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莉,王德權,劉睿敏,左文博*
(1.張家口市農業(yè)科學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2.張家口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督檢驗中心,河北 張家口 075000)
谷子為我國傳統(tǒng)作物之一,在我國北方地區(qū)廣泛種植[1~4],具有抗逆性強、營養(yǎng)價值全面等特點[5~8]。張家口市農業(yè)科學院育成的“張雜谷”系列谷子品種[9~15],既豐富了當地人們的膳食結構,又滿足了不同環(huán)境的種植需求[16],還對保持冀西北旱作區(qū)農業(yè)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17~19]。農藝性狀相關性研究是種質資源和遺傳育種研究中普遍采用的分析方法,前人對水稻、棉花、小麥等農藝性狀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20~23],在谷子上也進行了相關研究[24~28],但由于種植環(huán)境、栽培措施、品種類型、研究方法等不同,各性狀之間的相關性研究結果存在一些差異。因此,選育適宜該區(qū)種植的谷子品種具有重要意義。對張家口市農業(yè)科學院在冀西北地區(qū)新育成的4 個早熟雜交谷子主要農藝性狀進行相關性分析,明確各農藝性狀之間的關系,旨為該區(qū)早熟雜交谷子品種選育和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試驗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小東營進行。試驗地海拔1 400 m,雨熱同期,年平均氣溫3.2 ℃,無霜期120 d 左右,日照時數3 000 h 左右,年降水量400 mm 左右;土壤類型為栗鈣土,土質為沙壤土,肥力中上等。前茬作物為馬鈴薯。
參試谷子品種為2130、2184、2186 和2191,均由張家口市農業(yè)科學院育成并提供。每小區(qū)種植1 個品種,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3 次重復,小區(qū)長5.0 m、寬4.0 m,每小區(qū)種植10 行。2021 年5 月14 日利用手推谷子精量穴播機播種谷子,密度15 萬株/hm2,田間管理同大田常規(guī)。
參照《谷子種質資源描述規(guī)范和數據標準》[29]進行農藝性狀調查和分析。利用Office 2016 和DPS 9.5 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和統(tǒng)計分析。
參試谷子品種的生育期為100~106 d,均為早熟類型,其中2184 成熟最早,2191 成熟最晚;均未觀察到倒伏和病蟲害的發(fā)生(表1)。表明參試的4 個早熟雜交谷子品種均抗逆性好。
表1 參試谷子品種的物候期和抗逆性Table 1 Phenological period and stress resistance of millet varieties tested
4 個參試谷子品種的株高為82.5~93.3 cm,穗長為27.92~28.65cm,2 個指標值均以 2130 最高、2191 次之;單穗重為 640.07~960.17 g,穗粒重為 456.58~678.52 g,2 個指標值均以2191 最高;千粒重為3.04~3.15 g,出谷率為 71%~76%;產量為 4 252.0~5 105.5 kg/hm2,其中2191 產量最高(表2)。表明參試的4個早熟雜交谷子品種農藝性狀存在較大差異。
表2 參試谷子品種的農藝性狀Table 2 Agronomic traits of millet varieties tested
相關性分析結果(表3)顯示,穗長與株高呈顯著正相關;穗粒重與單穗重呈極顯著正相關;產量與單穗重呈顯著正相關,與穗粒重呈極顯著正相關;其他性狀之間相關性均不顯著。表明穗粒重隨著單穗重的增大而增大,穗粒重和單穗重是影響雜交谷子產量的重要因素。產量是多個農藝性狀共同作用的結果,而環(huán)境因素對不同農藝性狀的影響存在較大差異。楊慧卿等[30]研究表明,影響谷子產量的主要因素有生育期、單穗粒重和單穗重。任月梅[31]研究表明,谷子單穗重和生物學產量與單株產量呈極顯著正相關,是影響產量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結果與前人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表3 參試谷子品種農藝性狀的相關性分析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agronomic traits of millet varieties tested
對冀西北地區(qū)4 個新育成早熟雜交谷子品種的主要農藝性狀進行綜合評價,結果表明,4 個品種均抗逆性好,但不同品種的農藝性狀和產量存在較大差異。農藝性狀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4 個早熟雜交谷子的穗粒重與單穗重呈極顯著正相關,產量與單穗重呈顯著正相關、與穗粒重呈極顯著正相關,表明單株產量(單株穗粒重)隨著單穗重的增大而提高,二者共同對產量產生影響。因此,選育適宜該區(qū)種植的早熟谷子品種時,應優(yōu)先考慮單穗重和穗粒重較高的品種。但產量是由多個農藝性狀和環(huán)境因子共同決定的[32],不同谷子品種間農藝性狀存在明顯差異,因此了解各農藝性狀特點及其之間的相關性,有助于育種目標性狀的確定,再配以配套的栽培管理技術,有利于發(fā)揮谷子品種內在最大的生產潛力。同時,今后應進一步研究各個農藝性狀的互作效應以及環(huán)境對農藝性狀的影響,從而為雜交谷子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適應性評價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