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說
高一李寧:朋友來家里玩,非要進我的臥室;我正在喝飲料,閨蜜看到了,拿過來就喝;過年去親戚家拜年,長輩們總要問一兩個關于成績的問題,這些都讓我感到不舒服。
初三高筱曉:對,我贊同。就像我的父母總不經過我同意,就將我喜愛的書籍送人,我真的很生氣。
高一流川川:我就是個“老好人”,朋友找我?guī)兔Γm然我不太樂意,但不想讓對方失望,最后寧愿自己不舒服也幫了這個忙。有時就算你幫了忙,人家也未必領情。反而一次不幫,他就會反問你:“這么一個小忙都不幫,還是朋友嗎?”
高一李寧:這些人的社會邊界感在哪里?我們應該如何建立個人的社交邊界呢?
李寧:
你好,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社交問題,讓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比如“你去食堂,順便幫我在小賣部帶瓶飲料唄!”“來,期末考試考得怎么樣啊,給我們大家說說。”如果拒絕,我們可能會感到自私并有罪惡感。但如果接受,往往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身心負擔。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增強你的社交邊界。
何為社交邊界呢?
社交邊界是指個人在社交互動中設定的一種限制,用于保護自己的個人隱私、尊嚴和安全。這些界限可以包括個人信息的分享、身體接觸的接受程度、言語交流的主題和方式等等。社交邊界的設定可以因人而異,取決于每個人的文化背景、個性特點、經歷和價值觀等因素。
心理邊界不清會讓我們失去對生活的掌控感,難以實現(xiàn)自我獨立,甚至可能有損心理健康。相反,邊界清晰既能保護自己,也能保護他人,同時有利于維護良好的關系。
那么,如何建立個人的社交邊界呢?以下是一些建議:
1.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感受:這是建立個人社交邊界的第一步。我們可以思考自己在社交中希望得到什么,以及自己對哪些行為感到不適或不舒服。例如:有人會在公共場合開自己不當?shù)耐嫘?,父母不尊重自己的隱私等,當有這樣行為出現(xiàn)的時候,就要拉起心中的警報,明確這是自己的社交底線。
2.學會說“不”:學會拒絕他人的請求或要求是建立個人社交邊界的關鍵。我們可以在不傷害他人感情的前提下,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比如有人想要翻看你的日記,這可能是你心中的邊界,但對方不一定能意識到。因此我們可以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勇敢說“不”,如“當你翻看我的日記的時候,我感受到是你不尊重我的隱私,我不喜歡這樣,希望你以后不要這樣做了”。我們拒絕一次,甚至多次,自然會讓別人意識到你的社交邊界。
3.尊重他人的邊界:在社交互動中,尊重他人的邊界同樣重要。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的,我們只有不隨意跨入別人的邊界,才更可能贏得對方的尊重。
4.練習自我關注:很多邊界不清的人,自我價值感低,因此會委屈自己以求獲得對方的認同。在社交互動中,要相信自己,關注自己的感受和反應。也要學會忽視別人的不滿,堅定和堅持自我。
美國詩人弗羅斯特說過:“有了籬笆,才有好鄰居?!蹦呐伦詈玫年P系,都需要有邊界。
趙蓮
心理知識學一點
刺猬效應:來源于西方的一則寓言,說的是在寒冷的冬天里,兩只刺猬要相依取暖。一開始由于距離太近,各自的刺將對方刺得鮮血淋漓,后來它們調整了姿勢,相互之間拉開了適當?shù)木嚯x,不但能夠相互取暖,而且很好地保護了對方。其實人與人就像這刺猬與刺猬一樣。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性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刺”,所以在日常交往中也會像刺猬一樣需要邊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