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潛水艇》是陳春成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收錄同名小說《夜晚的潛水艇》。小說以博爾赫斯將硬幣丟入海作為開頭?!安柡账购髞頌樗鼘懥耸自姡娭姓f,他丟硬幣這一舉動,在這星球的歷史中添加了兩條平行的、連續(xù)的系列:他的命運及硬幣的命運。此后他在陸地上每一瞬間的喜怒哀懼,都將對應著硬幣在海底每一瞬間的無知無覺?!?985年,一個原本對文學毫無興趣的澳洲富商,卻在讀到《致一枚硬幣》的那一刻被忽然擊中,成了博爾赫斯的狂熱崇拜者。尋找被詩人博爾赫斯扔進海底里的那枚硬幣仿佛成了他的朝圣之旅,甚至愿意付出巨額財富鍛造潛水艇去深海探查一枚硬幣的命運。
故事游弋的帆船沖開時間的浪花,讓博爾赫斯的詩情進入一個東方男孩兒的夢境里。主人公陳透納具有天才般豐富的想象力,“我能在蓮蓬里睡覺,到云端游泳,在黑板上行走,追蹤墨水瓶里的藍鯨”,甚至可以根據(jù)一粒塵埃想象出整顆星球文明發(fā)展的軌跡,把自己的房間想象成深海冒險的潛水艇??捎捎陉愅讣{的想象力過于豐富,導致其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成績嚴重下滑,被父母認為沉浸在“病態(tài)的幻想”里,陳透納迫于父母和現(xiàn)實社會的壓力,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想象力。陳春成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執(zhí)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物形象,通過展示他們或勇敢或荒誕的行為,表現(xiàn)了其對于精神自由孜孜不倦的追求。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不僅局限于一般意義上的哲學、心理學研究或精神疾病治療,也被應用于文學藝術(shù)的批評,即精神分析批評,它是一種文學闡釋的方法。由于《夜晚的潛水艇》中主人公陳納透的精神心理的奇特性,因此將精神分析理論用于作品批評,剖析人物的內(nèi)心、本能沖動與欲望,有助于我們對人物性格的成因和特點進行深入、系統(tǒng)的剖析,挖掘文學作品的內(nèi)涵,進而獲得對文學作品的多元理解。
一、人格結(jié)構(gòu)理論
(一)“本我”自然生長:好奇的幻想家
弗洛伊德將人格結(jié)構(gòu)分為三個層次,即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位于人格的核心,它是人的與生俱來的無意識的結(jié)構(gòu)部分,不受邏輯、理性、社會習俗等一切外在因素的約束,而僅受自然規(guī)律即生理規(guī)律的支配,遵循快樂原則行事。本我是人的心理本質(zhì)所在,是人格建立的基礎(chǔ),它終生保持兒童期的特點,非理性、追求快樂,可以通過想象、幻想、幻覺來釋放能量。
陳透納總是保持一種單純與童心,樂于做一個夢境體驗者,在幻想的世界里,旅行、探索、冒險,得到無與倫比的快樂和滿足。他對著美術(shù)課本上印著的《秋山晚翠圖》一下子著了迷,想象自己“從畫底的云煙里攀上山腳的怪樹,一直沿著山澗,爬到畫上方的小木橋上”;在聽到培養(yǎng)專注力的鋼琴音樂后,又“在一首曲子里,我乘著熱氣球忽上忽下地飛,最后飛到銀河里去了”。他把自己想象成潛水艇的船長,船員皮卡丘、妙蛙種子也喚他船長,皆聽他號令,為他保駕護航。他們正策劃一場空前的航行,其間“章魚就在頭頂上逡巡,蜿蜒著滿是吸盤的長長觸手,納悶地張望”,“我們在珊瑚的叢林里穿行了三個晚上,那里像一座華美的神殿”,“黑暗中無聲游出一頭史前的滄龍”,“我們還和一只性情溫和的虎鯨結(jié)成了好友,每次在危難中發(fā)出信號,它總像守護神一樣及時趕到,同我們并肩作戰(zhàn)”。在陳透納的夢境世界中,本我居于主導地位,擁有絕對掌控權(quán),促使他獲得對自身的認同感。
本我是原始的、混沌的、本能的,它并不與外界直接接觸,而是透過自我來獲得滿足。陳透納用歷史、地理上零星的知識作養(yǎng)料,使幻想(也就是“本我”)越發(fā)繁茂地滋長起來,“我的腦袋像伸出了萬千條藤蔓,遇到什么就纏上去,纏得密密實實的”。
(二)“自我”警醒與壓抑:回歸世俗的“平凡人”
自我是人格中的意識部分,代表著理智與常識,是從本我中分化出來并得到發(fā)展的部分,處于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間。它正視現(xiàn)實,按照常識、理性和邏輯行事,遵循“現(xiàn)實原則”。
陳透納的本我過于強盛,壓縮了自我表現(xiàn)的空間,他的自我顯得渾渾噩噩,疏離于現(xiàn)實世界之外,上課無法專注,成績一塌糊涂,嘴里經(jīng)常胡言亂語,被同學看成怪人,被嘲笑為妄想癥,可他依舊我行我素,沉迷于海底光怪陸離的世界。直到面對高考的壓力和家人的憂慮,陳透納開始為在海底虛擲的光陰而焦慮。升學、就業(yè)、結(jié)婚,這些漂浮在他的精神世界以外的概念,“才一個接一個地墜落在我跟前,像灼熱的隕石”。這時,陳透納的本我與外部世界產(chǎn)生顯著的矛盾沖突,自我開始警醒,保持正視現(xiàn)實的清醒,發(fā)揮協(xié)調(diào)作用,這也是屬于人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于是,他決心要恢復正常人的生活軌跡,讓自己的想象力脫離身體,使其沉寂于海底。想象力的消失意味著本我中最可貴的部分凋亡和被壓抑,陳透納徹底淪為一個“缺乏想象力”的平凡人。
(三)“超我”升華與追思:江郎才盡的藝術(shù)家
超我由自我理想和良心組成,它為至善至美的道德理想而奮斗,奉行的是“理想原則”。父母“憔悴的面容和疲憊的聲音已經(jīng)刻進我腦中,我做不到那樣自欺欺人”,于是陳透納的超我便肩負起責任,指導自我壓抑本我的盲目沖動,以內(nèi)疚感和罪惡感的形式達到糾正本我的效果。中年的時候,陳透納開始進行文藝創(chuàng)作,并成為知名的印象派畫家、象征主義詩人,這是本我被壓抑后轉(zhuǎn)化或變形而來的自我理想形態(tài)。
弗洛伊德認為,文明的進步是以“力比多”的壓抑和升華的過程中獲得的,通過升華作用,被壓抑的“力比多”便以社會允許的方式得到了滿足。從文藝的角度理解,陳透納的文藝創(chuàng)作是通過想象力的升華、補償作用來獲得心理滿足。他回憶起少年時奇特浪漫的夢境,書寫出讓世俗驚訝的美麗詩篇,借此聊以慰藉。當夢境不再清晰,才華逐漸消沉,文思也隨之枯竭。陳透納在晚年時回憶:“我一度擁有過才華,但這才華太過強盛,我沒辦法用它來成就現(xiàn)實中任何一種事業(yè)。一旦擁有它,現(xiàn)實就微不足道。沒有比那些幻想更盛大的歡樂了。我的火焰,在十六歲那年就熄滅了,我余生成就的所謂事業(yè),不過是火焰熄滅后升起的幾縷青煙罷了?!标愅讣{作為藝術(shù)家也許得到人們的認可,但實質(zhì)上失去了自我的本真的一面。因為,他喪失了來源于本能天性的智慧,削弱了自然活力與創(chuàng)造精神,削弱了強烈的情感和深邃的直覺。
二、無意識理論的探究
(一)童年經(jīng)驗的重視
《夜晚的潛水艇》提到陳透納異于常人的想象力也許來源于童年時外公對他的啟蒙,這涉及對童年經(jīng)驗的研究。陳透納的外公是個海洋學家,他在陳透納小時候每晚為他講述海里的故事。后來,外公不顧家人反對,以六十歲高齡受邀參加海洋考察,此后便再無音訊。對外公的思念、對海底世界的向往,直接導致陳透納開始經(jīng)營海底的幻想。
(二)夢的工作與解析
弗洛伊德在《釋夢》中指出,夢是對人們無意識欲望的滿足,夢的內(nèi)容在于欲望的達成,其動機在于滿足某種欲望。欲望的滿足具有重要的生理意義,夢能把干擾睡眠的刺激與某種被壓制的愿望聯(lián)系起來在夢中得到滿足,從而維持精神平衡。
外公的循循善誘在陳透納小時候播下了一顆想象力的種子,生根、發(fā)芽,以無意識的形態(tài)潛藏在他心中,并在一次次夢境或者幻想中以改裝的形式再現(xiàn)。在夢境中,每一次航行都是對自由的追尋,每一次神秘的探索都是好奇心的滿足。
弗洛伊德把夢的偽裝變形稱為“夢的工作”,包括凝縮、移置、意象和潤飾四種方法。陳透納顯然是個造夢好手,他的夢境豐富多彩,奇異的時空、事件、人物以渾然一體的方式呈現(xiàn),甚至具備驚心動魄的視覺形象?!皦m埃上一定會發(fā)生世界大戰(zhàn)。試了好多次,都無法避免。我被戰(zhàn)陣廝殺聲、火光和蘑菇云弄得連夜失眠”,而少年陳透納又像一個經(jīng)驗豐富的小說家,把這些離奇古怪的情節(jié)富有邏輯地連綴起來。面臨現(xiàn)實的壓迫,陳透納察覺到自己近于病態(tài)的幻想,決定選擇自我“療愈”,即想象自己的想象力脫離自己的身體,他相信只要這種幻想足夠逼真細致,就能成為現(xiàn)實,這種方法更類似一種自我催眠。
(三)作家創(chuàng)作與白日夢
弗洛伊德認為:“一篇創(chuàng)造性作品像一場白日夢一樣,是童年時代曾做過的游戲的繼續(xù)和代替物?!保ā蹲骷遗c白日夢》)晝夢或白日夢與夜夢不同,它與文學藝術(shù)創(chuàng)作有直接關(guān)系?!拔膶W家將自己的晝夢加以改造、化裝或刪削,寫成小說或戲劇中的情景,但晝夢的主角常為晝夢者本人?!保ǜヂ逡恋隆毒穹治鲆摗罚┰娙岁愅讣{是夢境的忠實描繪者,或許這也正是作家陳春成的親身體驗。除了《夜晚的潛水艇》外,《傳彩筆》《裁云記》也時常閃現(xiàn)出“夢”的影子,但不管是構(gòu)思過程還是作品本身都絕非天馬行空、毫無秩序;相反,它們始終受到作家理性精神的支配,因為做這場“夢”的更主要的目的在于用理性的文字來傳達相對集中的思想感情,而夢幻則只屬于夢幻者自己。文學作品離不開奇特的幻想,更離不開生活的土壤,因為幻想也并非憑空而來,真實的生活之水灌溉著夢幻之花。
將作品簡單地等同于白日夢,未免會忽略構(gòu)成文學作品魅力的其他因素,但無論如何,《作家與白日夢》從精神分析的角度讓我們看到了幻想的內(nèi)里,看到了作家在作品中可能蘊藏著的白日夢。我們需要更謹慎地對待作家創(chuàng)作與幻想、創(chuàng)作的理想與感性之間的關(guān)系。
榮格認為,“集體無意識”是文學藝術(shù)活動的根源,它滿足了時代的精神要求,直接契合了每個人的心靈,文學藝術(shù)就是沐浴在集體無意識的光輝中,通過觸碰人類的集體心理經(jīng)驗,使人類獲得心理共鳴。深海的潛水艇象征著兒童純真的夢,潛水艇的永遠懸停、硬幣的銹蝕意味著傳統(tǒng)社會價值對兒童的天性的壓制。小說表達了守護兒童本真的愿望和對精神自由不懈的追求,這些生命經(jīng)驗都早已滲透進人類的集體無意識,并通過典型的意象—潛水艇,重新表達與再現(xiàn)?!八囆g(shù)作品的本質(zhì)在于它超越了個人生活領(lǐng)域而以藝術(shù)家的心靈向全人類的心靈說話?!保s格《心理學與文學》)陳春成運用溫厚清幽的筆法和具有東方韻味的意象,如“釀酒”“鑄劍”“古碑”等建構(gòu)起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美學世界。
《夜晚的潛水艇》為精神分析理論的闡釋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實驗園地,其中人格結(jié)構(gòu)理論為解釋主人公的境遇,深入剖析人物的內(nèi)心及性格特點提供了方法論支撐。夢境是無意識的表征,具有較強烈的象征意義。作者以超高的敘事技巧、天馬行空的想象,構(gòu)建了光怪陸離、異彩紛呈的夢境世界,凸顯了追求精神自由的主題。同時,精神分析理論還啟發(fā)我們關(guān)注童年經(jīng)驗,辯證地看待作家創(chuàng)作與幻想的關(guān)系。《夜晚的潛水艇》文筆靈動,熟練運用古典意象,具有東方式的浪漫主義色彩,帶給讀者獨特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