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靜悄悄的。一輪彎月,掛在窗前,照著窗外靜謐的花園,也照著在床頭沉思的我?;叵肫饎倓偘l(fā)生的一幕,我內心五味雜陳,充滿著愧疚、悔恨……
背著書包,吹著口哨,邁著輕快的步伐,我推開了家門。剛摘下口罩,放下書包,媽媽的嘮叨聲,就沖入了我的耳朵:“把書包提回房間,口罩不要了把它丟進垃圾桶里;另外,我給你洗了一串葡萄,你把它吃了……”在學校里,聽了老師一天的課,耳朵都快要長繭子了,剛回到家,老媽又在我耳邊一直嘟囔,還讓我吃最不喜歡吃的葡萄。放學時的輕松愉悅,一下子轉為一股說不出的怨氣,我對媽媽大吼道:“有完沒完?一次性讓我干這么多事,還讓我吃不喜歡吃的水果,煩死了!”說完,我提著書包,噔噔噔地走進了房間,砰的一聲,狠狠地將房門關上了,完全不顧站在客廳里的媽媽是什么神情。
關上房門,我有些忐忑,但也覺得理直氣壯。不是嗎?我都這么大了,可是爸爸媽媽總把我當小孩兒看,總是指揮我干這干那,根本不考慮我的感受。我嘆了一口氣,拿出作業(yè),寫了起來。不知過去了多久,門外響起了咚咚咚的敲門聲?!帮堊龊昧?,去吃飯吧。”是媽媽的聲音。我打開房門,低著頭,走進餐廳。餐桌收拾得干干凈凈的,只放著一碗粥,還是我最不喜歡吃的海鮮粥。頓時,委屈加上生氣,立刻從我的腦門兒沖了出來:\"為什么只有一碗粥,還是我不喜歡吃的海鮮粥!”說完,我便甩開手,再次沖進房間,狠狠地關上門,繼續(xù)寫起作業(yè)來。
門外,傳來了一陣哭泣聲。然后,小小的議論聲傳入了我的耳朵。 \"弟弟太不懂事了。我們吃的都是中午的剩飯,您親自給他熬海鮮粥,他還不領情!”是姐姐,是姐姐在安慰哭泣的媽媽?!扒啻浩?""""" 怎么了?青春期就能這么不尊重父母!您時時處處為他著想,而他……”聽到這里,我呆住了,回憶起昔日的一幕一幕,我愧疚極了。最近,我總是莫名地發(fā)火,毫無理由地頂嘴,媽媽總是溫柔地回應著我,想方設法地照顧我。而我,卻把這份來自父母的關愛,當成了煩惱,真是不應該呀!想著想著,我的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
月光透過窗子,在書桌前灑下一層朦朦朧朧的銀灰。我下定決心,打開了房門——是的,我要真誠地向媽媽說聲“對不起”。
教師點評:
這篇習作,緊緊圍繞“愧”展開:小作者選擇的材料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和母親鬧矛盾,卻寫得一波三折,生動具體,將自己的內心感受表達得淋漓盡致。同時,開頭和結尾的環(huán)境描寫,互相照應,讓習作結構嚴謹,也烘托了氣氛,表達自己“愧”的心情。
(指導教師:周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