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懿,徐世英,張 順
(貴州省第三人民醫(yī)院,貴州 貴陽 550004)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是當前最常見的慢性胃炎類型之一,其病程發(fā)展緩慢,給患者帶來的傷害是持續(xù)性的。在臨床中,此病患者主要表現(xiàn)出上腹痛或不適、上腹脹、早飽、噯氣和惡心等癥狀,若不能及時予以有效治療干預,隨著病情遷延,除了影響生活、工作和學習之外,還可能惡化發(fā)展為胃癌[1]。藥物治療是目前臨床上治療該病的首選方法,通過長期堅持用藥能夠穩(wěn)定病情,改善臨床癥狀,但不同的用藥方案會產(chǎn)生不同的治療結果[2]。有研究[3]發(fā)現(xiàn)羔羊胃提取物維B12膠囊可以對該病產(chǎn)生良好的治療作用,可以取得較為理想的臨床療效。為研究佐證這一結論,筆者從我院收治的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患者中選取60 例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通過回顧性研究的方法選取2020 年8 月至2021年8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患者為觀察對象,并納入本組研究?;仡櫰湟话阗Y料,根據(jù)治療方式劃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 例。對入組病例的基線資料進行調(diào)查統(tǒng)計的結果顯示,觀察組:年齡38 ~65 歲,均值為(49.52±7.03)歲;男性患者18 例,女性患者12 例;病程2 ~5 年,均值為(3.61±1.02)年。對照組:年齡36 ~68 歲,均值為(49.27±6.89)歲;男性患者19 例,女性患者11 例;病程2 ~5 年,均值為(3.58±1.04)年。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相比,P>0.05。病例納入標準:(1)符合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臨床診斷標準[4]者;(2)臨床資料完善;(3)既往病史明確。病例排除標準:(1)存在惡性腫瘤;(2)精神狀態(tài)異?;虼嬖诰癫∈罚唬?)治療依從性差;(4)免疫系統(tǒng)或造血系統(tǒng)功能存在障礙;(5)有相關藥物過敏史;(6)中途退出研究。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對癥治療,例如臨床表現(xiàn)以胃黏膜糜爛和(或)以反酸、上腹痛等癥狀為主者,可根據(jù)病情或癥狀嚴重程度選用抗酸劑、H2受體拮抗劑或質子泵抑制劑(PPI) ;伴膽汁反流者,可應用促胃腸動力藥和(或)有結合膽酸作用的胃黏膜保護劑(如多潘立酮和鋁碳酸鎂制劑)。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羔羊胃提取物維B12膠囊治療。羔羊胃提取物維B12膠囊(生產(chǎn)廠家:新疆生化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65020388 ;規(guī)格:24 s)的用法用量:口服(溫水送服),2 ~3 粒/ 次,3 次/d。兩組均持續(xù)治療6 個月,在治療期間可根據(jù)患者的實際病情變化調(diào)整用藥,治療后對療效進行綜合判定。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以及治療效率。炎性因子:對比指標主要包括CRP、TNF-α 和IL-1β。治療效率:通過用藥后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來評定,主要觀察癥狀包括腹脹、腹痛、惡心、反酸。臨床療效:根據(jù)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中的相關標準對治療效果進行判定。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胃鏡檢查發(fā)現(xiàn)胃黏膜呈粉紅色、無充血及血腫出現(xiàn);有效:臨床癥狀部分消失,胃黏膜病變范圍縮小了50% 以上;無效:病情與治療前無異或加重,病灶未見減小。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 有效例數(shù))/ 總例數(shù)×100%。
本次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均需2 人及2 人以上進行共同錄入確認,以Windows Excel 軟件建立數(shù)據(jù)庫,并借助SPSS 25.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 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使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nèi)比較使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表達形式為百分率(%),組間比較用卡方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用非參數(shù)檢驗,以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相比之下,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更佳,具體表現(xiàn)為其治療總有效率相較于對照組更高(93.33% VS 80.00%),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例(%)]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CRP、TNF-α 和IL-1β 水平相比,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CRP、TNF-α和IL-1β 水平分別為(6.23±1.02)mg/L、(37.09±4.47)ng/L、(83.26±14.31)pg/mL,對 照 組 患 者 的CRP、TNF-α 和IL-1β 水 平 分 別 為(8.04±1.36)mg/L、(41.53±5.38)ng/L、(93.87±15.72)pg/mL;兩 組 患者的CRP、TNF-α 和IL-1β 水平均得以顯著改善,且觀察組的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的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的比較(± s)
注:a 表示與同組治療前的數(shù)據(jù)相比較,P <0.05。
組別 例數(shù) CRP(mg/L)TNF-α(ng/L)IL-1β(p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0 14.45±2.73 6.23±1.02a 76.97±7.94 37.09±4.47a 122.73±30.56 83.26±14.31a對照組 30 14.29±2.80 8.04±1.36a 75.32±7.65 41.53±5.38a 124.05±32.11 93.87±15.72a t 值 0.224 5.832 0.820 3.477 0.163 2.734 P 值 0.824 0.001 0.416 0.001 0.871 0.008
治療后,觀察組的各項相關癥狀改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相關癥狀消失時間的比較(d,± s)
表3 兩組患者相關癥狀消失時間的比較(d,± s)
組別 例數(shù) 腹脹 腹痛 惡心 反酸觀察組 30 1.89±0.35 1.56±0.29 1.62±0.36 1.77±0.41對照組 30 2.15±0.47 1.74±0.33 1.93±0.52 2.12±0.64 t 值 2.430 2.244 2.685 2.522 P 值 0.018 0.029 0.009 0.014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內(nèi)科疾病。此病的發(fā)病率較高,致病因素較多,具體致病機制尚不明確[5-6];就當前臨床資料來看,可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不良生活習慣、藥物等因素相關。此外,機體抵抗力減弱也可能導致此病的發(fā)生[7]。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相較于發(fā)達國家,發(fā)展中國家居民的幽門螺桿菌感染風險更高,感染者更多,且年齡越大,相關感染率就越高[8]。幽門螺桿菌感染極易引起胃黏膜炎癥,機體一般難以將其清除,會逐漸形成慢性感染,因此人群中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患病率與該人群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十分接近[9]。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由于其高發(fā)病率和難治性成為當前最影響社會健康水平的疾病之一。就當前醫(yī)療技術而言,該病難以根治,治療周期也較長,且由于其易復發(fā)的特性,患者需要長期堅持用藥[10]。考慮到該病的危害,相關專家對其治療方案的研究不斷推陳出新,力求找到最佳的治療方式,早日為廣大患者帶來福音,使其免受病痛折磨[11]。有研究[12]發(fā)現(xiàn)羔羊胃提取物維B12膠囊在治療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過程中可以發(fā)揮出顯著作用,可以在改善臨床癥狀的同時,幫助修復胃黏膜損傷,促進胃功能恢復。本研究中,對照組和觀察組均采取了常規(guī)對癥治療,但由于觀察組應用了羔羊胃提取物維B12膠囊,結果其取得了更佳的治療效果,具體表現(xiàn)為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更高,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更短,數(shù)據(jù)對比P<0.05。該研究結論和前人研究結果具有高度相似性,證實了羔羊胃提取物維B12膠囊在治療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中的應用價值。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羔羊胃提取物維B12膠囊的主要作用在于分解蛋白質,可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環(huán),提高消化道對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能力,調(diào)節(jié)菌群失衡,與其他藥物聯(lián)用能夠起到改善上腹痛或不適、上腹脹、早飽、噯氣和惡心等癥狀的作用,可以快速減輕炎癥反應,促進胃動力恢復[13-15]。但需要注意的是,胃黏膜出血患者不宜使用該藥物,故在用藥時必須做好病情診斷[16]。此外,服該藥時不宜和奶制品一起調(diào)制服用;應用水沖服,水溫不得超過40℃;開封后要注意勿受潮。在用藥治療的同時,還需輔以精心的飲食調(diào)理,多食新鮮蔬果,三餐規(guī)律,避免暴飲暴食,盡量食用軟爛易消化的食物。
綜上,羔羊胃提取物維B12膠囊對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治療作用顯著,可以快速穩(wěn)定臨床癥狀,減輕炎癥反應,促進患者康復,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