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低強度臥位體操訓練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的影響。方法 將2020年2—11月期間贛南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收治的92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6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血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常規(guī)血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低強度臥位體操訓練干預,觀察2組血透充分性、血脂水平及營養(yǎng)狀況。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尿素氮水平低于對照組,尿素清除指數(shù)(KT/V)、尿素下降率(urea reduction rate,URR)均高于對照組(Plt;0.05);觀察組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s cholesterol,LDL-C)、總膽固醇及心鈉素(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AN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lt;0.05);觀察組血紅蛋白、總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及轉鐵蛋白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lt;0.05)。結論 低強度臥位體操訓練應用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顯著提高透析充分性,改善血脂水平及營養(yǎng)狀況。
【關鍵詞】 體操訓練;低強度臥位;維持性血液透析
中圖分類號:R459.5"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32-0112-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2.038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腎衰竭患者最常見的替代療法,可將體內代謝廢物排出體外,同時也會造成機體極度疲乏及營養(yǎng)物質的缺失[1],因此需及時進行護理干預,包括飲食、透析前準備等。透析患者日常運動量相對較少,不能有效促進腸胃蠕動,飲食攝入量較少,從而對改善營養(yǎng)狀況的效果不顯著[2]。低強度臥位體操訓練主要是在血透前由專業(yè)人員指導患者行臥位肢體訓練,以此增加機體運動度,提高肌肉力量,通過上肢伸展、屈曲等關節(jié)運動,髖關節(jié)外旋、外展,直腿抬高及上下肢肌肉的負重練習,以促進腸道蠕動,提高消化功能[3],但將該訓練用于維持性血液透析對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況的效果并未明確?;诖?,本研究探討了低強度臥位體操訓練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20年2—11月期間贛南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收治的92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46)和觀察組(n=46)。對照組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齡37~66歲,平均年齡(53.77±10.89)歲;透析時間1~6年,平均透析時間(4.21±1.05)年;原發(fā)疾病,糖尿病腎病10例,多囊腎5例,高血壓腎病12例,慢性腎小球腎炎16例,其他3例。觀察組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齡37~66歲,平均年齡(52.94±11.33)歲;透析時間1~6年,平均透析時間(4.25±1.01)年;原發(fā)疾病,糖尿病腎病12例,多囊腎3例,高血壓腎病11例,慢性腎小球腎炎19例,其他1例。上述資料2組患者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颊呒捌浼覍僦橥獗狙芯壳液炇鹬橥鈺?,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納入標準:符合《內科學》中維持性血液透析的相關標準[4];患者血流動力學較為穩(wěn)定;血液透析時間gt;6個月。排除標準:心功能4級者;肢體活動障礙患者;存在精神疾病,溝通障礙者。
1.2 方法 2組均采用血液透析器[貝恩醫(yī)療設備(廣州)有限公司;型號B-14P]進行血液透析。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血透護理干預,主要包括測血壓、測量體質量、安排床位等,準備穿刺針、穿刺包等透析物品;透析過程中隨時監(jiān)測生命體征,觀察患者血管是否出現(xiàn)封閉式回血、腫脹,管道是否通暢,是否出現(xiàn)內瘺,并記錄脫水量等;除必要生理活動外,告知患者盡量平臥休息、保證營養(yǎng)。共干預6個月。
觀察組在常規(guī)血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低強度臥位體操訓練干預。透析進行前1~2 h,指導患者行臥位體操練習,指導人員為專業(yè)護士,囑運動時保持平臥位,主要對下肢及正常未動靜脈瘺的手臂行訓練,分為3節(jié)。(1)上肢伸展、屈曲等關節(jié)運動,指導患者抬高髖關節(jié),并做外旋、外展等運動、上下肢體的負重練習等,指導患者做上肢關節(jié)及正常手臂的伸展屈曲練習,由護士一只手將患者肘部及上臂握住,另一只手將其手腕握住,促使其腕關節(jié)、肘關節(jié)均處于伸展位,將上肢緩慢向外展垂直于軀干,后將上肢緩慢置于原始位置,告知患者每節(jié)做5次,共做3組,2 min/節(jié)。(2)將髖關節(jié)外旋、外展,直腿抬高,指導患者行雙腿交疊、并盡力將腿伸直后抬起,與床面保持15 cm距離,維持8 s,緩慢將雙腿落下,再次外展外旋髖關節(jié),并將雙下肢保持屈曲立位,向外側打開180°,5次/組,共練習6組,時間約為6 min。(3)上下肢肌肉負重練習,繃直下肢及未動靜脈瘺的手臂,抬高并與床面保持約30°的距離,維持1~2 min,上下肢交替進行,共進行1組訓練,強度主要與患者運動前的基礎心率進行比較(訓練后心率增加基礎訓練的10%),訓練3次/周。于血透前進行,共干預6個月。
1.3 觀察指標和評價標準 觀察2組血透充分性、血脂水平及營養(yǎng)狀況。(1)血透充分性。干預前后,采集患者空腹狀態(tài)下靜脈血,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型號76000)檢測尿素氮水平、尿素清除指數(shù)(KT/V)及尿素下降率(URR)。(2)血脂水平。干預前后,分別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液,采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LDL-C)、總膽固醇及心鈉素(ANP)水平。(3)營養(yǎng)狀況。干預前后,分別采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患者靜脈空腹血液中血紅蛋白、總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及轉鐵蛋白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lt;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血透充分性對比 干預前,觀察組及對照組尿素氮水平、KT/V、URR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干預后,2組尿素氮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尿素氮值低于對照組;KT/V、URR均升高,且觀察組KT/V、URR高于對照組(Plt;0.05),見表1。
2.2 2組患者血脂水平對比 干預前,觀察組及對照組LDL-C、總膽固醇及ANP水平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干預后,觀察組及對照組LDL-C、總膽固醇及ANP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lt;0.05),見表2。
2.3 2組患者營養(yǎng)狀況對比 干預前,觀察組與對照組血紅蛋白、總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及轉鐵蛋白水平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干預后,2組血紅蛋白、總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及轉鐵蛋白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血紅蛋白、總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及轉鐵蛋白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lt;0.05),見表3。
3 討論
維持性血液透析主要是利用人工透析機及人工透析膜來清除機體內過多的代謝廢物及體液,現(xiàn)已成為腎臟替代治療的首選方案。部分患者透析效果較差,同時會出現(xiàn)營養(yǎng)物質丟失、脂代謝紊亂等狀況,因此日常護理干預顯得尤為重要[5]。飲食指導是臨床常見的干預手段,可告知患者透析相關知識,營養(yǎng)攝入對透析的影響,但患者常會出現(xiàn)脂代謝水平的紊亂、機體疲乏等癥狀,同時加上運動量的減少,對降低血脂水平的效果不佳[6]。低強度臥位體操訓練可通過指導患者每周3次臥位肢體訓練,以促進機體血液流動,增加代謝功能[7]。
本研究中,觀察組尿素氮水平低于對照組,KT/V、URR均高于對照組(Plt;0.05),說明低強度臥位體操訓練應用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顯著提高透析充分性。分析原因可能是患者透析前1~2 h行臥位訓練,主要包括下肢屈曲、伸直練習,未安置動靜脈瘺上肢的運動,負重肌力練習及肩關節(jié)活動、髖關節(jié)外展外旋等動作[8]。將訓練過程分為3個節(jié)段,利用上肢伸展、屈曲等關節(jié)運動以加速全身血液循環(huán),當機體處于微熱狀態(tài)后,通過髖關節(jié)外旋、外展、直腿抬高訓練提高肌肉力量,再做上下肢肌肉的負重練習,繃直下肢及未行動靜脈瘺的手臂,抬高并與床面保持約30°,保持此種體位1~2 min,上下肢交替進行,以此加快上升全身血液循環(huán)。在此過程中可有效提高肌肉的血液供應情況,以加快組織代謝,促進肌酐、尿素氮等的排出,從而提高透析效果[9-11]。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LDL-C、總膽固醇及AN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lt;0.05),觀察組血紅蛋白、總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及轉鐵蛋白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lt;0.05),說明低強度臥位體操訓練應用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顯著改善血脂及營養(yǎng)狀況。分析原因可能是低強度臥位體操訓練以指導患者下肢及正常未行動靜脈瘺手臂的訓練為主,加強上肢伸展、屈曲等關節(jié)運動,并以抬高髖關節(jié)做外旋、外展運動,促使臀部力量及腰肢肌肉力量得到加強[12-13]。髖關節(jié)外旋、外展、直腿抬高后雙腿交疊,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14]。在此種低強度訓練下可增加機體運動量,促進腸道蠕動,增加食欲,從而加強營養(yǎng)的攝入,提高機體營養(yǎng)。血液透析充分性會直接影響透析效果,而透析過程中常受到血液流速的影響,透析前1~2 h行低強度練習,可有效加快機體全身血液流速,從而提高透析充分性,加快肌酐、尿素氮等代謝廢物的排出。此種干預模式下能有效增加患者運動量,促進熱量的消耗,以此降低血脂水平,這與楊荊等[15]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低強度臥位體操訓練應用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顯著提高透析充分性,改善血脂水平及營養(yǎng)狀況,有效增加患者運動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莊冰,宋宗緯,駱靜,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后疲乏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腎臟病雜志,2018,34(4):249-254.
[2]" "周雨婷,林亞妹,王娜,等.有氧運動療法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營養(yǎng)狀態(tài)影響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醫(yī)學,2019,47(9):1177-1179.
[3]" "連芬,吳靖,沈華娟,等.低強度臥位體操對維持性血液透析 患者透析充分性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J].護理與康復,2020,19(2):55-58.
[4]"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內科學[M].9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8:526-529.
[5]" "羅燕,張華,李雪芹,等.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延續(xù)性護理需求的調查分析[J].護理研究,2018,32(1):120-122.
[6]" "戴祺潔,陶靜,華建武,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運動康復現(xiàn)狀及相關因素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20,24(10):116- 119.
[7]" "劉陽陽,婁小平,陳婕,等.臥位康復訓練預防腹腔鏡脾臟切除術后患者直立性低血壓的效果[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20, 26(36):5095-5100.
[8]" "張麗華.臥位蹬車訓練聯(lián)合針灸對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效果及早期功能康復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9, 28(19):2120-2123.
[9]" "蔣婕,張穎君,薛貴方.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運動自我效能與運動知識及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9,34(8):678-680,684.
[10]" "高思垚,呂萬剛.有氧運動對改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質量有效性的Meta分析[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9, 34(4):453-459.
[11]" "劉菁,余少斌,袁懷紅,等.運動康復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實施現(xiàn)狀[J].華西醫(yī)學,2020,35(7):757-761.
[12]" "王曉菁,張昆,葛顏,等.血液透析中運動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癥、氧化應激及內皮功能的影響[J].中國血液凈化,2019,18(6):390-393.
[13]" "周悅玲,丁巍,艾紅蘭,等.維持性血液透析的終末期腎病患者腦結構性異常及認知功能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20,40(7):962-967.
[14]" "王雯婷,吳超,沈梅芬,等.透析中有氧運動對患者透析充分性、微炎癥狀態(tài)及白蛋白水平影響的Meta分析[J].浙江醫(yī)學,2019,41(3):255-259,285.
[15]" "楊荊,王淑嫻,周竹.有氧運動與營養(yǎng)管理對維持性血透患者營養(yǎng)不良的療效[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20,41(11):" 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