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ū)O景旋
意象作為文學理論術(shù)語,指“由于作家的主觀情志即‘意’與客觀對象即‘象’互感,而誕生的具有雙重意義即字面意義和隱意的藝術(shù)形象”①。諸多優(yōu)秀電影導演的作品都涉及對意象的使用與表達。被稱為“20世紀歐洲電影藝術(shù)大師最后防線”的導演西奧·安哲羅普洛斯,在創(chuàng)作中也總是用不同的意象來表達對希臘和希臘人民的關(guān)懷。他所有的作品都在關(guān)注和思考著希臘的民族歷史記憶、個體命運狀態(tài)以及對于政治的控訴和反思,因此他也被影迷譽為“希臘電影之父”。
希臘是一個位于東歐巴爾干半島南部的國家,全國總共有5000多個島嶼,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希臘人民對船舶情有獨鐘。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希臘已經(jīng)成為全球航運業(yè)龍頭,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航運國。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曾經(jīng)把希臘在航運中的傳承總結(jié)為:“當我們有船在海上航行時,我們就永遠有故鄉(xiāng)?!雹谟纱丝梢?,船這一交通工具在希臘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jù)至關(guān)重要的地位。在安哲羅普洛斯一生創(chuàng)作的13部作品中,每部作品都出現(xiàn)了船舶的意象,包括郵輪、游艇、木船、木筏、帆船等不同種類的船。不管是從數(shù)量還是從類型上來看,對船舶意象的使用無疑已成為安哲羅普洛斯獨特的語言。因此,研究其電影中的船舶意象,不僅能夠深入探討希臘人的內(nèi)心和精神世界,更能夠挖掘出安哲羅普洛斯獨特的詩意內(nèi)核和思想情感。本文主要從政治議題的連續(xù)流動、漂泊宿命的沉重流淌和生命哲學的詩意流淌三個方面來探索安哲羅普洛斯電影中的船舶意象,以此來打開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電影是時代的鏡子,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很大程度上再現(xiàn)了他所處的特殊時代。由于出生于局勢動蕩的戰(zhàn)爭年代,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不可避免地有著濃重的歷史形態(tài)和政治意識,從他的電影中不僅可以尋覓到希臘人民在戰(zhàn)亂中的生存狀態(tài),同時也能洞悉到國家政治的混亂。③作為希臘人民廣泛使用的船,自然也在電影中被賦予了政治意識的含義。不論展示的是希臘哪個時代背景,它都頻繁地出現(xiàn)在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中,作為連續(xù)流動著的政治議題,被持續(xù)地討論著,以此來表達導演對于政治的批判和控訴。
在電影《1936年的歲月》中,安哲羅普洛斯以劫持了政府議員的囚犯索菲亞諾斯為線索,揭露了當時希臘梅塔薩克將軍獨裁統(tǒng)治的狀況。在官方想盡一切辦法想要除掉索菲亞諾斯的時候,一位正義的律師卻試圖營救他。當律師來到海邊和一位約定好的證人碰面時,看到的卻是一只載有尸體的小船從海上緩緩靠岸,而這具尸體正是律師要找的證人。此時漂泊的小船不僅是拉尸體的工具,更帶有濃厚的政治意味。在巨大的政治高壓面前,每個人都是汪洋大海中的一艘船,任由大海擺布和操弄著。在《流浪藝人》中,船的意象總共出現(xiàn)了兩次。第一次是幾個武裝士兵押著三個囚犯來到空蕩蕩的碼頭,其中一個囚犯是劇院中的藝人彼拉德。彼拉德被押到一艘機動船上后,鏡頭以搖拍的方式展示了漸漸消失的船,他朝著碼頭高舉戴著手銬的雙手,向岸邊的妹妹厄勒克特拉和俄瑞斯忒斯以及詩人告別。第二次出現(xiàn)船的意象是在多年以后,同樣的一艘機動船從海上駛來靠岸,作為被釋放囚犯之一的彼拉德拎著一只小手提箱從船上走了下來,岸邊等待他的是厄勒克特拉,兩人沉默地站在原地對視著。機動船的離開與歸來,不僅承載著彼拉德生命的歷程,也暗含著希臘政治的變遷。在這場政治變革的洪流中,個體生命是如此脆弱與渺小。導演用兩次相同的調(diào)度手法提醒著觀眾去反思這段動蕩的政治和歷史。
《獵人》圍繞著一具在雪地中發(fā)現(xiàn)的尸體,通過六位不同階級人物的講述再現(xiàn)了希臘從1949年國內(nèi)戰(zhàn)爭結(jié)束到1967年右翼軍人政變期間近二十年的政治變遷。影片中首先出現(xiàn)的是一艘警船。隨著警船的離開,導演在一個長鏡頭中將投機商人薩巴斯從1977年帶入1949年的時空之中,從而展開了對于政治的深刻描述。隨后,薩巴斯帶著妻子乘坐一只小木船沿著河流來到了破舊的光榮館,大廳里墻上的民族解放標志已經(jīng)斑駁模糊,窗外一位民族解放陣線成員被美軍就地槍決。作為商人的薩巴斯卻毫不在意,心里只想著該如何將這里改造為政治家集會的地方。那只在河流中停擺的木船赫然成為他為自己賺取政治資本的籌碼,沒有革命熱情和家國理想地搖曳著。影片中的尤葛斯曾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當他和同伴亞尼斯劃著兩只破木船在湖面上碰頭時,他低著頭惆悵地對亞尼斯說:“我累了,我想離開黨,被人跟蹤、進監(jiān)獄、流放到島上,我想過點人樣的生活。”亞尼斯對此無言以對,哼唱著國際歌劃著船離開,留下尤葛斯孤身一人在湖的中央。兩只木船漸行漸遠地分開,這不僅表明了尤葛斯和戰(zhàn)友亞尼斯已分道揚鑣,更代表了左派力量的潰散和革命理想的破滅。此外,影片中還出現(xiàn)了兩次一群船只來回穿梭在湖面上的鏡頭,船上的革命黨人舉著紅旗,悲涼地哀唱著:“愛的鮮血把我染成紫色,看不見幸福的影子,來自南方的風將我侵蝕,遙遠的母親是永不褪色的薔薇?!边@詩意場景其實是人們內(nèi)心的幻境,因為經(jīng)歷了多年的戰(zhàn)爭,希臘并沒有迎來真正的民主,紅船的出現(xiàn)也正是他們內(nèi)心對民主的呼喚和期待。
在《亞歷山大大帝》中,船是以木筏的形象出現(xiàn)的。影片講述了一位從監(jiān)獄中逃跑的囚犯在一個小山村建立了政權(quán),最終卻因為暴力和獨裁而被推翻的寓言故事。當兩位冒充傳教士的革命人士劃著木筏穿過河流抵達對岸后,兩人趁盤查的士兵不注意時將其消滅??蓻]過多久,當他們因革命失敗撐著木筏逃跑時,卻遭到亞歷山大大帝的偷襲而喪命于木筏上。作為簡易水上交通工具的木筏,承載著微弱民主的光芒,也暗示了革命的失敗與不堪一擊。雖然它曾經(jīng)給山村帶來了民主的希望,但卻抵不過獨裁的專制和暴力。在《尤利西斯的凝視》中,主人公乘坐的載有巨大列寧雕像的貨輪行駛在前往貝爾格萊德的河流上,河岸邊駐足著一大批群眾,他們凝視著雕像,有些人甚至跪在地上朝拜著這艘巨輪,向列寧告別。輪船則繼續(xù)帶著革命的理想漂流在巴爾干半島這片因政局動蕩而滿目瘡痍土地的河流上。
安哲羅普洛斯電影中的人物通常處在漂泊的、在路上的、用離別迎接歸途的狀態(tài)。其影片里的“尋根”意識、漂泊感、身份認同、地域和疆界等表達都是時間的記憶在民族文化上的沉思。④在安哲羅普洛斯的作品中,“漂泊”與“流浪”幾乎是無處不在的背負在人物身上的包袱。影片中,當人物處于回國、逃難、交易、尋找、旅程的過程中時,都曾以輪船作為交通工具而沉重地流浪著。因此,船就自然而然帶著漂泊的宿命,被安哲羅普洛斯在影像中詩意地凸顯與呈現(xiàn)。
在安哲羅普洛斯的長篇處女作《重建》中,導演使用間離的敘事手法復(fù)現(xiàn)了希臘一個山村中的殺人案件。丈夫考斯塔斯外出打工回到家中,卻被妻子愛蓮妮和她的情人克里斯托弗殘忍地殺害。兩人在因害怕而逃跑的過程中,就曾劃著一只小船從蘆葦中離開。這是船的意象第一次出現(xiàn)在安哲羅普洛斯的影片中,不僅成為片中主人公逃避追捕開始的標志,也拉開了后續(xù)作品繼續(xù)深入、折射漂泊宿命的帷幕?!尔X鳥踟躕》中的船是用來載送物品進行交易的小小木筏。影片背景是在希臘和阿爾巴尼亞兩國的邊境地區(qū),兩個國家被一條寬闊的河流隔開。在河邊小鎮(zhèn)上聚集著不同民族的難民,他們匯集在此等待著希臘政府的批準。其中一個場景是一位中年男人在河邊偷偷用小木筏拉著收音機和對岸的人交換磁帶。非常簡陋的木板雖然沒有船的體積那么龐大,但也正是通過這小小的木筏,導演讓觀眾看到了兩岸難民之間對于交流的渴望和沖動。微不足道的木筏在偌大的河流中顯得如此無力與不堪一擊,隨時都有可能被波浪打翻甚至被卷走。這群難民也如同那小心翼翼緩緩向前的木筏一樣,繼續(xù)在邊界上流浪著。
在《塞瑟島之旅》中,在國外流亡三十二年的斯皮羅歸國,他曾是內(nèi)戰(zhàn)時期的革命黨派人士,早已被希臘政府宣判過多次死刑。巨大的郵輪鳴著刺耳的汽笛聲徐徐靠岸,從船上走下來的斯皮羅已經(jīng)是一個頭發(fā)花白的年邁老人。多年的流浪經(jīng)歷已經(jīng)讓他的內(nèi)心無處安放,即使是在海面上如履平地的巨輪,也無法改變他漂泊的宿命。影片最后,斯皮羅不僅無法融入自己的家庭,還被希臘政府強制驅(qū)逐。在濃霧彌漫的清晨,他和妻子站在一塊簡陋的浮板上默默無言地依偎著。隨后,斯皮羅割斷了浮板上的繩子,任由它漂向遠處蒼茫的海面,而他自己則進行著內(nèi)心自我的放逐。影片結(jié)尾浮島的漂流和影片開頭巨輪的回歸形成了一個強烈的生命閉環(huán),在這個漂泊流浪的宿命輪回中,任何人都無法逃脫。結(jié)合片名來看,塞瑟島是古希臘神話中神靈居住的地方,安哲羅普洛斯在此以船為意象,試圖去聚焦和審視當代希臘人精神的空虛和心靈的流浪。
在《永恒和一日》中,老人亞歷山大在給小男孩講述19世紀詩人索羅慕斯故事的時候,說詩人乘船從威尼斯回到了希臘的桑特島,而回到家鄉(xiāng)的詩人因為詞窮,只能向當?shù)厝速徺I詞匯來完成自己的詩集。鏡頭中,當詩人坐在石墻上構(gòu)思的時候,遠處一位女士坐著一條木船朝他駛來,兜售著詞匯。搖晃在湖面上的船既是詩人索羅慕斯心中的具象,又是亞歷山大的內(nèi)心呈現(xiàn),因為他們都是追求自我存在感的流浪者和放逐者。影片結(jié)尾,當小男孩乘坐郵輪離開時,悲傷的亞歷山大不知所措地坐在車里。他們兩人的生命早已呼應(yīng)咬合,形成了一個循環(huán)。消失在夜里的輪船不僅代表了小男孩未知的生命,也代表了亞歷山大茫然的人生。在《哭泣的草原》中,艾利克斯和愛蓮妮回到家鄉(xiāng)后,突如其來的大雨將整個村莊淹沒,他們一家四口只能乘坐著宛如方舟般的木船離開,漂泊在一片汪洋之中,再次踏上了流亡之路。而當艾利克斯獨身一人離開希臘逃往美國的時候,乘坐的卻是一艘巨大的郵輪。他被牢籠一樣堅實的船體囚禁著,直到在海外失去了生命后才得以解脫。
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始終飽含著對生命哲學的探索,他將充滿詩意的長鏡頭對準尋找歷史的巴爾干人,呈現(xiàn)出他們精神的迷失和對生命的困惑。⑤他用自己詩意的電影語言展現(xiàn)不同生命個體的存在和意義時,也在發(fā)自肺腑地呼喚著人們對生命進行思考。當電影中的人物回憶過去的經(jīng)歷、悲痛地面對死亡,以及情感受到創(chuàng)傷時,船總是會化為詩意的代名詞,同那些絕望無助又淡然釋懷的人們一起面對生命歷程中的種種境遇,以此讓生命的意義繼續(xù)流淌。
《養(yǎng)蜂人》中,人到中年的養(yǎng)蜂人斯皮羅因常年在外早已失去了對生命的熱情,直到一位妙齡失戀少女出現(xiàn),她像一股鮮活的血液注入到了斯皮羅奄奄一息的靈魂中,給他帶來了對生命短暫的渴望與激情。當斯皮羅帶著女孩一起出發(fā)時,他選擇的是馬力十足的游艇。在游艇上,斯皮羅試圖強吻女孩卻被狠狠地推開,遭到拒絕的他像個可憐人一樣站在原地一動不動,而女孩又緩緩走到他身邊挽起他的胳膊,似乎是在憐憫著他。游艇在此暗指了即使是充滿沖動與激情的斯皮羅,也無法改變被命運捉弄的現(xiàn)實。在他看透自己空虛悲涼生命的本質(zhì)后,最終毅然對女孩放手,用自殺的方式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在《霧中風景》的結(jié)尾,當姐姐烏拉和弟弟亞歷山大用一條小木船偷渡時卻被探照燈照到,隨之而來的是一聲槍響。消失在黑夜中的一葉扁舟代表了姐弟倆年輕生命的隕落,可是導演卻給觀眾提供了一個不那么悲觀的結(jié)局。黑暗過后,在一片迷霧中傳來了亞歷山大的聲音:“醒醒,天亮了,我們到了德國了?!卑舱芰_普洛斯將對生命的問題拋給了觀眾,讓觀眾去思考這終極的哲學議題。
在《尤利西斯的凝視》中,影片開頭就出現(xiàn)了一艘藍色的帆船,亞納基斯正在用攝影機記錄和拍攝著。當畫面從黑白變?yōu)椴噬臅r候,亞納基斯卻突然在攝影機旁去世,主人公A此時從畫外走進,盯著大海中的那艘帆船。導演在一個鏡頭中通過船翻越了相隔四十年的時間跨度,也完成了對影片主題的闡述。船不僅連接了過去和現(xiàn)在的時空,還引出了對生命的理解。A在巴爾干半島尋找亞納基斯剩下的三卷膠片的同時,也在凝視著自我的生命。在《永恒和一日》中,亞歷山大站在山頂朝著遠處駛過的游艇大喊,因為在他的記憶中,游艇是自己和妻子人生中最快樂時光的代表,也曾經(jīng)是美好生命最直接的見證者。他們曾一起在游艇上唱歌跳舞并談?wù)撝畠汉臀磥恚呻S著妻子的離世,這一切已經(jīng)成為無法觸摸的生命過往。大海中那艘急速駛過的游艇“無視”亞歷山大賣力的呼喊,消失在了他的眼前。
在《哭泣的草原》中,影片一開始就講述少女愛蓮妮剛剛生下雙胞胎兒子乘坐一只木船回到村里,而在影片結(jié)尾的時候,步入暮年的愛蓮妮劃著同樣的木船從岸邊駛向湖中的木屋,里面躺著的卻是她兒子的尸體。在經(jīng)歷了命運的嘲笑和捉弄后,她的兩個兒子都死在了戰(zhàn)爭中。湖面上那搖晃的船與影片開始時的情節(jié)形成了一道輪回,意味著生命的開始和終結(jié),也為愛蓮妮凄慘的一生畫上了句號。在《時光之塵》中,年邁的雅各布在和摯愛的女人愛蓮妮見面后,獨自登上了一條游船。他站在船尾高舉著雙手,一躍跳入冰冷的水中,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和那艘行駛在萊茵河上無人乘坐的游船一樣,他也只不過是旁人生命中的一個過客而已。而真正值得我們思考的是,這部作品正是安哲羅普洛斯的謝幕之作。他在自己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依然舍不得用影像的方式停止對生命的思考。亦或許,安哲羅普洛斯是在用即將逝去的生命和他最后的影像向我們詮釋對生命的終極理解。
電影是一門頗具意象表達的藝術(shù),每種元素和符號都或多或少地隱藏著導演的思想和情感意圖。在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中,我們能看到他對于船舶意象的鐘愛和運用,他將船舶融入到希臘的政治歷史、個人漂泊命運以及生命思索的主題中,讓這些不同意象的船只帶著他對希臘這片土地和人民最深沉的愛,在大海中遠航。本文所探討和分析的船舶意象可能無法完全體現(xiàn)出安哲羅普洛斯所要表達的內(nèi)涵,但通過整理和歸納可以明顯看出,當電影中各種各樣的船只以全景式的樣貌呈現(xiàn)的時候,都與安哲羅普洛斯個人的創(chuàng)作議題相吻合。其船舶意象背后所蘊含的深刻含義,還有待學界進一步挖掘和思索。
注釋:
①屈光.中國古典詩歌意象論[J].中國社會科學,2002(03):165.
②李曉川,張珅.第一船東大國如何練就[J].中國船檢,2016(10):53-57,114-115.
③張成成.在歷史廢墟上營造詩意——西奧·安哲羅普洛斯電影美學風格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7.
④薛澈.生命漂泊中的永恒求索——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世界[D].保定:河北大學,2007.
⑤趙春霞.西奧·安哲羅普洛斯電影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7.