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小升初是學生在成長階段由兒童向少年轉(zhuǎn)換的一個必然過程。小學階段的學科較少,且考試科目只有語文、數(shù)學、英語。升入初中后,學生所要學習的科目明顯增多了,除了語文、數(shù)學、英語之外,還會逐步增加歷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學等科目。隨著所學科目的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也逐步增大。因此,做好小升初英語教學銜接工作變得尤為重要。
初中階段和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科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小升初后,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學習要求、學習重難點、學習方向、學習時間及教師的教學方式等都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變化。
小學階段的英語詞匯量要求為800—1 000。課程標準對小學階段的英語語法教學不作強調(diào)和要求,學生只需要對語法和時態(tài)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就可以了(劉孝華 2011)。在小學階段,學生只接觸四大類時態(tài),分別是一般現(xiàn)在時、將來時、正在進行時和過去式。到了初中階段,學生所要接觸和學習的時態(tài)增加到八種,詞匯量提升到2 000—2 500,還要初步學習和掌握音標及各種從句的用法。
在小學階段,學校的英語周課時一般為2—3課時,到了初中階段,則增加到5 課時。課時數(shù)的增加意味著學生學習內(nèi)容的增加。小學階段的英語課程更注重趣味性,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為主,而初中階段的英語課程則更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遷移和使用能力(楊轉(zhuǎn)秀 2021)。從知識點的分布來看,小學階段的英語知識點比較分散,其中語法知識在教材的不同章節(jié)反復出現(xiàn),因此,小學英語對學生歸納、總結(jié)知識的能力要求較低。初中英語教材中的英語知識點則更加集中,往往將一個語法知識點集中在相鄰的幾個章節(jié)或單元中。學生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需要對章節(jié)或單元知識進行歸納總結(jié)。因此,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總結(jié)能力。
小學階段的英語課程內(nèi)容以簡單的生活會話、小故事為主,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簡單英語句子。到了初中階段,英語課程內(nèi)容以短文為主,讓學生通過學習短文掌握單詞、句型、語法、時態(tài)等知識,學習的深度和廣度都增加了。小學階段的英語課程以興趣培養(yǎng)為主,學生只需要掌握單詞、句子的意思,然后進行反復的讀、說練習就可以了。但是,在進入初中后,學生要進行深度學習,如分析文章的結(jié)構(gòu)、句子的屬性、語法知識的運用等,這對其學習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很多。另外,教師的授課方式也會發(fā)生明顯的變化。在小學階段,教師在課堂上是學生學習的示范者、合作者、引導者,參與學生學習活動比較深入。到了初中階段,教師作為示范者的角色逐漸被削弱,在教學中主要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xiàn),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因此,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就變得更加重要了。
小學英語課程的考查點主要是單詞、詞組、句子,且主要針對某一個點進行考查。進入初中后,英語課程就從“點”的考查轉(zhuǎn)向“面”的考查,即對學生的詞匯量、語法知識、時態(tài)認知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進行全面考查。
小升初后,學生進入新的學習階段和新的學習環(huán)境,即使在同一個學校進行小升初的學生,也要接受班級的重組。這樣,原有的班級學習體系被打破。重組后的班級的學生在學習水平、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方面都發(fā)生了變化。這種重組后的班級的學生整體情況更加復雜,他們來自不同區(qū)域、不同學校,在小學階段接受的教育模式也不盡相同,因此師生之間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和相互了解,這勢必為小升初銜接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
面對初中階段和小學階段英語學科在諸多方面的不同,教師要及時調(diào)整教學方式、教學側(cè)重點,引導學生積極轉(zhuǎn)變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以應對考查內(nèi)容和方向的變化。
相較小學階段,初中階段的英語課程內(nèi)容增多,教師在教學中會更多地關(guān)注重難點知識的解讀與突破,而將基礎(chǔ)知識的學習交給學生完成。因此,在學生升入初中后,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其課前預習的習慣。首先,通讀教材內(nèi)容,圈出生詞,根據(jù)上下文推測詞義,將阻礙文章理解的生詞放到后面解決。其次,結(jié)合教材中設(shè)置的習題進行二次閱讀,找出相關(guān)句子并標記,解答習題。再次,勾畫重點語法知識、句子,以便在聽課時做到有的放矢。最后,把圈出來的生詞,以查詞典、查課本后單詞表的方式理解其意思并進行記憶。在初中階段,學生要重點學習音標,掌握字母及字母組合的發(fā)音規(guī)則,并在此基礎(chǔ)上自主學習、積累詞匯。
相較小學階段,初中階段的英語詞匯量明顯增大了。對比陜西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和部編版初中《英語》七年級的詞匯表發(fā)現(xiàn),小學英語每個單元要求學生掌握的詞匯數(shù)量在10 個左右,而初中英語在40 個左右。僅從單元詞匯數(shù)量來看,小升初后的詞匯量是成倍增加的。因此,在初中英語學習階段,學生需要大量積累詞匯以進行有效學習。教師應鼓勵學生多積累詞匯,引導他們掌握各種記憶詞匯的方法,如制訂詞匯記憶計劃、分時段多次強化記憶、利用零碎時間記憶、在學習其他課程的間隙對計劃記憶的單詞進行快速強化記憶等。
另外,在晚上睡覺前花5—10 分鐘記憶,早起后第一時間對前一晚記憶的單詞進行復習和鞏固;每周選擇兩個時間段,對所學單詞進行讀寫鞏固復習。比如,周四對周一至周三的單詞記憶效果進行自主檢測,對記憶效果不好的單詞進行總結(jié),并進行二次強化記憶;周末把一周需要鞏固記憶的單詞進行再次鞏固記憶,把記憶效果不理想的單詞另行記錄,放到下一個記憶周期進行強化記憶。如此循環(huán)往復,學生對單詞的記憶和積累就會變得更加高效。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記憶單詞的過程中盡量把音、形、義進行結(jié)合,形成有積極意義的聯(lián)想記憶。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勤于觀察,學習英語,如街道上各大銀行的英文簡稱及全稱,飯店、商場等公共場所的英文標識牌等,這也是積累單詞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多看英語繪本,讓他們在閱讀過程中掌握、記憶一些常用的單詞。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推薦英文版的動畫片,讓他們以自己喜歡的形式有效積累單詞,這樣學習效果也比較好。
對于剛升入初中的學生,開口讀英語是他們要沖破的第一道障礙。學生只有能夠開口讀英語,英語學習才能夠正常進行。在小學階段,很多學生并沒有進行英語音標的學習(鄧妮 2020)。在小升初銜接階段,尤其是從七年級第一學期開始,教師應對英語音標進行重點教學,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后做到見詞能讀。在遇到單詞會拼讀,沒有語音障礙后,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知識鏈接指把新知識的學習建立在舊知識的學習之上,通過對舊知識進行適當?shù)淖兓苌鲂轮R,讓學生的學習具有循序漸進的認知過程。以“What is this?”為例,教師可以通過替換單詞將其變?yōu)椤癢hat is that?”,也可以將這個句子進行多種變化,衍生出更多的句子,讓學生進行理解和記憶,如“What are these? What are those? What are they?Who are they?Where are they?”等。又如,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過“What do you want?”這個句子,部編版初中英語教材中出現(xiàn)了“What colour skirt do you want?”在學生學習這個句子前,教師可以先引導他們復習“What do you want?”并衍生出“I want a new skirt.”,再導出“What colour skirt do you want? I want a new blue skirt.”。以此類推,在學生原先學過的句子基礎(chǔ)上,通過一定的規(guī)則將其進行變化,然后衍生出新的句子,能夠讓他們在遷移運用的過程中,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連接,進行深層思維,從而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對所學知識進行正向遷移,進而促進其構(gòu)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逐步地遷移運用能夠讓學生的記憶和理解變得簡單和輕松,是減輕小升初階段學生學習壓力,緩解其學習焦慮情緒的有效手段之一。
時態(tài)和語法的學習是英語學習中比較難的部分,因為漢語與英語的差異較大(戴園園 2014)。漢語中沒有時態(tài)的說法,漢語的表達只以時間為準,如“張三去年去上海旅游了”,“去年”一詞就能很明確地表示這是過去發(fā)生的事情,但是在英語中,除了有過去的時間狀語(just now、last year、yesterday、last night、two year ago、long long ago...)外,還要在動詞或者助動詞上將過去式體現(xiàn)出來(was、were、did、had、went...)。從時態(tài)與語法的結(jié)合來看,英語的表現(xiàn)形式比漢語更加復雜。教師在講授這些語法和時態(tài)知識時,可以讓學生多聽一些英文歌曲、看一些英文原著,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其英語思維。比如,在講解過去式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句子的結(jié)構(gòu)并合理劃分句子成分,然后根據(jù)時間狀語判斷句子中動詞或助動詞的變化,注意過去的時間對應過去的狀態(tài),過去的狀態(tài)需要用動詞或助動詞的過去式來體現(xiàn)。在多組句子的練習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相關(guān)知識進行解析、歸納和總結(jié)。
在小升初階段,七年級第一學期是關(guān)鍵,前半學期的英語教材內(nèi)容往往以復習總結(jié)小學階段所學知識為主,也會插入一些新單詞。在這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夯實知識外,還要教會他們利用思維導圖、對比總結(jié)等方式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jié),讓他們逐步掌握單元知識的歸納總結(jié)形式,為后續(xù)學習作準備。
面對小升初后的班級重組、學生學習情況復雜的狀況,教師要在正常教學進度不受影響的情況下盡快與學生進行磨合,將他們?nèi)诤蠟橐粋€有效的學習共同體。在此過程中,教師須了解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業(yè)成績和學習能力,然后對他們進行分層,注意層級的劃分不能過細,要給后期精準分層留出空間。分層時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水平、學習習慣、學習心理準備等因素(劉蓓 2020)。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分層設(shè)置問題、布置作業(yè)、針對性輔導,落實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適應階段的學習后能夠在原有學習水平上得到相應的提高,這有利于其在新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階段獲得學習自信心,快速融入新的學習環(huán)境。
總之,小升初英語銜接教學關(guān)系到學生能否適應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轉(zhuǎn)變教學手段,提升小升初英語銜接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