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曼
摘 要:在國家經濟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食品安全問題的受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種植水稻是我國農業(yè)發(fā)展的主要內容,高品質的大米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我國作為糧食大國,必須在保證稻米生產產量的同時,提高稻米的質量,保證糧食的安全。本文簡單介紹了稻米品質的影響因素,探討了水稻栽培技術措施對稻米品質的影響,旨在為相關工作提供幫助,推動稻米品質的提升。
關鍵詞:水稻;栽培技術;稻米品質
水稻種植行業(yè)是國家農業(yè)生產的重要領域,在水稻的種植中,存在多種原因會引起稻米的質量變化。如果對相關原因控制得不好,就會造成稻米的質量下降,從而對稻米的銷售產生不良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人民的生活質量。所以,在具體的水稻生產過程中,要強化對水稻生產技術的控制,做好水稻栽培技術的把控,確保生產出優(yōu)質稻米,提高水稻的生產質量和效率,促進水稻種植行業(yè)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1稻米品質的影響因素
1.1水稻品種
優(yōu)良的水稻品種對大米的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國內,有多種類型的稻種,對不同類型的稻種要求采用不同的栽培技術。在實際的栽培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到種植地區(qū)的實際土壤條件、氣候條件及水源條件等方面的因素,并根據不同的水稻品種的特征,來進行品種優(yōu)選。在篩選出優(yōu)良的稻種之后,要對其進行化學處理,在化學處理之前,要對其進行2~3d的干燥,以殺死其內部的病菌,并增加其活力和萌發(fā)的概率。在使用藥劑的時候,要根據種子的特點來選用合適的藥劑,比如使用咯菌腈、氰烯菌酯等,將其與種子混合或者浸泡。在加入制劑用量時,要根據說明書中的標準來控制制劑的用量,防止制劑的濃度偏高或偏低。
1.2農田質量
為了保證稻米的質量,必須保證農田本身的質量。水稻整個生育過程都是在田地里進行的,田地對大米質量有很大的影響。種植水稻的農田應平坦開闊,保證農田中的水稻有足夠的光照資源、通風資源等,并防止同一農田中的水稻生長存在顯著的差別。田地里的土地必須要進行深翻,這樣才能保證土地的疏松,才能保證栽種的幼苗有充足的生長空間和更好的光合作用[1]。在靠近田地的地方,必須有足夠的灌溉用水,才能保證稻米的正常生長和最終產量。在水稻生長過程中,要對各種影響因素展開全面的評價,保證水稻擁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從而可以有效地提高稻米的產量和品質。
1.3氣候條件
首先是光照條件,光照對水稻的質量有很大的影響。在水稻生長晚期,由于缺乏足夠的光照,光合作用被削弱,對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能力下降,子粒飽滿度降低,蛋白質、直鏈淀粉等物質的含量升高,影響稻米口感。在水稻生育期,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營養(yǎng)物質累積多,可提高大米的質量和食用價值。其次是溫度條件,在水稻的灌漿結實階段,高溫環(huán)境會提高其灌漿速率,籽粒飽滿度降低,同時會使植株養(yǎng)分消耗過多,光合有機物質積累減少,產生高溫催熟現象。從而使糙米率提升,精米率和整米率降低,同時還會使堊白面積增大,堊白率提高。低溫對優(yōu)質米質的形成也是不利的。由于有效積溫較少,養(yǎng)分的輸送受到阻礙,根系的生理活力下降,從而對養(yǎng)分的吸收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容易形成空粒、秕粒、青米粒等,而且低溫還會導致堊白增加,蛋白質含量下降。
2水稻栽培技術措施對稻米品質的影響
2.1育苗插秧技術
水稻的種苗與插秧時機直接關系著水稻的品質。不同的品種,不同的地方,水稻的生育階段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結合水稻的生育階段,以及所在地區(qū)的天氣情況,來決定水稻的育苗和插秧時間。育苗、插秧時間不精確,會對水稻的淀粉沉淀產生影響,育苗、插秧時間過長,會導致水稻的黏稠度增加,從而對水稻的成米率造成一定的影響。插秧時,插秧的方法與技巧也會對水稻品質有一定的影響。大田插秧對水稻出米率、堊白度、硬度和直鏈淀粉等品質有較大的影響。所以,在插秧的時候,要控制好插秧的苗子,做到適當的稀種,保證水稻的精米率和直鏈淀粉的含量。水稻插秧通??煞譃闄C器插秧和人工插秧。在傳統(tǒng)的水稻種植中,大部分農戶采用人工插秧,這種插秧方式耗時長,耗費人力和物力。現在,更多的種植戶開始采用農業(yè)機械進行插苗和播種,以此為代表的機械化種植模式也成為了當前我國種植業(yè)轉型的主流。使用機械播種機,不但可以有效改善播種機的作業(yè)效果,而且可以為農民節(jié)省勞力。由于采用手工栽植技術,栽植密度往往不精確,而利用農業(yè)機械裝備,則可以根據栽植密度的大小,對幼苗的后期生長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應指出,有些耕地,如坡度較大的耕地,不宜采用插秧機械。該地區(qū)的水稻播種主要是人工播種,栽培方法主要是移植。水稻品種的選擇對大米蛋白水平的影響較大。有關農戶應依據種植條件進行科學的選擇,從而確保大米的品質。在插秧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對秧苗的防護,以免對其造成傷害,影響大米的品質。不能重量輕質,要采用科學化、合理化的方法進行種植。育苗和栽植的質量直接關系著水稻的外形,所以在栽植的時候,不僅要掌握好時機,而且要做好栽植的各項工作。
2.2施肥技術
好的大米,必須有好的化肥,必須有足夠的養(yǎng)分。所以,在水稻種植中,肥料的使用是非常關鍵的一環(huán)。在施肥時,氮肥和鉀肥施入過多,就會對稻米的外觀質量和營養(yǎng)質量造成很大的影響,這主要表現為稻米香味不濃郁,蛋白質含量較高,當人們在食用稻米時,口味上有很大的改變[2]。普通大米的蛋白含量通常為8%~11%,而上等大米通常為6%~7%。在農田的管理工作中,不僅要確保肥料的合理施用,而且要防止過量的肥料用量對大米品質的影響。當前水稻種植主要以有機肥料為主。肥料中富含各種養(yǎng)分,可確保水稻各生育階段所需養(yǎng)分的供應。當前,國內已上市的有機肥資源豐富,以經過完全分解的動植物糞便為主,經發(fā)酵后生成的多種氨肥、氮肥等對水稻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实恼_使用是水稻增產的關鍵,一般是80%為底肥,20%為返青肥。其中,肥料類型的選用、肥料時機的掌握是水稻品質的主要因素,肥料用量的大小對水稻品質也有一定的影響。在整個生長期,水稻對 N、P、K、Si等肥料的需求量都很大,對稻米品質和產量的影響從高到低的排序為N肥>K肥>P肥>Si肥。所以在選用化肥時,要以水稻對化肥的需求為依據。水稻生產中,氮肥對水稻品質的影響最為顯著,故在選用化肥時,應選用含氮量略高的化肥。肥料的使用合理,不但可以提高水稻的產量,而且還可以提高水稻的外觀和質量,提高水稻的營養(yǎng)價值。但應留意,在施用肥料時應精確掌握肥料的用量,否則幼苗會被“燒死”。相關試驗結果顯示,在不同的施肥時期、施肥類型和施肥方法下,水稻的質量表現出明顯的差異。在不同的時期施氮,對水稻的生長有一定的作用,比如在抽穗期和齊穗期施氮,會提高水稻中的蛋白質含量,減少水稻中的直鏈淀粉含量。硅肥是高品質水稻必不可少的一種營養(yǎng)物質,在水稻中適當地使用硅肥,可以有效減少堊白粒率和堊白度,從而提高水稻的品質。
2.3除草技術
在作物的成長過程中,往往存在著雜草繁殖的情況,要做好相應的雜草清理工作,使作物能夠充分吸收養(yǎng)分。稻田里的野草對稻谷的質量和產量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有效控制雜草是提高水稻品質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稻田的常規(guī)除草工作中,通常采用化學除草方法,如本田除草劑和秧田除草劑等。因為使用這種殺蟲劑,成本較低,經濟效益也較高,因此殺蟲劑大受歡迎。但是,農藥的過度施用致使農藥在水稻田中的殘留物較多,許多農民在施用農藥時,常常只顧著施藥,結果不但沒有除草,反而給水稻田帶來了損害。目前,為了防治水稻田雜草,國家推出了“秸稈還田”和“水田養(yǎng)鴨”等雜草“綠色”治理方式。稻草還田是在稻苗插秧7d后,將稻草覆蓋在水稻的行之間,稻草分解后生成的硫化物對雜草的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此達到除草的目的[3]。所謂的水田養(yǎng)鴨,就是將鴨子放在稻田里,讓鴨子吃掉稻田里的野草,這樣可以達到良好的除草作用。
2.4病蟲害防治技術
病蟲害是影響稻米質量的主要因素,其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稻飛虱等。稻瘟病是一種由稻瘟病菌所致的病害,它可以在水稻整個生長發(fā)育的各個階段出現。稻瘟病菌引起的稻瘟病可使水稻減產10%~20%。對于稻瘟病的防治,主要方法有選擇抗病品種,培育優(yōu)質秧苗,做好肥水管理和田間管理,落實防治措施。在全生育時期,要密切注意秧田的生長狀況,進行科學的防治,防止稻瘟所導致的稻谷品質下降。紋枯病是一種常見的水稻生產疾病,一般在早稻中出現的概率比較高,會造成籽粒不飽滿、空殼等現象,甚至會造成秧苗死亡。水稻紋枯病的發(fā)病一般在分蘗后期到抽穗期發(fā)病最多。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方面,以農業(yè)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在肥料施用過程中,要做好相應的防治措施,穩(wěn)施氮肥、磷肥,增施鉀肥、鋅肥,并在后期停止施用氮肥。水稻紋枯病是由水稻綠核真菌引起的,常用的控制方法是采用農業(yè)控制與化學殺蟲劑控制相結合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應選用抗性強的水稻品種,以防止不良的病害籽粒得以保留。在肥料的施用方面,要注意磷肥和鉀肥的施用,避免氮肥的過量施用。二化螟蟲是一種重要的稻區(qū)有害生物,其主要的防控方法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對其進行綜合控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對其進行藥劑控制。在農業(yè)控制方面,重點是以越冬害蟲為目標,采取灌溉和滅蛹法。稻飛虱是一種危害嚴重的水田重要害蟲,在我國水稻上普遍存在。其防治方法有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油類防治和藥物防治。在農業(yè)控制上,首先應選擇具有一定抗蟲特性的品種;二是在種植、經營等方面,營造對飛虱生長不利的生態(tài)條件。生防措施以引進天然天敵為主,如放養(yǎng)鴨子等?;瘜W防治以“突出重點,壓前控后”為主,使用的化學農藥有撲虱靈、異丙威、速滅粉、混滅威等。要注意,在水稻長勢較好的時候,可以采取行間澆水的方式,提高藥劑的效果??傊?,在水稻幼苗期,多種病害和蟲害都會對其生長發(fā)育造成一定的影響。改善水田的生態(tài)條件,培育具有較高活力的秧苗,是控制水田病害的有效措施。在水稻生長過程中,應盡可能使用無害的農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采用生防措施。
2.5灌溉技術
水稻的灌溉方式對水稻的品質也有一定的影響,如灌溉的水質、灌溉的水量、灌溉的方式等。用廢水澆灌水稻,會使水稻的質量下降,而用清水澆灌,則會使水稻的質量提高。在澆灌時期,通常是在水稻幼苗初期,采用淺水澆灌,以加快幼苗根系的發(fā)育,提高幼苗的生命力[4]。在水稻幼苗抽穗之后,要干濕交替地進行澆水。到了秧田的中段,澆水不要太早,要適當延長時間,以確保秧田有足夠的水分。因此,在進行灌溉時,要盡量選用天然的飲用水,同時要注意保證稻苗在較淺的水層中生長。澆水的次數也不要太頻繁,要視水稻幼苗的長勢而定。在水稻收獲前14~21d應停水,以確保水稻達到優(yōu)質大米的要求。在進行野外管理時,要特別注意各個方面的管理,并嚴格遵循有關技術要點,如此才能確保水稻種植技術的不斷完善。
2.6收獲時間
水稻在成熟期之前和成熟期之后,其出米率和蛋白含量會有所不同,所以收割的時機也會影響大米的質量,如果不能在大米最好的成熟期內收割,那么大米的質量就會變差,蛋白含量也會變低,精度也會變差。針對此問題,在我國的水稻種植中,要對其成熟期的時機進行精確的掌握,并在成熟期后數日內收割,因此,在此基礎上,要注意并分析本地的氣象條件,并根據過去的收割實踐,選擇合適的收割時機,確保收割時機的科學合理性。為了確保優(yōu)質稻谷的質量,在有條件時,盡量采用手工收獲,降低機器收獲對稻谷質量的不良影響。通過對收割時間和收割方式的正確選擇,可以為獲得優(yōu)質的稻米質量和更高的收割效率提供有效的保障。
2.7倉儲技術
收割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儲存。儲存技巧的優(yōu)劣同樣關系到稻米品質的優(yōu)劣,如果儲存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問題,那就會給稻米帶來很大的損失。稻米的儲存溫度不能太高,稻米的水分含量也不能高于16%。如果儲存的溫度太高,稻米的水分含量太高,就會引起稻米發(fā)霉。在儲存稻米時,應加強稻米的通風,保持稻米的干燥,以確保稻米的質量。
綜上所述,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機械化耕作大大提高了水稻的生產效率,同時,生物技術的廣泛使用降低了農藥對環(huán)境的污染。因此,在生產實踐中,要想獲得高產、優(yōu)質的稻米,就必須對其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由于人們更加關注食物的安全性,他們對綠色有機食品的追求也越來越高[5]。這就要求在對水稻進行施肥的時候,盡可能地選用有機肥,在控制病蟲害、除草的時候,也要盡可能地應用生物技術和物理技術,這樣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打造更多的綠色無污染水稻品牌,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改善食品安全狀況,并利用品牌效應提高當地農戶的經濟收入。
參考文獻:
[1] 張立本,萬素梅,胡宇凱.水稻栽培技術措施對稻米品質的影響[J].種子科技,2023,41(4):142-144.
[2] 汪靜.水稻栽培技術措施對稻米品質的影響[J].種子科技,2023,41(1):139-141.
[3] 趙峻楓.水稻栽培技術措施對稻米品質的影響[J].世界熱帶農業(yè)信息,2022(8):32-33.
[4] 申春芳.水稻栽培技術對稻米品質的影響[J].世界熱帶農業(yè)信息,2022(5):84-86.
[5] 朱敏,谷福龍.水稻栽培技術對稻米品質的影響探析[J].智慧農業(yè)導刊,2021,1(2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