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小雅
在綿綿雨季里撿著一個晴天,自然是要出門去的。沿湘江一路向南開到鵝洲島,比那片油菜花海更令人驚嘆的,是沿江密密麻麻的帳篷。放眼望去,似乎已經(jīng)沒地方讓我們下腳了。
這些年,升騰著煙火氣的“網(wǎng)紅長沙”吸引了八方來客,于是每逢節(jié)假日,越來越多的本地人選擇讓出熱門景點,向城市邊緣出發(fā)。洲島,就是個不錯的選擇。橘子洲名聲在外,但其實湘江長沙段的江面上,“漂浮”著大大小小15個江心洲,它們共同造就了長沙這座山水洲城的城市風貌。
鵝洲島的居民大多姓朱,祖籍江西鄱陽,大概在明朝的時候遷來這里。過去,若想進出鵝洲島,需要擺渡半小時。后來,區(qū)政府花100多萬買了輪船方便大家過江,再后來,禾洲大橋建成,徹底解決了交通問題。
微風輕拂,帶來油菜花香。老碼頭那一線有大片油菜花田和草地,還有一小片沙灘,孩子們拿著鏟子,就能開開心心地玩上大半天。徹底“解放”的家長們在一旁扎起帳篷,快樂得很。來得晚的我們,連鋪一塊野餐墊的好位置都找不著,干脆放平心態(tài),在各個帳篷之間轉(zhuǎn)悠,點評這家的燒烤看起來挺好吃,那家的圍爐煮茶有點意思。
又苦等來一個晴天,我們繼續(xù)向南,驅(qū)車來到興馬洲渡口。興馬洲與湘潭昭山隔江相望,四面環(huán)水,洲和岸之間沒有橋,輪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輪船一次可載6輛汽車,票價是20塊錢一輛車,5塊錢一個人,返程時不再收費。第一次把汽車開上船,新奇得不得了,下車站在甲板上,馬達“突突”作響,江水翻出白浪。久居城市的年輕人、中年人紛紛把鏡頭對準眼前這番新鮮景象。島上居民顯然早已習慣這樣的日常,坐在位置上靜靜等待幾分鐘之后輪船靠岸。
興馬洲以前真的有馬,五代十國時是楚王馬殷放養(yǎng)御馬的地方。現(xiàn)在,這里有常住人口800余人,村民們夏天收油菜摘西瓜,秋天收稻谷,過著簡單樸素的農(nóng)耕生活。走在環(huán)形村道上,滿眼都是生機勃發(fā)的綠,楓楊、垂柳、桑樹數(shù)不勝數(shù)。我們在小徑上偶遇一群埋頭吃青草的黑山羊,想近距離接觸,摸摸它們油亮的毛發(fā),結(jié)果根本追不上。
路過一家風格古樸的茶舍,小橋流水潺潺,還有溪上秋千,讓人流連。這兩年,有不少年輕人看中了興馬洲的生態(tài),來這里開民宿、餐館。同行的朋友工作時間比較自由,夢想著在這兒租個房子常住,有一次還專程過來問了租金。我笑他又不會干農(nóng)活,平時怎么生活。他說,就在碼頭邊上開個小賣部唄。
天色漸暗。來到碼頭邊的參天大樹下等船開,江上不時有挖沙船駛過。不遠處有一對父女在放風箏,風箏短暫飛起又落下,他們跑著跑著蹲在地上笑得直不起腰,把我們也看樂了。
喧囂在鬧市,小隱在洲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