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莎娜, 王威, 張飛飛
肺癌是全世界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惡性腫瘤,五年生存率僅約21%,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約占肺癌總數(shù)的85%,外科手術是目前臨床治療NSCLC的主要手段,但術后仍有較高的復發(fā)率及死亡率[1-2]。因此,早期判斷NSCLC預后是目前研究的熱點。18F-脫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是一種能夠全面反映全身腫瘤病灶部位及活躍程度的影像學檢查手段[3]。既往有研究發(fā)現(xiàn),18F-FDG PET/CT顯像中的腫瘤代謝體積(MTV)在胰腺癌患者預后評估中起重要作用[4]。鱗狀細胞癌抗原(SCCA)是一種特異度較高的鱗狀細胞癌標志物,對腫瘤的早期診斷具有指導意義[5]。既往研究顯示,血清SCCA與肺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有關,可作為影響預后的潛在因素[6]。目前關于18F-FDG PET/CT顯像中的最大標準化攝取值(SUVmax)聯(lián)合血清SCCA與NSCLC預后的關系研究尚少。本研究主要分析18F-FDG PET/CT顯像中的SUVmax聯(lián)合血清SCCA對NSCLC患者預后的評估價值,以期為NSCLC的診治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NSCLC患者126例,均經手術病理檢查證實,其中男78例,女48例;年齡40~80(60.33±5.44)歲。納入標準:①行PET/CT檢查前未接受任何治療,并且經病理證實為NSCLC;②患者或其家屬知情同意;③鱗狀細胞癌。排除標準:①伴有肝、腎等重大器官功能不全;②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嚴重感染性疾病及其他惡性腫瘤疾病者;③既往存在精神病史者;④臨床資料不全或無法完全配合本次研究者。本研究已獲得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批準號:倫審20200135)。
1.218F-FDG ET/CT顯像方法 顯像設備為GE PET/CT Discovery掃描儀,顯像劑為本科室加速器生產的18F-FDG,放射化學純度>95%,pH值為5~7。本研究所有患者在接受顯像檢查前禁食4~6 h,血糖<7.1 mmol/L,首先經肘靜脈注射3.7~4.1 mBq/kg的18F-FDG,協(xié)助患者安靜平臥休息60 min后進行全身PET/CT掃描,掃描范圍自顱底至股骨近段,掃描電壓120 kV,電流80 mA,層厚4 mm,間隔4.25 mm,PET信息采集模式為三維掃描方式。視患者身長采集6~8個床位,每個床位3 min。掃描結束后,將獲得的圖像數(shù)據(jù)通過PET專用軟件進行分析處理,利用CT數(shù)據(jù)對PET圖像進行衰減校正并進行圖像重建和融合,最后獲得橫斷面、冠狀面、矢狀面方向的圖像。
1.3 圖像分析 由2名診斷經驗豐富的高級職稱醫(yī)師對所有PET/CT圖像進行視覺評價和半定量分析。通過視覺評價判定異常濃聚病灶后,記錄病灶總數(shù)及遠處轉移灶數(shù)目,同時選擇橫斷面圖像上原發(fā)病灶放射性攝取增高區(qū)域來勾畫感興趣區(qū),勾畫病灶的感興趣區(qū)后,由計算機軟件自動計算獲得病灶的SUVmax。
1.4 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SCCA水平 采集研究對象空腹外周靜脈血4 ml,3000 r/min離心10 min后,吸取上清液,存放至-80 ℃冰箱內備用。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SCCA水平,試劑盒及檢驗設備均購自德國羅氏診斷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1.5 隨訪 所有患者出院后,采用電話、住院或門診病歷資料查詢等方式進行至少3年的隨訪,記錄患者生存情況,隨訪截至患者復發(fā)或死亡,或截至研究終點2022年3月30日。無病生存時間為從手術切除到局部復發(fā)或死亡的時間[7]。
2.1 NSCLC患者的SUVmax及SCCA截斷值 本研究中126例NSCLC患者經18F-FDG PET/CT顯像測量,原發(fā)灶SUVmax為8.45~42.05,中位數(shù)為12.60,以SUVmax中位數(shù)12.60為節(jié)點,將126例患者分為高值組(SUVmax>12.60,n=63)與低值組(SUVmax≤12.60,n=63)。126例NSCLC患者血清SCCA水平0.73~3.04 μg/L,平均(1.53±0.47)μg/L;經ROC曲線確定血清SCCA的最佳截斷值為1.85 μg/L,根據(jù)SCCA截斷值將126例患者分為高SCCA組(SCCA>1.85 μg/L,n=48)與低SCCA組(SCCA≤1.85 μg/L,n=78),見圖1。
圖1 血清SCCA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預后評估的ROC曲線
2.2 NSCLC患者SUVmax值、SCCA水平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SUVmax值、SCCA水平與NSCLC患者年齡、性別、淋巴轉移無明顯關系(P>0.05),但與TNM分期、分化程度、腫瘤最大直徑相關(P<0.05),見表1。
表1 NSCLC患者SUVmax值、SCCA水平與不同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2.3 NSCLC患者的生存狀況 本研究126例患者自出院后隨訪3~36個月,3年無病生存率為61.90%(78/126)。高SCCA組3年無病生存率為37.50%(18/48),低SCCA組為76.92%(60/7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Log-rankχ2=16.528,P<0.05)。
SUVmax高值組的3年無病生存率為42.86%(27/63),低值組為80.95%(51/6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Log-rankχ2=19.385,P<0.05)。41例SUVmax聯(lián)合血清SCCA均異常(SUVmax>12.60且SCCA >1.85 μg/L)患者3年無病生存率為36.58%(15/41)。
2.4 影響NSCLC患者預后的單因素分析 NSCLC患者3年無病生存率與TNM分期、血清SCCA、SUVmax、SUVmax聯(lián)合血清SCCA存在密切關系(P<0.05),見表2。
表2 NSCLC患者預后單因素分析
2.5 影響NSCLC患者預后的Cox多因素回歸分析 以NSCLC患者預后為因變量(生存=0,死亡=1),以年齡(<60歲=0,≥60歲=1)、性別(女=0,男=1)、淋巴轉移(無=0,有=1),TNM分期(Ⅰ+Ⅱ期=0,Ⅲ期=1)、分化程度(高+中分化=0,低分化=1)、腫瘤最大直徑(<3 cm=0,≥3 cm=1)、血清SCCA(SCCA≤1.85 μg/L=0,SCCA >1.85 μg/L=1)、SUVmax(≤12.60=0、>12.60=1),SUVmax聯(lián)合血清SCCA(二者非均異常=0、二者均異常=1)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Cox比例風險回歸分析,結果顯示,TNM Ⅲ期、SCCA>1.85 μg/L、SUVmax>12.60、SUVmax聯(lián)合血清SCCA均異常(SUVmax>12.60且SCCA >1.85 μg/L)均為影響NSCLC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3 影響NSCLC患者預后的多因素Cox回歸分析
PET/CT是一種無創(chuàng)的影像學檢查技術,而18F-FDG是PET/CT注射的顯像劑,屬于葡萄糖結構類似物,臨床通過18F-FDG PET/CT顯像能夠提供解剖及代謝信息,目前廣泛應用于惡性腫瘤的診斷、分期、療效監(jiān)測及預后評價[8]。SUVmax是18F-FDG PET/CT顯像中評價腫瘤代謝活性的常用參數(shù),可反映與臨床結果直接相關的預后因素[9]。有研究發(fā)現(xiàn),SUVmax與腫瘤的不良預后相關[10]。SCCA屬于鱗狀上皮細胞中高分子蛋白質,存在于正常鱗狀上皮的棘狀層和顆粒層,具有提高腫瘤細胞DNA復制速度以及促進腫瘤生長等作用,是反映鱗狀細胞癌生物學特性的重要標志物[11-13]。既往研究顯示,SCCA水平變化趨勢與宮頸癌的惡性程度呈正相關,可作為宮頸癌患者診斷、疾病監(jiān)測及預后評估的指標[14]。
本研究以NSCLC患者原發(fā)灶SUVmax的中位數(shù)12.60為節(jié)點,將本組126例患者分為高值組(SUVmax>12.60)與低值組(SUVmax≤12.60);同時經ROC確定SCCA的最佳截斷值1.85 μg/L,并根據(jù)截斷值分為高SCCA組(SCCA >1.85 μg/L)與低SCCA組(SCCA≤1.85 μg/L)。結果顯示,SUVmax、血清SCCA與NSCLC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腫瘤最大直徑相關,提示SUVmax、血清SCCA可能參與NSCLC患者的發(fā)生發(fā)展。既往有研究顯示,18F-FDG PET/CT SUVmax與乳腺癌的臨床病理特征具有相關性[15]。食管鱗癌患者血清SCCA水平與腫瘤分期、病理分級有關[16]。本研究經過隨訪發(fā)現(xiàn),高SCCA組、SUVmax高值組的3年無病生存率均低于低SCCA組及SUVmax低值組,說明SUVmax、血清SCCA與NSCLC患者預后密切相關,當SUVmax>12.60、SCCA>1.85 μg/L時,NSCLC患者3年無病生存率降低。本研究進一步行Cox回歸分析得出,SCCA>1.85 μg/L、SUVmax>12.6為影響NSCLC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證實SUVma、血清SCCA與NSCLC患者預后密切相關,能夠作為預測預后的有效指標??赡苁怯捎?8F-FDG PET/CT顯像通過掃描能夠及時了解患者全身情況,顯示腫瘤病灶的部位和生長代謝活性,從而能更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從而改善疾病的預后。而SCCA作為鱗狀細胞癌的標志物,既往較多研究顯示,血清SCCA水平升高表示腫瘤惡性程度增加[17]。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SUVmax聯(lián)合血清SCCA均異常(SUVmax>12.60且SCCA>1.85 μg/L)患者的3年無病生存率低于SUVmax聯(lián)合血清SCCA非均異?;颊?且為影響NSCLC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說明SUVmax聯(lián)合血清SCCA均異常NSCLC患者的預后更差。同時相對SUVmax或SCCA單個指標,SUVmax聯(lián)合血清SCCA對NSCLC預后的評估價值更高、更準確,可能是由于SUVmax聯(lián)合血清SCCA在預測過程中需滿足兩個條件,具有互補作用,因此對NSCLC預后評估具有更高的準確性。既往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18F-FDG PET聯(lián)合血清腫瘤標志物對肺腺癌分期的診斷效能顯著高于單獨指標[18]。
綜上所述,SUVmax聯(lián)合血清SCCA均異常與NSCLC患者的預后密切相關,是影響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可考慮作為評估NSCLC患者預后的參考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