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仕健
重難突破
1.如何區(qū)分訂立合同過程中的要約和承諾?
2.如何區(qū)分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
3.糾紛的解決方式有哪些?
(1)調解
①含義:通過第三方的排解疏導、說服教育,促使發(fā)生糾紛的當事人自愿達成協(xié)議,從而解決糾紛的活動。
②類型:我國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調解制度,包括人民調解、行政調解、仲裁調解、訴訟調解等,它們在不同層面為解決糾紛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2)仲裁
①分類:仲裁是解決糾紛的一種有效途徑,包括商事仲裁、勞動爭議仲裁等。在現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是商事仲裁。
②適用情況:當平等主體當事人之間發(fā)生合同糾紛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時,雙方可以將其提交仲裁機構進行商事仲裁。(下列糾紛不能仲裁:婚姻、收養(yǎng)、監(jiān)護、扶養(yǎng)、繼承糾紛;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
③要求:A.或裁或審:在商事仲裁與訴訟之間,當事人只能選擇其一加以適用。B.協(xié)議仲裁:當事人申請仲裁,須以雙方自愿訂立的有效仲裁協(xié)議為前提。
④特點:仲裁程序比較靈活,仲裁審理一般不公開進行,而且一裁終局。因此,仲裁更加便捷、經濟。仲裁裁決一經作出,即發(fā)生法律效力。
(3)訴訟
①含義:俗稱“打官司”,它是在糾紛主體的參與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解決具體糾紛的活動。
②地位:在多元的糾紛解決方式中,訴訟是解決糾紛的最后途徑。
③要求:訴訟解決糾紛必須嚴格依法進行。
④特點:公權性、程序性、強制性、終局性。
⑤主要類型: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和刑事訴訟。
4.我國的訴訟程序是什么?
(1)起訴
①地位:起訴,俗稱“告狀”,是訴訟程序的第一步。
②原則:在我國,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均實行“不告不理”的原則。
③受理機關:起訴應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
(2)立案登記
①條件: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起訴,人民法院應當予以登記立案。
②效果:立案登記后,訴訟即告開始,起訴的一方稱為原告,被訴的一方稱為被告,訴訟進入第一審程序。
(3)應訴
①人民法院登記立案后,要將原告提交的起訴狀副本送達被告,被告應當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提出答辯狀,再由人民法院把答辯狀副本送達原告。
②被告不提交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案件。
③在這一階段,人民法院還要確定開庭審理日期,并通知雙方當事人。
(4)開庭審理
①地位:開庭審理是訴訟過程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②階段:開庭準備、法庭調查、法庭辯論、休庭評議、宣告判決。
(5)二審程序
①條件:一審結束后,除法律規(guī)定的特殊情況外,當事人不服一審裁判的,有權提起上訴,啟動二審程序。
②程序:二審程序是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的程序。
③效力:二審裁判是終審裁判。
④保障:法律還規(guī)定了審判監(jiān)督程序,用于糾正生效裁判的錯誤。
實戰(zhàn)提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余某某與周某某是某學校六年級的學生。課間活動時,周某某抱住余某某的小腿,將余某某拖出教室,致使余某某摔倒受傷。余某某住院治療六天,產生醫(yī)療費用兩萬多。余某某的父母將周某某告上了法庭。本案中
①周某某作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父母承擔賠償責任
②周某某的父母不需要承擔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
③民事法律關系中人身關系的客體是行為
④周某某侵犯了余某某的身體權和健康權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 有恒產者有恒心,國家通過不斷完善財產制度,規(guī)范不動產和動產的取得方式,依法保護各類民事主體的財產權益。下列情況所有權沒有發(fā)生轉移的是
①甲依據其父親生前所留遺囑獲得了一套房產,尚未進行過戶登記
②甲與乙簽訂房屋買賣合同,乙支付首付款,雙方約定一周后過戶
③銀行接收甲的一套房產作為抵押給其發(fā)放貸款,尚未到還款日期
④甲與乙進行了電動自行車的交易,乙付款后將電動自行車騎回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 陳先生是廣東順德某村人,家有房產一套。為了更好滿足美好生活的需要,2023年陳先生在該村南頭依法承租了256畝土地種植花卉及觀景樹。前不久,陳先生因急需采購一批季節(jié)性花苗,緊缺50萬元資金。對此,陳先生可憑
①依法取得256畝土地的所有權向銀行抵押貸款
②依法取得256畝土地的經營權向銀行抵押貸款
③用家里的房產所有權向銀行質押貸款
④用家里的房產所有權向銀行抵押貸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 2023年,火爆熒屏的電視劇《漫長的季節(jié)》在片尾聲明:“本劇知識產權由上海騰訊企鵝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獨家所有。本劇的完整傳播權歸騰訊科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獨家所有?!毕铝袑Υ死斫庹_的是
①未經權利人許可擅自傳播該劇,須承擔違約責任
②該劇創(chuàng)作完成后,其作品修改權受法律永久保護
③該劇的著作財產權屬于法人,其保護期是作品發(fā)表后50年
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播放該劇某片段屬于作品的法定許可使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5. 2023年10月20日,H廠商給M商場發(fā)出出售某種零部件的要約,有效期為一周。M商場于2023年11月1日復電:貴廠出售的該種零部件,本商場同意購買,但其他條件需商量。此后H廠商并沒有答復。該案例中
①合同已成立,因為M商場2023年11月1日的復電為承諾
②合同不成立,因為M商場未在要約確定的期限內作出表示
③合同已成立,H廠商的沉默表明了其接受M商場發(fā)出的要約
④合同不成立,H廠商的要約與M商場的復電內容不完全一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鄭某將自家臨街商鋪出租給小王開花店,合同約定租金每年2萬,租期為5年,小王預交了兩年房租后開始經營。一年之后,鄭某找到小王要求將租金提高到每年3萬,小王未同意,鄭某要求解除租賃合同。關于這一糾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合同一經簽訂,不得變更,鄭某無權單方面解除合同
②若鄭某單方面違反合同,需要雙倍返還小王全部定金
③鄭某違約,小王可要求繼續(xù)履行合同,直到租約到期
④若鄭某給予合理補償,雙方協(xié)商一致便可解除合同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7. 某校女研究生甲在地鐵中懷疑某大叔乙對她進行偷拍,后經證實為乙正常使用手機,并未偷拍,雙方達成和解。隨后甲在某網絡平臺發(fā)表“猥瑣男”等誹謗言論并公開乙的正面照。事件發(fā)酵后,甲公開道歉,乙及其家屬表示諒解。本案中
①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是甲誹謗乙的侵權行為
②甲同時侵犯了乙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和榮譽權
③賠禮道歉是甲承擔侵權責任的重要方式之一
④乙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 戴某的居室與某健身房相鄰。該健身房于所在的樓棟外墻安裝帶燈廣告牌,徹夜開啟,造成的光污染不僅使戴某難以安睡,還導致其房屋外蚊蟲數量激增。不堪其擾的戴某將該健身房訴至法院。本案中,該健身房應
①承擔過錯推定侵權責任,要及時停止侵害、賠禮道歉
②遵循方便生活、團結互助的原則,妥善處理相鄰關系
③合理行使其不動產使用權,在享受權利的同時接受限制
④只有征得戴某同意,才能于所在的樓棟外墻安裝廣告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 某村村民屈某甲和屈某乙因土地承包經營權產生糾紛,屈某甲與屈某乙各自召集部分親友準備聚眾斗毆,被村干部及時制止,并引導雙方到鎮(zhèn)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經調解雙方最終達成和解協(xié)議。該糾紛的順利解決
①費用比較低,既為當事人節(jié)省了費用也緩解了法院的壓力
②充分說明了調解作為解決糾紛的最佳方式具備獨特優(yōu)勢
③利于化解矛盾、消除紛爭、促進和諧
④能夠起到防止矛盾擴大的積極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 小瑩與朋友合開了一家服裝公司,但不久就產生了財產方面的權益糾紛。礙于情面,小瑩不想打官司,準備選擇仲裁的方式解決糾紛。那么,小瑩必須弄清的仲裁要求有
①商事仲裁和訴訟互不干擾,可以同時進行
②對仲裁裁決不滿意,可就同一糾紛再仲裁
③仲裁必須以雙方自愿訂立的有效仲裁協(xié)議為前提
④一方不履行仲裁裁決,對方可申請法院強制執(zhí)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甲開車行駛過程中因接聽電話不慎將人行道上的乙撞飛,致使乙重傷昏迷,甲慌亂中開車逃逸,身為法官的丙目睹了全過程。檢察院將道路監(jiān)控視頻以及丙的證人證言作為證據提起公訴。經人民法院審理,認定甲構成交通肇事罪,判決甲有期徒刑3年。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檢察院提交人民法院的監(jiān)控視頻屬于電子數據
②在訴訟中如丙作為本案審判員甲可申請丙回避
③甲是能在任何時候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
④刑事訴訟過程中乙有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王某家住M市南城區(qū),在北城區(qū)租用張某門面經商。王某因門面租金事宜與張某發(fā)生爭吵,在爭吵過程中,王某造成張某左手食指近節(jié)指骨基底部撕脫性骨折。北城區(qū)公安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處罰法》第四十三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給予王某行政拘留十日并處 500元的處罰,王某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王某如果對法院的一審判決不服,還可以提起上訴
②王某可以委托辯護人幫助自己訴訟
③本案由北城區(qū)公安分局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④王某在本案中負有全部舉證責任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3. 法律援助是國家為保護和促進人權而建立的一種無償法律服務制度。以下說法符合法律援助要求的是
①經濟困難的張某可以就見義勇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糾紛申請法律援助
②請求國家賠償的郭某可以請求法律援助機構為其賠償請求進行辯護
③未成年人黃某因為一場民事糾紛申請法律援助,由其法定代理人江某代為提出
④20歲的劉某因為涉嫌搶劫罪被提起公訴,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辯護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 “AI換臉”走紅網絡,一張照片經過深度合成算法處理就能秒變視頻主人公。近日,小張利用某“AI換臉”將一段惡搞視頻里男主角的臉換成了單位同事小李的臉,并在社交媒體平臺上進行傳播。小李得知此事后,要求小張刪除該視頻,但遭到小張的拒絕。小李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關于本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小張侵犯了小李肖像權和名譽權等最基礎的權利
②小李主張后,小張可對其沒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③法院可以根據過錯責任、因果關系規(guī)定進行權利保護
④小李的身份權受到侵犯,小張只需承擔賠禮道歉責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 2023年5月初,某地產公司因違規(guī)為校外培訓機構提供廣告位并獲利,被本市市場監(jiān)管局依法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罰款 10 萬元。如該地產公司對本市市場監(jiān)管局作出的行政處罰存有異議
①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行政處罰決定
②行政機關應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guī)范性文件
③應在收到處罰決定十五日內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④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應主動介入,依法登記立案并審理與判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6. 李某與王某因瑣事發(fā)生爭執(zhí)并互毆受傷,經鑒定均為輕微傷。李某不服鑒定書結論,提起刑事自訴,要求追究王某的刑事責任,并要求王某賠償3萬元損失費用。庭審中針對李某的訴求,王某不予認可,雙方抵觸情緒強烈。本案中
①李某可以委托訴訟代理人為其打官司
②作為書證的傷情鑒定書具有重要作用
③李某與王某互相侵犯了對方的生命權
④王某有罪的舉證責任由王某自己承擔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
17.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錢某看到同事孫某有一限量版玩偶,非常喜歡,遂讓孫某將玩偶轉讓給他,雙方以一萬元成交,并約定一個月后取走玩偶,錢某支付定金一千元。隔天同學周某來探望孫某,同樣喜歡這款玩偶,愿以一萬兩千元價格購買,于是孫某把玩偶賣給了周某,周某將玩偶作為生日禮物贈送給了吳某。一個月后錢某向孫某索要玩偶,孫某表示玩偶已賣給同學周某。雙方協(xié)商無果,錢某遂將孫某訴至人民法院。
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孫某對錢某是否構成違約,并說明理由。(6分)
(2)說明本案中孫某應承擔的民事責任及具體方式。(6分)
18.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王某、李某系同單元的對門鄰居,該單元為一梯兩戶。王某因自身防盜及安全需要,在自家門口上方墻角處安裝360度攝像頭,拍攝范圍為電梯口、樓梯口及兩家共用的空間,且能夠完整覆蓋李某大門位置。李某不同意王某安裝使用該攝像頭,認為王某24小時全天候監(jiān)控,嚴重侵犯了自己及其家人的人身權利。王某則稱:“安裝攝像頭是自己的權利,任何人無權干涉?!彪p方協(xié)商未果,李某訴至法院,法院審理后依法判決:被告王某應拆除攝像頭。
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知識,簡要說明法院作出該判決的理由,并談談如何妥善處理相鄰關系。(16分)
19.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0月9日,甲果園與乙超市簽訂橙子買賣合同,合同金額為20萬元,交貨時間為2023年11月9日,任何一方違約,違約方須向對方支付違約金3萬元。合同簽訂后,乙超市如約向甲果園支付了定金2.5萬元。后因“雙十一”臨近,橙子需求量增大,價格上漲,2023年10月29日,甲果園致電乙超市要求提價,乙超市不同意,甲果園遂要求解除合同,遭到乙超市拒絕。合同期滿后,甲果園未履行合同義務。乙超市遂單方面向其所在地A市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甲果園承擔違約金并雙倍返還已付定金。
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知識,說明乙超市維權的不妥之處,并分析乙超市應如何選擇最佳維權訴求。(12分)
20.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緣起】
某地原有一家造紙廠,后又引進一家化肥廠。引進化肥廠后,附近果園開始連年歉收,果農懷疑是化肥廠偷偷排污造成水體污染導致的。于是果農代表甲便向法院提起訴訟,主張果園的歉收系該化肥廠排污行為所致,請求賠償。
【過程】
法庭上,果農們提交的證據顯示,化肥廠和果園中間的河段水體發(fā)黑,有大量的漂浮物和死魚。對此,化肥廠代表乙稱:“水體發(fā)黑是事實,但是你們的證據并未表明污染系我廠所為,所以我們不應該賠償?!惫r代表甲反擊稱:“我們是環(huán)境污染的受害方,提交證據應該是你們的責任,我們不需要提交任何證據?!币粚彿ㄔ赫J為,化肥廠未能夠在法庭上出示證據表明其排污數據合格,也未能證明果園歉收與化肥廠的排污行為無關,判決化肥廠賠償果農們的經濟損失。
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知識,評析甲、乙的觀點以及法院的判決結果。(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