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橋鑫
1.演奏琵琶的方式一般為豎抱琵琶。此畫中演奏琵琶的方式卻不太一樣,你發(fā)現(xiàn)區(qū)別了嗎?
2.畫面中除了12名女子之外,還有一只呼呼大睡的小狗,你找到它了嗎?
3.雖然《宮樂圖》的絹底有多處破損,但是畫面的色澤卻依舊十分亮麗,甚至連衣裳上面花紋的細膩變化都清晰可辨,充分體現(xiàn)了唐代工筆重彩技法的高超水平。
4.此畫最開始的簽題是《元人宮樂圖》,但經(jīng)過學術(shù)界的綜合考量,最終認為此畫創(chuàng)作完成于晚唐時期。你能根據(jù)前幾期刊物中介紹的《虢國夫人游春圖》和《搗練圖》的知識分析出原因嗎?
5.陸羽被稱為“茶圣”,他所著的《茶經(jīng)》是中國第一部茶葉專著,為茶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周杰倫的歌曲《爺爺泡的茶》中有關(guān)陸羽的歌詞,你知道是哪句嗎?
6.從這幅畫中,你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對畫面處理的巧思:紅色與綠色的巧妙結(jié)合顯得畫面雍容、溫婉;黑色小狗平衡了畫面的重心;下方的兩個凳子一橫一豎的擺放方式讓畫面更生動……
7.畫中仕女的造型非常符合唐代“周家樣”的特質(zhì),即唐代畫家周昉結(jié)合鐵線和游絲兩種線描形式,自創(chuàng)的以淡墨細線為主的“琴絲描”畫法。
在沒有電視、電腦、手機的古代,被困于深宮高墻之中的宮廷仕女們要如何度過漫長的時光呢?這幅《宮樂圖》向我們展示了宮廷女子生活中的一個場景。原來在這深宮之中,排解無聊的娛樂方式也是豐富多彩的,她們可以生活得既精致又高雅。
那日,天氣宜人。平時莊嚴靜穆的皇宮大院內(nèi),隱隱傳來一陣優(yōu)美動聽的絲竹管弦之聲,讓人不禁駐足傾聽。
循聲看去,一個裝飾精美的房間中,12名仕女正在聽曲品茶,享受閑暇時光。只見房間中央擺放著一張長長的席桌,上面鋪著竹席,各式各樣精美的茶盞碗碟等器具分布其上,很是考究。
長桌也并非普通款式,其側(cè)面桌腿構(gòu)成的圖案被稱為“壺門式”。唐朝時期,這種樣式已經(jīng)被廣泛應用于家具中,并且演變出多種變式和風格。畫面中的樣式便是較為復雜的“多列壺門式”。
屋內(nèi)家具的設(shè)計不但華美,還有很多實用性的巧思。如桌子的邊角設(shè)計出自然的弧度,并輔以花紋,起到避免磕碰撞傷的作用,既實用又美觀。
這樣精美華貴的房間布置,可見主人的身份地位是何等的尊貴。
茶就該這樣喝
接下來進入仕女們排遣閑暇時光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喝茶。
喝茶在現(xiàn)代人的印象中就是將茶葉放入碗中,再倒入沸水即可。然而,在古代喝茶是一件非常高雅、講究的事,有一整套煩瑣的流程。在唐代之前,人們大多采用煮茶法。到了唐代,陸羽在《茶經(jīng)》中記錄的煎茶法最為流行,備茶、炙茶、碾茶、煎水、投茶、煮茶等過程頗為翔實,而《宮樂圖》中所展示的畫面正是將茶煎好后,仕女們一起享用的場景。
桌面的中央擺放著一個大茶釜,一位體態(tài)豐腴的仕女端坐在桌案邊,正專注地用長柄茶勺盛茶湯。長桌左側(cè)最前面的仕女,手持與茶釜相同款式的茶碗,正在細品茶湯;長桌右側(cè)一位手持土黃色茶碗的仕女并沒有著急飲茶,而是扭身側(cè)首向外,仿佛在邀請畫外之人來共飲一杯。
除了茶具,桌面上其他的精美器具同樣引人注目。茶釜的兩邊擺放了兩個翡翠色花紋的盤子,與每個仕女面前的小碟子形制完全一致,只是大小不同,大約是用來盛放茶點的,因為細看之下碟子中似有食物殘渣。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外黑內(nèi)紅的雙耳杯,應為飲酒用的羽觴,形似梅花,非常精美。
香茗、美食、美酒、美人,這樣的閑暇生活,怎一個“美”字了得。
絲竹管弦之樂不絕于耳
只是喝茶未免有些無趣,馬上進入排遣閑暇時光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開個小型演奏會吧。
畫面遠處的幾位仕女組成一個“演奏樂團”,正在開一場小型音樂會。而觀看表演的正是長桌左邊最中央的那名女子。因為只有她頭戴鳳冠,正襟危坐,姿態(tài)悠然而莊重,當為皇后或貴妃之類的尊貴之人。
幾位仕女演奏的樂器從左至右依次為笙、古箏、琵琶、篳篥,其中坐在畫面中央彈琵琶的仕女最引人注目。她的儀態(tài)淡定從容,左手手心里攥著拔子,正要撥弄琴弦;右手在琴頭按壓琴弦配合演奏,沒有一絲慌亂;微微噘起的櫻桃小口,像是正隨著音樂歌唱,非??蓯邸K龖驯У呐蒙现旒t的琴弦、細致的花紋皆散發(fā)著古樸的氣息。在她左側(cè)彈奏古箏的仕女同樣表現(xiàn)得優(yōu)雅大方,纖纖玉指仿佛下一秒就能在琴弦上翩翩起舞。
左邊吹笙的仕女,臉頰緋紅,八字細眉,神情略帶愁苦,表情很耐人尋味,連吹出的音樂似乎都帶著無人能懂的心事。這位仕女的身后是敲牙板的仕女,她的斜對面是一位正在吹篳篥的仕女,她們都陶醉于樂曲之中,渾然忘我。
這幾種樂器都曾流行于唐朝的各種宴會場合。
自唐朝之后,篳篥這種樂器逐漸沒落了,唯有畫中樂師們演奏時陶醉的神情給后人留下了無盡的遐想……
表情的秘密
品香茶、賞名曲,這樣精致優(yōu)雅的打發(fā)閑暇時光的方式不禁讓人們心生羨慕。然而,畫中這12名宮廷仕女的表情卻并不歡暢,仿佛這榮華富貴非但不能讓她們快樂,反而凈增憂愁苦悶。這到底是為何?
理由也不難想象。古時候,在這深宮高墻之中,日月變更的速度總是太慢,仕女們每日的生活也枯燥到了極點。日復一日,眼看青春耗盡,人生的結(jié)局也早已注定。面對無法改變的命運,雖然身份尊貴,卻身在“囚籠”之中,這樣的人生如何能獲得真正的快樂呢?
當然,還有一種較為樂觀的解讀。由于唐朝開放包容的社會環(huán)境,形成了獨特的審美風格——身材以豐腴為美,盛行“啼眉妝”。顧名思義,這種妝容往往是面如滿月,八字小眉,臉留“三白”(額頭、鼻梁、下巴留白),給人以泫然欲泣之感。這種特殊的妝容容易讓人心生憐惜,可能在現(xiàn)代人的眼中就是一種愁苦的感覺了。
這些解釋各有各的道理。但無論如何,由于時代的局限性,被困于方寸之地的仕女們不能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只能以品茶、奏樂這種看似高雅的娛樂活動打發(fā)時間,不免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