狀況,普遍的缺少安全用電知識,導致了許多無法預料的災難?!端緳C之死》中,陳小西的同學李明生兄弟倆的爸爸,在煤礦上班患上塵肺病后,用兩三年攢下的三四萬塊錢,買輛車給他媽媽跑出租,為了多掙點錢,被包車去大理的兩男一女用繩子勒死,搶了車,寫出了一個母親的突然離世,對這個家庭的沉重打擊,張老師對李明生的正確引導,則充分表現(xiàn)了一位老師的愛心與智慧。
讓幼小的孩子來承受死別之重,是一種無情的折磨,但也讓他們深刻認識到,生活中存在很多危險,不知什么時候,危險就會威脅到人們脆弱的生命,必須時時擦亮眼睛,提高警惕。親人的離世,讓他們幼小的心靈,承受了生死之重,但也磨練了他們承受苦難與挫折的能力??芍^“不經(jīng)風雨,何以見彩虹”,國家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靠的就是能干事,能接受喜悅,也能承受苦難的棟梁,而不是只會享受溫暖的溫室之花。
《陳小西日記》寫的是兒童的人生,因此,有親人離世之痛,但更多的是孩子調(diào)皮活潑的天性,童真之趣事。如《蟬》寫陳小西上學路上,磨磨蹭蹭地不想上學,捉了一只蟬放到文具盒里,爸爸送她進教室后,老師教讀課文《葡萄溝》時,蟬突然鳴叫,蟬差點被老師踩死,她也差點挨戒尺的故事;《絆腳索》寫二年級愛欺負一年級小女生的王小機,欺負陳小西張春菊遭到激烈反抗之后,在路上拴絆腳索,絆倒他背著辣椒趕集的母親,辣椒全倒出去,還崴了腳,被父親狠揍一頓,從此改邪歸正,不搞惡作劇,不攔路欺負小女生?!逗淖游舶筒荨穼戧愋∥麇e了二十七道數(shù)學題,按周老師錯一道題折一根荊條的要求,她需折二十七根荊條,她知道周老師叫同學們折荊條來抽打他們,怕挨打,她折來二十七根牙簽大小的耗子尾巴草,交給周老師,周老師被逗得苦笑。這些內(nèi)容,表現(xiàn)出孩童調(diào)皮、淘氣、機智的同時,給整部小說增添了閱讀趣味。
如果失去親人之痛,是書寫真實的生活,展現(xiàn)兒童的淘氣調(diào)皮,是在書寫兒童日常生活之中增添作品閱讀趣味;那么塑造兒童健全人格,培養(yǎng)兒童正直、勇敢、機智和愛心等優(yōu)良品質(zhì),便是《陳小西日記》追求的典型價值了。如《營救趙德權》講陳小西放假那天,天氣特別熱,回家路上,她和吳紅艷去小河邊深潭游泳時,趙德權落水,男生嚇得都爬上岸,唯獨不知救人。在這生死攸關之時,陳小西及時借助紅心果樹旁,一根從上游沖下來的長竹竿,與吳紅艷一起,叫男生幫忙,把趙德權救上了岸,寫出了陳小西面對危險時的沉著、冷靜和果斷?!恫亻岚⒑凇穼懓职謸斓揭恢恍〔亻幔瑡寢尲毿奈桂B(yǎng)藏獒,爸爸給陳小西講解藏獒的相關知識,體現(xiàn)了子女對待動物的愛心,父母的榜樣不可少?!栋⒑诘膽土P》講村里的老光棍賈草包坐了多年牢回來,行為仍不端,路上攔住陳小西的同伴吳紅艷,還動手動腳。第二天放學路上,陳小西讓藏獒阿黑狠狠教訓,還想欺負吳紅艷的賈草包,直到賈草包求饒保證以后不敢為止。陳小西面對危險時的沉著、冷靜與果斷,面對邪惡時的正直、勇敢與機智,都有助于塑造兒童健全的人格,培養(yǎng)兒童正直、沉著、果斷、勇敢、愛心和機智等優(yōu)良品質(zhì)。
總之,《陳小西日記》在表現(xiàn)形式上,在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科學育人,民族文化傳播和孩子健全人格塑造等方面,都值得稱道。小說中,張老師和李老師的好學,值得我們一線中小學教師學習,張老師的教學也值得我們一線中小學教師學習借鑒。小說優(yōu)中不足的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勞動內(nèi)容較多,小學生以學校學習生活為主,校園生活學習內(nèi)容若能再多些章節(jié),給人感覺會更好;還有,《榨皮酒》中甘蔗渣釀酒,體現(xiàn)了麗江人民物盡其用的智慧,向讀者傳播了當?shù)氐木莆幕?,但給幾歲的孩子喝酒(雖然喝的是十度以下的二酒),需要斟酌,也許麗江有這種適合幾歲孩子喝的酒,當?shù)睾⒆右渤:冗@種酒,外地不一定有適合孩子喝的酒。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愛模仿,如果他們模仿喝了高度酒,就會像陳小西一樣,給他們自己及家人造成麻煩?!蛾愋∥魅沼洝酚胁蛔悖⒉挥绊懰哂刑剿骱⒆咏】党砷L的積極意義,也不影響它成為一部好的兒童文學作品。無論是小學生,還是學生家長,以及一線中小學教師,《陳小西日記》都值得一讀。
責任編輯:李惠文? 和麗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