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孩子認識世界、了解世界、表達思想的重要途徑。幼兒期是人腦發(fā)育最迅速的時期,也是語言發(fā)展的敏感時期。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書籍的滋養(yǎng)。家長應在親子閱讀中探索科學的閱讀與引導方法,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豐富孩子的閱讀體驗,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造力,使孩子能在書的海洋中開啟智慧,成就未來。
精選圖書,激發(fā)閱讀興趣
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焙⒆右惨粯有枰@份精神食糧。孩子3歲前,我們選擇的書籍應多為認知和情感類,以引導其認識事物,培養(yǎng)其情商和情緒表達;孩子3歲后,則應注重開闊視野和思維培養(yǎng),如選擇《小小科學探險家》《小愛因斯坦》《太空旅行記》等培養(yǎng)孩子探究精神的書。此外,要根據(jù)孩子不同時期的興趣愛好,選取相對應的書籍。比如孩子特別喜歡某個動物或人物形象,那么我們就可以選擇這樣的書。孩子喜歡寫寫畫畫,在閱讀中會無意識地尋找認識的漢字,那孩子可能是進入了一個識字敏感期。根據(jù)孩子的愛好,可以準備各種各樣的書,如認知類、益智類、繪本、科探、童話故事等。但這些書必須具有真善美,邏輯嚴謹、語言優(yōu)美,內(nèi)容適合兒童的心靈成長。
優(yōu)化環(huán)境,體驗快樂閱讀
定時閱讀,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品質(zhì),知道學習要有模有樣。
給孩子準備專屬的學習天地,培養(yǎng)其專注力。在這里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聽有聲書籍,共讀國學經(jīng)典,也可以指讀故事。但時間不宜過長,每次10分鐘即可,不能隨意更改時間或取消。
自由開放式閱讀
孩子可坐在沙發(fā)上,或是睡前坐在床上,家長陪孩子一起欣賞繪本,給孩子讀優(yōu)美的童話故事,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爸爸的陪伴,在愛的氛圍里,滋潤孩子成長,在沉浸式的環(huán)境中使其感受閱讀的美好。
探究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果
家長是孩子閱讀的伴侶,也是推動孩子閱讀的主動力。家長如果沒有好方法,一味給孩子讀書,不僅收效甚微,還會讓孩子錯失許多探究思考的機會。
初讀,引發(fā)思考
拿到一本書時,可先讓孩子說:你看到了什么?圖上都有誰?他們在哪里?他們在干什么?都有什么顏色?有些物品的數(shù)量是多少呢?讓孩子通過觀察,對書本有個簡單的認識。家長不要否定孩子的想法,在看看說說中,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再讀,理解感受
再讀時,重點讓孩子理解書本內(nèi)容。如,可指讀書名,然后讓孩子和自己一起指讀,這樣可以幫助孩子認識書名,但不要一遍又一遍反復認讀。然后根據(jù)書本內(nèi)容講述故事,若有啟發(fā)性問題,和孩子一起想辦法。如在《想吃蘋果的鼠小弟》一書中,鼠小弟夠不到蘋果,我們可以問: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助他呢?孩子就會積極思考,調(diào)動認知經(jīng)驗——請小猴子爬樹、用梯子、請長頸鹿幫忙。最后完整講完故事,讓孩子說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或動物?你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么?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傾聽習慣。
深讀,提高升華
再次閱讀時,要以豐富孩子的語言為主,在讀到好聽的詞句時,家長可故意重復,或和孩子一起讀一讀,引導孩子欣賞。還可讓孩子擴句,比如:圖片上有小河,可以問孩子看到了什么?他可能會簡單地說:小河。我們就追問:什么樣的小河?長長的、寬寬的等。鼓勵孩子觀察小河的特征,把話說長,說完整、豐富。日積月累,可為孩子以后自主閱讀、看圖寫話打下基礎。
捕捉孩子閱讀的敏感期,豐富閱讀體驗
孩子對于喜歡的圖書,會不厭其煩、反復閱讀,家長要注意盡可能讓孩子每次閱讀有不同的體驗,同時在不同的敏感期提供不同的書籍。
比如,我?guī)Ш⒆娱喿x《小豬鬧鬧》,在看封面時我們就停留很久。我像往常一樣急于打開書閱讀時,他阻止我往后翻,并告訴我:“媽媽,這是鴨子,在鬧鬧的頭頂上。”我感到特別欣慰,孩子的閱讀能力已經(jīng)有了微妙的變化。從最開始說圖上有什么、有幾個、在什么地方,到現(xiàn)在對方位的認知和探索,這是一個質(zhì)的飛躍。隨后他又指著一只鴨子說:“在鬧鬧的后面?!边@時候我們就要抓住時機,提不同的問題豐富他的語言,讓他感知語言的變化、方位詞的不同、事物之間的相對性、如何說一句完整的話等。所以說,閱讀是潛移默化的知識滋養(yǎng)。
建立生活鏈接,讓閱讀融入生活
語言的習得并不是僅僅局限在書本之中,生活中處處有精彩。生活是個大練場,學習知識就是要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家長要能在生活中學會融會貫通,把閱讀與生活經(jīng)驗相結(jié)合,和孩子一起探尋信息輸出的契合點。
例如,一天,我?guī)Ш⒆幼咴诼飞希懊骈_來一輛救護車,孩子高興地對我說:“媽媽,這是救護車?!薄熬茸o車?是的,你怎么知道這是救護車呀?”“它有標志呀!”兒子自豪地說。我忽然想起幾天前我們?nèi)D書館看過此類書籍,記得當時他對消防車特別感興趣。在閱讀中他認識了消防車,知道著火了要找消防車,可以打“119”,消防車可以噴水,有梯子可以救人。后來孩子還做過模擬演練。
家長可以利用孩子的興趣點,對孩子進行多方面引導。一是建立常識,如生病了找醫(yī)生,要打120;抓壞人找警察,要打110;著火了找消防員,要打119。二是引導分類,如對車子的顏色、功能進行分類。三是練習排序,如對車子的顏色、大小進行排序。四是探索原理,如問:“車子為什么會跑?什么樣的車輪能跑?”培養(yǎng)孩子的探索精神。五是游戲互動,經(jīng)驗輸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是孩子成長的樂園。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時興起就能養(yǎng)成的,它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要相信凡走過的路都會留下痕跡,凡讀過的書都會充實孩子的認知。閱讀是最浪漫的教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