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開展,我國對于高中學生的教育模式、教學目的進行了全面的改善,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相關的教學目標,優(yōu)化教學流程以及教學模式,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提高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要不斷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
一、高中歷史應用支架式教學模式的策略
(一)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提出問題
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采取的是一種提問的教學手段,讓學生通過學習教材尋找相應的答案,最終達到學習知識的目的。同時通過提問也可以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認真程度,保證學生在課堂仔細聽講,在課下認真探究和思考,教師在課前、課中和課后分別提問,達到的效果也不同。其中課前提問主要是提高學生自主預習的能力,保證學生帶著問題去了解歷史,學習歷史。在課堂中的提問大多是圍繞教學內(nèi)容的開展進行,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提高學生注意力。在課下的提問主要是提高學生探究學習能力以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在學習西周政治制度一文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對學生進行設問,如:西周的政治制度包括哪幾個?其中政治制度的特點有什么?學生通過教師的提問,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不斷找到相應的答案,從而達到預習課文、了解教材的目的。教師的這種設問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也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同時在課中和課后的提問,也要根據(jù)學生學習的水平調(diào)整問題的難度,保證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增加學習能力,從而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質(zhì)量。
(二)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歷史教學最好的教學方法就是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的溫度,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學好歷史,理解歷史,認識歷史。盡管歷史離我們很遙遠,很多事情都無法還原,但是我們可以參考一些史料,對相關歷史情節(jié)進行情境再現(xiàn),利用一些信息多媒體設備盡量還原一些歷史事件,營造一種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切實地體會到歷史事件的始末原委,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習慣。例如在學習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教師可以還原一下那個時期社會的文化狀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春秋戰(zhàn)國時期能夠出現(xiàn)百家爭鳴的現(xiàn)象,探究整個歷史時期的背后原因,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不斷提升對歷史的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相關的史料記載,對學生進行科普,作為歷史拓展,開拓學生的歷史眼界和歷史視野,打破學生的歷史思維限制,同時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排練,模擬一些歷史事件,通過學生的表演,不斷加深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同時還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
(三)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合作能夠迸發(fā)出思想的火花。同時合作探究學習有利于支架式教學模式的順利應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通過組織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對小組進行責任分配,讓每一個學生都有部分歷史事件合作探究分工,然后再由相關的組長進行統(tǒng)一的整理學習,例如在學習我國近代史《清朝的滅亡》一章時,讓學生收集相關的歷史材料,分析近代歷史發(fā)展的社會背景以及一些事件的導火索,分析要有理有據(jù),要符合歷史的事實。通過合作探究學習,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在這種環(huán)境下,學生的家國情懷也得以培養(yǎng),歷史素養(yǎng)和歷史水平都在不斷地提高。
二、結語
支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歷史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通過該教學模式也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質(zhì)量,提高學生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愛上歷史學習,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這也是我國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的重要發(fā)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