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棟
(天津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天津 300402)
山羊痘病毒(Goat pox virus,GPV)、綿羊痘病毒(Sheep pox virus,SPV)、牛結節(jié)性疹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同屬痘病毒科、脊椎動物痘病毒亞科、山羊痘病毒屬,前兩者是引起羊痘(羊天花)的病原體。有研究表明,GPV既感染山羊又感染綿羊,而多數情況下SPV僅感染綿羊[1-2],GPV和SPV具有交叉保護性。目前,國內生產的山羊痘細胞化弱毒凍干疫苗可用于山羊痘和綿羊痘免疫。羊痘病毒有上皮(皮膚、黏膜)嗜性[3],感染羊發(fā)病后皮膚常見的病理過程是“斑疹—丘疹—水皰—膿皰”,有時因機體與病毒間互作的差異性,病羊皮膚還可能出現非典型病變,如石痘、融合痘、化膿痘(臭痘、壞疽痘)、黑痘(出血痘)等,這些病變反映出動物機體的免疫功能異常,暗示痘斑不易消散、痘病毒廣泛擴散、細菌性或真菌性繼發(fā)感染以及痘病毒對血管組織嚴重損傷等病理過程的發(fā)生,凡是具有上述非典型病變的病羊,往往出現預后不良的情況[4]。
我國很早就有關于羊痘流行病史的記載,對羊痘的防治應以免疫預防為主,并加強日常飼養(yǎng)管理和消毒。發(fā)現疫情后,應按國家和當地相關法律法規(guī)及時進行處置[5]。研究發(fā)現,常見的羊痘防治經驗為整體性防治與局部防治相結合、中西醫(yī)防治相結合的方式。筆者認為,既往防治經驗是研究防治羊痘的“粗胚”,通過匯總研究相關羊痘防治經驗,以期為羊痘疫病防治提供參考。
疫苗免疫防治是指使用疫苗免疫的方法對發(fā)病羊群進行緊急防治。一般使用弱毒疫苗(劑量按5~15頭份·只-1進行皮內或皮下注射)對病羊進行免疫治療,免疫3 d后病羊的病情好轉,約10 d后病羊痘痂脫落,瘡面愈合。對同群無臨床癥狀的羊進行緊急免疫會取得更好的預防效果,表現為同群羊免疫后數日便不再出現臨床型病羊[6-7]。
高免血清防治是指康復一段時間的病羊血清中會含有高滴度的羊痘病毒抗體,可從病愈羊體內獲得高免血清,利用高免血清對病羊進行緊急治療。在實際養(yǎng)殖生產過程中,由于能夠獲得的高免血清量較少,因而高免血清更顯珍貴,不會將其用于所有病羊的被動免疫治療,而主要用于幼羔、貴重種羊的預防或緊急治療,給藥方式常采取一次至數次的皮下或肌肉注射[8-11]。
西醫(yī)整體性防治常采用聯合用藥的方法,即將多種藥理作用不同的藥物聯合入藥對羊痘進行防治。筆者從維持體能療法、緩解炎癥療法、抗病毒療法、抗菌素防治細菌繼發(fā)感染療法、其他藥理作用尚不清楚藥物療法5個方面進行簡述。
2.1.1 維持體能療法 維持體能療法是通過給予病羊維持基本生命需求的營養(yǎng)藥物,幫助病羊延長生存時間,以等待羊體特異性免疫水平逐漸提高,最終有效降低病毒感染量,成功修復病羊損傷組織的方法。臨床中常用維持基礎體能的藥物有糖鹽水、葡萄糖溶液、氯化鈉溶液、三磷酸腺苷、維生素C、維生素B等,通過靜脈注射途徑給藥效果較好[12-13]。
2.1.2 緩解炎癥療法 緩解炎癥療法是避免病羊機體產生過激炎癥反應,減輕炎癥因子對病羊組織器官的損傷,盡量減少病羊的體能消耗,并維持病羊的適度食欲以不斷補充其體能。臨床中常用于緩解炎癥的藥物有安乃近和腎上腎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如地塞米松)等,可選擇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給藥[12-13]。
2.1.3 抗病毒療法 抗病毒西藥療法是消除、減緩、干擾羊痘病毒在病羊體內的復制過程,降低病羊組織臟器中的病毒含量??共《疚魉幵陴B(yǎng)殖業(yè)中已被禁用,有文獻記載用于羊痘防治的藥物有病毒靈、病毒唑,主要通過肌肉注射或口服途徑給藥[12-13]。
2.1.4 抗菌素防治細菌繼發(fā)感染療法 抗菌素防治細菌感染療法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病羊細菌性并發(fā)癥或細菌性繼發(fā)感染??山涭o脈注射使用的抗菌藥有青霉素、鏈霉素、頭孢噻呋鈉、四環(huán)素、磺胺類藥物[8-11],可經肌肉注射使用的抗菌藥有阿莫西林等[14],可口服使用的抗菌藥有環(huán)丙沙星粉。
2.1.5 其他藥理作用尚不清楚藥物療法 有報道稱,靜脈注射生理鹽水稀釋的新砷礬鈉明可治療惡性山羊痘[11],但未見其他有關此類藥物可以防治羊痘的基礎理論或研究。因此,在羊痘的臨床防治中應慎用此類藥物。此外,在養(yǎng)殖生產中,應嚴格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合理使用此類藥物。
西藥(化藥)進行局部治療的目的是預防、治療已經出現局部病變的病羊皮膚的繼發(fā)細菌或真菌感染,防止脫落皮屑中的羊痘病毒散落于養(yǎng)殖環(huán)境中。
西醫(yī)(化藥)進行局部治療主要使用具有抗感染作用的西藥(化藥)對病羊患部進行清洗、涂布,用于清洗的藥物有0.1%高錳酸鉀、2%硼酸、2%來蘇兒、1%醋酸、3%石炭酸、0.1%聚維酮碘等。針對病羊糜爛的患部,可選擇使用1%硫酸銅、1%明礬等具有收斂作用的藥物進行治療;用于涂布的藥物有碘甘油、5%聚維酮碘、紫藥水(甲紫、龍膽紫、結晶紫)、紅霉素軟膏等[14-15]。
3.1.1 中藥口服療法 根據中獸醫(yī)學理論,使用中藥組成的方劑、單方、驗方對羊痘進行有效防治。
使用中藥組方治療羊痘,在病程先期治療應以解表透毒、清熱解毒、祛濕祛風、透疹消斑為主,如葛根散加減、荊防敗毒散加減等;病程中后期,根據病羊表現出的主癥進行辨證施治,可選用以扶正、滋陰、補津、潤燥、健脾胃的中藥進行防治,如八珍散加減、增液承氣湯、焦三仙等。筆者發(fā)現,現所記載的14個方劑中應用頻次在4次以上的中藥依次為:葛根×9、連翹×9、甘草×9、桔?!?、赤芍×7、板藍根×6、雙花×6、黃連×5、牛蒡子×5、升麻×5、紫草×4、蒼術×4、柴草(柴胡)×4、生地×4、防風×4[16-17],建議在防治羊痘的生產實踐中優(yōu)先考慮上述中藥。此外,還有使用蘑菇白糖水煎液口服、蒼術和退材(即從墳中挖出的廢棄棺木)混合粉浸麻油后口服治愈羊痘的療法[18]。
3.1.2 中藥(植物提取物)注射療法 中藥(植物提取物)注射療法是選用具有清熱解毒、芳香開竅的中藥(植物提取物),通過注射途徑使藥物在病羊體內迅速達到血藥高峰,從而達到抑制病羊組織臟器中羊痘病毒復制的作用。
在養(yǎng)殖生產中,經常用于肌肉注射治療羊痘的中藥有銀黃注射液、黃芪多糖注射液、魚金注射液(魚腥草和金銀花)、板藍根注射液。通常用于皮下注射治療羊痘的中藥有0.1%麝香水溶液、 0.1%麝香酒精溶液[19]。
中藥進行局部治療是抑制病羊局部皮膚或黏膜中的病毒復制,控制含毒組織散落到養(yǎng)殖環(huán)境中,防止或治療細菌(真菌)繼發(fā)性感染,快速修復病羊的病變組織。
在養(yǎng)殖生產中,使用中藥進行局部治療的方法有:(1)對口腔黏膜糜爛的病羊,可在患處撒布青黛散;(2)對痘疹剝痂后的病羊,可用艾葉、防風、貫眾、金銀花、連翹等水煎液對剝痂后的病羊皮膚進行外部清洗,然后涂布菜油。
在生物制品防治、西醫(yī)防治、中醫(yī)防治3類方法中,生物制品防治尤其是疫苗免疫防治羊痘病是最有效、經濟、簡便的療法,養(yǎng)殖一線應首選此療法,同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用其他防治方法進行輔助治療。中醫(yī)防治具有可行性,尤其是發(fā)病初期的羊群口服解表透毒、透疹消斑、清熱解毒為主的中藥效果較好,可選擇葛根、柴胡、連翹、板藍根等中藥。從文獻記載來看,通過注射含有麝香的藥液治療羊痘效果良好,但應避免對孕羊使用此類治療方法。使用西醫(yī)整體性防治時,應注意目前有些防治方法已不適用(如抗病毒療法),有些防治方法相關報道較少,且針對羊痘防治時的藥理作用不清(如新砷礬鈉明),有些防治方法不適于數量較大羊群的防治操作(如靜脈注射),有些防治方法只是針對羊痘的繼發(fā)感染(如抗菌素防治細菌繼發(fā)感染)等,建議應根據羊群具體發(fā)病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防治方法。
對病羊的局部防治方法有西藥(化藥)防治、中藥防治2種。西藥(化藥)防治包括使用藥物在病羊患處進行局部清洗、涂布,中藥防治包括使用藥物在病羊患處進行局部清洗、涂布、撒布,可根據羊場存留藥物或易購得藥物情況、病羊局部痘斑病變特征等選擇上述治療方法。
羊痘的防治應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在防治技術層面,凈化是最理想的防治策略,采用疫苗免疫預防和緊急預防是最有效、經濟、簡便的療法。適時給予中藥防治是較有效的應急方法,使用西藥(化藥)和中藥對局部痘斑進行處理治療可防止病羊繼發(fā)感染或減少痘病毒散落于養(yǎng)殖環(huán)境中,還應及時對環(huán)境進行清理和消毒,有利于防止羊痘病毒在羊群中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