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怡,李曉佳,張 恂,邵天韻,隆小華
不同物料對海濱沙性鹽堿地改良效果研究①
周思怡,李曉佳,張 恂,邵天韻,隆小華*
(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南京 210095)
本文針對江蘇省南通市海濱鹽堿地特點,設對照、秸稈、膨化雞糞、腐熟牛糞、功能有機肥、調(diào)理劑I和調(diào)理劑II共7個處理,通過原位田間小區(qū)試驗進行不同改良物料對南通海濱沙性鹽堿土壤的改良效果研究。結(jié)果表明:改良組的pH基本都顯著高于對照組;雖各組含鹽量結(jié)果之間存在一定差異,但改良組兩個不同土層(0 ~ 10 cm、10 ~ 20 cm)的含鹽量都分別顯著低于對照組,當秸稈、膨化雞糞、腐熟牛糞、功能有機肥、調(diào)理劑I和調(diào)理劑II的施入量分別為3.0、1.12、4.5、0.45、0.045和0.060 kg/m2時,0 ~ 10 cm深度的土壤中含鹽量相較于對照組分別降低91.1%、93.0%、94.3%、88.8%、81.8%、78.5%,而10 ~ 20 cm深度土壤中含鹽量分別降低75.3%、73.8%、69.3%、79.02%、68.2%、61.5%。研究結(jié)果說明施加上述改良物料均對降低土壤含鹽量、消減鹽堿障礙起到了較為顯著的作用,其中在秸稈施入量為3.0 kg/m2時對南通海濱沙性鹽堿地改良效果最好。
鹽堿地;改良物料;土壤改良;土壤含鹽量;pH
土壤鹽堿化是我國乃至全世界普遍存在的土地退化問題,威脅著農(nóng)業(yè)的可持續(xù)性和作物生產(chǎn)的安全[1]。但鹽堿土的治理及改良是一個世界性難題。鹽堿地獨特的土壤理化、生物學性質(zhì)往往產(chǎn)生異乎尋常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物質(zhì)、能量循環(huán)過程,對植物的損害十分嚴重,引起農(nóng)業(yè)資源的浪費和脆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并造成經(jīng)濟損失和次生危害。作為重要的土地資源,鹽堿地有著巨大的農(nóng)業(yè)潛力,如對其進行合理改良和利用,鹽堿地將成為更有價值的土地資源。研究和改良利用鹽堿地對確保我國生態(tài)安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農(nóng)業(yè)之路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國鹽堿土壤面廣量大、種類多樣,其中江蘇南通鹽堿地以海濱沙性鹽堿土為主。江蘇南通海濱沙性鹽堿地是由于入海河流攜大量泥沙形成近海平原的過程中,受到河流的搬運作用和浸漬作用,海水滯留在泥沙中形成的[2–4]。蘇北平原位于黃海之濱,沿海鹽堿土面積約為65.3萬hm2,約占我國灘涂面積的25%[5],每年還在不斷地淤積[6]。受海水影響,江蘇南通海濱沙性鹽堿地含較多以氯化鈉為主的鹽分,地下水水位高且含鹽量大。地下水攜帶大量鹽分蒸發(fā),造成鹽分在土壤表層聚集,導致江蘇南通地區(qū)鹽堿地表土(0 ~ 20 cm)鹽含量極高[7]。因此可知,江蘇南通海濱沙性鹽堿地改良的關鍵重在“治鹽”[8]。
國內(nèi)外進行了大量針對治理改良鹽堿地的研究,包括化學、工程、生物以及綜合措施。其中施加農(nóng)家肥、秸稈、灰土糞等有機物料的生物化學措施被普遍認為是最經(jīng)濟、有效的措施,能夠增加土壤孔隙度、減少鹽分積累、緩解鹽害,對鹽堿地的治理有著顯著的效果[9–10]。
基于江蘇南通海濱沙性鹽堿地含鹽量高的特點,本研究采用施加有機物料的改良措施,選取秸稈、膨化雞糞、腐熟牛糞、功能有機肥、調(diào)理劑I和調(diào)理劑II共6種改良材料,通過田間小區(qū)試驗研究不同改良材料對海濱沙性鹽堿土壤的改良效果,探索海濱沙性鹽堿地最優(yōu)改良材料。
田間小區(qū)試驗位于江蘇省南通市如東小洋口,該區(qū)域擬用于進行小洋口“海之城”旅游綜合開發(fā)項目生態(tài)建設。試驗區(qū)0 ~ 20 cm原始土壤平均全鹽含量6.2 g/kg,砂粒含量460 g/kg,粉砂粒含量430 g/kg,黏粒100 g/kg,有機質(zhì)含量6.0 ~ 8.0 g/kg。
試驗選取秸稈、膨化雞糞、腐熟牛糞、功能有機肥、調(diào)理劑I和調(diào)理劑II 共6種改良材料,各改良材料成分含量見表1。
試驗每種改良物料設置3個用量水平,每個處理設置3個小區(qū)作為重復。小區(qū)間設置寬0.6 m的隔離行,并用塑料薄膜覆蓋。每個小區(qū)面積為10 m2。
秸稈(A)設1.5、3.0、4.5 kg/m23個水平,分別用A1、A2、A3表示;膨化雞糞(B)設0.75、1.12、1.50 kg/m23個水平,分別用B1、B2、B3表示;腐熟牛糞(C)設1.5、3.0、4.5 kg/m23個水平,分別用C1、C2、C3表示;功能有機肥(D)設0.15、0.30、0.45 kg/m23個水平,分別用D1、D2、D3表示;調(diào)理劑I(E)設15、30、45 g/m23個水平,分別用E1、E2、E3表示;增效調(diào)理劑II(F)設30、60、90 g/m23個水平,分別用F1、F2、F3表示;對照小區(qū)用CK表示。
表1 改良材料成分與含量表
各物料于2020年9月2日分小區(qū)單獨施入,與0 ~ 20 cm的土壤混合均勻,物料混勻后隨即播種狗牙根草種;于2020年10月18日進行土壤采集。各小區(qū)除物料不同外,其余條件皆相同。
土樣采集:在每個小區(qū)隨機選取3個采樣點,用土鉆(直徑6 cm)進行分層采樣,采樣深度為0 ~ 10 cm和10 ~ 20 cm,將采集的土壤樣品分裝于自封袋中并標明序號。
土樣制備:土壤樣品帶回實驗室后自然風干,風干后土壤進行粉碎研磨并通過200目篩子,在室溫下保存以供后期理化性質(zhì)測量分析。
電導率測定采用導電法[11],取土樣適量,按照水土比 5︰1 浸提后,通過上海雷磁 DDS-11A 型電導率儀測定。pH測定采用電位法[11],按照水土比5︰1 浸提后,通過上海雷磁PHS-3E型pH計測定。
采用Excel 2018、SPSS 26.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法比較不同數(shù)據(jù)組間差異性,采用Graph pad 8.0 進行繪圖。
圖1A是在秸稈改良下的土壤含鹽量,可以看出在0 ~ 10 cm和10 ~ 20 cm兩個土層深度下,秸稈改良組土壤含鹽量相較于對照組均有顯著降低,但同一處理的不同土層深度間無顯著差異。在0 ~ 10 cm深度下,A2與A3間存在差異,且該深度下A1、A2、A3的土壤含鹽量分別為0.70、0.62、1.24 g/kg,相較于CK(7.00 g/kg),含鹽量均值依次降低了89.9%、91.1%、82.2%。在10 ~ 20 cm深度下,A1、A2、A3的土壤含鹽量無顯著差異,分別為1.15、0.98、1.29 g/kg,與CK(3.98 g/kg)相比,含鹽量均值依次降低了71.1%、75.3%、67.6%。說明秸稈的施入可以顯著降低試驗區(qū)土壤含鹽量,且秸稈施入量為3.0 kg/m2(A2)時的效果最佳。
圖1B是在膨化雞糞改良下土壤的含鹽量,可以看出0 ~ 10 cm和10 ~ 20 cm兩個土層深度下,膨化雞糞改良組土壤含鹽量相較于對照組均有顯著降低,且除B2外,其他兩個處理的不同土層深度間無顯著差異。在0 ~ 10 cm深度下,B1、B2、B3的土壤含鹽量分別是0.79、0.49、0.89 g/kg,相較于CK(7.00 g/kg)均值分別降低了88.7%、93.0%、87.3%。在10 ~ 20 cm深度下,B1、B2、B3的土壤含鹽量分別是1.27、1.04、1.19 g/kg,與CK(3.98 g/kg)相比,均值依次降低了68.2%、73.8%、70.1%。說明膨化雞糞的施入可以顯著降低試驗區(qū)土壤含鹽量,且膨化雞糞施入量為1.12 kg/m2(B2)時的效果最佳。
圖1C是在腐熟牛糞改良下土壤的含鹽量,可以看出在0 ~ 10 cm和10 ~ 20 cm兩個土層深度下,腐熟牛糞改良組土壤含鹽量相較于對照組均有顯著降低,而同一處理的不同土層深度間也存在顯著差異。在0 ~ 10 cm深度下,C1、C2、C3的土壤含鹽量分別是0.70、0.79、0.40 g/kg,與CK(7.00 g/kg)相比均值依次降低了90.1%、88.7%、94.3%。在10 ~ 20 cm的深度下,C1、C2、C3的含鹽量分別是1.34、1.26、1.21 g/kg,相較于CK(3.98 g/kg)均值分別降低了66.3%、68.3%、69.3%。說明腐熟牛糞的施入可以顯著降低試驗區(qū)土壤含鹽量,尤其是對0 ~ 10 cm深度土層,且腐熟牛糞施入量為4.5 kg/m2(C3)時的效果最佳。
圖1D是在功能有機肥改良下土壤的含鹽量,可以看出0 ~ 10 cm和10 ~ 20 cm兩個土層深度下,功能有機肥改良組土壤含鹽量相較于對照組均有顯著降低,且除D1外其他兩個處理的不同土層深度間無顯著差異。在0 ~ 10 cm深度下,3個處理的土壤含鹽量分別為D1(1.83 g/kg) > D2(1.36 g/kg) > D3(0.78 g/kg),相較于CK(7.00 g/kg)均值分別降低了73.9%、80.5%、88.8%。在10 ~ 20 cm的深度下,D1、D2、D3的土壤含鹽量分別是1.38、0.98、0.8 g/kg,與CK(3.98 g/kg)相比,均值依次降低了65.2%、75.4%、79.0%。說明功能有機肥的施入可以顯著降低試驗區(qū)土壤含鹽量,且功能有機肥施入量為0.45 kg/m2(D3)時效果最佳。
圖1E是在調(diào)理劑I改良下土壤的含鹽量,可以看出在0 ~ 10 cm和10 ~ 20 cm兩個土層深度下,調(diào)理劑I改良組土壤含鹽量相較于對照組均有顯著降低,且除E2外其他兩個處理的不同土層深度間無顯著差異。在0 ~ 10 cm深度下,3個處理的土壤含鹽量分別為2.47 g/kg(E2)、2.17 g/kg(E1)、1.27 g/kg(E3),與CK(7.00 g/kg)相比,土壤含鹽量均值分別降低了64.8%、69.1%、81.8%。在10 ~ 20 cm的深度下,3個處理間無顯著差異,且E1、E2、E3的含鹽量分別為1.51、1.52、1.27 g/kg,與CK(3.98 g/kg)相比均值分別降低了62.1%、61.9%、68.2%。說明調(diào)理劑I的施入可以顯著降低試驗區(qū)土壤含鹽量,且調(diào)理劑I施入量為45 g/m2(E3)時效果最佳。
圖1F是在調(diào)理劑II改良下土壤的含鹽量,可以看出在0 ~ 10 cm和10 ~ 20 cm兩個土層深度下,調(diào)理劑II改良組土壤含鹽量相較于對照組均有顯著降低,但不同處理、不同土層深度間均無顯著差異。在0 ~ 10 cm深度下,F(xiàn)1、F2、F3的土壤含鹽量分別為1.20、1.51、1.61 g/kg,與CK(7.00 g/kg)相比均值分別降低82.8%、78.5%、77.0%。在10 ~ 20 cm的深度下,F(xiàn)1、F2、F3的含鹽量分別為1.73、1.46、1.53 g/kg,相較于CK(3.98 g/kg)均值分別降低了56.6%、63.2%、61.5%。說明調(diào)理劑II的施入可以顯著降低試驗區(qū)土壤鹽含量,且調(diào)理劑II施入量為60 g/m2(F2)時效果相對最佳。
圖 2 綜合分析了上述6種物料中最佳用量對土壤含鹽量的影響。在0 ~ 10 cm和10 ~ 20 cm的兩個土層深度下,6種改良物料組的土壤含鹽量相較于對照組均有不同程度的顯著降低。在0 ~ 10 cm深度下,6種改良劑的最佳用量處理后的土壤含鹽量最低的是C3處理(0.40 g/kg)和B2處理(0.49 g/kg),而土壤含鹽量最高的是E3處理(1.27 g/kg)和F2處理(1.51 g/kg);在10 ~ 20 cm深度下,不同改良劑處理后的土壤含鹽量最低的是D3處理(0.78 g/kg),而土壤含鹽量最高的是E3處理(1.27 g/kg)和F2處理(1.46 g/kg)。
(A. 秸稈;B. 膨化雞糞;C. 腐熟牛糞;D. 功能有機肥;E. 調(diào)理劑I;F. 調(diào)理劑II;圖中小寫字母不同表示處理間差異顯著(P<0.05),下同)
圖2 不同改良物料最佳用量處理下的土壤含鹽量
對于秸稈改良組的土壤pH,僅A2表現(xiàn)出了與CK組相同的規(guī)律,即0 ~ 10 cm土壤pH顯著低于10 ~ 20 cm土層(圖3 A)。在0 ~ 10 cm土層深度下,僅A2(7.49)的土壤pH與CK無顯著差異,A1(7.86)和A3(8.02)的土壤 pH 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與CK(7.41)相比分別升高了0.45和0.61個pH單位;在10 ~ 20 cm深度下,秸稈改良組3個處理與CK相比均沒有顯著差異。綜合來看,秸稈改良雖然會一定程度地升高0 ~ 10 cm層土壤pH,但整體土壤pH還是處于7.50 ~ 8.00,沒有大幅度變化。
在0 ~ 10 cm和10 ~ 20 cm土層,膨化雞糞施用下,除B1和B3處理在0 ~ 10 cm pH顯著高于CK,其他處理兩土層下均與CK沒有顯著差異,且在同組分不同土層深度下,pH也沒有顯著差異(圖3B)。在0 ~ 10 cm深度,B1、B2、B3的土壤pH均值與CK(7.41)相比依次升高了0.46、0.27、0.38個pH單位;在10 ~ 20 cm深度,B1的土壤pH均值比CK(7.81)升高了0.08個pH單位,而B2、B3處理則比CK下降了0.25、0.43。由圖3 C可以看出,在0 ~ 10 cm的深度下,除C2(8.14)外,腐熟牛糞改良下土壤pH與CK組沒有顯著差異,在該深度下C1、C2、C3的土壤pH分別升高了0.24、0.73、0.29個pH單位;在10 ~ 20 cm的深度下,3個處理的土壤pH與CK組均沒有顯著差異。由此,膨化雞糞和腐熟牛糞的投入對試驗區(qū)土壤pH沒有顯著影響,0 ~ 20 cm深度土壤pH仍處于7.30 ~ 8.15。
圖3 不同改良物料梯度用量處理下的土壤pH
由圖3D可以看出,隨著功能有機肥的投入,試驗區(qū)土壤pH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趨勢。在0 ~ 10 cm深度下,D1(7.17)的土壤pH均值相較于CK 降低了0.24個pH單位,而D2(7.78)、D3(7.95)的土壤pH 均值分別升高了0.37、0.54個pH單位;在10 ~ 20 cm深度下,D1(7.07)、D2(7.47)的土壤pH比CK 組降低了0.74、0.34個pH單位,而D3(8.13)的土壤pH則比CK升高了0.32個pH單位。
由圖3E可以看出,一定劑量的調(diào)理劑I的投入不會對試驗區(qū)土壤pH造成顯著影響,但隨著用量的增加,土壤pH呈現(xiàn)一個逐漸上升的趨勢。在0 ~ 10 cm深度下,E1、E2、E3的土壤pH分別是7.68、7.46、7.75,與CK相比分別升高了0.27、0.05、0.34個pH單位;在10 ~ 20 cm深度下,E1、E2、E3的pH分別是8.00、7.90、8.13,與CK相比分別升高了0.19、0.09、0.32個pH單位。而調(diào)理劑II的投入對試驗區(qū)土壤pH沒有顯著影響(圖3 F),0 ~ 20 cm深度土壤pH仍處于7.30 ~ 8.15。
圖4為各改良物料組中土壤 pH 相對最低的處理與CK組的對比情況,雖然各物料的投入都會對土壤pH造成影響,但卻并無顯著差異。在0 ~ 10 cm的土層深度下,6個改良物料組與CK組間均無顯著差異,但D1處理降低試驗區(qū)土壤pH的效果最好,而B3和F3則是有增大試驗區(qū)土壤pH的效果;在10 ~ 20 cm的深度下,D1處理顯著(0.05)降低試驗區(qū)土壤pH,A2處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土壤pH,其他處理對土壤pH的影響可不計。由此,在功能有機肥施入量為0.15 kg/m2(D1)時降低試驗區(qū)土壤pH的效果最好,此時0 ~ 20 cm土層的土壤pH為7.12。
圖4 不同改良物料最佳用量處理下的土壤pH
土壤是植物生長的主要介質(zhì),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最基本的生產(chǎn)資料。土壤質(zhì)量的好壞對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產(chǎn)力的維持、環(huán)境保護、人類和動物的健康與安全都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因此改良和培肥土壤是一項具有戰(zhàn)略地位的重要工作。其中,應用土壤改良物質(zhì)就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改良措施,并且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目前我國糧食生產(chǎn)中年產(chǎn)秸稈約7億噸,實行就地還田循環(huán)利用已成為替代傳統(tǒng)有機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zhì)和提高肥力的最重要手段。很多研究表明,秸稈還田不僅能通過抑制土壤水分上移和降低鹽分表聚而有效降低土壤含鹽量(如鈉離子、鉀離子)[12–14];還能提高土壤養(yǎng)分,顯著提高作物產(chǎn)量,改善土團粒結(jié)構(gòu)(緩解鹽堿土壤板結(jié))[15–16];同時起到促進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提高土壤酶活性的作用[17–20]。然而,秸稈直接還田也有可能因為還田方式、還田量等原因造成秸稈腐熟速度慢、無法與土壤充分結(jié)合等而產(chǎn)生負面影響。在本研究中,經(jīng)秸稈改良后的土壤含鹽量確實有顯著下降,與前人研究結(jié)果[12–14]相似,其中秸稈在施入量為3.0 kg/m2(A2)時對降低土壤含鹽量的效果最好,在0 ~ 10 cm 和10 ~ 20 cm 深度下,相較于CK(7.00、3.98 g/kg)依次降低了91.1% 和75.3%(圖1 A)。
鹽堿地的治理與改良,既要重視土壤鹽漬障礙消減,也要同步做好土壤質(zhì)量的改善和土地地力的提升,這樣才能發(fā)揮鹽漬障礙土地資源作為耕地后備資源的潛力和糧食增產(chǎn)的潛力。而有機肥料在土壤培肥、土壤生物學性狀改善、提高養(yǎng)分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優(yōu)勢也已經(jīng)被普遍認可。前人研究表明,施用膨化雞糞既可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和通透性,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zhì)含量、培植土壤活力和有益菌群[21],還可以起到調(diào)節(jié)土壤溫度的功能,對改良海濱沙性鹽堿土壤具有一定成效。本研究中,用膨化雞糞改良試驗區(qū)鹽堿地后的土壤含鹽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與前人研究結(jié)果[22]一致,尤其是對0 ~ 10 cm深度的土壤,降鹽效果顯著。而腐熟牛糞纖維質(zhì)多,養(yǎng)地效果好,屬于兼具微生物肥效果的遲效性有機肥料,在提高土壤有效養(yǎng)分含量,加速氮、磷累積和增強土壤生物活性,降低土壤容重,以及降低土壤含鹽量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23–27]。本研究中,從0 ~ 10 和10 ~ 20 cm 兩個深度上來看,6種改良物料組的土壤含鹽量相較于對照組均有不同程度的顯著降低。在0 ~ 10 cm 的深度下,6種改良劑處理后土壤含鹽量最低的是腐熟牛糞C3 處理(0.40 g/kg)和膨化雞糞B2 處理(0.49 g/kg);而在10 ~ 20 cm 的深度下不同處理間土壤 pH 沒有顯著差異(圖2)。說明適量地施用膨化雞糞和腐熟牛糞對江蘇南通海濱沙性鹽堿地0 ~ 20 cm 土層有著極好的改良功效。此外,本研究中所用功能有機肥是由枯草芽孢桿菌等功能活性菌、腐殖酸、氨基酸等營養(yǎng)元素構(gòu)成,為鹽堿地帶來了活性菌與有機酸,從本研究結(jié)果可以看出,經(jīng)功能有機肥處理后的鹽堿土其含鹽量顯著下降,在10 ~ 20 cm 的深度下土壤含鹽量(圖2)相對最低的是功能有機肥D3 處理(0.78 g/kg)。
在本試驗中秸稈對鹽堿地的改良效果不如有機肥料(功能有機肥、膨化雞糞和腐熟牛糞),可能是由于江蘇海濱鹽堿地本身結(jié)構(gòu)性差、肥力低下、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和生物活性皆很小,秸稈施入表層土壤還沒有很好地與土壤結(jié)合,秸稈分解并釋放出養(yǎng)分所需的時間也會更長,因此在短時間內(nèi)的改良效果不及有機物料。
土壤酸堿度(pH)是土壤重要的基本性質(zhì)之一,是土壤形成過程和熟化培肥過程的一個必要指標,同時也是衡量土壤肥力質(zhì)量和土壤環(huán)境的重要指標。鹽堿地治理的基本原理之一就是脫除表層土壤中過量的鹽分離子,調(diào)控土壤酸堿平衡。本研究中,在0 ~ 10 cm和10 ~ 20 cm深度下的CK土壤pH 均值分別為7.41和7.81(圖3),符合濱海鹽堿地高鹽弱堿的特點[8]。這是因為濱海鹽堿地土壤中的鹽分主要來源于海水及海相沉積物等,鹽分組成以對植物生長的抑制和危害作用很強的氯化物為主。此外,雖然前人的研究中膨化雞糞、腐熟牛糞等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pH 和含鹽量[21–22,28]。然而在本研究中,除調(diào)理劑外,其余 4 種改良物料的pH都與試驗區(qū)土壤相近,因此改良物料對試驗區(qū)土壤pH 的影響效果均不顯著,土壤pH 始終處于中性偏弱堿的狀態(tài)。
雖然6種改良物料的施用都顯著降低了試驗區(qū)土壤含鹽量(土壤含鹽量均在1.00 g/kg上下波動),然而對試驗區(qū)土壤pH 的影響效果均不顯著,施用物料后的土壤pH 呈在原土壤 pH(7.30 ~ 8.15)附近小幅度波動的變化趨勢(圖3)。這可能是由于隨著脫鹽作用的進行,土壤pH會逐漸升高,但當含鹽量降低到1.00 g/kg以下,pH又會開始逐漸下降[29]。
1)施加的6種改良物料均可以顯著降低土壤含鹽量、改良海濱沙性鹽土,其中降鹽效果最佳的為B2(膨化雞糞施入量1.12 kg/m2)、C3(腐熟牛糞施入量4.5 kg/m2)和A2(秸稈施入量3.0 kg/m2)。
2) 6種改良物料的施加對土壤pH影響不顯著,其中功能有機肥施入量為0.15 kg/m2(D1)時試驗區(qū)土壤pH的下調(diào)效果最為明顯。
3)基于江蘇南通濱海鹽堿地強鹽性的特點,改良當?shù)佧}堿地的關鍵為“脫鹽”。綜合含鹽量與pH的結(jié)果可以得出,施加量為3.0 kg/m2的秸稈組改良效果最好。
[1] Li P Y, Qian H, Wu J H. Conjunctive use of groundwater and surface water to reduce soil salinization in the Yinchuan Plain, North-West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2018, 34(3): 337–353.
[2] 黃明逸, 張展羽, 翟亞明, 等. 咸淡交替灌溉下生物炭對濱海鹽漬土及玉米產(chǎn)量的影響[J]. 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 2020, 36(21): 88–96.
[3] 趙英, 王麗, 趙惠麗, 等. 濱海鹽堿地改良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J]. 中國農(nóng)學通報, 2022, 38(3): 67–74.
[4] 張乃丹, 宋付朋, 張喜琦, 等. 速緩效氮肥配施有機肥對濱海鹽漬土供氮能力及小麥產(chǎn)量的影響[J]. 水土保持學報, 2020, 34(6): 337–344.
[5] 馬贊留, 戴云新, 蔡紅海, 等. 江蘇濱海地區(qū)鹽堿地現(xiàn)狀及改良措施[J]. 現(xiàn)代園藝, 2015(14): 189–190.
[6] 黃增榮, 隆小華, 李洪燕, 等. 江蘇北部濱海鹽土鹽肥耦合對菊芋生長和產(chǎn)量的影響[J]. 土壤學報, 2010, 47(4): 709–714.
[7] 劉莉萍. 不同鹽堿土改良劑對江蘇大豐濱海鹽堿地改良效應[D]. 南京: 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2015.
[8] 劉淙琮, 孫宏勇, 郭凱, 等. 不同礦化度咸水在濱海典型植被鹽堿地中的入滲特性研究[J]. 土壤, 2022, 54(1): 177–183.
[9] Wu Y P, Li Y F, Zheng C Y, et al. Organic amendment application influence soil organism abundance in saline alkali soil[J].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 2013, 54: 32–40.
[10] 朱詠莉, 劉軍, 王益權(quán). 國內(nèi)外土壤結(jié)構(gòu)改良劑的研究利用綜述[J]. 水土保持學報, 2001, 15(S2): 140–142.
[11] 鮑士旦. 土壤農(nóng)化分析[M]. 3版. 北京: 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 2000: 53–56.
[12] 曹瑩菲, 張紅, 趙聰, 等. 秸稈腐解過程中結(jié)構(gòu)的變化特征[J]. 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6, 35(5): 976–984.
[13] 張玉文, 毛偉兵, 劉鴻敏, 等. 秸稈還田對濱海粘質(zhì)鹽土物理性狀和棉花產(chǎn)量的影響[J]. 中國農(nóng)學通報, 2016, 32(6): 75–80.
[14] 喬海龍, 劉小京, 李偉強, 等. 秸稈深層覆蓋對土壤水鹽運移及小麥生長的影響[J]. 土壤通報, 2006, 37(5): 885–889.
[15] 李敬王, 陳林, 馬東豪, 等. 潮土長期不同施氮水平對秸稈降解及其細菌群落結(jié)構(gòu)的影響[J]. 土壤學報, 2022, 59(5): 1359–1368.
[16] 陳冬林. 多熟復種稻田土壤耕作和秸稈還田的效應研究[D]. 長沙: 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 2009.
[17] 張鵬, 賈志寬, 王維, 等. 秸稈還田對寧南半干旱地區(qū)土壤團聚體特征的影響[J].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 2012, 45(8): 1513–1520.
[18] 張翰林, 鄭憲清, 何七勇, 等. 不同秸稈還田年限對稻麥輪作土壤團聚體和有機碳的影響[J]. 水土保持學報, 2016, 30(4): 216–220.
[19] 董建新, 叢萍, 劉娜, 等. 秸稈深還對黑土亞耕層土壤物理性狀及團聚體分布特征的影響[J]. 土壤學報, 2021, 58(4): 921–934.
[20] Imbufe A U, Patti A F, Burrow D, et al. Effects of potassium humate on aggregate stability of two soils from, Australia[J]. Geoderma, 2005, 125(3/4): 321–330.
[21] Dangi S R, Ba?uelos G, Buyer J S, et al. Microbial community biomass and structure in saline and non-saline soils associated with salt- and boron-tolerant poplar clones grown for the phytoremediation of seleniu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toremediation, 2018, 20(2): 129–137.
[22] Urra J, Alkorta I, Lanzén A,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fresh and composted horse and chicken manure affects soil quality, microbial composition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J]. Applied Soil Ecology, 2019, 135: 73–84.
[23] 王東升, 黃忠陽, 吳旭東, 等. 不同施肥對鮮食玉米生長及肥料農(nóng)學利用率的影響[J]. 土壤, 2021, 53(2): 299–304.
[24] Lovell R D, Jarvis S C. Effect of cattle dung 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 and N in a permanent pasture soil[J].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1996, 28(3): 291–299.
[25] Akinnifesi F K, Makumba W, Sileshi G, et al. Synergistic effect of inorganic N and P fertilizers and organic inputs fromon productivity of intercropped maize in Southern Malawi[J]. Plant and Soil, 2007, 294(1): 203–217.
[26] 高明, 車福才, 魏朝富, 等. 長期施用有機肥對紫色水稻土鐵錳銅鋅形態(tài)的影響[J].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 2000, 6(1): 11–17.
[27] 仇煥廣, 廖紹攀, 井月, 等. 我國畜禽糞便污染的區(qū)域差異與發(fā)展趨勢分析[J]. 環(huán)境科學, 2013, 34(7): 2766–2774.
[28] Liu L P, Long X H, Shao H B, et al. Ameliorants improve saline–alkaline soils on a large scale in northern Jiangsu Province, China[J].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5, 81: 328–334.
[29] 陳巍, 陳邦本, 沈其榮. 濱海鹽土脫鹽過程中pH變化及堿化問題研究[J]. 土壤學報, 2000, 37(4): 521–528.
Study on Improvement Effect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on Sandy Saline-alkali Land
ZHOU Siyi, LI Xiaojia, ZHANG Xun, SHAO Tianyun, LONG Xiaohua*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aside saline-alkali land in Nantong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a field pl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with seven treatments: control, straw, puffed chicken manure, rotten cow dung, functional organic fertilizer, conditioner I and conditioner II, to compare the improvement effects of different ameliorative materials on sandy saline-alkali so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soil pH of the modified group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K. In two different soil layers (0–10 cm and 10–20 cm) in each group, the material improvement significantly reduce salt content compared with CK, and there are certain differences in salt contents among different groups. When the application rates of straw, puffed chicken manure, decomposed cow manure, functional organic fertilizer, conditioner I and conditioner II are 3.0, 1.12, 4.5, 0.45, 0.045 and 0.060 kg/m2, soil salinity at 0–10 cm depth is decreased by 91.1%, 93.0%, 94.3%, 88.8%, 81.8% and 78.5%, respectively, while soil salinity at 10–20 cm depth is decreased by 75.3%, 73.8%, 69.3%, 79.0%, 68.2% and 61.5%,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ifferent improvement 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 rate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soil improvement, but they can all play a certain role in reducing soil salinity and improving saline-alkali land. Among them, 3.0 kg/m2straw has the best improvement effect on the coastal sandy saline-alkali land in Nantong City.
Saline-alkali soil; Soil amendments; Soil improvement; Soil salinity; pH
X53
A
10.13758/j.cnki.tr.2023.02.016
周思怡, 李曉佳, 張恂, 等. 不同物料對海濱沙性鹽堿地改良效果研究. 土壤, 2023, 55(2): 356–362.
江蘇省如東縣海之城旅游綜合開發(fā)建設項目、江蘇省林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與推廣項目重大集成示范項目(LYKJ[2019]07)和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院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202113YX01)資助。
(longxiaohua@njau.edu.cn)
周思怡(2001—),女,廣東惠州人,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土壤改良與修復。E-mail: 15119221@nj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