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卓成,龐 勇,馮 卓,何列濤,薛麗飛
1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023; 2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1
功能性胃腸?。╢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xiàn)GIDs)是內科常見疾病,發(fā)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多認為與胃腸活動異常、心理等因素有關,相關數(shù)據調查顯示,F(xiàn)GIDs發(fā)病率約34.6%[1]。目前藥物治療是FGIDs 的主要治療手段,西醫(yī)多采用抗抑郁藥物治療,以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減輕臨床癥狀,但西藥可能會產生不良反應,加劇患者身心負擔,應用有限[2]。中醫(yī)認為FGIDs 發(fā)生、發(fā)展與肝、脾兩臟功能失調有關,且其主要病機為肝郁、肝脾不和等[3]。壯醫(yī)藥線點灸是壯族特色治療方法,選用被壯醫(yī)特制藥液浸泡過的苧麻線,將藥線燒灼后產生的炭火直接置于相應治療穴位,可起疏通龍路、祛風等作用[4]。石羅君等[5]研究顯示,壯醫(yī)藥線點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有較好效果,可消除腹脹、腹痛等臨床癥狀,修復腸黏膜。基于此,本研究通過探討壯醫(yī)藥線點灸在FGIDs 氣郁質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旨在為FGIDs 氣郁質患者治療方案優(yōu)化提供參考。
1.1 臨床資料將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2018 年7 月至2020 年1 月收治的FGIDs 氣郁質患者100例依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藥線點灸組、非藥線點灸組各50 例。藥線點灸組中男28 例,女22例;年齡18~55歲,平均(36.53±2.33)歲;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17.3~24.8 kg/m2,平均(21.08±1.22)kg/m2;病程4~22 個月,平均(13.65±2.16)個月。非藥線點灸組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齡18~54 歲,平均(36.57±2.41)歲;BMI 17.4~24.9 kg/m2,平均(21.12±1.18)kg/m2;病程4~23 個月,平均(13.84±2.20)個月。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FGIDs診斷 符合文獻[6]中FGIDs診斷標準,伴有食欲不振、腹瀉等表現(xiàn)。
1.2.2 氣郁質診斷 符合《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7]中氣郁質診斷:易哭、抑郁、神情淡漠、低落、煩躁,淡紅舌,脈弦;其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0.792,重測信度為0.87,量表共包括7個條目,各條目均采用5 級評分法(根據沒有至總是分別計1~5分),滿分35 分,最終得分以轉化分數(shù)[轉化分數(shù)=(原始得分-條目數(shù))/(條目數(shù)×4)×100%]為主,其中原始分為各個條目得分總和;氣郁質亞量表得分≥40 分即為氣郁體質。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
1.3 納入標準1)符合上述FGIDs、氣郁質相關診斷標準;2)精神正常,可配合研究;3)社會功能正常。
1.4 排除標準1)兼夾其他重要臟器病變;2)伴惡性腫瘤;3)伴感染性疾病;4)凝血機制異常;5)哺乳或妊娠期患者。
1.5 方法
1.5.1 藥線點灸組 1)參照《針灸學》[8]相關標準,分別取合谷、中脘、天樞、足三里、太沖穴及胃俞、大腸俞、膈俞、脾俞、肝俞兩組穴位,選一根被藥液浸泡過的苧麻線(浸泡液由多種壯藥制備而成),用燈火點燃一端,待可見圓珠狀炭火時,將炭火快速并直接點灸在相應穴位,點灸火滅為1 壯,各穴位均治療3~5壯;兩組穴位交替點灸,每日1次,連續(xù)治療6天為1個療程,共治療4個療程。
1.5.2 非藥線點灸組 所選苧麻線為非多種壯藥浸泡液浸泡過的苧麻線,穴位選取、點灸方法及療程同藥線點灸組。
1.6 觀察指標
1.6.1 療效標準 于療程結束3 個月,采用自制癥狀分級評分表評估兩組療效,量表共記錄11 個癥狀,分別為腹脹、早飽、腹瀉、飽脹感、噯氣、反酸、便秘、咽部不適、腹痛、胃灼熱、嘔吐;各癥狀根據嚴重程度計分,無癥狀計0 分;輕度:患者需經提示才意識到癥狀,對日常生活無影響計1 分;中度:癥狀較重,影響日常生活,但能忍受計2 分;重度:癥狀嚴重,妨礙日常生活,無法忍受記3 分。參照文獻[9]中FGIDs 療效判斷標準,痊愈:各項臨床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癥狀評分較治療前降低≥95%;顯效:各項臨床體征改善,癥狀評分較治療前降低70%~94%;有效:各項臨床體征好轉,癥狀評分較治療前降低30%~69%;無效:各項臨床體征無變化或加重,癥狀評分較治療前降低<30%。
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6.2 氣郁質評估 依據《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7]自制的氣郁體質量表評估患者體質情況,量表得分范圍0~100分,得分越高提示癥狀越嚴重。1.6.3 血紅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含量 于治療前、治療后3 個月,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靜脈血5 mL,使用TD4低速離心機(湖南邁克爾實驗儀器有限公司),離心半徑15 cm,3000 r/min離心5 min,分離取血清,用定量酶聯(lián)免疫法測定血清HO-1 水平,檢測試劑盒購自上海飛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7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3.0 軟件分析數(shù)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總有效率藥線點灸組高于非藥線點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氣郁質評分兩組患者治療后3 個月自制氣郁體質量表評分較治療前下降,藥線點灸組下降更明顯(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氣郁質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氣郁質評分比較()分
注:*表示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差值-24.08±3.06-15.43±3.03 14.203<0.001組別藥線點灸組非藥線點灸組例數(shù)50 50 tP治療前51.62±3.24 50.67±3.42 1.426 0.157治療后3個月27.55±3.12*35.24±3.02*12.523<0.001
2.3 HO-1 水平兩組患者治療后3 個月HO-1水平均高于治療前,藥線點灸組高于非藥線點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O-1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O-1水平比較()
注:*表示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藥線點灸組非藥線點灸組例數(shù)50 50 t P治療后3個月(μg/L)74.25±4.03*63.64±3.96*13.028<0.001<0.001<0.001 331.621 250.286 tP治療前(μg/L)46.58±3.44 46.65±3.48 0.101 0.920
體質是個體功能活動固有的特性,體質差異反映臟腑陰陽氣血偏傾,且可代表疾病發(fā)生因素與正氣的作用結果,其中正氣是各類疾病發(fā)生的根本依據,而正氣內在傾向性則由個體體質決定[10]。研究顯示,F(xiàn)GIDs 不同體質患者病變類型、疾病特點存在差異,而準確辨別FGIDs 患者體質是治病的關鍵[11]。
研究顯示,F(xiàn)GIDs 患者常伴有煩躁、抑郁、焦慮等情志改變,而此類情志改變表現(xiàn)屬氣郁體質[12]。中醫(yī)認為氣機郁滯是氣郁質的主要病機,氣機升降形式多依靠臟腑功能相互協(xié)調,在上需“以降為順”,以溫腎水,在下需“以升為宜”,以制心火,水生火降方可保持平衡,預防疾病發(fā)生[13]。FGIDs 主要病機為脾胃虛弱、飲食不節(jié)、外邪犯胃等,從而導致肝、脾、胃功能失調,氣機運行不暢,誘發(fā)疾?。?4]。機體經絡系統(tǒng)是調節(jié)陰陽平衡、改善氣血的重要途經,研究顯示,選取胃俞、脾俞、肝俞等穴位治療有疏肝解郁、調節(jié)臟腑之功效[15]。壯醫(yī)藥線點灸是一種特殊醫(yī)療保健方法,該法以壯醫(yī)理論為指導,選用被特制壯醫(yī)藥液浸泡過的苧麻線,將點燃后形成的圓珠狀炭火快速置于相應穴位,以達到疏通龍路、調節(jié)氣機等作用[16]。目前壯醫(yī)藥線點灸已被廣泛用于兒科、婦產科、外科等疾病的治療中,且臨床應用發(fā)現(xiàn),該法具有祛風止癢、健脾止瀉、寧心安神、調節(jié)臟腑功能、增強體質等作用[17]。本研究結果顯示,藥線點灸組總有效率高于非藥線點灸組,且藥線點灸組自制氣郁體質量表評分低于非藥線點灸組,提示壯醫(yī)藥線點灸更利于改善FGIDs氣郁質。
HO-1 是一種維持機體穩(wěn)定的應激蛋白,該蛋白具有提高細胞耐受性、增強細胞防御及適應能力等作用,相關研究顯示,HO-1 水平變化會影響機體對各種疾病的易感性、耐受性,降低疾病發(fā)生率[18-19]。翟浩宇等[20]研究肝硬化大鼠T 淋巴細胞亞群發(fā)現(xiàn),高水平HO-1 會通過多種途經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抑制細胞凋亡,減輕炎癥反應,預防疾病進展。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藥線點灸組HO-1 高于非藥線點灸組,可能與壯醫(yī)藥線點灸可疏通患者經絡、調節(jié)氣血及臟腑功能有關,但具體機制尚不明確。
綜上所述,采用壯醫(yī)藥線點灸治療FGIDs 氣郁質效果優(yōu)于非藥線點灸,其機制可能與調養(yǎng)患者體質,降低HO-1水平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