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克敏
在我國以老年大學為主導的老年教育發(fā)展迅猛。2021年出版的中國第一本老年教育藍皮書《中國老年教育發(fā)展研究報告(2018—2020)》顯示,截至2020年,全國已有各級各類老年大學、老年學校11.2萬余所,學員超千余萬;畢(結)業(yè)學員更是數以千萬計,雄踞世界前列,使發(fā)展中國家有了令發(fā)達國家羨慕的老年教育。但是關于老年教育的屬性和老年大學歸屬問題,一直存在不同的認識。
我國的老年教育具有明顯的時代烙印。它是在我國即將進入老齡社會和有了離退休制度、為了解決社會穩(wěn)定和老年人需求而出現的新事物,至今將滿40年。人們對老年教育的認識,隨著人口老齡化快速發(fā)展的社會特點,有一個不斷深化和發(fā)展的再認識過程。本文就老年教育的屬性再談幾點看法,就教于同行。
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該命題如果放在普通教育、職業(yè)教育和高等教育,大家比較好理解。但要放在老年大學,有些人就比較難以認同。老年人退休就意味著退出社會勞動崗位,還需培養(yǎng)嗎?在老年教育研究領域,剖析老年大學現實問題時,人們往往較多涉及的是老年教育立法、體制、管理、師資和課程等等;固然這些都是比較重要的,但唯獨回避了老年教育的本質問題,即“學校是教育人、培養(yǎng)人的地方”。這是因為教育是把自然人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這個過程伴隨人的一生,貫穿人的整個生命過程。作為社會成員的老年人還需要不斷地繼續(xù)社會化,不斷完善自己。同時教育培養(yǎng)人是有意識、有目的、自覺地進行的。盡管其他社會現象對人的發(fā)展也有影響,但它不是自覺地、有目的地影響人的發(fā)展;以老年大學為主陣地的老年教育卻是有意識、有目的、自覺地進行教育活動。更主要的是學校教育在培養(yǎng)老年人的活動中,也存在著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內容三種要素之間的矛盾運動;老年大學中既有教師和學生,還有比較正規(guī)的課程,三種要素客觀存在。目前的老年大學普遍還是按照一般學校的運行規(guī)則和一般的教學規(guī)律在開展教學活動。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2.64億多人,占比高達18.7%,在高度老齡化地區(qū)占比還要高。老年人的面貌決定著當代社會面貌,也影響著現在的年輕人。年輕人需要培養(yǎng),老年人同樣需要培養(yǎng),盡管目標任務不同,但同樣是為社會培養(yǎng)人。老年教育是終身教育體系、畢生發(fā)展理論和創(chuàng)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完整的老年教育應該是包括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遠程(網絡)教育等。我們在此討論的是指以老年大學為主的學校老年教育。因為老年大學(一部分比較規(guī)范的老年學校也是這樣)的教育活動符合一般學校教育的諸多特征:有確定的教育目的,有大綱、教材、教師,以課堂教學為主、有教學和課外活動,有的老年大學還有考核考試,合格的還發(fā)給相應證書等等。幾乎所有老年大學的辦學宗旨第一句都是“增長知識”,所以老年大學基本上也都是按照一般學校的模式在運行,都是以教學為中心安排學校各項工作。
老年教育屬于終身教育一部分,是老齡社會的奠基工程;盡管它區(qū)別于普通正規(guī)教育和高等、職業(yè)教育,但仍屬于一種教育類別,是有選擇、有組織、有系統(tǒng)的教育活動。老年人學習不是為了獲得學歷,而是為了提升生活質量和生命價值。其培養(yǎng)人的性質決定了老年大學區(qū)別于老年(老干部)活動中心或其他老齡組織,而彰顯其應有的地位、作用和要求。老年大學、老年學校的普及使學習成為健康老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老年教育是特殊教育。老年大學主要培養(yǎng)的是退出工作崗位處于人生休閑期的群體。由于教育對象的特殊,致使老年大學有著許多不同于其他學校的特點,總的來看是校本為主、適度規(guī)范。其一,學習者學習目的的多樣性。老年人到老年大學學習有的為了求知,有的為了求健,有的為了求樂,有的希望交友,有的希望有為,即將學有所得為社會再作貢獻等等。其二,學習者學習目的的非功利性。老年學員學習不為應試升學、求職求銜,只憑興趣求知求樂,追求生活的充實愉悅。其三,學校的非規(guī)定性。沒有規(guī)定老年大學必須培養(yǎng)哪類人才,必須修完哪些科目,必須達到哪級水平,學員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隨時入學隨時離校,可以任意選校選課選班,可以任意擇師、任選層次,可以學完不離校也可以不畢業(yè)就走人等等。學不學、學什么自主自愿,他們的文化水平、社會地位、年齡及健康狀況可以相差很遠,只要興趣相近就可以在一個班學習。其四,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有著明顯的休閑性。其五,學以致用、學為結合。普通學校學生是學而備用,老年大學多是學了就用,急用先學,學為結合,邊學邊為。這里的“為”是學的鞏固與延伸,用所學知識豐富生活、服務家庭、服務社會。其六,學校管理的非定型。由于老年教育沒有全國統(tǒng)一的業(yè)務主管部門,老年大學一直沒有統(tǒng)一的課程、教材體系,沒有統(tǒng)一的學制和學校管理規(guī)定,沒有必須的考核和評估;學員的滿意程度和學習成果展示及社會反映基本上就是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主要體現。學校內部對學員的管理制度也是自覺性多于約束性,考勤考績比較寬松。
老年人牽動全社會,是社會轉型的重要紐帶。老年人既要得到全社會的扶助,他們的一言一行又會影響到全社會。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32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著力增強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思想觀念。要積極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階段,是仍然可以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的重要人生階段。”而且總書記多次提到要發(fā)揮老干部、老黨員、老專家的作用,教育、關心下一代,為社會穩(wěn)定作出貢獻。這些話為我們深刻認識老年人、理解中國特色的老年教育本質指明了方向。
老年教育的對象是老年人,老年人有其特殊性。因此,老年教育不僅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質量、維護老年人的尊嚴和權利;而且能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經濟發(fā)展、增進社會和諧。老年教育既具有老年個體功能,又具有社會功能。
在老年個體功能方面,一是精神養(yǎng)老功能。我國已進入快速老齡化階段。精神文化養(yǎng)老與物質養(yǎng)老同等重要,甚至于是更高層次、更為重要的養(yǎng)老,由此老年教育兼有的養(yǎng)老功能也更加顯現。隨著我國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衣食住行醫(yī)等“物質養(yǎng)老”的基本要素已不再是困擾多數老年人的難題,進而促使更多人從單純關注物質養(yǎng)老到日益注重“精神養(yǎng)老”。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老年人只要多進校園,就能少進醫(yī)院;在學習上多投一毛錢,就能在看護治療上少花一塊錢。二是樹立積極老齡觀。老年學校教育特別注重培養(yǎng)積極老齡觀、改變老年人的養(yǎng)老觀念。陽光心態(tài)的培養(yǎng)是老年大學的重要任務,學校在促進老年人對生命自身的超越、提升人生的精神境界、實現生命價值等一系列陽光心態(tài)的培養(yǎng)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幫助他們正確地看待社會、看待人生。老年大學作為老年教育的主要載體,將求知、求健、求樂、求為融為一體,是老年人展示積極樂觀的精神生活的舞臺。
在社會功能方面,老年大學辦學宗旨中有“服務社會”內容,老年學員學習的最佳效果就是要有所作為、繼續(xù)為家庭、為社會、為教育下一代作貢獻。實踐中老年大學很明顯地具備了多種社會功能。比如,老年大學實際兼有黨委、政府部門的老干部和老齡工作職能,是重塑和完善老年人價值觀的主陣地。老同志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過巨大貢獻,有著明顯的政治和經驗優(yōu)勢,他們發(fā)揮作用能繼續(xù)起到社會安定的減震器和經濟發(fā)展的催化劑作用;他們自己的榜樣作用和他們開展的傳統(tǒng)教育、道德教育,對凈化社會風氣、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尤其是關心下一代活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由此可見,老年教育不僅僅具有學校教育的功能,還具有許多學校教育無法實現的功能。因此說老年教育不僅僅是教育。
首先要發(fā)揮教育和老干部門兩大系統(tǒng)的辦學優(yōu)勢作用。
我國第一部《老年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0年)》指出:“老年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yè)和老齡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泵鞔_規(guī)定了老年教育具有教育和老齡事業(yè)的雙重屬性。當前我國老年教育主要由組織(老干部局)和教育兩大部門舉辦,即老干部部門與教育部門雙主體辦學,形成“雙軌辦學”局面,二者各有優(yōu)勢。
以老年大學為標志的老年教育起源于我國20世紀80年代干部離退休制度的確立,為幫助離退休老干部更好地適應離退休生活安度晚年,老年大學應運而生。到后來招生對象已遠遠超出了離退休干部的范圍而覆蓋到所有老年人。老年教育自誕生以來就游離于國家教育體制管理之外,而與老干部管理工作結下不解之緣。從我國第一所老年大學——山東老年大學誕生到現今的規(guī)?;l(fā)展,應該說都是在老干部門的組織與推動下完成的。據不完全統(tǒng)計,省市地縣由老干部門舉辦的老年大學曾經約占到全國的80%。一些大型企事業(yè)單位(包括高校)的老年大學也都是由單位的老干部門(或稱離退休辦)舉辦。老干部門所辦老年大學已經運行多年,形成規(guī)模和規(guī)范,組織部和老干部局隊伍穩(wěn)定、行政執(zhí)行力很強,老干部門與其所辦老年大學聯(lián)系最密切,涉老管理也最得心應手,這種優(yōu)勢是任何其他部門都無法比擬的。此外,老干部門的老年大學經費投入較多,保證了當前老干部門老年大學的正常運轉。
教育部門則在教育規(guī)范、制定標準、教育教學指導和理論研究方面駕輕就熟,且教育資源比較豐富。從長遠來看,老年教育最終的歸屬當然應該是由教育部門舉辦和管理,這樣更加有利于老年教育的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筆者認為,目前老干部門老年大學不應追求完全歸口教育部門舉辦,仍然維持“雙軌辦學”,這樣更有利于老年大學整體上的生存和發(fā)展。當前只有維持“雙軌辦學”,雙重屬性才能得到充分體現。如果老干部門與教育部門各自發(fā)揮優(yōu)勢并密切合作,則老年教育就將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
其次要繼續(xù)遵循老年教育規(guī)律辦學。
老年教育教學因受眾群體的特殊性,決定著我們要把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一方面努力搞好教學,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為老年學員自我實現、自我展示提供廣闊的平臺,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老年學員在學習中增長知識、與時俱進,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度過晚年生活。如果說年輕人求學是為了謀生,老年人則是為了謀心,追求人生的完善;普通學校為了適應社會和工作需要是標準化培養(yǎng)人,老年大學為了老年人的完善,注重的是個性化發(fā)展;普通教育學生注重結果,老年教育學員則更加重視享受過程;普通教育,學生為了將來的前途而要經歷十年寒窗之苦,老年教育學員則是追求當前的幸福生活、樂在其中。
老年大學的辦學宗旨是“增長知識、豐富生活、陶冶情操、促進健康、服務社會”,它體現的是老年大學的辦學目的。教學內容量的選擇和序的排列也與普通學校和高等及職業(yè)教育的安排都大不相同。我們一直堅持“適其所需、補其所缺、授其所宜、重其所得”的教學特色,實踐表明這樣的教學安排很受歡迎而且效果很好。我國老年教育近四十年的快速發(fā)展也與之密不可分。
“適其所需”是老年大學教育首先要遵循的原則,因為老年教育是非強制的非學歷教育,學校對學員的吸引力首先是他需要和喜歡的學習內容,然后是良好的辦學環(huán)境和貼心的服務。所以幾乎所有老年大學開設課程都是從學員歡迎的科目開始的。但是僅有適需還是不夠的,學員由于文化、經歷、認識的限制還不知道自己需要更加深入的學習,所以必須要“補其所缺”。這個“缺”就是辦學者,更確切地說是政府和社會希望老年人學習的內容。這就需要引導和教育,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和缺憾、引導產生新的學習需求,自覺接受這些新知識。一方面要補齊他們知識結構不完善的部分,另一方面還要開展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培育積極老齡觀。這種引導還有一個作用,就是把老年人潛在的學習需求激發(fā)成現實的學習需求,把隱性需求變成顯性需求。“授其所宜”主要是教學方法問題,一方面是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按照老年特點進行精簡,選擇他們更亟須掌握的內容;另一方面按照老年人易于接受的順序編排內容。比如醫(yī)療保健課,首先要從癥狀入手,通過一些癥狀分析可能患的是什么疾病,然后再講病因及該病的防治知識(以防為主),這樣既實用也更能吸引老年人。而如果前面先講了很多生理、病理知識,還沒等接觸到老年人需要的癥狀和預防知識等,他們可能就失去了興趣,不愿意繼續(xù)學下去了。老年學員和醫(yī)學院學生不一樣,他們多是為了自我保健,需要的是即學即用,不太注重打基礎和尋求知識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還有就是教學的方法要適老,教師講課要吐詞清晰、板書清楚,進度要慢、重點要重復,多鼓勵、少批評。注意多使用電化教學設備、注重直觀形象、手腦并用等等?!爸仄渌谩?,不是只看考試考查的成績,主要看學員對知識的掌握是否有提高、有進步;還有一個是心理的調適,使之通過學習增強信心、樹立正確觀念,培養(yǎng)陽光心態(tài),通過求知開闊心胸。
課外活動和學為結合是老年大學的突出特點。因為老年大學的課程都是單科獨進,一般每門課每周只有一次課(2課時)。大量的時間是學員自己學習、自由活動。于是學員自發(fā)組織或學校組織的學員課外學習活動就很重要。學員都愿意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學為結合、服務社會。在老年大學學員不畢業(yè)、不離校比較普遍,這當中有一部分人是為了學習更高層次內容,還有相當多的人并不僅僅為了求知,而是享受學習過程、寄托精神,把老年大學當作自己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