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華金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1 課時《什么是面積》。
【教學過程】
一、說、摸、請三環(huán)節(jié),建立面積表象
1.說“面”
師:同學們,這是什么字?
(屏幕上出現(xiàn)一個大大的“面”字)
生:“面”字。
師:生活中,你見過哪些面?
生:鉛筆盒的平面、地面、墻面等。
(教師屏幕上展示硬幣表面、數(shù)學書封面、課桌表面和黑板面)
【設計意圖:面積的概念是抽象的,抽象概念要從直觀表象中提煉,要從認識生活中的“面”開始。生活中的各種面給學生帶來了很多直觀表象的儲備,可為學生認識“面積”奠定基礎,能有效地建立學生的幾何直觀。】
2.摸“面”
師:數(shù)學書封面在哪里,誰來摸一摸?
師:你們再來看看老師是怎么摸的!我們摸面有區(qū)別嗎?
生:老師把數(shù)學書的整個封面都摸全了,剛剛那個同學沒有摸全。
師:非常好,看來你已經(jīng)認識“面”了。那大家再一起把數(shù)學書的封面摸一摸。
師:剛剛在數(shù)學書上摸到了面,那我們能不能在自己身上也摸到面?比如我們的臉。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伸出雙手摸自己的臉“面”)
師:和我們剛剛摸的數(shù)學書封面有什么區(qū)別?
生:數(shù)學書封面是光滑平整的,臉面是凹凸不平的。
師:像數(shù)學書這樣光滑平整的為平面,那我們的臉面是?
生:曲面。
師:非常棒,你們已經(jīng)會辨別平面和曲面了。
【設計意圖:通過摸“面”,讓學生體驗“面”的真實存在,獲得直觀的感受和體驗。這個過程讓學生把整個注意力轉移到“面”上,學生的思維也從“一維”過渡到“二維”。另外,學生對面的認識往往基于平面,但曲面也是面,是物體的表面,也有面積,所以要打破學生思維的慣性,讓學生認識曲面。】
3.請“面”
師:剛剛說了“面”和摸了“面”,既然“面”離我們這么近,那我們把“面”請下來吧!誰可以把數(shù)學書的面請下來?
生:可以把它的面撕下來。
師:這主意不錯,我們試試。(把數(shù)學書最上面的“面”翻到后面假裝撕了面)假如老師把這個封面撕了,那么這個數(shù)學書的面還在不在?(生:在)那我繼續(xù)撕,面還在不在?(生:還在)那我把整本書都撕了,面還在不在?(生:不在了)
師:你們已經(jīng)知道了“面”在物體上。那看來這樣的辦法不好請“面”,誰還有別的辦法?
生:可以把它畫下來。
師:那我們來畫畫數(shù)學書的封面,順便畫畫硬幣的表面。
(教師沿著數(shù)學書的輪廓在黑板上畫了一個長方形,沿著硬幣輪廓畫了一個圓)
師:現(xiàn)在,老師把數(shù)學書的封面和硬幣的表面“請”下來了嗎?
生:沒有,老師畫的是圖形外面的方框,是周長,面是整個部分,應該在里面涂上顏色表示。
師:真聰明,看來你已經(jīng)領悟到“面”的本質(zhì)了。那我們請兩個小幫手來幫助老師完成接下來的畫“面”的工作。
(教師請男生畫數(shù)學書封面,女生畫硬幣表面,男女生PK,女生完成得比較快)
生:這個比賽不公平。
師:為什么不公平?
生:因為數(shù)學書的封面比較大,而硬幣的面比較小,女生當然可以贏。
【設計意圖:請“面”的過程中,先讓學生嘗試用“撕”面的方式來請“面”。再用畫“面”的方式來請“面”,通過畫出的長方形邊框和圓形的邊框,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有一個簡單的“周長”和“面積”的區(qū)分。同時,增加競爭的元素,引起學生沖突,激發(fā)學生討論。學生通過涂面比賽,進一步認識面的本質(zhì),初步感受到面有大小之分,從而為認識“面積”做準備?!?/p>
二、想象與操作結合,抽象面積概念
1.想象各種各樣的面
師:剛剛我們畫了一個長方形的面和一個圓形的面。其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面,閉上眼睛,我們來想象一下。
師:(展示不同物體的面)這些面的大小一樣嗎?那我們要怎么描述這些面的大小呢?
【設計意圖:在腦海里想象“面”,再到屏幕上看到的“面”,是抽象與直觀的結合,由抽象到直觀,發(fā)展了學生幾何直觀的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學生通過感知面的大小,引出面積就是用來度量面的大小?!?/p>
2.畫出下列圖形的面
師:除了長方形的面和圓形的面,還有很多不同形狀的面,下面的“面”你可以用筆把它涂出來嗎?男生畫左邊的面,女生畫右邊的面。男女生再次PK。
(將男女生的作品投屏在屏幕上)
師:男生都畫完了,可是女生為什么畫的都不太一樣,有畫的,也有不畫的;有畫的小的,也有畫的大的?
生:右邊的圖形沒有封口,畫不滿。
師:那你們思考一下,兩個圖形都有面積嗎?
生:左邊的封閉圖形有面積,右邊的不封閉圖形沒有面積。
師:是的,不封閉的圖形確定不了面的大小,所以沒有面積。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畫圖的方式,經(jīng)歷實際操作,感知不是所有的圖形都有面積,不封閉的圖形由于確定不了面的大小,所以沒有面積,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面積的本質(zhì)就是面的大小,并逐步形成“面積”的完整概念。】
3.確定面積定義
總結: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設計意圖:前面的環(huán)節(jié)重在闡述物體的表面和封閉圖形的大小,將“面積”的概念分層解讀,有利于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最后,將前面所學的知識進行小結,和學生共同總結出面積的完整定義,進一步理解“面積”的概念?!?/p>
三、多方式比較面積,認識面積本質(zhì)
1.比較面積1
教師出示較易比較的圖形讓學生快速回答,這類圖形可以用直接觀察或重疊等方法比較。
(以游戲的方式快節(jié)奏回答)
【設計意圖:快速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可以為整個課程添加游戲化元素和趣味性。通過這幾組圖形面積大小的比較,讓學生意識到面積的可比較性、可度量性,為發(fā)展“量感”做準備?!?/p>
師:一張卡紙擋住了⑦號圖形和⑧號圖形,哪一個圖形的面積比較大?(見下圖)
生:⑧號圖形的面積比較大,因為⑧號圖形的長比較長。
生:不能確定,因為被遮住了。
(教師通過動圖,將卡紙底下的圖形展示出來,發(fā)現(xiàn)⑦號圖形的面積比較大)
師:比較圖形面積大小時,可以只考慮局部嗎?
生:不能,應該考慮整體。
【設計意圖:面積是指整個面的大小,不是局部,學生在判斷圖形面積大小的時候,不能只看局部,應該考慮整體,通過設計“陷阱”,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面積”概念的本質(zhì)?!?/p>
2.比較面積2
師:出示長方形和正方形,由于這兩個圖形不好觀察面積的大小,所以引起全班學生的沖突。教師組織學生小組討論,通過討論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3.小組匯報
小組1:重疊剪拼的方法。
小組2:拼擺的方法,用小正方形擺一擺,哪個圖形的小正方形個數(shù)多,那個圖形的面積就比較大。
小組3:拼擺的方法,用小圓片擺一擺,哪個圖形中的小圓片個數(shù)多,那個圖形的面積就比較大。
【設計意圖:小組活動有利于學生各抒己見,增強合作意識。在合作中,共同操作實踐,進一步啟發(fā)學生對“面積”這一概念的理解。使用小正方形和小圓片擺一擺的方式,是對面的計量,再次讓學生體會到面積的度量性,可為下一課程內(nèi)容“面積單位”做準備。在操作實踐中,發(fā)展學生的“量感”,讓學生的“量感”落地生根。】
4.天黑請閉眼(數(shù)不同大小方格游戲)
師:天黑了,請兩個組的學生趴下閉眼,另外兩組的學生數(shù)一數(shù)老師手中的圖形有幾個小方格。(生:4 格)閉眼和睜眼學生調(diào)換,請另外兩組的學生數(shù)一數(shù)老師手中圖形的方格數(shù)。(生:16 格)請同學們猜一猜,哪一個圖形的面積比較大?
生1:16 格的大。
生2:不確定。
教師將兩個圖形進行重疊比較,發(fā)現(xiàn)兩者一樣大,從而引導學生明白度量標準要統(tǒng)一的重要性。
【設計意圖:借助直觀的數(shù)字“4 格”和“16 格”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面積”這一概念的理解,數(shù)字會讓學生產(chǎn)生直觀錯覺,從而讓學生明白比較面積大小時,要建立統(tǒng)一的度量單位。這一過程,讓學生對“面積”概念理解更深,同時也讓學生明白數(shù)學是一門嚴謹?shù)膶W科?!疤旌谡堥]眼”的游戲是當下熱門游戲,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p>
5.我是小小設計師
師:我們繼續(xù)用數(shù)方格的形式來完成下面的題目。請你在方格紙中畫出2 個不同的圖形,使它們的面積都等于7 個方格的面積。
學生完成后,教師將學生作品進行投屏展示。
【設計意圖:通過畫出不同的圖形,讓學生潛意識明白,面積相同,圖形的形狀可能不相同。這道題還可讓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從而發(fā)散學生的思維?!?/p>
四、歸納與總結,強化面積概念
師:本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
師:周長相等時,不同圖形的面積是否相等?面積相等時,不同圖形的周長是否相等?請你結合今天上課內(nèi)容思考并形成一份成果匯報。
【設計意圖:“周長”和“面積”是學生容易混淆的概念,這樣的設計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驗證,能夠幫助學生區(qū)分“周長”和“面積”,并且讓學生感受到變中有不變的數(shù)學思想。完成成果匯報的作業(yè),可以提高學生歸納和總結的能力,進而理清本節(jié)課的知識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