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深度學習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自然語言處理(NLP)領域的預訓練模型已經(jīng)取得了顯著的成功。尤其是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預訓練神經(jīng)網(wǎng)絡模型,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主導的技術。本文綜述了基于 Transformer 模型的預訓練模型的發(fā)展歷程、原理和應用,重點討論了Transformer模型。BERT、GPT模型以及Transformer模型的開源實現(xiàn)。最后,總結了現(xiàn)有模型成果和不足,并提出了未來研究的方向和展望。
關鍵詞:Transformer模型;預訓練;GPT;開源
Overview of pre-trained models based on Transformer model
YANG Yindong1 ,Li Ling2 ,Zhu Zhiheng3 ",Wang Zi4 ,Zhang Ziheng5
(Anhui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llege,230031)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eep learning technology, pre-trained neural network model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 field have achieved significant success. Especially, pre-trained models based on Transformer have become a dominant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pre-trained models based on Transformer, focusing on Transformer models, BERT, GPT models, and open-source implementations of Transformer models. Finally, the existing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models are summarized,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prospects are proposed.
【Key words】 "Transformer model; pre-training; GPT; open-source.
一、引言
自2017年Vaswani等人提出Transformer模型以來,其強大的表示學習能力使得該模型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預訓練神經(jīng)網(wǎng)絡模型應運而生,如BERT、GPT等。
Transformer模型采用了自注意力機制(Self-Attention Mechanism)和位置編碼(Positional Encoding)來捕捉序列間的依賴關系。其核心結構包括編碼器(Encoder)和解碼器(Decoder)。編碼器負責從輸入序列中提取特征表示,而解碼器則根據(jù)編碼器的輸出生成最終的序列。通過自注意力機制,Transformer模型通過自注意力機制獲取序列信息,能夠捕捉長距離依賴關系,具有較好的并行計算能力。由于自注意力機制無法捕捉序列的位置信息,Transformer模型引入了位置編碼來補充這一信息,Transformer模型采用多層編碼器和解碼器結構,可以學習到不同抽象層次的特征表示。
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中,Transformer被廣泛用于機器翻譯、文本生成、語言建模等任務中,其中最著名的應用是 Google 的翻譯系統(tǒng) Google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GNMT)。Transformer 架構也被用于其他領域,例如音頻處理和計算機視覺等。
二、Transformer模型架構
Transformer 架構的主要特點是使用了自注意力機制(self-attention mechanism),可以從輸入序列中學習到每個位置的上下文信息,而無需使用遞歸或卷積操作,這種自注意力機制使得 Transformer 架構在處理長序列和并行計算方面具有優(yōu)勢。Transformer 架構還使用了殘差連接(residual connections)和層歸一化(layer normalization)等技術,以加速訓練和提高模型的魯棒性。
當處理自然語言處理任務時,輸入序列的每個元素(例如單詞或字符)都需要考慮上下文信息,以便為后續(xù)的步驟提供更豐富的信息。傳統(tǒng)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往往使用遞歸或卷積操作來處理序列,這樣做的缺點是計算復雜度較高,難以并行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Transformer 架構引入了一種新的機制,叫做自注意力機制(self-attention mechanism)。
自注意力機制是一種基于注意力機制的機制,它允許模型在輸入序列中自動學習每個元素與其他元素之間的依賴關系,而無需使用遞歸或卷積操作。具體而言,自注意力機制在計算每個元素的表示時,將整個輸入序列的信息考慮在內(nèi),以便產(chǎn)生更豐富的表示。這些表示可以被用于下游任務,例如機器翻譯或文本生成。
自注意力機制的一個優(yōu)點是可以學習任意距離的依賴關系,而傳統(tǒng)的遞歸和卷積操作只能學習局部的依賴關系。這使得自注意力機制在處理長序列和捕捉全局信息方面具有優(yōu)勢。同時,自注意力機制的計算可以并行化,使得模型訓練更加高效。
在深度神經(jīng)網(wǎng)絡中,層數(shù)越多,模型越復雜,網(wǎng)絡的訓練就越難。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之一是使用殘差連接(residual connections)和層歸一化(layer normalization)等技術,以加速訓練和提高模型的魯棒性。這些技術也被廣泛應用于Transformer架構中。
殘差連接是一種跨層連接的方式,它允許信息在不同層之間直接流動。具體而言,在每個層的輸入和輸出之間,模型會添加一個跨層連接,將輸入直接添加到輸出中,從而形成一個殘差。這個殘差可以幫助信息在不同層之間流動,使得模型訓練更加穩(wěn)定和高效。
Transformer架構是一種用于序列到序列(sequence-to-sequence)任務的模型,例如機器翻譯、文本摘要和對話生成等。在序列到序列任務中,模型需要將輸入序列映射到輸出序列,通常是將一個語言的句子翻譯成另一種語言的句子。
Transformer架構使用了編碼器-解碼器(encoder-decoder)架構來處理序列到序列任務。具體而言,模型將輸入序列傳遞給編碼器,編碼器將輸入序列映射到一個固定長度的向量表示,稱為上下文向量(context vector)。然后,解碼器使用上下文向量和一個特殊的起始標記(lt;sgt;)作為輸入,逐個生成輸出序列的元素,直到生成一個特殊的結束標記(lt;/sgt;)。編碼器和解碼器都是由多個子層組成的。編碼器的子層包括多頭自注意力子層和前饋子層,解碼器的子層還包括多頭注意力子層,用于對編碼器的輸出進行注意力機制。在每個子層中,都使用了殘差連接和層歸一化等技術,以加速訓練和提高模型的魯棒性。
在訓練過程中,模型會使用最大似然估計(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MLE)來優(yōu)化模型參數(shù),以最大化訓練數(shù)據(jù)上的對數(shù)似然。具體而言,模型在每個時間步長上預測下一個輸出符號的概率分布,然后使用交叉熵損失函數(shù)來衡量模型預測的概率分布與真實輸出之間的差距。
在推理過程中,模型會使用束搜索(beam search)算法來生成輸出序列。具體而言,模型會在每個時間步長上選擇前k個最高概率的符號,然后將它們作為候選輸出序列的起始點,直到生成一個結束標記或達到最大輸出長度為止。最終,模型會選擇得分最高的候選序列作為最終輸出。
三、Transformer預訓練模型
基于Transformer的預訓練模型是一種利用大規(guī)模數(shù)據(jù)進行無監(jiān)督預訓練的深度學習模型,它通過預先訓練好的模型參數(shù)來提取文本和圖像等數(shù)據(jù)的特征,從而在各種自然語言處理和計算機視覺任務中獲得優(yōu)異表現(xiàn)?;赥ransformer的預訓練模型通常由編碼器和解碼器兩部分組成,其中編碼器部分采用Transformer模型進行特征提取,而解碼器部分則根據(jù)具體任務進行設計。
基于Transformer的預訓練模型通常采用無監(jiān)督學習的方式進行預訓練,即在大規(guī)模數(shù)據(jù)上訓練模型,以學習到更豐富的特征。預訓練完成后,可以通過微調(diào)等方式來適應不同的任務,例如文本分類、機器翻譯、問答等。當前,基于Transformer的預訓練模型已經(jīng)成為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主流方法,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例如,GPT-3模型在多個自然語言處理任務上取得了超越人類的表現(xiàn),成為了當前最先進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之一。
基于Transformer的預訓練模型需要通過性能評估來確定其在不同任務中的表現(xiàn)。常用的性能評估方法和指標如下:
(1)任務特定指標,對于不同的任務,需要根據(jù)任務特點選取相應的指標進行評估。例如,在文本分類任務中,可以使用準確率、召回率和F1值等指標進行評估;在目標檢測任務中,可以使用平均精度(mAP)等指標進行評估。
(2)語言模型評價指標,對于基于Transformer的預訓練模型,通常使用語言模型評價指標來評估其性能。例如,困惑度(Perplexity)是一種常用的語言模型評價指標,用于衡量模型預測下一個詞時的準確性和不確定性。
(3)數(shù)據(jù)集劃分,在性能評估時,需要將數(shù)據(jù)集劃分為訓練集、驗證集和測試集。訓練集用于模型的訓練,驗證集用于模型的選擇和調(diào)整,測試集用于最終的性能評估。
(4)交叉驗證,為了更加準確地評估模型的性能,可以使用交叉驗證方法。例如,k折交叉驗證將數(shù)據(jù)集分為k個子集,每次使用k-1個子集進行訓練,剩下的一個子集進行驗證,然后對k次結果進行平均,得到最終的性能評估結果。
(5)基準測試,為了比較不同模型的性能,需要進行基準測試。在基準測試中,通常會選擇一些公共的數(shù)據(jù)集和評估指標,用于比較不同模型在相同任務上的表現(xiàn)。
Transformer使用的預訓練模型包括BERT、GPT、XLNet、RoBERTa、ALBERT等。
(1)BERT預訓練模型
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是一種基于Transformer的預訓練模型,由Google在2018年提出,是自然語言處理(NLP)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
BERT采用了雙向Transformer編碼器(Bidirectional Encoder)來學習文本的特征表示,通過在大規(guī)模語料庫上進行無監(jiān)督學習,實現(xiàn)了對自然語言的深度理解。BERT的預訓練任務是通過掩蓋輸入中的一些單詞,讓模型來預測這些單詞的具體內(nèi)容,從而學習到文本中單詞之間的關系和上下文信息。
BERT模型在多項自然語言處理任務中取得了優(yōu)異的性能表現(xiàn),如文本分類、命名實體識別、問答系統(tǒng)等。同時,BERT的成功也推動了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發(fā)展,并引發(fā)了一系列相關研究和應用。
(2)GPT預訓練模型
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一種基于Transformer的預訓練模型,由OpenAI在2018年提出,是自然語言處理(NLP)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GPT模型采用了單向的Transformer解碼器(Decoder),主要應用于生成型任務,如文本生成、對話生成等。GPT的預訓練任務是通過輸入一段文本的前面部分,讓模型來預測文本的后續(xù)內(nèi)容,從而學習到文本中單詞之間的關系和上下文信息。
GPT模型在文本生成、對話生成等生成型任務中取得了優(yōu)異的性能表現(xiàn),并且成為了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重要工具。同時,GPT的成功也推動了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發(fā)展,并引發(fā)了一系列相關研究和應用。
四、Transformer架構開源實現(xiàn)
Transformer 架構是一種非常流行的深度學習模型,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許多深度學習框架都提供了 Transformer 架構的開源實現(xiàn),以方便研究人員和工程師使用和改進。
常用的 Transformer 架構開源實現(xiàn)有TensorFlow、PyTorch、Hugging Face Transformers等。
(1)TensorFlow Transformers
TensorFlow Transformers 是 TensorFlow 官方提供的 Transformer 架構的開源實現(xiàn),它提供了多種 Transformer 架構的實現(xiàn),包括 BERT、GPT 和 Transformer-XL 等。TensorFlow Transformers 還提供了方便的模型加載、預測和微調(diào)功能,可以大大簡化自然語言處理模型的開發(fā)流程。
TensorFlow Transformers 提供了多種預訓練模型,例如 BERT、GPT 和 Transformer-XL 等,這些模型可以直接用于自然語言處理任務的特征提取和微調(diào)。預訓練模型還可以通過 fine-tuning 進行自適應學習,以適應特定的任務和數(shù)據(jù)集。
(2)PyTorch Transformers
PyTorch Transformers 是 PyTorch 官方提供的 Transformer 架構的開源實現(xiàn),它提供了多種 Transformer 架構的實現(xiàn),包括 BERT、GPT 和 Transformer-XL 等。PyTorch Transformers 更加注重靈活性和可定制性,可以方便地進行模型調(diào)整和擴展。
(3)Hugging Face Transformers
Hugging Face Transformers 是一個開源的自然語言處理 (NLP) 庫,提供了多種 Transformer 架構的實現(xiàn),包括 BERT、GPT 和 Transformer-XL 等。Hugging Face Transformers 注重易用性和性能,提供了豐富的預訓練模型和工具,可以方便地進行模型開發(fā)和部署。
五、結束語
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預訓練模型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取得了顯著的進展。Transformer模型是這些預訓練模型的一個關鍵組件,使得序列數(shù)據(jù)的處理更加高效。BERT和GPT模型是基于Transformer的預訓練模型的兩個代表性例子,在各種NLP任務中均取得了最先進的性能。同時,Transformer模型的開源實現(xiàn)使得這些模型更加開放和易于使用,促進了新應用的開發(fā)和領域的進一步發(fā)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挑戰(zhàn),例如解釋性不足和難以適應特定領域。未來的研究應致力于解決這些挑戰(zhàn),并探索基于Transformer的預訓練模型的新應用??傮w而言,基于Transformer的預訓練模型已經(jīng)展現(xiàn)出巨大的潛力,并將繼續(xù)推動NLP研究和應用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融合預訓練技術的多模態(tài)學習研究專題前言[J]. 宋雪萌;聶禮強;申恒濤;田奇;黃華.軟件學報,2023(05).
[2] "自然語言處理預訓練技術綜述[J]. 陳德光;馬金林;馬自萍;周潔.計算機科學與探索,2021(08).
[3] "結合Transformer的輕量化中文語音識別[J]. 沈逸文;孫俊.計算機應用研究,2023(02).
[4] "基于計算機視覺的Transformer研究進展[J]. 劉文婷;盧新明.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22(06).
[5] "Transformer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的研究綜述[J]. 李翔;張濤;張哲;魏宏楊;錢育蓉.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23(01).
[6] 基于Transformer編碼器的語義相似度算法研究[J]. 喬偉濤;黃海燕;王珊.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