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鈺雙 董文攀
在下浪浪山打工兔,我的家族是食草動物的一個小目——兔形目(Lagomorpha),共有2個科90種不同的兔兔,自然分布于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廣大地區(qū),和我們家族親緣關(guān)系最近的則是嚙齒目(Rodentia),他們有33科2000多種,占所有哺乳動物物種的40%,在除南極洲以外的每一個大陸都有分布。我們共同組成了嚙齒類動物(Glires),幾乎占所有哺乳動物物種的一半。
兔兔和堂兄妹的武林生存秘籍
作為嚙齒類動物大家族,我們和鼠鼠有著十分密切的淵源,這件事要從6000萬年前說起,那個時候非鳥類恐龍滅絕,胎盤類哺乳動物開始分化,鼠鼠和兔兔還沒分家,安徽模鼠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3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吉祥物——“兔圓圓”)就是我們共同的祖先。隨著時間的推移,鼠鼠和兔兔的祖先類群在新生代之初姊妹分離,走上了獨立演化的道路,開始了各自的精彩的“兔(鼠)生”。
嚙齒類動物種類多、家族大,雖然一直供高級捕食者捕食,但分布依然極其廣泛,由此可見,他們對環(huán)境的適應(yīng)能力很強,進化相對成功。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環(huán)境適應(yīng)能力一級棒。兔形目動物體型較小,有的可以進行快速短距離沖刺,從而找到避難所躲避捕食者,速度可達80km/h;有的喜歡長距離奔跑,可以用50km/h的速度持續(xù)數(shù)小時,從而讓捕食者累到絕望。嚙齒目動物有更廣泛的物理適應(yīng)能力,這促使他們有更多樣的棲息地偏好,例如穴居物種具有穴居能力,樹棲物種有特殊的爪子和長尾巴,以及半水生物種具有厚而防水的皮毛等。
其次,飲食多種多樣。嚙齒類動物牙齒的功能對于進化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它們可以利用不同類型的植被作為食物資源。嚙齒類的門牙彎曲且不斷生長,為了不使門牙過長造成生活障礙,它們需要在整個生命周期中不斷地進行磨損,從而使門牙維持在一定的長度,這也是為什么兔兔和鼠鼠時常搞破壞,且不停吃吃吃的原因。
嚙齒目的門牙牙釉質(zhì)分布于前表面,向側(cè)表面延伸,牙齒背面則是一層非常薄的牙骨質(zhì),由于牙釉質(zhì)比牙骨質(zhì)硬得多,因此前表面的磨損比口腔內(nèi)側(cè)的磨損更慢,由此獲得更加鋒利的邊緣,兔形目則前后均布滿牙釉質(zhì)。嚙齒目動物有一對上門牙,兔形目有兩對,又叫重齒類(Dupilicidentata),所有嚙齒類都只有一對下門牙。其中,兔形目的兩對門牙一前一后,因此人們常常誤解他們上頜只有一對門牙,為了進行翔實的觀察與研究,讓科學(xué)走進生活,不妨點上一份麻辣兔頭,端詳一番。嚙齒類動物犬齒缺失,門牙與頰齒之間有一個間隙,該間隙可以使口腔中有更大的空間咀嚼食物,也可以通過臉頰褶皺將口腔前部與后部封閉,從而防止門牙磨碎的碎片進入咽部。
第三,嚙齒類動物消化系統(tǒng)特殊,為了不浪費糧食,他們中部分成員喜歡吃屎。嚙齒類動物是后腸發(fā)酵型的消化系統(tǒng),這種消化系統(tǒng)的特點是動物進食后,食物會在胃部短暫儲存,之后通過消化道,在盲腸或者結(jié)腸進行纖維素的發(fā)酵。后腸發(fā)酵型動物由于纖維素的發(fā)酵地點位于消化系統(tǒng)的末端,蛋白質(zhì)和大量B族維生素都無法被消化系統(tǒng)吸收,直接通過糞便排出。在兔形目和部分嚙齒目動物中,食用盲腸排泄物使他們從食物中提取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得到充分利用。由此產(chǎn)生了兩種類型的糞便,含有纖維素發(fā)酵產(chǎn)物的軟糞便在排泄后會被重新食用,營養(yǎng)物質(zhì)在二次通過腸道的過程中被吸收,從而產(chǎn)生硬糞便顆粒。硬糞便顆粒由營養(yǎng)含量低的殘留食物組成,通常被丟棄。
第四,嚙齒類動物的繁殖能力強,產(chǎn)崽量大,妊娠期相對較短,使得兔兔和鼠鼠的“人口”可以高速增長,縱使在被捕食和狩獵的高壓力下,仍具有較高的競爭力。例如,常見的壞鼠鼠——褐家鼠,每年可繁殖15次,其后代在3~4個月大時達到性成熟并開始繁殖,一只全年繁殖的雌性每年可繁殖2000多個后代。
兔兔親兄妹的家族歷史
說完嚙齒類(嚙齒目和兔形目)的親緣關(guān)系與區(qū)別后,接下來講講兔兔家庭成員的組成,兔形目現(xiàn)存兩個科,一個是兔科(Leporidae),12屬,62種,廣泛分布于歐亞大陸、非洲、北美和中美洲的熱帶森林、溫帶草原、高原、沙漠甚至北極地區(qū),已成功地引種到澳大利亞和南美洲南部。另外一個是鼠兔科(Ochotonidae),其中1屬,28種,僅分布于亞洲和北美的高山草地和山地礫石區(qū),一些野生種群面臨著巨大的滅絕風(fēng)險。
兔科耳朵是長長的,尾巴短短的,成體體長≥500?mm,后肢顯著超過前肢,適于跳躍。在我國,人們常說的兔Rabbit,通常指的就是兔科穴兔屬(Oryctolagus)下唯一的種——穴兔(Oryctolagus?cuniculus),時常被馴化為家兔。穴兔分布于歐洲和非洲,是摩納哥的國獸,中國和整個亞洲自古以來都沒有野生種,但在先秦時代就已經(jīng)開始飼養(yǎng)家兔?!吨袊鴦游镏尽酚涊d我國兔科中的野兔(hare)共有8個種。穴兔和野兔區(qū)別明顯,穴兔善于打洞穴居,初生時體表無毛,沒有視覺聽覺,不能站立,需要撫育1~2周;妊娠期為1個月,產(chǎn)崽數(shù)量多;喜群居。野兔居于曠野,初生時體表已長毛,眼耳皆開,可視可聽,很快就能跑能跳能吃草;野兔妊娠期為1.5~2個月,產(chǎn)崽數(shù)量少;喜獨居。
鼠兔科則耳圓形,無尾或尾短小不突出毛被外,身材嬌小,類似老鼠,體長≤300?mm,后肢略長于前肢?,F(xiàn)存最大兔科動物的質(zhì)量約為最大的鼠兔科動物的30~40倍,而最小的兔科的質(zhì)量略大于最大的鼠兔科動物。
不難看出,我“打工兔”這長長耳朵,高大威猛的身材是兔科的成員吧,由此可見,我們兔科那可真是風(fēng)光無限,在生境和身材上全方位碾壓鼠兔科。但在最初分化的那些年卻并非如此。古新世至始新世(50.3Mya),兔形目在亞洲從嚙齒類動物中分化出來,進化之初便形成了兔科和鼠兔科兩個獨立的姊妹分支。我們都起源于亞洲,很長一段時間里鼠兔科具有龐大的家族體系,而兔科則寥寥無幾,直到中新世末期由于氣候變化引起全球植被變化致使兔科的屬的數(shù)量開始增加,慢慢多于鼠兔科,這是因為中新世晚期C4植物擴張,飲食偏好適應(yīng)C4植物的兔科的屬的數(shù)量急劇增加,而只食用C3植物的鼠兔科則走向了沒落。第四紀冰川時期的極端環(huán)境條件和全新世人類的出現(xiàn),使兔形目屬的數(shù)量整體減少。
兔兔的打工之旅
作為食物鏈的一級消費者,我們兔兔是很多高級動物的口糧。比如四川人,麻辣兔、手撕兔、冷吃兔等吃法應(yīng)接不暇,讓兔聽了直哆嗦。四川人吃兔由來已久,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氣候不錯,飼草豐富,然而丘陵多不適合養(yǎng)牛羊等牲畜,相比之下兔子體型小且繁育周期短,于是,兔兔就自然而然地加入了四川人的食譜之中。此外,兔子在自然界中也是各類捕食者獲取物質(zhì)和能量的源泉,藏狐吃了直說好(藏狐的食物組成中?99%是高原鼠兔),赤狐、艾虎、藏棕熊、雪豹、狼等也都視兔兔為佳肴,兔兔淚目。
責(zé)任編輯:馬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