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逐漸提升,國家越來越重視自然保護區(qū)的管理工作,林業(yè)作為自然保護區(q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林業(yè)病蟲害的防治一直都是要面臨的難題。當前我國雖然在林業(yè)病蟲害的防治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但是防治效果始終不理想,從以往防治經驗來看,采用營林技術來防治林業(yè)病蟲害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但是在實踐過程中仍有一些問題還有待解決。
關鍵詞:營林技術;林業(yè);防治病蟲害
病蟲害是影響林木生長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讓林木在生長期間不受病蟲害的危害和感染,就要針對病蟲害問題展開深入研究與分析。但是,從現代林業(yè)發(fā)展進程來看,病蟲害問題不僅影響到了林木的正常生長,同時也間接地破壞了現存的各種森林資源,從而使得自然保護區(qū)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病蟲害防治對于現代林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積極開展營林技術防治病蟲害工作尤為重要。
1 霧靈山保護區(qū)概況
霧靈山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森林覆蓋率高達93%,主峰海拔2118m,為燕山山脈高峰之一。屬溫帶大陸季風性山地氣候,具有雨熱同季、冬長夏短、四季分明、夏季涼爽、晝夜溫差大的特征。地形地貌的復雜性決定了氣候的多樣性,有著“山下飄桃花,山上飛雪花”“山下陰雨連綿,山上陽光明媚”“素有三里不同天,一山有三季”之稱。年平均溫度7.6℃,最熱月平均氣溫17.6℃,是華北“熱?!敝械摹氨苁顩鰨u”。
2 落葉松營林栽培技術
落葉松是一種喜光樹種,喜歡溫暖濕潤氣候,喜濕、耐旱、耐寒、耐鹽堿,對土壤的要求不嚴格,但在深厚肥沃的砂質土壤中生長良好,在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中生長更好。落葉松在年平均氣溫6~10℃以上,≥10℃積溫3000℃以上,年降水量600~1200 mm以上的地區(qū)都可以生長。落葉松是喜光樹種,在陰坡、半陰坡、陽坡上均能生長良好,幼林應遮陰30%~50%,且適宜在土層深厚、肥沃濕潤的酸性土和中性土上生長[1]。
2.1 科學選種
(1)種子的采集。在秋季落葉后,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母樹,并對其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
(2)種子處理。將采回的種子用45℃溫水浸種12小時,然后撈出瀝干水分,在太陽下晾曬。對經過處理的種子用10%福爾馬林溶液或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并進行層積處理。在苗床上按行距10~15 cm開溝,溝深3 cm左右,將種子均勻地撒入溝內,用細土蓋嚴、踩實、澆水。待有30%的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3)播種。春季3~4月播種,株距10 cm左右,行距20 cm左右。先播“反春”苗,后播“春旱”苗。每667m2的播種量為10 kg左右。播種后要用細土覆蓋,以不見種子為宜。
2.2 種植密度原則
(1)根據不同的立地條件,落葉松種植密度一般分為3個階段。在一、二、三級階梯上,密度分別為1m×1m、1m×2m、2m×3m,第一個階梯的密度相對較小,第二個階梯的密度相對較大,第三個階梯的密度相對較小。
(2)在適宜生長的立地條件下,落葉松的種植密度以(1.5~2.0m)×(1.5~2.0m)為宜;在立地條件不良的地方,如低洼地等,種植密度以(2.0~2.5m)×(2.5~3.0m)為宜。一般情況下,落葉松人工林每667m2的種植株數在180株左右[2]。
2.3 選地與備耕環(huán)節(jié)
選擇立地條件良好、水源充足、交通方便、土壤肥沃和地勢平坦的砂壤土作為營林基地。山地由于土層較薄,保水性差,不宜作為造林地;在平原地區(qū),地勢平坦、排水良好的地方可以作為造林地。
備耕作業(yè)時間一般在秋末冬初進行。整地前要先深翻20 cm左右,清除石塊等雜物;然后再進行細致的耕翻(深度為20~30 cm),耕后耙平耙細。整地應做到地面平整、土壤細碎、無土塊、無石塊。作業(yè)時應做到苗正、根深、土碎、上虛下實。備耕環(huán)節(jié)一般需要4~6個月的時間。其次,在整地時要施足基肥。基肥一般是經過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或有機肥。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適當補充部分磷鉀肥,以利于苗木生長[3]。
2.4 整地
2.4.1 整地方法
清理林地,清除雜草,利用冬季清除,夏季中耕松土,清理林地中的枯木、雜草等雜物,并結合冬季整地進行造林。
2.4.2 整地方式
采用水平階整地或帶狀整地。水平階整地就是沿等高線沿坡腳修水平階,或將山脊線修成階面;帶狀整地是沿等高線按一定間距帶狀開溝,溝的寬度和深度均在20~50 cm之間。
一般情況下,整地工作在造林前3~5年進行。結合整地挖穴,每穴施農家肥15 kg左右。
2.4.3 整地時間
秋季或春季均可。但秋季時的效果好,冬前可清理枯木、雜草等雜物,減少來年的雜草危害,又可降低造林成本。
2.4.4 注意事項
落葉松幼苗期抗干旱能力差,整地時應盡量減少對苗木的損傷,一般在雨季或秋冬季節(jié)進行整地。
2.5 雜草清理
落葉松在營林過程中,如果雜草清理不及時,不僅會影響到樹木的正常生長,還會影響到林木的生長質量。因此,要積極做好落葉松營林過程中的雜草清理工作。
(1)人工清理落葉松林雜草是一種有效的辦法。在雜草旺盛生長時期,使用除草劑進行人工除草,可保證樹木健康生長。
(2)機械除草是指采用機械除草法,并使用機械把除草劑噴到林間。但這種方法要避免對幼樹使用,使用不當很容易對落葉松幼樹造成傷害。因此,在利用機械進行除草時要注意選擇正確的時間、方法和濃度[4]。
(3)化學除草是指在落葉松林內采用除草劑進行除草。直接對落葉松幼林使用這一方法,對其的危害較大,為了避免對幼樹造成傷害,通常情況下,可在落葉松幼林周圍50~100m的范圍內使用化學除草劑進行化學除草。
2.6 挑選肥料
(1)施肥時間。落葉松苗移栽前2個月左右,幼樹期為9月下旬到11月上旬,施化肥宜在8月下旬至9月初進行。施氮肥一般在6月和7月進行。
(2)施肥方法。肥料撒在樹盤四周,以5cm厚為宜。施用量為每667m2施尿素15~20 kg。
(3)施肥次數。幼樹期施肥次數一般為3~4次,以每公頃施尿素15~20 kg,或硫酸銨60 kg為宜。秋季施基肥一般在7月上旬到8月中旬進行,施用量為每公頃施用有機肥1萬~1.5萬 kg。秋季追肥一般在9月上旬到10月中旬進行,每667m2施加尿素15~20 kg或硫酸銨30~50 kg。秋季施肥宜早不宜遲,否則苗木容易徒長。
(4)施肥種類。落葉松幼樹期應以氮肥為主,適當配合磷、鉀肥;在針葉生長盛期(8月)以后應以磷鉀肥為主,以促進針葉生長。基肥中應增施腐熟的有機肥;追肥主要是氮肥和鉀肥。
2.7 種植和撫育技術
落葉松一般采用直播造林,選擇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的地塊。整地時要施足基肥,造林時挖大穴,栽時要放入苗木,回土壓實。幼林撫育以松土除草、撫育間伐為主要內容,根據不同立地條件和林分狀況,采用不同的撫育方法。落葉松純林的撫育間伐采取皆伐方式,目的是促進林木生長,提高林分質量和地力水平。幼林撫育一般在林地生長季節(jié)進行,主要有除草、松土和施肥等。如發(fā)現雜草、灌木等要及時拔除,必要時對林木進行修枝。在林區(qū)內進行林地開墾時應注意防止水土流失。造林密度可根據立地條件和經營水平而定,一般為70~80株/667m2。落葉松幼林撫育主要是除草松土、間伐、除草和施肥。其中除草松土、間伐主要是清除林地內的雜灌、灌木和其他野生植物,以促進林木生長;施肥主要是給林木補充養(yǎng)分。
3 病蟲害及防治措施
落葉松是一種非常容易遭受病蟲害威脅的樹種,其病害主要有落葉松枯梢病、落葉松針葉銹病、落葉松針斑病和落葉松褐斑病等;蟲害主要有落葉松毛蟲、松梢螟、松毛蟲等。
3.1 病害防治
(1)落葉松枯梢病
落葉松枯梢病是一種以侵染落葉松幼苗為主的毀滅性病害。其主要危害葉片,也會危害樹梢。落葉松枯梢病是由一種叫做落葉松枯萎病毒的病菌引起的。這種病菌能在落葉松的針葉和枝干上越冬,在第二年春季產生分生孢子,其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器的形式隨落葉松幼苗進入土壤中,并通過雨水傳播,引起落葉松枯梢病的暴發(fā)。另外,該病菌還能在落葉松病樹體內越冬,并在翌年春季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傳播。病菌從落葉松樹體氣孔或傷口侵入,當林木受到損傷時,該病菌也會侵入傷口而發(fā)病。
防治措施:①清除病葉和病梢;②加強對苗圃的管理,保持苗床的干燥,適當施肥;③藥劑防治:使用5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灑防治。
(2)落葉松針葉銹病
落葉松針葉銹病多在春秋兩季發(fā)生,病菌主要寄生在落葉松葉片上,通過風、雨、昆蟲及人為活動傳播。發(fā)病初期,葉片上出現紅褐色小點,逐漸擴大成圓形或橢圓形病斑,葉背可見一層黑褐色粉末,即病菌夏孢子堆。隨著病情的加重,病斑呈紅褐色或黑褐色,后期病斑破裂穿孔,病葉干枯脫落。
落葉松針葉銹病是一種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其主要危害對象為落葉松、黑松等針葉樹種。在北方地區(qū),由于氣候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落葉松針葉銹病發(fā)病率較高。當氣溫下降至8℃時,病菌便會從感病部位侵入針葉組織內進行侵染;當氣溫升至10℃時,病菌的冬孢子開始萌發(fā)形成夏孢子堆;當氣溫達到16℃時,病菌便開始萌發(fā)夏孢子并進行侵染活動。隨著氣溫的逐漸上升,落葉松針葉上的病斑會逐漸增多,繼而在針葉表面形成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如果防治不當或防治不及時,落葉松針葉銹病會造成落葉松大量死亡。
(3)落葉松針斑病
落葉松針斑病主要危害落葉松的針葉,該病從4月上旬開始發(fā)病,至6月中旬結束,發(fā)病初期在落葉松葉的邊緣或近葉柄處出現橢圓形或梭形病斑,隨后病斑逐漸擴大,并于11月上旬達到頂峰,且病斑上常有許多小黑點。小黑點多為黑色。當小黑點周圍出現黃色暈圈時,病斑呈淡灰褐色。如果在5月下旬或6月上旬雨后或高溫高濕條件下,小黑點又會形成黑色病斑,并逐漸擴大為直徑2~5 mm的圓形大斑。嚴重時整個針葉變黑,造成落葉。
防治措施:加強檢疫工作,禁止從疫區(qū)調苗;加強對落葉松幼苗的管理,注意通風透光;做好落葉松松針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可采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防治,此外還可采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40%多菌靈膠懸劑400~600倍液、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防治。
(4)落葉松褐斑病
褐斑病又叫紅斑病、赤星病等,是落葉松常見的病害之一,褐斑病主要危害落葉松的針葉,發(fā)病嚴重時,可造成落葉松針葉干枯死亡。該病在每年的5~8月份為發(fā)病高峰期,其中8~9月份最為嚴重。在落葉前,落葉松的葉片上會出現一些褐色小點,后期逐漸擴大為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病斑,病斑上出現許多黑色小粒點。在適宜的天氣條件下,這些小粒點會變?yōu)楹谏↑c,隨時間推移形成黑褐色長橢圓形斑。在落葉松針葉上的病斑會相互融合成片,最終導致落葉松針葉干枯死亡。
防治措施:根據落葉松褐斑病的發(fā)病規(guī)律和發(fā)病條件,應做到早預防、早發(fā)現、早治療。在落葉松褐斑病發(fā)生初期,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藥劑進行噴灑防治,每7~10天噴灑1次。也可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期間每隔15~20天噴灑1次藥劑,可有效防治落葉松褐斑病的發(fā)生。此外,還應加強對落葉松幼林的撫育管理工作,要及時清理林內落葉、雜草等雜物,為落葉松幼林營造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要注意落葉松幼林的水肥管理工作,在幼林生長期間要及時澆水、施肥和除草等工作,以促進其健康成長。在秋季落葉后至次年春季發(fā)芽前要對林內進行全面清理和消毒工作,并在萌芽前及時噴灑藥劑預防病害的發(fā)生。
3.2 蟲害防治措施
(1)落葉松毛蟲
落葉松毛蟲屬鱗翅目,松毛蟲科,主要危害落葉松、油松等針葉樹種。主要以幼蟲咬食落葉松針葉,被害針葉干枯脫落,僅留針狀枯梢,影響樹木正常生長。
落葉松毛蟲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人工防治、化學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其中人工防治是最有效的手段,根據害蟲發(fā)生規(guī)律人工剪除蟲梢、收集蟲繭;化學防治可以使用殺螟松、殺螟煙劑等化學藥劑進行噴殺;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燈光誘殺等方法來進行防治。
(2)松梢螟
松梢螟是一種多食性害蟲,主要危害落葉松。其幼蟲最喜啃食落葉松的新梢、嫩枝和松針。其中,老熟幼蟲常蛀入幼樹的針葉內,最終造成葉片枯黃、脫落,導致整株樹木死亡。同時,松梢螟還會啃食落葉松針,造成針葉脫落。
防治措施:應加強對落葉松病蟲害的監(jiān)測和管理,在越冬前和生長期加強落葉松的撫育管理,清除枯死木、枯立木,避免在同一林地內生長過密;在松梢螟產卵期和幼蟲期進行藥劑防治??捎?%敵百蟲粉劑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進行噴灑;也可用1%甲胺磷乳油、90%敵百蟲晶體或50%敵敵畏乳油、50%馬拉硫磷乳油進行噴灑;也可采用3%高氯·辛硫磷顆粒劑或3%辛硫磷顆粒劑進行防治。
4 結束語
利用營林技術防治病蟲害已成為當前林業(yè)工作的重要內容,要想避免病蟲害危害林木,相關人員不僅要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水平,還要從科學選種、合理種植密度、選地與備耕、整地方法、雜草清理、挑選肥料等多個方面入手,保證采取相匹配的營林技術手段,保證林木能夠茁壯成長。此外,在病蟲害防治上,相關工作人員也要制定一定的措施,通過采取物理防治、化學防治及人工防治等措施,將病蟲害問題控制在有效范圍內,從而進一步提高林業(yè)的生產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歐陽芳,彭婷婷.營林技術防治林業(yè)病蟲害的思考[J].世界熱帶農業(yè)信息,2023(01):58-59.
[2]李琦,花澄友.營林技術在林業(yè)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及發(fā)展分析——以淄博市魯山林場為例[J].鄉(xiāng)村科技,2022,13(08):118-121.
[3]蔣宏,廖尊泰.營林技術在林業(yè)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分析[J].廣東蠶業(yè),2022,56(03):117-119.
[4]孫朝陽.林業(yè)病蟲害防治中營林技術的應用及發(fā)展[J].廣東蠶業(yè),2021,55(10):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