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兆華
單元整合是當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舉措,是從宏觀角度重視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性把握,更好地用教材來教語文,改變單篇教學帶來的知識碎片化傾向。而實現(xiàn)單元整合,需要先行的是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單元預習,讓學生在單元主題和語文要素學習目標指引下,從整體上以預習的方式感知單元內容,包括對課文及相關內容的了解、認識與質疑等,為開展單元整合學習打好基礎。
傳統(tǒng)的單篇課文預習通常是學生在課外自主完成的,預習單的設計也局限于單篇課文的預習要求。在單元整合教學中,單元預習通常納入課內進行,一般安排一至兩個課時完成預習整個單元的任務。因為預習的內容多且雜,學生要自主學習字詞句這些基礎性內容以掃除閱讀障礙,又要重點整體感知單元主題下的語文要素學習目標,所以教師需要設計單元預習單,有序落實預習任務。
以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例,單元主題是“校園生活”,語文要素學習目標是“閱讀時,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體會習作的快樂”。單元內安排學習的三篇課文,從內容看都與校園生活有關,是單元主題與語文要素學習目標有機融合的載體;課文之外還安排了口語交際“我的暑假生活”,習作“猜猜他是誰”和語文園地等,多數(shù)內容或與單元主題有關,或涉及語文要素學習目標。對此,教師可設計如下內容的預習單:一是字詞句預習。1.正確認讀本單元安排學習的生字,標記難讀難寫的字,提出解決的方法。2.積累詞語,把詞語帶到句子中讀一讀,結合課文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二是課文感知。1.《大青樹下的小學》寫了一所怎樣的小學里的學生學習生活。2.填空:《花的學校》里的學校是作者( )出來的,其中有我們在學校生活的( )。3.填空:《不懂就要問》中的學校是一所( ),教師被學生稱為( ),學生讀課文是( )地念,可以猜出那是學習文言文。三是有新鮮感的詞句。四是學生發(fā)現(xiàn)的問題。
有了單元預習單,預習并不全是學生的事,畢竟學生還不能照單全收,需要教師適時指導,否則學生按照預習單的順序進行單元預習,肯定達不到應有的預習效果。學生在完成單元預習單設計的各項預習任務時,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預習。
首先是自主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大意。學生把單元內的三篇課文都通讀一遍,從整體上初步感知本單元的學習載體。教師在學生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完成對單元主題的初步感知,即每篇課文寫的是怎樣的學校與學校生活。其次是標注生字生詞,自主學習,對自學有難度的字詞進行圈畫。再次是熟讀課文,畫出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并分類:一是讀起來有趣味、很好玩,二是從未見過的事物或景象,三是很特別的構詞構句方式,這是本單元后續(xù)學習的重點。
學生在預習單指導下對單元進行預學活動,不需要面面俱到,只是針對基礎性、常規(guī)性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對重點內容和關鍵內容有所了解。在學生完成單元預習單相關內容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適時組織學生對預習活動進行評價,讓單元預習效果最大化。
在單元預習過程中的評價,可以分項開展,如對單元課文人文主題的初步感知,教師可以讓學生互相交流各自填寫的內容,發(fā)表各自的意見;對字詞自主學習效果的把握,教師可以采用集中聽寫的方法,了解學生容易寫錯的字詞;對畫出有新鮮感詞句的了解,教師可以重點了解學生的分類是否恰當,指導學生識別有特點的構句方式。在總結單元預習效果時,教師在重點引導學生交流預習收獲的基礎上,仔細梳理學生發(fā)現(xiàn)的問題和存在的疑問,統(tǒng)一給學生解答疑問。
總之,在教學中開展單元預習活動,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單元預習單,有效指導學生開展單元預習的方法、路徑,使學生學會主動預習、扎實預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