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喻晶
日記,是記敘我們生活的美好文字。提升學生的寫日記能力,開創(chuàng)班本日記教學,北京市的萬平老師是先行者。萬老師創(chuàng)辦了班級刊物《小木橋》,為學生提供成果平臺,在日記課上為班級學生整理日記冊?!恶R方日記》,一個小學生筆下的生活天地,即是班本日記教學踐行的成果其一。
班級里的馬方同學用心記敘了小學階段的成長故事,積累了豐厚的日記素材。通過整理編撰,成為日記冊。日記冊包含了她成長過程中的幸福與歡樂、煩惱與困惑,她對未來的憧憬與追求、情懷與志向。日記,仿佛是一扇窗,讓我們感受到了馬同學與班級、與生活之間的聯結,觸摸到了孩子真實、美好的心靈。
我初次聆聽了萬平老師的講座。她娓娓道來的德育故事,日志教學的特色經歷,讓我走進并翻閱《馬方日記》。它不僅是日記評語借鑒指導的書籍,還是萬老師班級馬方同學的整本日記冊。與學生同行,一整本兩年的日志記錄與點評,讓我轉換了心境,共情走入一名良師陪伴的學生的真實學習與生活。
馬方記錄的是四到五年級的成長歷程,日期落在了1997~1998年。這也是作為當時班級學習值周長的我六年級到初一寶貴的日子。讀來原以為會有陳舊感,不想旁批小記中,我做了滿滿的記錄,感懷當時同樣時代的經歷。馬方記錄了萬老師布置的錄空白磁帶的作業(yè)任務、廣播站宣播的故事、實習老師進班離班的情形,完全勾起了我的記憶。如萬老師所評述的一樣:日記的好處,就是它真實地記錄了我們的生活,為我們所回顧。
日記的好處,還在于它越寫越有章法??瘩R方同學的日記,四年級時是每篇約為百字,偶爾一兩句,是為堅持日記寫下的鼓勵式話語。暑假日記,是深有感觸的事情,日記也逐漸記到了三五百字。越記錄,對事件的觀察越細致,對記錄的體例也越有挑戰(zhàn)。一個事件的經歷,除了闡述過程,還不忘情緒的表達,對話的嵌入,小結時也有對事件的感悟。這讓我對小學生的日記另眼相看。從中看到了我們都有過的經歷,偶爾書寫敷衍、管理職責不積極、忘帶作業(yè)本與藏試卷、日常打鬧,一位好學生也不乏這樣的經歷,然而她的記敘,我都感覺不及。從中她所悟出的是:對自己放松要求了嗎?來之不易的環(huán)境為什么要破壞?學會做一名落落大方的學生,不好嗎?自己的迷糊,給老師家長添了多少麻煩。日記,如萬老師所評析:“它條理的記錄,幫助我們客觀地反思。刀在石上磨,反思產生前進的動力?!?/p>
日記里,我隨馬方走入西安、內蒙的游記,一起經歷游泳課程,不禁翻閱起自己過往的游記、游泳訓練的小記,生活原來如是點滴,極易產生共鳴。記日記是鍛煉文筆的好方法。堅持記日記,是對毅力的鍛煉。日記記載了我們的過往,有時,我們也把日記當作了好友,時常記錄了自我的年華。
《馬方日記》里,四年級部分是萬老師的評述,是與我們讀者大朋友的對話,萬老師讓學生寫班級日記的初衷在其中顯現。五年級部分配有萬老師對日記的點評。書目的扉頁,有馬方媽媽的寄語與要求,給予的是最樸素的本子,卻與學校達成默契,隆重地開始那童年的日記。
我想,日記的出版飽含了多方的心血支持。學生的成長,也是要給予一扇視窗的推力。教師應鼓勵他們寫日記,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待到高處,更好地定位人生。
(作者單位:湖北武漢市武昌區(qū)何家垅小學)
責任編輯 宋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