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常鳴
在龍湖老家的閣樓上,還保留著一盞擦得锃亮的煤油燈。這盞煤油燈,曾伴隨我度過了一個個寧靜的夜晚。每當(dāng)我看到它,童年的苦澀便涌上心頭;每當(dāng)我提著它,當(dāng)年挑燈夜讀的情景又浮現(xiàn)在我眼前。
我讀小學(xué)時,已經(jīng)是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個時候,讀書對窮人而言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老師少,學(xué)生多,學(xué)費也貴,很多像我一般大的窮人家的孩子,因沒錢讀書,只能早早從事農(nóng)業(yè)勞動。好在那時的我非常懂事而且勤快,為了爭取讀書機會,我答應(yīng)父母,家里的豬我負責(zé)喂,家里燒的柴火我負責(zé)砍,放寒暑假還要幫忙放牛……
我家使用的煤油燈,結(jié)構(gòu)造型極其簡單。不知從哪里撿來的水果罐頭玻璃瓶,里面裝上煤油,瓶蓋中間扎一個小洞,一塊鐵皮包圓成小筒狀,里面穿過一根浸過煤油的棉線捻子,將之直插瓶底。玻璃瓶外,套了一個帶把的鐵皮托盤。就是這樣一盞煤油燈,在漆黑的夜里,搖曳著微弱的光芒。那如螢火蟲般的光,成為我少年時代明亮的、溫暖的回憶。
家里的煤油還得省著點用。冬天的夜格外長,一家人團坐在一起,母親納鞋底,我和哥哥在燈下看書、做作業(yè)。橘紅的火苗,青黑的飄煙,偶爾伴著“嗞啦”燒棉的輕響……那個畫面至今回想起來依然很溫馨。父親在燈下吸草煙,他身材高大,背影一直頂?shù)教旎ò?,從天花板彎曲著,彎曲著,一直彎曲到坐凳底下,形成一個巨大的長長的黑影。一根長長的煙斗,他從不離手,煙斗透著威嚴。看到我們不認真,父親便一個煙斗敲下來。為了不讓我們讀書太吃力,煤油燈是放在我們近前的。燈前看書,熒光搖曳,看久了,視線又模糊了起來,但又不敢將燈芯挑高,怕浪費煤油。煤油燈下,是不宜長時間看書的:一來費眼睛;二來浪費煤油;三是看書久了,鼻孔里鉆滿了黑黑的油煙灰,連頭發(fā)上都是。洗頭,又是一件費水費肥皂的事情。那時,古書中的“鑿壁偷光”“囊螢映雪”“月下讀書”,是我小時候最強烈的向往。
家里若來了客人,母親也會慷慨一回,將煤油燈的白棉燈芯挑出寸許。那跳躍的火光,能將貼滿獎狀的泥墻照得黃亮,也映照著母親黧黑泛紅的臉。他們和客人一邊剝著花生,一邊談?wù)搹埣议L李家短,將生活的艱辛在搖晃的煤油燈下?lián)u淡、搖碎,搖出平淡日子的山高水長。
歲月如歌,春夏秋冬。在這盞煤油燈微弱昏黃的光芒中,我一路刻苦勤學(xué),努力奮進。小學(xué),我以全鄉(xiāng)前十的成績進入中學(xué),中學(xué)又以全縣第六名的成績考取了江西省南城師范學(xué)校。如今,是我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的第30個年頭。
過去的日子像東流水一樣一去不復(fù)返,那盞伴我長大的煤油燈,也永遠淡出了我的生活,孤獨地待在老屋閣樓,寂寞地品味著生活的寧靜。沒有拼搏的昨天,哪來幸福安寧的今天?珍惜今天,就是對過往最好的紀念。
(插圖:朵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