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班共育,智慧共生”是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新模式。家庭和學校應該共同努力,讓學生在健康的環(huán)境中得到最佳的發(fā)展,而不是由一方獨自承擔教育責任。班主任是家班共育的核心,家長是學校工作的合作者,班主任是組織者、策劃者、協調者。如果學校和家庭之間存在著不同的觀點,將嚴重影響教育的質量。因此,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深知家班共育的意義,必須加強雙方的溝通,增強家校協同配合,從而推動教育的發(fā)展。
一、指導家長學習理論,提高自身素質
蘇霍姆林斯基強調,如果不重視家長的教育素養(yǎng),任何教育活動都將無法取得預期的成果。通過深入的溝通和互動,讓孩子受到正確的影響,這才是家庭教育的真正價值所在。只靠傳授知識和技能,無法真正幫助孩子發(fā)展出良好的品德和能力。我們把提高家長自身素質作為重點,讓家長認識到自身的責任,并且積極采取措施來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以此樹立良好的榜樣,從而實現家庭教育的有效性。通過每周一次的家長共學課堂,引導家長主動學習,做家庭教育的明白人,做孩子成長的引路人,做幸福家庭的建設者,提升自我,成就孩子。
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意識到父母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對孩子產生重要的影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會受到家長思想和行為的影響,并以此形成帶有家庭特征的個性和品質。在平時的工作中,我注重學習家庭教育心理知識,錄制了九期《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效應》系列視頻,指導家長運用科學的心理知識教育子女。
二、讓書信架起溝通的橋梁
只有講究方法與藝術,才能在溝通中取得預期的效果。恰到好處地選用談話方式,能使教師與家長之間取得事半功倍的談話效果。
小仟在同學們的心目中,調皮、經常欺負弱??;在教師的心目中,不遵守課堂紀律,經常找同學聊天,時不時大聲喧嘩,擾亂課堂秩序,屢教不改。如何讓他認識到錯誤,進行自我批評,及時改變呢?我給小仟寫了一封信,發(fā)到他家長的微信上。兩小時后,家長這樣回復:“尊敬的袁老師,早上好!你很有責任感,說得很對,做得也非常到位。我對孩子所犯的錯誤深感愧疚,給老師帶來了麻煩,我下班回去給他看看,引導、教育孩子認錯、糾正,辛苦了!”當天下午,我就收到了小仟的回信與視頻認錯。后來,書信成了我們溝通的最好方式。
書信架起溝通的橋梁,使厭學的學生開始發(fā)奮,消極的學生有了朝氣。在家長的協同下,給后進生奮發(fā)向上的動力。
三、講家風小故事
提升家長的文化修養(yǎng),讓家長由自然型轉化為學習型。家風是一種精神,流淌在祖祖輩輩的血液里,成為做人行事的準則;家風是一種傳承,在祖輩的言傳身教中代代相傳,得以繼承和發(fā)
揚;家風是一種信仰,在思維的土壤中孕育成長,成為家庭成員篤信不移的自我堅守。一個學期以來,家長自發(fā)錄制了六期“我的家風小故事”視頻:《珍惜時間》《敬老孝親》《同讀一本書,幸福一家人》《吃苦耐勞,待人友好》《規(guī)矩從餐桌開始》。
家庭作為一切的基礎,對于一個人的發(fā)展至關重要,而好的家訓則可以為學生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其未來的發(fā)展奠定深厚的底蘊。因此,家長更應該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建設良好的家風,讓學生能夠在家風文化的熏陶中健康快樂成長。
四、家長圓桌會
家長圓桌會是一種特殊的家庭會議,主題清晰,圍繞學生成長過程中所出現的共同問題展開討論,可邀請有豐富經驗的家長參與其中,以更好地解決問題。
一次單元測試后,學生在學習上出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問題。于是我們班舉行了一次家長圓桌會,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探討。會上,銘樂媽媽與偉旗媽媽分享了自己輔導孩子學習的心得體會,其他家長也分別說出自己孩子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大家踴躍發(fā)言,互相交流,氣氛和諧,感觸多多,收獲多多。會后,家長從中得到啟發(fā)并找到解決的辦法。一段時間后,在家長的幫助下學生的成績得到了提高,如民豪媽媽反饋孩子學習進步了,樂于和爸爸分享自己在學校的趣事,這種積極向上的學習狀態(tài)還影響了弟弟。
五、家長資源進課堂
為了讓家長更好地了解班級狀況,我鼓勵家長參與班級的日常管理。通過良好的溝通和交流,學生、家長和教師之間建立起信任,能夠共同努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和快樂成長。
家長的職業(yè)、經驗和技能為學校提供了寶貴的教育資源,如何充分發(fā)揮家長的潛力,讓他們成為學校素質教育的合作伙伴和支持者,以及彌補教師專業(yè)知識的不足,已經成為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課題。
在世界愛牙日,小澤媽媽進課堂講解愛護牙齒的知識,之后,小澤的學習態(tài)度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變得更加自信、更加努力。帥氣的交警爸爸講述了拐賣兒童的故事,學生不僅在課堂上了解了人身安全知識,還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重視安全。小昊爸爸以“電的產生與用電安全”為主題,教育孩子們重視用電安全。清明節(jié)前,慈祥的奶奶教學生們包青團,讓性格內向的小孫女也漸漸變得開朗。一位博學多識的爸爸帶著一箱象棋走進課堂,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智慧的樂趣,他的女兒不僅把爸爸當作自己的偶像,還在班級里組建起了一支象棋興趣小隊,在區(qū)域象棋比賽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績。一個學期以來,十多位家長積極參與班級的活動,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學習資源,更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家長進課堂”以其獨特的方式將課堂和社會、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讓學生能夠以積極、有益和完整的方式得到發(fā)展。此外,每位家長都具備獨特的職業(yè)背景和個性,多元化的教育環(huán)境讓家庭和學校聯合培養(yǎng)的模式變得越發(fā)完善。
舟水共促舵手強。舟是家庭給孩子一個起點,水是班級給孩子一個征程,孩子就是掌舵人,家庭班級凝心聚力,才能更好地引領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