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珍珍,董勇,武利萍**
(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內鏡診療部1,消化內科2,河南 開封 475000)
膠囊內鏡檢查屬于侵入性操作,需口服瀉藥進行腸道準備,而攝入液體口感不佳,患者依從性普遍較差,導致腸道中殘留的氣泡、黏液、食物殘渣等直接影響圖像清晰度,干擾疾病診斷[1]。因此,需要選取合適的藥物來增強圖像清晰度,提高腸道準備質量。二甲硅油散作為臨床常用祛泡劑,能快速祛除小腸氣泡,提高診斷效率,目前已在腸道準備指南中得到推薦[2],但其具體服用時間及劑量未作明確闡述,相關研究也鮮有報道?;诖?,本研究對二甲硅油的不同配伍方案的腸道準備效果進行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納入2020 年8 月—2022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112 例擬行膠囊內鏡腸道準備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膠囊內鏡檢查適應證;②首次接受消化內鏡檢查;③視聽功能正常;④檢查前1 周內未服用其他胃腸動力藥物。排除標準:①既往有腸道手術史;②消化道梗阻;③吞咽障礙者;④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3 組,A 組37 例,B 組37 例,C 組38 例。三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3 組患者均在檢查前一天給予清流質飲食,晚8 點后禁食飲;檢查前4 h,將2 袋聚乙二醇電解質散(深圳萬和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827,規(guī)格:68.56 g/袋)溶解于水,配制成2 L 溶液后口服,2 h 內服完,其余處理如下:A 組檢查前30 min 口服二甲硅油散(自貢鴻鶴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51023869,規(guī)格:2.5 g∶50 ml)2.5 g。B 組檢查前30 min口服二甲硅油散5.0 g。C 組檢查前30 min 口服二甲硅油散2.5 g,確認膠囊進入小腸后再口服2.5 g。
①腸道清潔效果:腸鏡檢查前,采用Boston腸道準備量表(BBPS)[3]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左半結腸、橫結腸、右半結腸3 個部分,均為0~3 分,分越高清潔度越高。②祛泡效果:服藥后行腸道觀察膠囊內鏡圖像,并根據(jù)腸腔內氣泡占據(jù)的圖像視野面積分為4 級[4]:Ⅰ級:無氣泡;Ⅱ級:占比<1/3;Ⅲ級:占比1/3~2/3;Ⅳ級:占比>2/3。③腸道檢查有效性:腸鏡檢查過程中統(tǒng)計采用膠囊內鏡檢查陽性病變例數(shù),伴有糜爛、潰瘍、血管畸形、黏膜隆起等小腸疾病者即為陽性病變;采用結腸鏡鏡頭清晰度評分[5]評估鏡頭清晰度,總分0~3 分,分越高鏡頭越清晰。④腸道準備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統(tǒng)計兩組腸道準備期間腹痛腹脹、惡心嘔吐、心悸頭暈的發(fā)生情況。
數(shù)據(jù)錄入SPSS 22.0 軟件中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SNK-q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Kruskal-Wallis 檢驗,兩兩比較采用Bonferroni 法校正顯著性水平成對比較,用Z 表示;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組腸道清潔效果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腸道清潔效果比較[(±s),分]
表1 兩組腸道清潔效果比較[(±s),分]
注:與C 組比較,*P>0.05
組別例數(shù)左半結腸橫結腸右半結腸A 組372.21±0.37* 2.23±0.29* 2.11±0.37*B 組372.18±0.40* 2.13±0.36* 2.08±0.35*C 組382.07±0.362.09±0.331.98±0.34 F 值1.4391.8061.396 P 值0.2420.1690.252
C 組祛泡效果分級優(yōu)于A、B 組(P<0.05),見表2。
表2 各組祛泡效果比較[n(%)]
C 組陽性病變診斷率、鏡頭清晰度評分高于A、B 組(P<0.05),見表3。
表3 各組腸道檢查有效性比較[n(%),(±s)]
表3 各組腸道檢查有效性比較[n(%),(±s)]
注:與C 組比較,*P<0.05
組別例數(shù)陽性病變診斷率 鏡頭清晰度(分)A 組3714(37.84)*1.52±0.21*B 組3716(43.24)*1.74±0.32*C 組3827(71.05)1.96±0.25 F/χ2值9.56926.074 P 值0.008<0.001
3 組腸道準備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各組腸道準備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本研究結果顯示,3 組腸道清潔效果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說明不同配伍方案的二甲硅油散均可提高腸道清潔度。分析可知,二甲硅油散具有良好的化學惰性和低表面張力,可在泡沫中擴散形成雙層膜,在擴散過程中,具有泡沫穩(wěn)定作用的表面活性劑會被排出,該藥經口服后所含有的衍生物聚酸改性硅油和氯改性硅油具有更強的消泡和抗泡能力,可均勻散布于腸道并與之產生反應,以迅速降低泡沫表面張力,破壞泡沫的自愈作用,導致泡沫破裂,以促進胃腸蠕動,促使腸道內有質物質排出,有效提高腸道清潔度[6]。同時,二甲硅油散的清潔效果與其自身所存在的藥動學及人體藥物代謝有關,其服用時間的長短、劑量等外在因素對其影響較小[7]。故3 組腸道清潔效果評分無差異。
本研究結果顯示,C 組祛泡效果分級優(yōu)于A、B 組,陽性病變診斷率、鏡頭清晰度評分高于A、B 組(P<0.05),說明在行膠囊內鏡檢查時,二甲硅油散分次口服祛泡效果更佳,可提高鏡頭清晰度,增加病灶檢出率。分析可知,若過早服用二甲硅油容易在檢查前便被排出體外,導致腸道內產生新泡沫,而服用時間太短也可能會難以作用到結腸,從而影響內鏡檢查效果[8]。而二甲硅油散經小腸到達結腸這一時間段較長,膠囊內鏡通常需要3~5 h 才能完成小腸檢查,期間胃腸道因不斷蠕動會產生大量新氣泡,故在鏡檢前30 min給予2.5 g、5.0 g 二甲硅油會導致藥物濃度大量消耗,無法在遠端小腸內發(fā)揮祛泡效果[9]。因此,研究所選用的分次口服中,在鏡檢前30 min 服用2.5 g 二甲硅油可確保其順利進入結腸,并與小腸上段黏膜表面氣泡充分接觸,在確定膠囊進入小腸后再口服2.5 g,可補充小腸上段二甲硅油的消耗,增加小腸中下段藥物濃度,從而發(fā)揮最佳的祛泡作用,以改善小腸可視化質量,提高陽性病變診斷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3 組腸道準備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無明顯差異(P>0.05),說明二甲硅油不同配伍方案均具有良好的用藥安全性,不增加腸道不良反應。分析可知,二甲硅油散作為一種表面活性劑,性質穩(wěn)定,無明顯生物活性,且從藥理學及生理學惰性來看,該藥既不會參與任何化學反應,也不會和食物、藥物發(fā)生反應,無法被胃腸道吸收[10],因此胃腸道反應小,安全性高。
二甲硅油散的不同配伍方案均具有良好的腸道清潔效果,可有效提升鏡檢效率,減少腸道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但相較于檢查前30 min 頓服2.5 g、5.0 g 二甲硅油散,于膠囊進入小腸前后分次口服2.5 g 二甲硅油散祛泡效果更佳,可改善視野清晰度,提高陽性病變診斷率。但本研究存在樣本量少,且未對其他疾病的檢出率進行分析等方面的不足,故需在后續(xù)研究中繼續(xù)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