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道君
冬天的早餐,是溫暖的開始。入冬以來,大家都越來越難起床了,踩著點去教室上課,到公司打卡,常會忽略一件事——吃早飯。
忙著趕公交地鐵,搶著找共享單車,冒著寒風沖刺,等到終于坐下來,肚子冒出“咕”的一聲,身上打一個冷戰(zhàn),才意識到饑寒交迫……
因為冬天的冷,早餐的珍貴才得以顯現(xiàn),它提供著必需的熱量和溫暖。
就像朱自清在散文《冬天》里回憶起童年時,一家人圍在一起吃白煮豆腐,“無論怎么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溫暖的”。
對冬天來說,一頓早飯?zhí)匾?。它像胃里的一個小太陽,暖身、暖心、暖人間。
有人說,冬天的早餐是一定要有湯汁的。熱熱乎乎,最好能吃得額頭和背上微微發(fā)汗。
記得小學(xué)三年級的一天,輪到自己給班級值日。值日生是需要早到的,要提前去教室開門,掃地、灑水。
所以那天的早餐比平時匆忙一些,雞蛋面里沒有“煎蛋”,只有蔥花。為了趕時間,抱著碗,幾筷子把面“呼呼”吃完了,又喝下一大口湯,整個身子都暖融融的,嘴里嚼著的幾粒蔥花還留下一點清香。
穿鞋的時候,媽媽突然塞了一個滾燙的蛋到我口袋里。原來,是趁剛才的幾分鐘迅速煮的。雖然煎蛋快一點,但在路上吃一下就涼了。
走一步,雞蛋晃蕩一下,隔著褲子,大腿都感覺得到暖。過一會兒涼了一點,就能握在手上,像一個暖寶寶。
大清早冷得刺骨,耳朵凍疼的時候,又拿雞蛋捂住耳朵。街道靜悄悄的,上了公交車之后,乘客也稀松得很,只有一個小小值日生,坐在窗戶緊閉的地方。
“啪咔”,我把雞蛋敲碎,小心剝下殼,軟軟的蛋白還冒著點點熱氣,我吃了下去,又覺得暖了一次。
兒時的冬天很冷,可早餐溫暖得讓人難忘,從手到胃都是暖的。
就像在異國的木心先生,“詩書禮樂一忘如洗,猶記四季應(yīng)時的早餐”。
他在《少年朝食》里記掛著那碗“瑩白的暖暖香粳米粥”。每每一想到,便會嘆一聲:“沒有比粥更溫柔的了?!?/p>
也可以說,沒有什么比冬天的早餐,更溫暖的了。
如果有人為你做早餐,那么冬天的早餐,不只暖身,還很暖心。
想起楊絳在《我們仨》里,回憶起和丈夫一起吃早餐的畫面:
我們兩人的早飯總是鐘書做的。他燒開了水,泡上濃香的紅茶,熱了牛奶,煮好老嫩合適的雞蛋,用烤面包機烤好面包,從冰箱里拿出黃油、果醬等放在桌上。我起床和他一起吃早飯。然后我收拾飯桌,刷鍋洗碗,等著他穿著整齊,就一同下樓散散步,等候汽車來接……
看起來,這不過是很普通的早餐,很尋常的一個早晨??墒?,錢鍾書做的早飯可以說是意義非凡。因為他幾乎不會料理生活,不是用墨水把桌布染了,就是把燈弄壞。連“會劃火柴了”,對他來說都是件很值得驕傲的小事。
一天,錢鍾書為楊絳做了一頓早餐,楊絳對他一笑,說這是她吃過的最香的早餐。
這一笑,就讓錢鍾書幾十年如一日,為楊絳做愛心早餐。
這樣的早餐,從春到冬,從英國到中國,他一直堅持。即使中年以后生活習(xí)慣改變,他習(xí)慣早睡早起,楊絳喜歡晚睡晚起,也不曾落下一天。
真的是錢鍾書做的早餐更香嗎?或許,不僅如此,還是人未醒時,卻能聽到廚房里微微的叮叮當當,那是溫暖的聲響。是人貓在被窩里,卻能聞見外頭紅茶牛奶飄香,味覺被愛人給予的甜蜜叫醒,這是最美好的、最溫暖的鬧鐘。
有句話叫“一屋三餐兩人四季”,在冬日的清晨,更能體會到有人為你做早餐的美好。
那個早起給你做早餐的人,不是不愛睡懶覺,也不是不畏冷,只是更愿意付出那份溫暖,讓你吃口熱乎的,心口暖暖的。
如果說平時在家吃早飯,是一件奢侈的事。那很多人會選擇在周末或是小長假里,專門尋一些地道的早餐店,跑到街頭巷尾,打開新鮮生活的開關(guān),吃一口煙火氣。
看過一位網(wǎng)友分享的經(jīng)歷,很動人。
在她高三那年,難得元旦有一天假,好不容易能回次家。
平常的學(xué)習(xí)沖刺讓她非常累了,但第二天還是想早起。
因為,她要和媽媽一起去菜市場,去看早餐鋪子邊冒的騰騰熱氣,去聽鄰里朋友的說話聲,你來我往、熱熱鬧鬧。
“這樣才能讓我逼仄無波的生活稍稍沸騰一下,哪怕沒有沸騰,咕嘟咕嘟冒個泡我就很滿足了?!?/p>
倒不是特意出門買的早餐多美味,而是有了吃早餐的時間,靜靜看著人群,真實的生活觸手可及。
那天的早餐所附帶的煙火氣,就像在死水中掀起一陣微瀾。
而對天南地北的人們來說,冬天出門吃個早餐,也像是逛一回鮮活的人間。
開封的羊湯館,早上五六點鐘就在店門邊支起一口大鍋。鍋里的湯,是凌晨兩三點鐘,就開始熬的羊骨、羊肉。
江南的冬天濕冷,弄堂里的餛飩又秀氣又有料。大餛飩重餡、小餛飩重皮。有人來碗大餛飩就夠了,有人點上一份小餛飩,會再搭一屜生煎小籠包。
在廣州的茶樓里,??匆娎蠌V們沖一壺茶,打開一份報紙,安心等著服務(wù)員推著層層疊疊的蒸籠來。蝦餃、鳳爪、燒賣、蒸排骨……老廣們的早茶,是可以“嘆”上大半天的。
湖南人湖北人不管多忙也要過個早,嗦個粉。有的湖北人扯一張馬扎,坐在小桌邊,來一份澆好芝麻醬的熱干面。
有的湖南人連桌子也不要,或站著、或蹲著,將臊子拌開,夾住米粉一端,嗦一大口,香滑的米粉就去了半碗。
濟南人如果趕時間,就對老板喊一聲“甜沫”。那是用小米面煮的糊糊粥,再“添點末兒”:粉條、蔬菜、豆腐、花生……喊著喊著,“添末兒”就變成了“甜沫兒”。
天南地北的冬天不一樣,早餐也不一樣,但是冬天早餐的溫暖是一樣的,吃早餐的人們認真、快樂生活的心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