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由于處在青春期、學業(yè)壓力大等原因,會出現(xiàn)一些生理和心理上的改變,表現(xiàn)出不成熟、不穩(wěn)定的心理特性,以及很容易被外在因素影響,從而導致不健康心理。高中心理健康教師應該積極探究教育中的有效策略,使教學既有邏輯又有連貫性,能夠拓展學生的活動范圍,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促進其健康成長。
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及思維意識,對事物具有一定的判斷能力。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對其進行引導與鼓勵,使其可以逐漸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及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從而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目標。高中生在思維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會遇到一些心理方面的困惑,對其健康成長起到阻礙作用。為此,教師可以通過設立心理咨詢室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傾訴困惑及發(fā)泄情緒的機會,使其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部分學生可能會因為怕其他同學議論,不敢向教師傾訴困惑,從而導致心理問題無法解決。因此,教師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向?qū)W生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念,并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心理咨詢。
例如:教師可以將心理咨詢室裝飾為暖色調(diào),能帶給學生溫馨、放松的感覺,從而起到使學生舒緩心理壓力、愿意敞開心扉的積極作用。教師還需要具備較強的親和力,對學生進行關懷與照顧,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強化彼此之間的有效交流。
高中生學業(yè)壓力較重,很容易出現(xiàn)一些心理問題。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實踐活動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正確地引導,促進其心理健康發(fā)展。對于學生來說,學習并不是校園生活中唯一重要的事情,更需要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及健全的人格品質(zhì),從而實現(xiàn)自身全面發(fā)展的目標。在實踐活動中,教師應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以激發(fā)學生自主參與心理健康主題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意識到心理健康對于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性。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心理劇大賽”的設計及演繹,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感受復雜多變的情感,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識。期間,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如何正確處理友情”這一主題進行多種心理活動,使其掌握與朋友相處的正確方式,并獲得自我能力的提升。
教師通過設計簡單心理劇的方式,對學生的心理認知及心理意識形成一定的了解,從而能提出更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學??梢酝ㄟ^營造良好心理健康氛圍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積極影響,從而提高學生重視心理健康的意識,實現(xiàn)身心健康發(fā)展。
例如:學校可以利用校園網(wǎng)、宣傳墻、主題班會等平臺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講授,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學校心理健康團隊可以利用校園網(wǎng)絡的傳播性及便捷性設置“和我談談心”主題欄目,帶領學生了解更多關于心理健康的理論知識及實際案例。通過講述故事及傳授知識的方式讓學生正視自己的心理問題,更快地走出心理陰霾。
通過加大宣傳力度的方式,可以使師生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心理健康課程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微課是由一種文字、圖像、音樂等多種要素構成的有效教學方式。教師運用微課進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時,可以通過語言描述、音樂襯托、圖片展示等,創(chuàng)建出更加豐富的課堂,通過各種感官體驗來啟發(fā)學生的心智,激發(fā)其共鳴,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意識到微課的益處,從而為學生呈現(xiàn)出更加高效、有趣的課堂。
例如:感染性強的音樂具有十分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依靠其特有的旋律和節(jié)奏,可以塑造出一種特殊的意境,使人產(chǎn)生奇妙而豐富的感覺。教師在運用微課的方式進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時,應該選用適合課程主題的音樂,以加強對學生心理疏導的效果。比如,在教授《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親子關系》這部分課程時,教師可以在課前確定要使用的歌曲,如《想起老媽媽》《母親》這兩首歌,充斥著對媽媽的感激之情,很容易讓學生回憶起媽媽在日常生活中的付出,從而使感恩媽媽的感情得到升華。在這之后,學生會就母子之情陷入沉思,然后教師再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心里的感情,將此刻想對媽媽說的話寫下來。
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親身體驗到情境,其效果要優(yōu)于傳統(tǒng)的課堂,能夠更有效地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僅靠教師和學校里的課堂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學生的許多日?;顒邮窃诩抑羞M行的。家庭與學校的關系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父母更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其教育方法將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特征。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也要加強與學生父母的交流,幫助其更加全面地認識自己的孩子,家?;ブ?,共同促進孩子心理健康成長。
總的來說,高中心理健康教師在開展思維意識引導時,應當對高中生的發(fā)展需求及心理困惑進行充分了解與掌握,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教學方案,從而使學生逐漸掌握自我提升及全面發(fā)展的能力。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正是養(yǎng)成良好習慣及思維意識的關鍵時期,教師需要積極對其進行心理疏導,避免學生出現(xiàn)嚴重的心理問題,從而阻礙身心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